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曹摅

曹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97 更新时间:2024/1/8 7:57:59

曹摅(?—308年),字颜远,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曹摅

别名:曹颜远、圣君

国籍:晋朝

民族:汉族

籍贯: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逝世日期:308年

职业:官员、文学家

主要成就:善治地方,爱民如子

代表作品:《感旧诗》

官位:襄城太守、征南司马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祖父曹肇,曹魏时为掌管宫门警卫将军。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学习善作文,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

明察秋毫

县境有一寡妇,奉养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婆母怜悯她,悄悄自杀了。亲戚乡党控告她谋害婆母,司法官用严刑拷问,寡妇忍受不了苦楚,便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按罪行临处决时,适逢曹摅接任到职。曹摅知道此案有冤情,重行辨析查究,完全得知了案情的真象,当时的人称颂他的英明。

狱中有判死罪的囚犯,年终,曹摅查狱,怜悯他们,问道:“你等不幸到这非人住所,感受怎样?新年向来为人情所重视,难道不想在此时会见家人吗?”众囚犯齐哭诉:“如果能暂得归家,死无遗恨。”曹摅通知开狱放归,明令限时返狱。下属官吏各持己见,都说不可放归。曹摅说:“他等虽是小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限期到了,都遵守时间回狱了,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君”,后人称此事为“曹摅约囚”。进入朝廷任尚书郎,转任洛阳县令,广施仁爱明断讼事,百姓都怀念他。时遇天降大雨雪,宫门口在夜间失去了栏架,经众官检察,都未查出它的下落。曹摅令收监门卫,众官都说不妥。曹摅说:“宫门近旁禁令森严,决不会有外人敢作盗,必是宫门卫士把它烧掉驱寒罢了。”经责问卫士,果然服罪。因病辞去官职。后又重任洛阳县令。

几经辗转

当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和左思同为记室督。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摅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曹摅说:“扫平祸国叛贼,辅助恢复帝位,自古迄今人臣所建的功都不及大王盛大。但道没有兴隆后而不泯灭的,物没有茂盛后而不衰落的,这不仅是人事规律,而且也是天之常理。我个人接受您的询问,岂敢不尽献真情。希望大王身居高位考虑到危乱,在充裕时逆料到空虚,精心选拔百官,心存公道排除私欲,举荐贤能进献善人,致力求得良才,然后整顿车马,拱手告别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曹摅等亦当极为庆幸。”司马冏没有采纳。不久转任中书侍郎,长沙王司马乂任他为骠骑司马。司马乂战败,免去了官职。继之而来的是母亲去世服丧。

公元306年(永兴三年),朝廷起用曹摅为襄城太守。当时襄城多次经历匪患,曹摅进行安抚整顿治理,一个月便得到恢复。

战败遇难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征南大将军、高密王司马略(字元简)坐镇襄阳,任用曹摅为征南司马。当年被流放的王逌等聚众屯驻冠军,攻入城镇掠夺。司马略派参军崔旷讨伐,命令曹摅为崔旷的都护。崔旷是个狡诈残暴之人,欺哄曹摅为前锋作战,自己约期作后援,曹摅接战后崔旷未能如期到达,曹摅孤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队战败遇难。旧吏属及百姓同往奔丧会合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

个人成就

政治

曹摅是一名优秀的父母官,他爱民如子,明于断案,处事据情依理,令百姓感恩戴德,因而被编进《晋书·良吏传》中。宋代郑克所著《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有“曹摅明察”条,记载曹摅救临淄寡妇一事,称“临淄寡妇若不遇曹摅,则与东海、上虞无以异矣。惟鉴彼负冤之可戒,乃显此释冤之足尚,故附着之”。同时代桂万荣所著《棠阴比事》亦载“曹摅明妇”条。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七》载曹摅为寡妇断案及担任洛阳令时查失马二事。曹摅担任襄城太守时,襄城已因屡经战乱波及而残破凋零。曹摅赴任后,振弊起衰,不足一年便令襄城重新恢复生机。可见曹摅为官善治。

文学

曹摅有多首诗作传世,题材多以赠友为主。当中以《感旧诗》最为著名,诗曰: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今我唯困蒙,郡士所背驰。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曾吟颂此诗首两句送别其甥韩伯。萧统《昭明文选·卷二十九》亦载有此诗。《隋书·经籍志》载有“征南司马曹摅集三卷,录一卷”的纪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曹摅集二卷”的纪录。

历史评价

《晋书》:“若伯武之洁己克勤,颜远之申冤缓狱,邓攸赢粮以述职,吴隐酌水以厉精,晋代良能,此焉为最。”

张隐《文士传》:“少厉志操,博学有才藻。”“仕晋,辟公府,历洛阳令,有能名。”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曹摅清靡于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沈谦补充:“成公绥撰作辞赋,时有优美之佳构;夏侯湛具备各体,但无广大之特色;曹摅之长篇四言,词句清新而流靡;张翰之短篇韵文,明辨而切当。以上四家,均各具优点。”

钟嵘《诗品·卷中》:“季伦颜远,并有英篇。”

家族成员

曾祖父:曹休

祖父:曹肇

父辈:曹兴

同辈:曹识

史书记载

《晋书·列传第六十·良吏》

标签: 曹摅

更多文章

  • 郭泰机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泰机

    郭泰机(约239年-294年),字不详,西晋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出身寒门,有才气,能诗。曾与傅咸以诗赠答,在世约当与咸同时。家世素,不能自拔,故情见乎辞。《答傅咸》一诗,今尚存《文选》中。本名:郭泰机出生地:河南洛阳主要作品:《答傅咸》性别:男傅咸:河南郭泰机,寒素后门之士,不知余无能为益,

  • 张协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协

    张协(?~307?),字景阳。西晋文学家,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父亲张收,蜀郡太守。张协少有俊才,与兄长张载齐名。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永宁元年(301年),为成都王、征北将军司马颖的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惠帝末年,天下纷乱,他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初

  • 张悛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悛

    张悛[约公元二九0年前后在世]字士然,吴国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武、惠二帝间前后在世。官太子庶子,宗正卿。元康中,(公元二九五年左右)。悛有文集五卷(隋书经籍志注)传世。他的《为吴令谢询求诸孙置守冢人表》,《文选》亦收载之。中文名:张悛国籍:吴国代表作品:《为吴令谢询求诸孙置守冢人表》、《文选》字:士

  • 张翰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翰

    张翰(生卒年不详),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西晋文学家,留侯张良后裔,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有清才,善属文,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年五十七卒。著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本名:张翰别名:江东步兵字

  • 陆倕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陆倕

    陆倕(470-526),字佐公,南朝梁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大臣,著名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赠太常陆慧晓之子,蜀郡太守陆僚、陆任之胞弟。陆倕年少勤学,天资聪颖,年十七被举为秀才。与沈约、谢朓等共为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梁武帝天监初,任右军安成王主簿,连续升任扬州大中正,官至太常卿。著有

  • 陆厥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陆厥

    陆厥(472~499)南朝齐文学家。字韩卿,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陆闲长子。好属文,五言诗体甚新变,因父被杀悲恸而死。其文以《与沈约书》较有名。本名:陆厥字:韩卿出生日期:472年逝世日期:499年主要作品:《与沈约书》陆厥,生于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卒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二十八岁。

  • 陆云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

  • 陆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陆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小昆山)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

  • 枣据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枣据

    枣据(约232~284)西晋文学家。字道彦,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本姓棘。善文辞,历官山阳令、尚书郎、右丞、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冀州刺史、太子中庶子。在枣据的思想中包含一些儒家思想的成分如不辞劳偷安、必正、善施等等。《晋书》卷九二有传。著有诗赋论50余篇,多佚。《全晋文》卷六七辑有其部分著作。

  • 傅玄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傅玄

    傅玄(公元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魏晋时期名臣及文学家、思想家。傅燮之孙、傅干之子。出身北地傅氏。少年随父逃难河内,专心经学,开始撰写《傅子》等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初举孝廉,太尉辟,都不至。州里举其为秀才,除郎中。后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温县令,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