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词

刘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75 更新时间:2023/12/7 0:28:32

刘词(891年-955年),字好谦,大名府元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五代时期名将。刘词早年隶属后梁名将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后转仕前晋(后唐),于后唐末帝时为禁军军校。屡次参与梁晋争霸之下的战役。后晋、后汉时,刘词随军出征,相继平定张从宾、范延光、李金全、安重荣及杜重威叛乱,以战功建节,并随枢密使郭威平河中之乱。后周建立后,领军参与高平之战,联合主力大败北汉。累官至永兴节度使兼侍中。显德二年(955年),刘词去世,年六十五。获赠中书令,谥号“忠惠”。

基本资料

本名:刘词

字:好谦

所处时代: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大名元城

出生日期:891年

逝世日期:955年

主要成就:讨伐河中,高平之战大败北汉

官职:永兴军节度使、侍中、行京兆尹

追赠:中书令

谥号:忠惠

人物生平

早年坎坷

刘词于后梁末帝贞明(916年-921年)年间从军于后梁名将、魏博节度使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杨师厚死后不久,其牙兵“银枪效节军”因朝廷处置不当而发生哗变。晋王李存勖趁机进军占领魏博镇,招降包括刘词在内的杨师厚旧部。此后,刘词以前晋、后唐将领的身份,屡次参与梁晋争霸之下的战役,史称“两河之战,无不预焉”。

同光(923年-926年)初年,刘词凭借军功,升为效节军使,又转任剑直指挥使(《新五代史》作长剑指挥使)。后因得罪权臣,刘词被贬为汝州小校,滞留十余年。

清泰(934年-936年)初年,后唐末帝下诏命各镇选取骁勇善战者补充至禁军,刘词得到机会,被选为禁军军校。

两朝勇将

天福二年(937年),东都(今河南洛阳)巡检使张从宾发动叛乱,杀皇子石重信、石重乂,据汜水关以拒官军。后晋高祖石敬瑭派奉国都指挥使侯益、护圣都指挥使杜重威率军五千进屯虎牢关,刘词亦随军出征,于汜水大破叛军万人,张从宾落水身亡。他又随招讨使杨光远北定邺都(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平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之乱,以功升任奉国第一军都虞候。

天福五年(940年)五月,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拒绝移镇,引南唐入援,据安州叛乱。刘词奉命随新任安远军节度使马全节出师讨伐,破南唐军一万余人,收复安州,因功再升为奉国都校,累加为检校司空。

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叛乱,至十二月,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亦起兵响应。刘词又随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东)大败安重荣。待到包围镇州(成德军治所,今河北正定)时,刘词亲自登上云梯,身先士卒,以“先登”之功被任命为检校司徒、泌州刺史。

镇州之叛平息后,刘词又任襄州(今湖北襄阳)行营都虞候,参与围攻襄州(山南东道治所)。襄州被攻克后,刘词凭借战功再次升迁为泌州团练使。又改任房州团练使。在一年多的任内,他为政宽容,使百姓都感到便利。

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后,刘词再任奉国左厢都指挥使(一作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词参与讨伐叛乱的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每次战斗时,他与同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的王殷都率先力战。杜重威投降后,刘词因功被加为检校太保。

围攻蒲州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河中(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自称秦王,与凤翔、永兴二镇一同发动叛乱。后汉隐帝刘承祐先派天平军节度使白文珂等围攻李守贞,但各军只分驻于潼关、同州、咸阳等地。唯一逼近长安(永兴军首府,今陕西西安)的大将郭从义、王峻又势如水火,互相交恶,使得平叛进展缓慢。八月,刘承祐命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西征,总统诸军。同月,刘词被任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河中行营马步都虞候,遥领宁江军节度使,参与对河中李守贞的围攻。郭威抵达前线后,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采纳了镇国军节度使扈彦珂的建议,决意先攻李守贞,再破其余二镇。不久后,经过郭威的部署,后汉军以三路包围蒲州(河中镇首府,今陕西永济):郭威自陕州进军,刘词与白文珂自同州进军,昭义军节度使常思自潼关进军。刘词等首先攻克蒲州外的险要之地蒲津关(又名西关城),得以在黄河西岸立营(称河西寨),而常思、郭威分别于蒲州城南、城西立营,后汉军对蒲州形成了合围之势。

乾祐二年(949年)正月,郭威西行,以迎击援救凤翔镇的后蜀军。蒲州守军闻讯后,于此月四日派骁勇之士一千余人(《旧五代史》作数千人),沿黄河南行,分三道袭入河西寨中。刘词不为所动,整军迎击,大败叛军,斩首七百余级,“自是(李)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四月,蒲州城中粮尽,李守贞的数次突围都遭遇失败。七月,郭威、刘词等破蒲州,平河中之叛。刘词在战后得到郭威表荐,以功拜镇国军节度使。

功加使相

乾祐三年(950年)四月,刘词移镇邢州,任安国军节度使,获加食邑。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刘词被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

广顺三年(953年)八月,刘词被改授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河阳之战

主词条:高平之战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刘词获加官检校太尉。同月,郭威驾崩,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北汉世祖刘崇闻讯后,趁机联合契丹南下,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柴荣率军亲征,刘词则从镇所出发,领军参战。

三月十九日,后周军于高平县南的高原与北汉军决战。但战斗方才进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便首先败退,擅自南逃,使得东厢步、骑军大乱。柴荣被迫亲自率领骑兵临阵督战,后周军受到激励,奋勇向前,大败北汉军。

此时,刘词正率军赶赴高平,在途中遭遇南逃败军。樊爱能等人劝阻刘词说:“我军已败,不比再前进了。”刘词不听,仍疾驰北上,于日暮时分及时抵达,与后周军主力会合,彻底击败了企图顽抗的北汉军一万人,临阵斩杀北汉大将张晖、枢密使王延嗣。战后,柴荣对刘词颇为嘉赏,命他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都部署。七月,刘词改任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行京兆尹。

病逝京兆

显德二年(955年)冬,刘词因病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逝世,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中书令(《新五代史》作侍中),赐谥“忠惠”。

主要成就

屡战有功

后梁末帝时,刘词投身名将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后归降前晋,屡次参与梁晋争霸之下的战役。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参与平定东都(洛阳)巡检使张从宾及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的叛乱。天福五年(940年),随军进讨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之乱,破南唐军一万余人,收复安州。次年,又随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东)大败反叛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进而包围镇州(成德军首府)。旋即南下参与围攻襄州。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参与讨平杜重威叛乱。乾祐元年(948年),随枢密使郭威平河中李守贞之乱。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领军赶赴高平,会合主力大败入侵的北汉军。

爱民举贤

刘词虽为武将,但从不以苛政扰民。不仅如此,他还能够知人善任,出任永兴军节度使时,刘词相继征辟赵普、楚昭辅、王仁赡等人为幕僚,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北宋的重臣。

人物评价

薛居正:①词发身军校,亟历戎事,常以忠勇自负。洎领藩镇,能靖恭为治,无苛政以挠民,谥以忠惠,议者韪之。(《旧五代史》)②自(何)福进而下,皆将帅之英也,拥旌作翰,谅亦宜然。(《旧五代史》)

张预:孙子曰:“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词被甲枕戈而卧,思以报国。又曰:“军扰者,将不重也。”词神气自若而退奔突是也。(《十七史百将传》)

轶事典故

被甲枕戈

刘词在地方闲暇时,常常被甲枕戈入睡。旁人问他为何这么做,刘词回答:“我凭借作战勇敢而取得富贵,不可有一日忘本。一旦安于温饱,就会疲懈筋力,将来国家有难,我何以为报!”

临危不惧

郭威讨伐李守贞,刘词屯兵河西,李守贞派遣敢死之士数千,夜袭其营,将士恐惧,不知所为。刘词神气自若,令于军中曰:"此小盗耳,不足惊也。"遂免胄横戈叱短兵以击之,贼众大败而退。自是李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

亲属成员

儿子:刘延钦,北宋初年官至控鹤厢使。

后世地位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刘词位列其中。

史料记载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

《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

标签: 刘词

更多文章

  • 卫融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融

    卫融(905—973),字明远,五代时青州博兴(今属山东)人。后晋天福进士。历官齐澶二州从事、忠武军掌书记。后汉初,为太原观察支使。刘崇建北汉,授翰林学士,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宋建隆元年(960),奉使往潞州李筠处,筠败,为宋军所执。后仕宋为太府卿,改司农卿,曾出知陈、舒、黄三州。开宝六年(973

  • 康怀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怀英

    康怀英(?-916),原名康怀贞,山东兖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后梁名将。原为朱瑾帐下列校,后降朱温,被署为宣武军军校,累立战功。902年,权知宿州刺史。906年,授保义军节度使。后梁建立后,加检校太保,历任右卫上将军、侍卫诸军都指挥使、保义军节度使兼西路行营副招讨使。开平四年,改任华州节度使

  • 释智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释智永

    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僧人,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本名:王法极别名:释智永、永禅师所处时代:隋朝(公元6世纪)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主要作品:《千字文》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

  • 虞世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慈溪鸣鹤人(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

  • 欧阳询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

  • 褚遂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薛稷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薛稷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举进士出身,礼部郎中、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景云元年(710年),拜中书侍郎,联合苏颋等知制诰,迁户部尚书、参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工礼二部尚书,册封晋国公,加太子少保

  • 孙过庭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过庭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

  • 陆柬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陆柬之

    陆柬之(585年—638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陆柬之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少时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早年出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入唐后,官至太子司议郎、崇文馆侍书学士。以书专家闻名于世,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称

  • 李邕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邕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