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梅娘

梅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46 更新时间:2023/12/15 9:16:43

梅娘,现代女作家,1920年生于海参崴。本名孙嘉瑞,另有敏子、孙敏子、柳青娘、青娘、落霞等笔名,早年丧母,梅娘谐“没娘”之音。1942年在“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1997年,梅娘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2013年5月7日上午10时35分,梅娘病逝,享年92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梅娘;孙嘉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海参崴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2013年5月7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1942年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

代表作品:《鱼》,《蟹》

人物简介

梅娘,原名孙嘉瑞,汉族,祖籍山东省招远县。1920年12月22日出生在海参崴,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大。父亲名叫孙志远。梅娘11岁考入吉林省立女子中学,17岁出版中学时期习作集《小姐集》,随即赴日本求学,20岁出版《第二代》,其创作由单纯描写“小儿女的爱与憎”发展为“横透着大众的时代的气息”。1942年归国,受聘在北平《妇女杂志》任职,先后在《大同报》、《中华周报》、《民众报》、《中国文艺》、《中国文学》、《华文大阪每日》、《妇女杂志》等媒体发表小说、散文及翻译作品,并结集为《鱼》、《蟹》出版,在华北沦陷区影响广泛,分别获得“大东亚文学赏”的“赏外佳作”和“副赏”。

她的作品以婚姻恋爱为题材,凸显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困境。当时有人评论说:“不仅在满洲,在当今的华北,梅娘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作家,创作历史已近十年,是真正地献身于文学的女性。她那丰富的创作力在当今的女作家中很属罕见,而且,不仅在创作,还在译著,可以说梅娘的文学前途无可限量。”(1942年大连《满洲女作家短篇作品选》评语)由于沦陷区特殊的文化氛围,梅娘的创作如张爱玲一样,只能站在女性与弱势群体的立场,以“一种女人的郁结”,讲述残破的男女情爱故事,展示女人的不幸和人世间的不平,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反抗男权压抑和社会不公,“从男女的爱欲间而追求社会的伦理问题”。纤巧细腻之笔,悲天悯人之怀,诉哀矜凄婉之歌。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2013年5月7日上午10时35分,著名作家女梅娘病逝,享年92岁。梅娘的义子,作家侯健飞表示,按照梅娘的遗愿,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式,包括梅娘女儿以及亲友在内的十余人明天将为梅娘送别。

人物生平

抗战结束以后,政治风云的变幻影响梅娘至深:从1948年到1978年,她先后在北京、东北、台湾、上海间奔波,当过中学教员、电影制片厂编辑,虽加入了北京市文联和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却因被打成日本特嫌、右派,强迫接受劳动教养,开除公职16年,完全靠干各种零工粗活维持一家三口的生存,再经历了亡偶、丧女、折子之痛,她最终失去了创作的权利。

1978年平反,梅娘回农业电影制片厂工作,她“以极其复杂的心绪”,拿起笔重新投入散文创作:“一脉心声,构不成故事,也不想构成故事。就这样开始写散文;这是凝聚着渴望的载体——”先后在香港、上海、深圳、吉林、北京等地一些报刊杂志发表一系列回忆、游记、杂感文字,“那文字别具魅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二十多年的苦难,曾剥夺了她的写作权利,但也使她的话语少有浸染仍保持着原有的生气和明敏。”(邢小群《人间事哪有那么简单》)从90年代开始,她的作品重新出版,逐渐获得读者与研究者的喜爱和认同。1997年,被列入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至今笔耕不辍。

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

梅娘,一个即陌生的名字,又略显神秘的作家。这位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沦陷区的文坛才女,当年曾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然世事沧桑,新中国后的梅娘,在文坛上沉寂了半个多世纪。2005年8月,85岁高龄的梅娘出版新书《梅娘近作及书简》。书中汇录梅娘散文近作60篇,书信88封,有关于赵树理、萧红、张爱玲、关露、遇罗克、刘索拉的描写,以及致丁景唐、丁东、成幼殊、釜屋修、岸阳子等中外名家信札,文字炉火纯青。而这位文坛奇女子“生活流程中的许多故事,也都在这本书中。”

这是一位出土文物般的作家———梅娘,原名孙嘉瑞。

然而,梅娘却很快在文坛上销声匿迹。几十年以后,这位曾被打为“汉奸”、“右派”的作家终被平反,她恢复了写作的权利,也开始在文学史上“复活”。1997年,梅娘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她的大幅照片,如今也高踞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板的醒目位置。

现代文学史“沦陷区作家”里,梅娘是依然健在的为数不多的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她,谈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及青年时期经历过的那场战争,平静的语气陡然换为激动。

“说起我和日本,真是恩怨相叠”。梅娘回忆道,她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那场战争,让我家破人亡。”

出身豪门的梅娘刚两岁,身为偏室的母亲被正房驱逐,从此生死不明。经受了失亲之痛的她,长大后自定笔名“梅娘”,取谐音“没娘”。

梅娘之父,是东北实业巨子孙志远。“九一八”事变,粉碎了他实业救国的壮志。不久,孙志远拒绝受聘担任“满洲国”中央银行副总裁和“通产大臣”的职位,举家辗转华北,他联络石友三、韩复榘等各地军政大员共谋反满抗日,终无结果,后被迫回到被日军占领的故土。1936年,孙志远在忧愤中病逝。这一年,梅娘16岁。

孙志远生前好友张鸿鹄(周恩来好友,周总理那首“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名诗即是赠给他),时任哈尔滨电业局局长,他说服了孙家,送梅娘赴日留学。

梅娘进入东亚日本语学校高级班学习。创办该校的松本老人,是个中国通,一直反对日本侵华。松本老人对梅娘说,“日本进满洲,是趁菩萨瞌睡,小鬼偷吃了供奉给菩萨的油豆腐”。梅娘后来回忆,“侵略者造成的各种伤害,是嵌在我们的骨髓之中的。松本老人给我的迪,至今难忘。”

正当梅娘坠入书海,勤奋阅读鲁迅、郭沫若、朱光潜、邹韬奋、萧红、萧军等人的作品时,卢沟桥的炮声使她坐不安席,彷徨无措。此时,梅娘认识了在日本内山书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柳龙光,二人开始了为孙家所不容的自由恋爱。

孙家断绝了对梅娘的经济援助,但这并没有动摇梅娘追求爱情和自由的信念,她选择随柳流浪。“我们如饥似渴地寻觅着救国之路,究竟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才能打败侵略者?我们互相辩论,互相启示,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梅娘和柳龙光身边,聚集了一批中日反战作家。与此同时,梅娘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也浸透了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残酷野蛮的战争,不仅祸害了我的故土,也无情地吞噬了日本善良的百姓”,“我的好朋友澄子,我善良的山口妈妈,包括那从遥远的烽火后方运中国书来京都的日本经理,我确信,他们都不需要战争。我不知道战争怎么才能结束,在异国的星空下,我的心困惑地战栗着。”

被读者评为最受欢迎的青年女作家

1942年,梅娘发表《鱼》、《蟹》及大量短篇小说,她的写作在这一年达到巅峰。

1942年成名的梅娘,其时才22岁。而她后来的荣辱沉浮和悲欢离合,却也都在这一年埋下伏笔。

正是这一年,梅娘与柳龙光回北平定居,她受聘北平《妇女》杂志做编辑记者。当时梅娘只知道丈夫应日本友人龟谷利一的约请主持一份杂志,却不知道他还肩负着中共北平地下党员的秘密使命。龟谷本想通过办杂志扫却战争阴霾、化解中日仇恨,结果被扣上宣传“大东亚共荣共存”不力的诸多罪名遣送回国。

这一年,梅娘怀上了大女儿柳青,6年后,柳龙光遇海难身亡,梅娘从此与孩子相依为命。

1957年,梅娘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写作权力被剥夺,被送进地处北京昌平的一处劳改农场。因无人照料,她体弱多病的二女儿被强制送进福利院,不久因病夭折,家中只剩正念中学的柳青带着年幼的弟弟艰难度日。文革中,梅娘的儿子染上肝炎,治疗不及时,于1972年死去,从此,梅娘只剩下柳青一个亲人。柳青被作家史铁生视为“自己写作的领路人”。在史铁生看来,正是这位大女儿,让“孙姨”(史铁生这样称呼梅娘)有了决心活下去并且“独自歌唱”的理由。

1978年平反后的梅娘,回到农业电影制片厂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出版社寄给“梅娘”的信,传达室都称“查无此人”,因为,整个单位没人知道“梅娘”就是孙嘉瑞,更没人知道当年名震文坛的“南玲北梅”。

经过一些文学史研究学者上下求索,终于在茫茫人海中考古般地“发现”了尚在人间的梅娘。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她,重新浮出水面。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能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处境呢?”梅娘说,“青空悠悠,时序袅袅,强力压顶时我敢于按着良知行事,可以说已经炼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我只执着于人类的共同愿望,那就是理解、和谐、前进。”

人物评价

对梅娘的作品,已经去世的北大教授、知名学者张中行评价甚高,“实感之一是,也是值得惊诧的,作者其时是个大姑娘,而竟有如此深厚而鲜明的悲天悯人之怀。我一向认为,走文学的路,面貌可以万端,底子却要是这个,她有这个,所以作品的成就高,经历的时间长仍然站得住。”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认为,梅娘的小说“通过朦胧的女权主义,实现了梅娘描写现实、暴露现实的目标。她对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女孩子的状况做了真实的描述”。

标签: 梅娘

更多文章

  • 徐僖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僖

    徐僖(1921.1.16-2013.2.16),江苏南京人,高分子材料学家、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里海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8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

  • 贾祖璋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贾祖璋

    贾祖璋(1901—1988),著名科普作家与编辑家。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中文名:贾祖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海宁出生日期:1901年逝世日期:1988年职业:科普作家、编辑家毕业院校: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主要成就:中国科学

  • 张骏祥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骏祥

    张骏祥(1910年12月-1996年),男,江苏镇江人。中国电影、话剧导演,剧作家、理论家、事业家。笔名袁俊。改编或导演了《胜利重逢》、《翠岗红旗》、《鸡毛信》、《白求恩大夫》、《燎原》、《大庆战歌》等影片。其中,《翠岗红旗》、《鸡毛信》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影片奖。出版论文集《关于电

  • 陈公哲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公哲

    陈公哲(1890年-1961年),中山县南朗乡人(今中山市南朗镇茶东村)。清末富家子弟,商人,精武体育会创办人、发明家、作家、考古学者、书法家。一直是精武的领导核心人员,与卢炜昌、姚蟾伯有“精武三杰”“精武三公司”之称。中文名:陈公哲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61年职业:商人,考古

  • 吴杭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杭生

    吴杭生,低温物理学家。安徽桐城人,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长期从事低温超导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文名:吴杭生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桐城逝世日期:2003年12月4日职业:低温物理学家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主要成就:低温超导理论代表作品:《超导临界温度理论》吴杭生,低温物理学家。安徽桐城人,中科院院士

  • 吴组缃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组缃

    吴组缃(1908.4.5-1994.1.11),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代表作品《一千八百担》。中文名:吴组缃外文名:吴组缃别名

  • 范镇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镇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中文名:范镇别名:字景仁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出生日期:100

  • 黄乃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乃

    黄乃(1917.1-2004.1.30),原名黄一寰,汉语盲文专家,世界语者。湖南长沙人,为中国民族革命先驱黄兴之遗腹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研究室组长、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第一至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常委,中国残疾人

  • 王若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若虚

    王若虚,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中文名:王若虚外文名:WangRuoxu国籍:中

  • 任航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任航

    任航,男,中国著名新锐摄影师。诗人,杂志人,创办独立杂志《MOON》。任航1987年出生于中国吉林长春,曾居北京,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对人体摄影拍的特别好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都是cult味道的胶片。任航至今受邀举办过22个个展、85个联展,并出版了16本个人摄影集,一本诗集。2017年2月24日,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