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有训

吴有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3/12/5 21:12:29

吴有训(1897.4.26-1977.11.30)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六月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吴有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一生著有科学论文50多篇。20世纪20年代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重要贡献。回国后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曾先后在多所高等学校任教,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吴有训在清华大学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研究实验室,开创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先河。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有训

外文名:WuYouxun

别名:字正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高安荷岭乡石溪吴村

出生日期:1897年(丁酉年)4月26日

逝世日期:1977年(丁巳年)11月30日

职业:物理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主要成就:世界重大科学第一位名垂史册的中国人

在国际物理学界做出一流贡献的中国人

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经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射线的波长》,《康普顿效应与三次X辐射》

身高:1.9米

人物生平

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二十六日,吴有训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石溪吴村的小村庄。吴有训7岁时入家塾,习旧学。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进高安县的瑞州中学,后随学校并入江西省南昌第二中学。

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七月,吴有训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二中学,同时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今南京大学),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中国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吴有训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西省官费留学,赴美入学习。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物理学家A.H.康普顿来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吴有训成为他的研究生,与康普顿教授一起从事X射线散射光谱研究。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做博士论文,题目就叫“康普顿效应”。通过答辩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回中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吴有训在清华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进行中国国内X射线问题的研究。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被德国哈莱(Halle)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校进行短期访问;同年底,任交通大学教授。

1949年6月初,上海科技团体联合会推举吴有训为主席;6月中,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又任命他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校长),主持交通大学的教学恢复工;7月,吴有训作为上海科技界的代表,赴北京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会议选举了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科技界代表15名,吴有训是代表之一;9月,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接见。

1950年1月,出席科学院研究计画局召开的近代物理座谈会,讨论并参与科学院物理科学相关机构的调整和设置问题;3月被提名为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1951年,吴有训率团再赴东北;10月,组织成立东北分院筹备处,提出了设立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的初步方案。

1956年,主持制定数理化等基础学科“12年科学远景规划”,12年远景规划提前完成。

1958年8月,参加江西省首届科学工作者会议。

1959年2月14日至5月11日,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东欧七国科学院和若干高校及产业部门的研究组织。

1960年7月,吴有训作为团长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参加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三百周年庆典活动,对英国进行访问。

1963年,又参加与制定机关报的科技10年规划。

1977年,吴有训为筹备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审阅中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同年11月30日,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的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岁。12月7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科学界的同仁好友数百人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吴有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主要成就

验证康普顿效应

吴有训对近代物理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是全面地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最初发表的论文只涉及一种散射物质(石墨),尽管已经获得明确的数据,但终究只限于某一特殊条件。为了证明这一效应的普遍性,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做了7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证明只要散射角相同,不同物质散射的效果都一样,变线和不变线的偏离与物质成分无关。他们在1924年联名发表题为《经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射线的波长》一文,论文刊登于《美国科学院通报》(Proc.Nat.Acad.Sci.)第10卷上。文中写道:“这些实验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散射量子理论所预言的光谱位移的真实性。”

1930年10月,吴有训在美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中国后的第一篇理论文章:《论单原子气体全散射X射线的强度》,开始了对单原子气体、双原子气体和晶体散射的散射强度理论研究。

1932年,吴有训在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双原子气体X射线散射》一文,认为当时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江赛的散射强度公式,缺少一个校正因子,并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他分析的正确性。

主要论著

1WooYH(吴有训).Noteonabsorptionmeasurementsofthex-raysre-rlectedfromacalcitecrystal.Proc.Nat.Acad.Sci.1924,10:145-148.2A.H.Compton,WooYH.Thewave-lengthofmolybdenumKarayswhenscatteredbylightelements.Proc.Nat.Acad.Sci.1924,10:271-273.3A.H.Compton,J.A.Bearden,WooYH.Testsoftheeffectofanenclosingboxonthespectrumofscatteredx-rays.Phys.Rev.1925,25:236.4WooYH.TheComptoneffectandthetertiaryradiation.Proc.Nat.Acad.Sci.1925,11:123-125.5WooYH.Theintensityofthescatteringofx-raysbyrecoilingelec-trons.Phys.Rev.1925,25:444—451.6WooYH.TheComptoneffect.ChicagoDissertation,1925.7WooYH.Thedistributionofenergybetweenthemodifiedandtheun-modifiedraysintheComptoneffect.Phys.Rev.1926,27:119—129.8WooYH.RatioofintensitiesofmodifiedandunmodifiedraysintheComptoneffect.Phys.Rev.1926,28:426.9WooYH.ThedisappearanceoftheunmodifiedlineintheComptonef-fect.Phys.Rev.1926,28:426.10WooYH.IntensitydistributionintheK。doubletofthefluorescentxradiation.Phys.Rev.1926,28:427.11WooYH.IntensitydistributionbetweenthemodifiedandtheunmodifiedlinesintheComptoneffect.Trans.Sci.Soc.China,1928,7:5.12WooYH.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Nature,1930,126:501—502.

13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Proc.Nat.Acad.Sci.1930,16:814—816.14WooYH.Scatteringofx-raysbymercuryvapour.Nature,1931,127:556—557.15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1,A1:55—67.16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gases,I.Proc.Nat.Acad.sci.1931,17:467—470.17WooYH.Ontheintensityoftotalscatteringofx-raysbygases,Ⅱ.Proc.Nat.Acad.Sci.,1931,17:470—475.18WooYH.Temperatureanddiffusescatteringofx-raysfromcrystals,Phys.Rev,1931,30:6—14.19WooYH.Thescatteringofx-raysbypolyatomicgases.Phys.Rev.1932,39:555—560.20WooYH.Thescatteringofx-raysbymonatomic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2,A1:135—143.21WooYH.Thescatteringofx-raysbygasesandcrystals.Phys.Rev.,1932,41:21—23.22WooYH.Noteonscatteringofx-raysbydiatomic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2,A1:177—180.23WooYH,SunCP.Noteonthex-rayscatteringcoefficientsofgases.TsingHuaUniv.Sci.Reports,1936,AⅢ:549—553.24WooYH,SunCP.Ontheabsorptonofx-rays.TsingHuaUniv.Sci.Peports,1941,(4)Nos4—6.(Printedbutfailedtoappear.)25WooYH,HuYH.Ontheabsorptionofx-rays,Ⅱ.Sci.Record,Academio.Sinica,1945:407—408.26WooYH,C.E.Mandeville,M.V.Scherbetal.TheslowneutroninducedactivitiesofGermanium.Bull.Am.Phys.Soc.1949,24:13.27WooYH,C.E.Mandeville,M.V.Scherb.RadiationsfromGe77andGe71.Phys.Rev.1949,75:1528.

教学成果

吴有训在大学的物理学教育中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基本概念、注重科学思维的条理性,发学生从简单的事实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来;

(2)重视实验教学,大力宣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观点;

(3)强调培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自学能力;

(4)注意将中国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尽力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学知识的同时,能及时了解该学科的一些前沿情况;

(5)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即使是物理系的学生,也不能只学物理学课程,而应学习一些相关相近的其他科目,甚至是人文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935年,他开出“实验技术”选修课,手把手地教学生掌握烧玻璃的火候和吹玻璃技术的关键所在,并随时指出缺点。

学生

冯端、胡宏纹、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竹溪、葛庭燧、彭桓武、余瑞璜、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戴振铎、任之恭、黄昆、王大珩、龚祖同,陆学善、赵九章、陈芳允、赫崇本等。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父亲吴起辅,在汉口帮人做生意,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的县城,与人合开了一个店铺,以维持生计。吴有训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是一位讲求实效的女性,一位慈祥而又严厉的母亲,她的言传身教对吴有训的一生影响极大。

社会任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在清华大学成立,吴有训当选为秘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会长,以后又多次当选为会长或理事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9年,吴有训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后又被选为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吴有训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1951年2月,吴有训担任了新成立的科学院建筑委员会主席。

195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吴有训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6年初,担任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主任。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吴有训当选为副主席。

人物评价

吴有训是近代中国科学史上一个模范的科学家。(数学家陈省身院士评)

吴有训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之一。(物理学家康普顿评)

我没有和他讲过一句话,没有听过他一堂课,60多年过去了,他崇高的形象依然确确实实地活在我们同学的心中。(岩石学家王德滋院士评)

吴有训的工作实开中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物理学家严济慈评)

后世纪念

吴有训故居

1928年,应清华校长罗家伦及物理系主任叶企孙的邀请,吴有训欣然北上,开始了长达17年的清华执教生涯。吴有训在清华,先是住西院14号,1934年搬入新林院12号,直到抗战爆发。

吴有训纪念馆

1999年4月26日,吴有训纪念馆在高安市正式对外开馆。

吴有训物理奖

吴有训物理奖是为纪念中国物理学界五位老前辈所设立五种物理奖之一,目的是奖励在原子核物理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或在科学技术上对中国物理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吴有训文集

2006年,江西出版集团、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精兵强将,编辑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重点图书《吴有训文集》。

标签: 吴有训

更多文章

  • 徐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迟

    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

  • 郭小川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小川

    郭小川(1910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1910年9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

  • 胡也频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也频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1920年春到上海,进入浦东中学读书。一年后,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不久海军学校停办,胡也频流浪到北京,以给公寓老板做杂事维生。在同住公寓的大学生的影响下,胡也频对古典文学和外

  • 管桦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管桦

    管桦,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中文名:管桦外文名:GuanHu

  • 王愿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愿坚

    王愿坚(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

  • 董骥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骥

    董骥(1928-2009.11.26),著名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青岛市话剧院离休干部,曾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王朗而为大众熟知。2009年11月26日16时39分,董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1岁。2015年9月,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诸葛亮的演员唐国强在接受哔哩哔哩网站采访时透露,

  • 黄自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

  • 何绍基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

  • 潘赞化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赞化

    潘赞化,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于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今桐城市潘家楼)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是《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等。中文名:潘赞化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885逝世日期:1959职业:诗人信仰:三民

  • 柯岩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柯岩

    柯岩(1929年7月14日——2011年12月11日),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文名:冯恺别名: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