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柳公权

柳公权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43 更新时间:2023/12/25 11:58:43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出身河东柳氏,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状元。初任校书郎,进入夏州李听幕府。柳公权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先后历仕七朝,累官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世称“柳少师”。晚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享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柳公权工于辞赋,擅长书法。其书初学王羲之,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以楷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于世。《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存其诗。概述图来源: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

基本资料

本名:柳公权

别名:柳少师、柳学士、柳尚书

字:诚悬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华原

出生日期:778年

逝世日期:865年

主要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主要成就:创“柳体”书

官职:太子少师、太子太保

封爵:河东郡开国公

追赠:太子太师

地位:“楷书四大家”之一

人物生平

少有才学

大历十三年(778年),柳公权出生。他的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中唐名臣柳公绰。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赋。

元和三年(808年),柳公权参加科举,以状元及第。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楚州刺史李听升任夏绥银宥节度使时,柳公权进入其幕府,任掌书记。

三朝侍书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崩,由唐穆宗李恒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朕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想见你很久了。”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升任尚书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文宗对他说:“我深知你这个舍人之官不应降为谏议,但因你有谏臣风度,那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第二天,文宗便下旨授柳公权为谏议大夫兼知制诰,仍任翰林学士,负责撰写诏书。

劝谏文宗

开成三年(838年),柳公权经调转任工部侍郎,但不过是备员而已。文宗曾召他问事,问他:“外边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自从郭旼被任为邠宁节度使,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文宗说:“郭旼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懿安郭皇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议论什么呢?”柳公权说:“凭郭旼的功绩和品德,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人们议论的原因,据说是郭旼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因此才升官,这是真的吗?”文宗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并不是他进献女儿。”柳公权说:“常言说,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如没有嫌疑,为什么这事嚷得家谕户晓?”他因而举出唐初名臣王珪劝唐太宗送卢江王(李瑗)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文宗当即派内使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旼家。

后经屡次升迁,柳公权担任翰林学士承旨一职。

晚年仕途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驾崩,由唐武宗李炎即位。武宗即位后,罢去内府学士官职,命柳公权为右散骑常侍。其后,宰相崔珙举荐柳公权任集贤殿学士、判集贤院院事。另一宰相李德裕素来厚待柳公权,但当柳公权被崔珙举荐时,他很不高兴,便将柳公权降为太子詹事,又改为太子宾客。经屡次迁官,任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后更历任左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

大中(847年-860年)初年,柳公权转任太子少师。

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一日,宣宗在元旦举行朝会,柳公权年已八十,便在群臣之首向宣宗称颂祝贺,因含元殿较远,柳公权到时因年迈已感疲惫,在称贺之后,本要为宣宗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但柳公权误称“光武和孝”,因此御史弹劾,罚了一季的俸禄,议事官恨他不退休。柳公权在三品、二品班列三十年,直到唐懿宗咸通(860年-874年)初年,他才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

耄耋而逝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主要影响

主词条:楷书四大家柳体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评价

李恒: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柳公绰:家弟苦心辞艺。

李昂:①卿有诤臣风。②辞清意足,不可多得。③钟(钟繇)、王(王羲之)复生,无以加焉!

李煜:善法书者,各得右军(王羲之)之一体……柳公权得其骨而失於生犷。

岑宗日:柳公权得其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范仲淹: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苏轼: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米芾:柳公权如深山道人,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朱长文:盖其法出于颜(颜真卿),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

杨慎:柳公权“心正”、“笔正”之对穆宗,知其以笔谏也;柳公绰进《太医箴》曰“气行无间,隙不在大”,宪宗曰“卿爱朕深者”者,盖以医谏也。柳氏世有人矣。

王世贞:所书《兰亭》帖,去山阴室虽远,大要能师神而离迹者也。

丰坊: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欧阳询)、虞伯施(虞世南)、褚登善(褚遂良)、薛纯陀、薛嗣通(薛稷)、孙过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李邕)、贺季真(贺知章)、李太白(李白)、张伯高(张旭)、杜子美(杜甫)、颜清臣(颜真卿)、柳诚悬、钱藏真(怀素)、张从申……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董其昌: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

爱新觉罗·弘历:公权以敢言着闻,文宗亦嘉其风采。然彼时宦寺弄权,朝臣植党,未闻有所纠弹,则亦杜钦谷永之流耳。区区不谀澣衣,托词笔谏,亦所云末节而已。

康有为:诚悬则欧之变格者。

轶事典故

写诗助人

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

以笔为谏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三步之才

柳公权曾随从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宫人催他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致力学术

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人际关系

柳公权亲属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平辈

祖父

柳正礼

官至邠州士曹参军。

父亲

柳子温

官至丹州刺史。

兄长

柳公绰

字起之,官至兵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曰成。

弟弟

柳公谅

官至南郑县令。

子辈

儿子

柳仲宪

生平不详。

孙辈

孙子

柳瑗

字虚中,生平不详。

表格参考资料:

柳公权家族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柳正礼(邠州士曹参军)

柳子温(丹州刺史,配崔氏,继娶薛氏)

柳公绰(兵部尚书,河东节度使,追赠太子太保)(夫人韩氏,韩皋女)

柳仲郢(天平军节度使)(娶宰相韦贯之女)

柳璞(著作郎)

柳珪(进士)

柳璧(进士)

柳玭(御史大夫)

柳氏(嫁杨堪)

柳道娘(女)

柳愔愔(女,有墓志)

柳老师(女,有墓志)

柳公权(大书法家,太子太保,河东郡公)

柳仲宪

柳瑗

柳知微

柳公谅(南郑县令)

柳子华

(成都县令)

柳公器

柳仲遵

柳璨(末年宰相)

注:柳子华可能为柳正礼所生,也可能是柳正礼侄儿。

后世纪念

墓葬

主词条:柳公权墓

柳公权墓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阿子乡让义村北约1公里处。东西82米,南北64米,圜丘。柳公绰墓在东,柳公权墓在西,相距46米。墓前各立石碑1通。1碑上款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书”,中行隶书大字“唐兵部尚书柳公公绰墓”,下款楷书“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张凤鸣立石”;另一通上、下款与前碑相同。中行隶书大字“唐太子师河东郡王柳公公权墓”。碑距墓丘均5米。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成立柳公权墓文管所。

真迹

2023年1月,在西安发掘出土了一方由柳公权为他的堂妹夫严公貺撰文并书写的墓志。这方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八十八》

《书史会要·卷五》

标签: 柳公权

更多文章

  • 韦瓘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韦瓘

    韦瓘(787-852年),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生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东都留守韦夏卿之侄,赠司空韦正卿第三子。元和四年,进士及第,考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历任协律郎、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左拾遗、右补阙、史馆修撰、殿中侍御史,出任淮南节度判官,迁颍州刺史。大和元年,拜刑部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 李顾行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顾行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崔枢。试题为:《洪钟待撞赋》和《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诗》。本名:李顾行所处时代:唐代主要作品:《上元县开善寺修志公和尚堂石柱记》主要成就: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状元及第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状元及第。该科

  • 孔敏行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敏行

    孔敏行,字至之,唐代人,举进士,孔子的第39世孙。本名:孔敏行字:至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举进士孔敏行,字至之,唐代人,举进士,孔子的第39世孙。人物生平孔述睿之子。举进士,元和五年礼部侍郎崔枢下擢第。吕元膺廉问岳鄂,辟为宾佐。丁母忧而罢。后元膺为东都留守,移镇河中。敏行皆从之。十

  • 李固言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固言

    李固言(782-860年),字仲枢,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李现之子。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勤奋好学。元和七年(812年),状元及第。唐文宗即位,依附于宰相李宗闵,历任户部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迁尚书右丞。大和八年,出任华州刺史,历任吏部侍郎、御史大夫,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崇文

  • 尹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尹极

    尹极,阆州(今阆中解元乡)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癸巳科状元及第。《登科记考》卷十载:"元和八年,进士三十人,尹极,状元。知贡举:中书舍人韦之。"《玉芝堂谈荟》载唐宋以来状元姓名,本科状元亦署为尹极,并说尹极为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尹枢之弟。《文苑英华》载:本科听试诗题为《履春冰

  • 张又新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又新

    张又新(约公元813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县(今河北省深州市西旧州村)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

  • 郑澥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郑澥

    郑澥,字蕴山,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出身寒微,取状元后入仕,历任山南东道掌书记、开州刺史、金部郎中等职。本名:郑澥字:蕴山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主要作品:《凉国公平蔡录》主要成就: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丙申科状元及第郑澥,字蕴山,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出身寒微,取状元后入仕,历任山南东道掌书记、

  • 独孤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独孤樟

    独孤樟,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戊戌榜状元及第。本名:独孤樟所处时代:唐朝主要作品:玉声如乐诗主要成就:戊戌榜状元独孤樟,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戊戌榜状元及第。独孤樟,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戊戌榜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有李廓(宰相李程之子)等。考官:中书舍人庾

  • 韦谌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韦谌

    韦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名损。生卒年不详本名:韦谌别名:损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京兆万年韦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名损。生卒年不详韦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名损。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己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一人。考官:中书舍人庾承宣。试题为《王师如时雨

  • 卢储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卢储

    卢储,江淮一带人氏(李传玺作合肥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本名:卢储所处时代:唐主要成就: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考官:太常少卿李健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九人。考官:太常少卿李健。试题为《早春残雪诗》、《何论》。卢储于元和十四年(819)入京,向尚书李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