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迟

徐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68 更新时间:2024/1/6 8:06:06

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家和评论家。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奔赴前方采访,写出了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新时期,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著有诗集《二十岁人》、文艺评论集《诗与生活》以及《徐迟散文选集》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迟

别名:唐螂、史纲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914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1996年12月13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二十岁人》,译著《瓦尔登湖》

原名:商寿

人物生平

1914年10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德懋弄6号。弟弟徐舜寿是著名航空工业家。

1927年,在南浔中学念书。读到了早期白话诗人徐玉诺的诗集《将来之花园》。这年秋,第一次去了上海。

1928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念书。在该校的一个油画展上,第一次见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1931年9月,和同学杨一萍一起由东吴大学附中升入东吴大学。“九一八”事变发生,12月参加学校爱国学生“援马团”北上,拟出关抗日。滞留北平。

1932年1月,入燕京大学借读。在5月号《燕大月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同时写出一些短诗。

1933年5月4日,收到《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封退稿信。6月,到上海见到施蛰存。8月,回到燕大继续学习。在12月号《现代》发表译诗《圣达飞之旅程》。

1934年,在《矛盾》、《时代画报》、《妇人画报》等发表诗和散文。与施蛰存周围的现代派作家多有交往。

1936年夏,作为男傧相参加诗人戴望舒婚礼。9月,和诗人路易士一起协助戴望舒创办《新诗》。10月,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11月,音乐散文集《歌剧素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元旦之日,和陈松在上海结婚。上半年写作《世界之名音乐家》及《音乐家和乐曲的故事》。9月,写作警世幻想小说《三大都市的毁灭》。

1938年2月,写作中篇小说《武装的农村》。5月,和戴望舒一家流亡香港。在香港结识袁水拍和冯亦代。

1939年,结识《时事晚报》主笔、国际述评家乔冠华。听袁水拍谈马克思主义。

1940年1月11日,读恩格斯的书豁然开朗,自称为“觉醒日”。2月,赴昆仑关抗战前线采访。

1941年10月,在桂林白虹书店出版诗集《最强音》。

1942年11月,在桂林《诗创作》发表长诗《一代一代又一代》。

1943年2月,在桂林雅典书屋出版雪莱诗歌选译《明天》。7月,在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荷马史诗《依利阿德选译》。任郭沫若主编的《中原》季刊执行编辑。

1944年1月,在重庆国讯书店出版译作《托尔斯泰传》(第一部:青年时期)。7月,在美学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散文集》(第一册)。11月,出版散文集《美文集》。

1945年,翻译《巴黎的陷落》、《解放是荣耀的》、《我轰炸东京》等。9月。与马思聪一起受到泽东接见,并获得“诗言志”的题词。11月,发表小说《狂欢之夜》。

1946年10月,在南浔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在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狂欢之夜》。

1947年,翻译司汤达小说《巴马修道院》。

1949年3月,在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译作《华尔腾》(后改译名《瓦尔登湖》)。4月,创作诗歌《江南》。与南浔同仁维持地方治安,促成小镇和平解放,并率学生出镇迎接解放军。8月,到北平,出席第一次中国文代会。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国》编辑。

1956年6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战争,和平,进步》。

1957年4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美丽,神奇,丰富》。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庆功宴》。

1958年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共和国的歌》。

1959年1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评论集《诗与生活》。

1961年,离开北京,举家迁入武汉,到长江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5年,创作中篇小说《牡丹》,未及发表。“文革”到来。

1966年,“文革”中进“牛棚”,被剥夺写作权利,创作中断。十年后得到平反,恢复专业创作。

1977年10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地质之光》。

1978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3月,相继发表《在湍流的涡漩中》、《生命之树常绿》等。4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1979年9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迟散文选集》。

1980年5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革”期间偷偷写出的文论《红楼梦艺术论》。

1981年2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论集《文艺和现代化》。

1982年8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修订本《瓦尔登湖》。

1983年4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传》(全译本)。

1984年7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结晶》。

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单独建制后,任该会名誉主席。

1986年1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

1989年,开始用电脑写作长篇自传《江南小镇》。

1990年,开始编辑多卷本《徐迟文集》。

1991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游记《美国,一个秋天的旅行》。

1992年4月,访问希腊雅典。回国后开始重新翻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1993年3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江南小镇》,4月,《徐迟文集》前4卷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开始写作《江南小镇》续集。7月,在上海书店出版报告文学集《来自高能粒子的信息》。

1996年6月,《江南小镇》续集部分章节在《江南》发表。

1996年12月13日,病重,在武汉同济医院跳楼自杀,震动中国,享年82岁。

人物贡献

《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

《诗刊》副主编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获1977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刑天舞干戚》获1981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2002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徐迟的故乡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中国报告文学最高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

桂林白虹书店出版

集美书店出版

上海新群出版社出

类型

作品

国籍

作者

出版时间

备注

诗集

《明天》

英国

雪莱

1943年

桂林雅典书屋出版

《依利阿德选译》

希腊

荷马

1943年

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

话剧

《小涅丽》

俄国

陀思妥耶夫斯基

1944年

《时代生活》出版

人物传记

《托尔斯泰传》第一、二部

英国

阿尔麦·莫德

1944年

重庆国讯书店出版

长篇小说

《第七名逃犯》

德国

安娜·赛格尔斯

1944年

桂林学艺出版社出版

《巴黎!巴黎》

俄国

爱伦堡

1947年

上海国讯书店出版;与袁水拍合译

《巴黎的陷落》

俄国

爱伦堡

1947年

群益出版社出版;与袁水拍合译

《帕尔玛宫闱秘史》

法国

司汤达

1948年

上海图书杂志联合发行所出版

散文集

《托尔斯泰散文集》

俄国

托尔斯泰

1944年

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

《华尔腾》

美国

亨利·戴维·梭罗

1949年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瓦尔登湖》

美国

亨利·戴维·梭罗

1982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报告文学

《我轰炸东京》

美国

劳逊队长

1945年

《时代生活》出版;与张能欣合译

《解放,是荣耀的!》

美国

裘屈罗·斯坦因

1945年

重庆新群出版社出版

文学特点

徐迟报告文学的显著特征是题材的科技化。他笔下的人物,如陈景润、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都是在各自专业中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徐迟倾心于科技题材,为科技人员立传塑像,颂扬科学精神,这在题材拓展与主题开掘上具有文学史意义。《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也正体现在这里。

在当代史上,知识分子曾被视作被改造、教育的对象,钻研科技被认为是走"白专"道路。与此相应,当代文学史上也很少有作品将科技人员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叙写塑造的。《哥德巴赫猜想》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第一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陈景润也成为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徐迟的作品题材有"一律化"的倾,但他对人物的表现注意求异,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品格,并设计与其特异相谐的表现形式。作者写陈景润,从外在的怪异中,发现人物对于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写李四光,并没有对人物作全程式的铺写,而是精心截取人物历程中典型断面,挖掘人物最为闪光的美质。

徐迟的作品讲究艺术构思,善于调动生活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在湍流的涡漩中》叙写科学家周培源的业绩与品格。作品的标题就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远。它既巧妙地契合了湍流理论家周培源的学术贡献,同时又暗示了作品叙写的1976年10月的政治背景。《生命之树常绿》写植物学家蔡希陶,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诗美哲理。徐迟是一位诗人型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中有诗人式的激情,有诗语式的清新、凝练和文采。他善于将枯燥变为生动,将抽象化成具体,将专业演绎为通俗,增强科技题材作品的可接受性。《哥德巴赫猜想》写到陈景润研究工作所具有的意义时,作者运用博喻譬说:"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想象丰富,令人神驰。徐迟的作品也有缺失。他认为报告文学"也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并且承认《哥德巴赣猜想》中有细节的虚构。

徐迟的译诗读来流畅自如,琅琅上口,其节奏快慢徐疾一如原作,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中所描绘的美国的经济发展风貌,仿佛能感觉到奔驰的车辆迎面而来。这一成功要归功于徐迟本人的音乐修养。可贵的是,徐迟能联系中国诗坛的现状做出自己的思考,他不无感慨地说“西洋的文字已经能直接传出音乐来了。”

他翻译的作品,在相当的程度上是通过翻译表达他本人的情感和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创作、研究三者有机地化为一体。把翻译和研究结合起来,并选译与自己性之所近、能打动自己的作家作品,这些特点大致都体现在徐迟的翻译活动中。他的研究中摒弃了那种悬置诗作本身,只作空泛的夸夸其谈的评论路数,而与原作者作心灵上的交流。

徐迟重视包括美国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翻译、介绍和研究。他认为翻译本身就是学习。他和许多中国现当代作家一样,在自己的文学生涯中,既有译作,也有创作,还有研究之作。事实上,他的译与作,可以说也是互相促进、互相受益的。他以译作走上文坛,而其创作往往受到译作的影响。翻译对于他的创作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发、一种“锻炼”。

人物评价

完全以平等的地位和商量讨论的语气说话,丝毫没有大作家、大名人架势,丝毫没有居高临下、傲视众生的态度,丝毫没有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作派,充分体现了徐迟先生对文学青年细致入微的扶植提携和关心爱护。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徐迟先生对写作的作品,要求很高,每篇作品,都以精品对待。

徐先生为人本份、率真、清正,是一个纯粹的作家诗人。

他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象,仍旧是那些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他那健谈、豪爽、好动的性格;他那敏捷、深邃、深沉的思维;他那不倦、不疲、连续写作的习惯;他那平易、朴实、真诚的待人;他那爱党、奉献、亮节的思想。使我永远难忘啊!

——李苏卿《我与徐迟老师》

徐迟名言名句

1、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影单形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零人。出处:歌德巴赫猜想

2、果然,雨过天又青。山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妙极了!妙极了!出处:黄山记

标签: 徐迟

更多文章

  • 郭小川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小川

    郭小川(1910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1910年9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

  • 胡也频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也频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1920年春到上海,进入浦东中学读书。一年后,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不久海军学校停办,胡也频流浪到北京,以给公寓老板做杂事维生。在同住公寓的大学生的影响下,胡也频对古典文学和外

  • 管桦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管桦

    管桦,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中文名:管桦外文名:GuanHu

  • 王愿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愿坚

    王愿坚(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

  • 董骥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骥

    董骥(1928-2009.11.26),著名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青岛市话剧院离休干部,曾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王朗而为大众熟知。2009年11月26日16时39分,董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1岁。2015年9月,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诸葛亮的演员唐国强在接受哔哩哔哩网站采访时透露,

  • 黄自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

  • 何绍基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

  • 潘赞化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赞化

    潘赞化,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于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今桐城市潘家楼)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是《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等。中文名:潘赞化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885逝世日期:1959职业:诗人信仰:三民

  • 柯岩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柯岩

    柯岩(1929年7月14日——2011年12月11日),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文名:冯恺别名:柯

  • 朱仲丽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仲丽

    朱仲丽(1915年2月——2014年2月8日),女,原名朱慧,1915年2月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王稼祥同志夫人,北京友谊医院原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2014年2月8日,朱仲丽同志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9岁。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