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姜立夫

姜立夫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1/3 6:20:55

姜立夫(1890—1978),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从事圆素和球素几学的研究。创建了一所学校——双灵小学,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麟头村。

基本资料

名:姜立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平阳县

出生日期:1890年7月4日

逝世日期:1978年2月3日

职业:数学家

主要成就: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个人信息

姜立夫1890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凤江乡麟头村(今属苍南县)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在祖父所设的家馆读书,祖父去世后,入平阳县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1910年6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备取生,次年9月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学习数学,191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作研究生。

学成回国后,姜立夫就是始终不懈地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事业的中心环节的。

主要成就

1920年,他创办了南开大学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二个数学系。建系之初的4年中,只有他一位教师,他一面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一面每学期同时开几门课程,其中包括高等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射影几何、复变函数论、高等代数、n维空间几何、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此外还要承担理学院的公共数学课(初等和高等微积分),这是名副其实的“一人系”。

课堂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姜立夫在这方面是有其独到之处的。课室光线来自左方,除了在黑板上书写公式或作图外,他总是站在教室左前方,让开黑板,面学生讲解,便于学生耳目并用,手脑并用。他在黑板上书写或作图时,并不中断解说,连每个数学记号都边写边念,从不出现哑场。他十分注意节约黑板空间,只写公式及少数名词、人名和绘图,板书及绘图整洁简练。擦黑板时总要保留尚须参考的公式。他作图时,一般是徒手,只有图形必须十分准确,如射影几何中的复杂图形时,才用直尺,而且总是使有关交点落在黑板范围内。他使用颜色粉笔,系统而不滥,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对象。他讲课有时有教材,没有教材时,常只在一两张废日历纸上记下简略的提纲。但他永远是离开教材或提纲讲解,教材、提纲只起备忘作用。

姜立夫这种课堂讲授方式,需要讲者透彻驾驭讲授内容,精神高度集中,有坚实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优点是能带动学生也聚精会神,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同步的逻辑思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他经常把几何直观和严格的形式推理相结合,把内容讲得生动活泼。他讲课不疾不,口齿清楚,听者不感吃力。这样的讲授,学生的收益远远不限于本课程的知识,在姜立夫言传身教中,他们能得到逻辑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严格训练,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训练。

姜立夫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仅在他早年的学生中就出现了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陈省身、孙本旺等优秀数学家。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姜立夫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姜立夫另一项倾注心血较多,持续时间也较长的工作是数学名词的审定。事实上,由姜立夫领导审定的,虽然只限于纯粹数学方面最基本的名词,但已构成今日整个数学名词的基础。

姜立夫深知,教学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水平;而在青年中发现优秀人才,使之负担重任,在工作中成长,尤其重要。姜立夫对苏步青的大力推荐正是表现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

姜立夫深知图书资料对开展数学研究的重要性,在数学所筹备之初,他对此就反复加以强调,并尽一切努力进行积累。姜立夫一贯重视外国教材和专著的翻译工作,因他有很高的数学水平,又有坚实的中外文修养,在他领导下的中译本数学书,质量都是很高的。姜立夫积极主张数学的国际交流,除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翻译国外优秀数学图书外,还力促邀请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为使中国数学尽快进入世界数学主流,姜立夫总是想方设法支持青年学者出国进修或访问,其中尤以促成华罗庚出访苏联、美国一事最为人称许。

姜立夫的学术生涯开始于综合几何的研究。从40年代起,姜立夫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圆素与球素几何学,逐步整理出一套以二阶对称方阵作为圆的坐标,以二阶埃尔米特方阵作为球的坐标的新方法。

姜立夫一生淡泊名利,廉洁自守。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之初,他毅然退回了丰厚的筹备处主任薪金,并建议“主任与秘书均定为不支薪之名誉职,其事务员等一切从简,所省经费全为购书之用。1950年,他还向中国科学院移交了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的一笔鲜为人知的外汇余款。

由于长期从事中国数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开创和领导工作,姜立夫长期搁置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早在1926年在厦门大学执教时,他曾说过:“前此数年,我把全部精力用来教书、教学生,此后我也要继续研究,教自己了。”但是,在以后漫长的半个世纪中,他始终是教人先于“教己”。在中山大学时,他年事已高,但晚上为学生补课却风雨无阻。1955年冬在一次讲课中他因心肌梗塞而晕倒,从此学校不再安排他课堂教学,但他很快就在家里挂起黑板,组织讨论班,与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进修教师一起,边读书边研究,还从事数学图书的翻译,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

解放后,姜立夫除继续从事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外,还在科联、科普、科协和数学会等科学团体分别担任领导职务。

姜立夫为人豁达敦厚,凡事以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为重,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名利,不遗余力地造就和提携数学人才,深为学界所称道。

1978年2月3日,姜立夫因心力衰竭逝世。并留下遗嘱愿,把百余册珍贵图书赠送中山大学。

纵观姜立夫的一生,虽学术著作不多,但他为中国现代数学事业所作出的广泛而卓越的贡献,将会永留史册。

家庭情况

姜立夫的妻子是胡芷华(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的小妹),儿子是著名数学家姜伯驹。

【姜立夫】

姜立夫(1890—1978),谱名培垧,学名蒋佐,字立夫,以字行。麟头村(在凤江乡)人。是我国数学界几何学方面的权威、温州最早的洋博士。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长,曾深受姨父黄庆澄的影响。聪颖过人,学习成绩优异,其兄遂送至杭州高等学堂学习。宣统二年(1910),未毕业,就参加留美学生考试,被录取,次年到北京“游美肄业馆”学习英语,半年后,赴美国入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州立大学专攻数学。民国4年(1915)毕业,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8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9年初,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建立数学系,任系主任。16年休假期间,到厦门大学讲课。23年游学德国。抗日战争期间,随校南下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29年任中国数学会会长,31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研究员。解放前夕,被迫随所迁往台湾。同年?月返回大陆,在广州岭南大学创办数率系,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中山大学执教终身。

1954年,被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1955年起,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

姜立夫为人谦虚谨慎,光明磊落。留学回国时,乡人尊称为“洋状元”。当时士人出门都坐轿子,他却徒步自提行;别人恭维他学识渊博,他说:“数学这门学问如一棵大树,我所得不过一张叶子而已。”

在治学上,姜立夫一丝不苟,从不轻易发表著作。早年从事圆的几何研究,写定论文《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矩阵理论》。解放后,为了教学需要,主持翻译了优秀的外国教材,如穆斯海里什维利《解析几何教程》、诺尔金《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初步》、E·嘉当《利曼几何学、正交标架法》等,分别于1954年、1956年、1964年出版。

姜立夫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南开大学是私立的,教师薪金比别校微薄,而他毫不介意。在长时间中,是该校数学系的唯一台柱,逐年轮流开设各门主要课程,如高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投影几何、复变函数论、高等代数、n维空间几何、微分几何、非欧几何以及高等几何等,因之被誉为“一人系”。讲课时只写提纲,不用讲稿,论证严谨,说理透彻。并善于发提问,逐步引人入胜。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或选读有关文献,在他指导下轮流作报告;或于讲课后使学生按章整理笔记,定期审阅(如微分几何课)。

此外,他还长期从事数学名词的整理与编译、数学文件的搜集与保存等等基础建设,对我国现代数学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后辈的奖掖不遗余力。民国9年7月回乡时,即倡议以姜氏族产全部充作学田,创办爱敬小学。以后经常给该校汇款寄书,勉励、督促族人培育好下一代。他说:“我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去留学的,那其实是全国人民辛勤劳动所积累。我应当为全国人民做些好事,把西洋数学搬回来。因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国需要科学,我愿把一生献给它。”在他历年教学中,培养出大批数学人才,有的闻名海外。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平阳县人)留学日本时,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数学论文,姜立夫当时不知苏的中国姓名,更不知是同乡,仅知是个中国留学生。读后大为赞赏,并热情向厦门、北京、清华、燕京等大学推荐为教授,毫无门户之见(当时东洋留学生多被西洋留学生所歧视)。

十年动乱期间,姜立夫情绪抑郁,衰老得很快。1978年2月3日病逝于广州,终年88岁。

为了纪念他生前所创的业绩,鼓励更多的青年从事数学的学习与研究,南开大学从1982年起,设立了姜立夫奖学金。

标签: 姜立夫

更多文章

  • 赵萝蕤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萝蕤

    赵萝蕤(1912-1998),汉族,赵紫宸之女,陈梦家夫人。浙江德清人。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系。1935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1946年和1948年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讲师。1949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

  • 程千帆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程千帆

    程千帆(1913—2000),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程千帆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老家在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

  • 梅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梅志

    梅志(1914—2004.10.8),女,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江西南昌,本名屠玘华,又名屠琪(或屠棘),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传记作家,胡风的夫人。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梅志童话诗集》、《梅志童话》,童话长诗《小面人求仙记》、《小红帽脱险记》、《小青蛙苦斗记》,儿童文学《少年胡风》,回

  • 冯康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康

    冯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17日),数学家、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家,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计算数学研究的开拓者,独立创造了有限元法、自然归化和自然边界元方法,开辟了辛几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领域,为组建和指导我国计算数学队伍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1997年春,菲尔兹

  • 翁方纲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

  • 陈去病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去病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

  • 李寿民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寿民

    李寿民(1902年——1961年),长寿区人,笔名还珠楼主,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剑侠传》,一生中的作品多达4000余万字。与“悲剧侠情派”王度庐、“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在解放前的重庆籍作家中,李寿民是唯一在中国现代

  • 陈中伟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中伟

    陈中伟(1929—2004),浙江宁波人,骨科专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曾任该院骨科主任,副院长。1963年首创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成功,1978年又获断指再植成功。在国际上首创了“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等六项新技术。由于他在断肢再植与显微外科领域的突出

  • 朱东润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东润

    朱东润(1896-1988),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朱世溱,泰兴县城人,明代福建巡抚、督师抗击荷兰侵略者朱一冯之裔孙。曾著有《陆游传》、《梅尧臣传》、《李方舟传》等。而《朱东润自传》既是他对自己在1896年至1976年八十年间人生苦旅的回顾和审视,也是对_二十

  • 周传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传基

    周传基(1925年3月12日-2017年4月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中国资深电影人,电影理论家、翻译家,影视评论家、教育家、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的标志性人物,陈凯歌、张艺谋老师。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泰斗”、“中国第一电影教头”。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系,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