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小如

吴小如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4/1/2 0:56:16

吴小如(1922.9.8~2014.5.11),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安徽泾县人,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历任津沽大学中文系教员,燕京大学国文系助教,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及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吴小如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等,译有《巴尔扎克传》。2014年5月11日,吴小如教授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小如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泾县茂林

出生日期:1922年9月8日

逝世日期:2014年5月11日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中文系

代表作品:《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古典小说漫稿》

个人经历

吴小如,1922年9月8日生于哈尔滨,原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成员。系著名书法家吴玉如之子。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他在业余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近年出版的还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

人物成就

《台下人语》吴小如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举要》吴小如编著;吴同宾编著.--北京:中华书局

《吴小如戏曲文录》吴小如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廊信步》吴小如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今昔文存》吴小如著;刘亚铁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诗词札丛》吴小如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9

《读书丛札》吴小如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莎斋笔记》吴小如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俞平伯美文精粹》俞平伯著;吴小如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10

《文心与诗魂:诗文欣赏》吴小如等著;闻知编.--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诗书画》秦岭云,吴小如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

《读书拊掌录》吴小如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著作

《心影萍踪》吴小如[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吴小如[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微笑着离去:忆萧乾》吴小如,文洁若编.--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古典小说漫稿》吴小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诗文述略》吴小如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著.--北京:中华书局,1986.--278页[J821/19保存本、基藏库]

《林庚推荐唐诗》林庚选编;吴小如等注释.--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8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撰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

韩愈散文选集》(唐)韩愈著;吴小如,韩嘉祥选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鸟瞰富连成》吴小如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盛”“世”观光记》——《鸟瞰富连成》续编/吴小如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评价

2014年5月11日晚7时许,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逝世,享年92岁。

吴小如先生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戏曲评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吴先生任教时间长达40年之久。有学者认为,吴教授的离去,彻底结束了“梨园朱(朱家溍)、刘(刘曾复)、吴(吴小如)三足鼎立的时代”。

“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

吴小如出生于1922年9月8日,原名吴同宝,号莎斋。他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

学生时期,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吴小如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古典小说漫稿》、《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戏曲文录》等,直到晚年还笔耕不辍。

吴小如的离去,在很多他身边的人看来“实在太突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昨晚10点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吴先生逝世的消息让他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前天,我还给吴先生送去了他托我买的电话机。临走,他还好好地坐在那儿吃午餐。第二天上午,我还特地给他打了电话”。

沪上资深媒体人翁思再昨晚在微博上透露,“吴小如先生于今天傍晚,亲自打电话给儿子吴煜,说‘我可能不行了’,吴煜马上乘飞机赴京。”但吴煜最终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实际上,吴小如最近一次走进公众视线,就在两个月前。3月初,《诗刊》社在北京揭晓2013年度“子曰”诗人奖和年度诗歌奖,吴小如凭借《吴小如诗词选》获得了“子曰”诗人奖。但颁奖当天,吴小如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席,只有一段他的视频在颁奖礼上播放。他十分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当我听说获得2013年‘子曰’年度诗人奖时,我在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惭愧……也许是评委先生们考虑到我年纪大了,权当给我个安慰奖吧。”

文史兼通,虽不是博导但“门人”众多

在北京大学,吴小如是一位文史兼通的专家,特别是文学史,被学生们视为“从《诗经》一直到梁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

同时,吴小如也是一位京剧评论家、戏剧史家,与刘曾复、朱家溍并称京剧评论界“三贤”。书法上,吴小如继承了其父吴玉如的传统,有很大成就。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从北大中文系转到历史系之后,因为没有评博导,所以吴小如没有自己的直系博士生。

不过,身为师者的吴小如对学生非常热情,许多上过他的课甚至只是对他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都会被他收作“门人”,因而吴小如广义上的弟子甚多,同时他对弟子的学术训练也是出名的严格。

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吴小如要求学生懂繁体字、懂草书,懂古文字,讲“治文学宜略通小学”,不仅如此,还要过一道槛:读完“诗四观”。这其实是清朝的一句话,诗是《唐诗三百首》,四是“四书”,观是《古文观止》。在他看来,只有把这3本书从头到尾都看过、都背过,国学基础才算是上乘的。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也会提高。他还提出分析作品的四条原则:通训诂、明典故、查背景、考身世。虽语不惊人,却至今依然是做学问的“醒世恒言”。

而京剧研究家刘曾复的一位学生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京剧评论上,吴小如“忠实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记录了戏曲的黄金时代,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个学人的风骨”。吴小如经常谦虚地说京剧评论是“小学”,但在研究上,他却毫不放松。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上存在很多漏洞,吴小如难得地坚持重视信史。2012年,刘曾复去世时,吴小如曾说:“以前有疑问,还能向刘、朱两位老先生请教,如今,不知该问谁了。”

“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不在乎被称“学术警察”

而在学界,更多人谈到吴小如,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的另一个别称:“学术警察”。

对于学术本身,吴小如严谨得有些苛刻,对于学术界一切不良现象,他直抒胸臆提出批评意见,从古籍校点中的错误,到学者教授的信口胡说,再到学术界的抄袭……当然,批评的声音过于尖锐,有时也会“牵连”到批评者。但吴小如说:“有机会我还是会说。有人称我‘学术警察’,我不在乎。要我说,现在不是‘学术警察’太多,而是太少。电视、电台、报纸都是反映文化的窗口,人家看你国家的文化好坏都看这些窗口,结果这些窗口漏洞百出、乱七八糟。”

吴小如曾在一篇文章中评价自己:“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提到吴小如的“不留情面”,学生沈玉成也曾写文章说:“连我这老学生都受不了,所以吴先生到处受挤兑碰钉子,一生坎坷。”

事实上,更多学人知道,吴小如治学对事不对人,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即便见到批评对象本人,也能很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许多人都曾从中受益”。

一位北大教员昨天告诉记者,吴小如先生最后一次登上京剧舞台票戏,是2008年在绝版赏析周年庆晚会上演唱《蟠桃会》西皮原板一段,“天堂远在瑶池上,瑶池以上福寿绵长”。

逝世消息

京剧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昨晚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吴小如原籍安徽泾县,1922年9月8日生于哈尔滨。幼年开始爱上戏曲,十三四岁时学写剧评。吴小如京剧造诣精深,曾出版《吴小如戏曲文录》《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专著。他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吴如玉的长子,俞平伯的入室弟子。吴小如与刘曾复、朱家溍并称京剧评论界“三贤”。刘曾复等人认为,吴小如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忠实地记录了戏曲的黄金时代,代表着一个时代学人的风骨。

标签: 吴小如

更多文章

  • 路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路翎

    路翎(1923-1994),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在路翎二岁时,父亲赵振寰因故自杀身亡,不久徐氏举家迁南京,其母改嫁。原名徐嗣兴。汉族。路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中文名:路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中国出生日期:1923年逝世日期:1994年职业:作家代

  • 王朝闻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朝闻

    王朝闻,别名王昭文,后取《论语·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中文名:王朝闻别名:王昭文,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

  • 饶毓泰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饶毓泰

    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创办南开大学

  • 任应秋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任应秋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

  • 谢无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男,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

  • 陈彬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彬

    名字为陈彬的人有9人,分别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少将;海军总医院副院长;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吉林省文融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教授;起点专栏作家;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漳州市芗剧团作曲。这里着重介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彬。中

  • 张青莲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青莲

    张青莲(1908.7.31-2006.12.14)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辅仁、清华、北大等大学教授,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晚年

  • 童寯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童寯

    童寯(拼音:Tóng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

  • 郑证因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证因

    郑证因(1900一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40年代武侠小说作家。早年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学太极拳、又使得一手漂亮的九环大刀,而且曾经公开献艺。后来又为白羽作技击顾问,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的招式,白羽按图写文。后来开始武侠小说创作,共有武侠小说88部。郑证因是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北派五

  • 母国光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母国光

    母国光,教授。辽宁锦西人。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历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物理系主任、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第二、三届副会长,美国光学学会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学协会副理事。从事图像科学、光学设计及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