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仁恭

刘仁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11 7:40:21

刘仁恭(?~914年),深州(今河北深州市)人,唐末五代地方藩镇割据将领,卢龙镇将刘晟之子。豪爽放纵,颇有智谋,志向远大。本是卢龙节度使李可举部下将领。光元年(885年),随军攻打易州,以挖地道进城方法破城,号为“刘窟头”。投靠晋王李克用后,表为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随后交恶晋国,投靠汴州节度使朱温,加同平章事,成为使相。吞并义昌节度使卢彦威,妄图割据河朔,受到了梁王朱温讨伐,其子刘守光夺位自立。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平定幽州,父子成擒,全部处死。据其曾孙刘宇杰、刘宇一墓志,刘仁恭谥号燕昭王,其燕王称号系受封或自封,其谥号系辽朝赐谥或后人私谥,尚待考。

基本资料

本名:刘仁恭

别名:刘窟头

所处时代:五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深州

逝世日期:914年

主要成就:成为卢龙军节度使,割据一方

人物生平

求援夺地

刘仁恭之父为刘晟,寄住在范阳,为卢龙节度使李可举的镇将,所以当时刘仁恭也在李可举军前效力。跟从李全忠攻打易州,被别人称为"窟头",不久之后升为裨校。刘仁恭为人豪爽放纵,有智谋而且抱大志向,曾经说自己梦见四十九岁时必然高贵,于是当时的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十分厌恶他,外放为景城令。当时瀛州爆发暴乱,守吏被杀,刘仁恭招募了壮士千余人平定了暴乱。因此李匡威又让他带兵,戍守蔚州。

景福二年(893年),李匡威为其弟李匡筹所逐,适巧刘仁恭所率蔚州部队已过轮调期日而未还,士兵由于想念家乡,发动兵变,以刘仁恭为首领,回师攻打幽州(今北京市),然而为李匡筹军所败,因此逃往太原归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克用待之甚厚,赏赐田地豪宅,拜为寿阳镇将。

刘仁恭至河东后,不断透过李克用智囊盖寓游说李克用攻击卢龙。请求帅率步骑一万向东攻取幽州,并且说自己可以做向导。李克用果真派兵攻打李匡筹。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攻陷幽州,李匡筹逃走。刘仁恭与符存审入幽州,封府库等待李克用,李克用非常高兴。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攻打关中藩镇王行瑜,表刘仁恭为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

交恶河东

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攻打魏州,想要征召卢龙的兵马,刘仁恭以防备契丹为由没有出兵。乾宁四年(897年),李克用又兴兵救朱瑄,向刘仁恭征兵,刘仁恭不回应,李克用的求兵使者十几次来往,刘仁恭始终不出兵。李克用亲自致书刘仁恭,刘仁恭慢骂李克用,将信使扣押,将在幽州的太原人士全部扣押。

然后刘仁恭以厚利引诱李克用麾下的军官,李克用手下之人大多转投刘仁恭。李克用大怒,率河东军马亲征幽州,未料大败而还,师丧过半。刘仁恭因此摆脱河东控制,刘仁恭将斩下的河东兵士首级全部献给了朱温,朱温表刘仁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河朔扩张

乾宁五年(898年),刘仁恭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并吞其辖区,并以其子刘守文为义昌节度使,因此兴起兼并河朔的野心。

光化六年(899年)南征时,大败于宣武朱全忠、魏博罗绍威联军,自是实力受创。其后刘仁恭即依违于朱全忠及李克用间,然而随著朱全忠势力的扩张,华北最后仅余河东李克用及卢龙刘仁恭可自保。

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朱全忠大举攻卢龙,刘仁恭危在旦夕时,李克用基于唇亡齿寒之理,仍不计前嫌营救。

然而,刘仁恭本人对于自己因中原处于多事之秋而得以称雄一隅,志得意满。逐渐骄傲奢侈,荒淫无度。他在幽州的大安山上兴筑宫殿,富丽堂皇,遴选许多美女居住其中;又与道士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复命令人民将铜钱交出,藏于山上,而人民只好用土做钱。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李克用之子晋王李存勖讨伐称燕帝的刘守光,攻陷幽州,被囚禁的刘仁恭亦与刘守光为晋军所擒。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刘氏父子被李存勖献于晋国太庙,刘仁恭后来被押解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将以刀刺其心脏所流的血来奠祭李克用之墓,然后斩首。

轶事典故

牛酒之会

“牛酒之会”得名于《旧五代史·萧翰传》,是发生于唐末刘仁恭割据幽州时期的一件大挫契丹人的事件。在此事件中,契丹王子被擒,契丹人被迫乞盟纳贿,赎回王子,由此而多年不敢侵犯幽州。

《旧五代史.萧翰传》

萧翰者,契丹诸部之长也。父曰阿巴。刘仁恭镇幽州,阿巴曾引众寇平州,仁恭遣骁将刘雁郎与其子守光率五百骑先守其州,阿巴不知,为郡人所绐,因赴牛酒之会,为守光所擒。契丹请赎之,仁恭许其请,寻归。

孽子夺位

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曾因与刘仁恭的爱妾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天祐四年(907年),宣武将领李思安攻幽州,而当时刘仁恭还在大安山享乐,城中没有戒备,刘守光从城外率军进入击退李思安后,随即自称卢龙节度使,并派兵进攻大安山,刘仁恭被擒,不久刘守光就将其囚禁。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

标签: 刘仁恭

更多文章

  • 慕容延钊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慕容延钊

    慕容延钊(913年~963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将,开州刺史慕容章之子。出身将门,善于攻伐,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参加后周和北宋初年统一战争,并立下显赫战功,迁山南东道节度使,拜枢密副使、检校太尉等。乾德元年(963年)病逝,时年五十一岁,追赠中书令、河

  • 刘守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守光

    刘守光(?-914年),深州乐寿(今属河北)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因与庶母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天祐四年(907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打幽州。刘仁恭驻军大安山享乐,城中没有戒备。刘守光领军击退李思安后,自称卢龙节度使,并派兵进攻大安山,生擒并囚禁刘仁

  • 王继鹏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继鹏

    王继鹏(?-939年),后改名王昶,闽惠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闽国第四位皇帝。王继鹏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

  • 王延钧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延钧

    王延钧(?-935年),继位后更名王鏻(又作王璘),闽国第三位皇帝。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原任泉州刺史。天成二年(927年),杀兄王延翰自立。被王延禀推戴为威武留后。五月,后唐明宗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琅琊王。七月,后唐又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骑常侍陆崇,进封王延钧为闽王。后唐

  • 王处直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处直

    王处直(862―923年),字允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的弟弟。门荫入仕,历任易祁二州刺史。乾宁二年(895年),出任义武军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光化三年(900年),不敌朱温部将张存敬的进攻,投降朱温,驱逐侄子王郜,继任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王。朱温建立

  • 留从效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留从效

    留从效(906年-962年),字元范,原籍泉州桃林县(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后迁居泉州永春县。五代十国时期割据闽南地区的军阀。留从效出自寒门,年轻时为本城衙兵,后升任泉州散指挥使。在闽国灭亡前后的福建动乱中,相继夺取泉、漳二州,被南唐封为清源军节度使,累加至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等,进爵晋江王。后

  • 李从善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从善

    李从善(940年—987年),字子师,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五代时南唐诗人,元宗李璟第七子,母吴国太夫人凌氏(一说钟皇后),李后主之弟。南唐时,封为郑王,在李煜降称江南国主降封南楚国公,累迁太尉、中书令。开宝四年春,奉方物来朝贡宋太祖,授泰宁军节度、兖海沂等州观察等使。赵匡胤特意带着他

  • 安重诲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重诲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粟特族人。五代时期后唐大臣,晋王李克用大将安福迁的儿子。骁勇善战,才能过人,跟随李嗣源征战四方。后唐明宗即位,凭借拥戴功勋,出任左领军大将军、枢密使、山南东道节度使,累任侍中兼中书令、护国军节度使,总揽政事。不通文墨,刚愎专断,力主削藩,诬杀宰相任圜

  • 马希范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希范

    马希范(899年-947年5月30日),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南楚第三位国君,在位16年(932-947年)。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订定《溪州盟约》在会溪坪设立溪州铜柱。马希范与彭

  • 慕容彦超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952年),五代时期将领。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异父弟。沙陀人,一说为吐谷浑人。曾冒姓阎,称“阎昆仑”。初为后唐明宗李嗣源麾下军校,累迁至刺史。后唐、后晋之间,历磁、单、濮、棣四州刺史,后因受贿而被流放房州。947年,他听说刘知远起兵太原,建立后汉,从房州归顺他,拜镇宁军(澶州)节度使。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