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邱清泉

邱清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67 更新时间:2023/12/20 10:37:32

邱清泉(1902—1949),字雨庵。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战死后追赠二级上将),浙江温州蒲州人。温州中学毕业,半工半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后入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邱清泉性格特立独行,暴躁狂妄,打起仗来又不要命,人称“邱疯子”。邱清泉文化功底深厚,精通英、德文,擅诗文,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先后撰写了《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可谓是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亦有浓厚的抗日爱国思想,抗战期间骁勇善战,参加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参加滇缅龙陵战役屡建奇功,可谓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虽然对同僚粗鲁无礼,但对他认可的人恭敬顺从(如比他年龄小的杜聿明),对下属也爱惜有加,更以善于治军享誉于黄埔诸将,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和以第五军为基础扩编的王牌兵团──第二兵团就是他亲手调教而成。1948年参与淮海战役,12月随杜聿明撤出徐州,在江苏西北部徐州萧县陈官庄地区被中共华东野战军包围。1949年1月10日凌晨邱清泉在警卫营保护下向南突围,凌晨时分到达张庙堂(亦称张庙台)第二零零师指挥所。最后阵亡于张庙堂村东南约四百多米的一片农田里。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邱清泉

外文名:QiuQingquan

别名:邱雨庵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

出生日期:1902年1月27日

逝世日期:1949年1月10日

职业:国民革命军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德国柏林陆军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昆仑关战役,滇西战役

军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

人物生平

1902年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今温州市鹿城区蒲州),原名青钱。

1908年,就读基圣小学。

1910年,入县城高等小学就读,以第一名毕业(应为现温州市鹿城区广场路小学)。

1912年,“五.四”时发起并参加永嘉膺符区青年联合救国会。

1917年,与同乡黄氏夫人结婚。

1921年,以第二名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位于温州市瓯海区的温州中学),毕业后担任家庭教师并准备大学考试。

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校长为于右任先生。

1923年,生子国贤。

1924年7月,至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被录入工兵科,1924年8月黄埔军校第二期举行学生入学典礼。邱清泉决定投笔从戎,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壮士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在校期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第一次东征。

1925年1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总队、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及教导第一团、第二团编为校军,参与东征。

2月15日,淡水之役。

3月13日,棉湖之役。

4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以校军教导团成立党军-国民革命军。

6月13日,党军由潮汕回师广州,驱走杨希闵滇军、刘震寰桂军。

9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

9月28日,国民政府下令第二次东征,邱清泉任第一纵队第一师工兵队少尉排长兼任连党代表。

1926年1月,任改制过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校入伍生工兵营第三连上尉连长,配属第四军第十二师张发奎部作战。8月18日,强渡汨罗江,指挥架桥。9月开掘地道围攻武昌,武昌于10月10日克复。10月续向江西推进,于赣江架设木桥,供部队渡江。11月7日攻克南昌。清泉赋联:“壮志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

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大队第一队上尉连长。5月,宁汉分裂,被武汉当局关押于军校禁闭室,十余天后逃往南京,又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工人员关押,后以书信报告总司令蒋中正后获释。6月,调为总司令部训练处少校科员。11月,调为总司令随从参谋。

1928年4月,任第九军第三师补充团第三营少校营长,驻南京栖霞山。12月,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队中校队长。

1929年2月,调任第二师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

同年6月18日,与叶蕤君小姐结婚。

1930年3月,第二师开拔洛阳参与中原大战。10月,进驻潼关。

1930年生子邱国渭。

1931年4月,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驻江西南昌。

1931年8月,赴汉口担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训练科上校科长。

1932年,兼任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工兵组组长,讲解碉堡战法。

1933年11月,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

1934年5月,参加留德考试,名列九人中的第一名。7月前往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攻读,先至工兵专门学校接受半年入伍训练。

1935年10月,完成工兵学校专业训练,进入德国陆军大学。

1937年5月毕业回国,并撰写留德报告,建议现代化国防军的建设。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参与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城陷,至次年2月方行逃出。

1938年3月,任陆军第二OO师少将副师长(师长杜聿明)。5月,兼任突击军第一纵队司令,以战车营为主,编配工兵营、装甲汽车队、高射炮队、摩托搜索队、战车防御炮队及步兵营,编入第一战区司令部战斗序列。10月,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

1939年12月,率新编第二十二师随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将军的指挥下参加桂南战役,血战昆仑关。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940年5月,任第五军副军长。9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

1941年3月,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

1942年,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

1943年1月,任第五军军长。

1945年冬,驻防昆明,下令镇压学生运动,称为“一二一事件“。

1947年9月,第五军整编成第五师,任整编第五师师长。参与戡乱作战。11月,整编第五师扩编成整五军,任整编第五军军长。

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10月,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地区,突围时被击毙,年47岁。

1949年1月19日,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二级上将,发褒扬令明令褒扬,并追赠青天白日勋章。

1926年调回陆军军官学校,升上尉连长。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邱清泉率入伍生连配属于第4军,曾参与汀泗桥战役,武昌攻城战与南昌之役。陆军军官学校于1927年迁至武昌时,邱上尉率入伍生回校上课,但在宁汉分裂时为共产党所拘捕,同时被拘者还包括彭孟缉等二十余人。逃出后抵南京,任北伐总司令部训练处少校科员,旋任第9师营长,参与龙潭之役。

1928年升中校,1929年任第二师工兵营营长,参与中原大战。1931年任第10师上校团长,1933年升少将,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处长。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入工兵专门学校,结训后进入柏林陆军大学受训,并曾参与1936年德国陆军的秋季大演习。1937年毕业回国,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并以此职参与对日抗战。

主要成就

邱清泉上将因昆仑关之役与滇西战役而获颁四等与三等宝鼎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与解放军作战时,亦于1947年获四等云麾勋章。

中华民国政府在1949年7月颁褒扬令。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邱少将于11月随教导总队移驻南京,12月日军进攻南京时,驻守于中山门与中华门一线,12月12日时日军攻入中华门,部队撤退时被困在南京乡间,期间还曾被日军师团征服劳役,但未被发觉其身份。1938年逃出后,任由陆军装甲兵团扩编而成的第200师副师长。5月,日军进攻徐州,第200师之一部编组为突击军第一纵队,由邱清泉任司令,该部为机械化纵队,被编入第一战区司令部,抵兰封对抗沿陇海铁路进攻之日本陆军第14师团。9月调郑州,复率机械化纵队参与信阳之役。

1938年10月,第200师将战车部队交由第五军(军长俞济时未到任,副军长代军长杜聿明)并纳入其编制,此时第五军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以下简称新22师),第77师,不久77师改隶73军,调入原属8军的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邱清泉此时担任新22师师长,负责组训新兵,并修订步兵班教范(后推行全军)。

1939年11月,日军登陆广东钦防,欲切断中国与越南之国际交通线,并于12月4日攻占昆仑关,柳州、桂林告急。

12月16日,第5军在军长杜聿明率领下发动反攻。邱清泉原本奉命移防长沙,突然接到命令增援昆仑关。邱清泉用兵神速,接到命令后,迅速率兵掉头南下,于当日开赴战区,抢先于敌到达昆仑关以南的五塘,接着果断奇袭日军,占领六塘,截断日军退路,为中国军队取得昆仑关大捷打下了伏笔。日军在五塘受困后,被迫从台湾抽调精锐部队向五塘增援。邱清泉将计就计,以一团兵力与敌正面周旋,诱敌深入,主力埋伏两旁高山。

12月19日,日军进占五塘,扑向六塘。邱清泉在工兵专业和装甲作战方面的优势得到体现。当夜,命工兵炸毁五塘、六塘之间的大桥,中国军队从附近高地向下攻击如泰山压卵,四塘、六塘的伏兵前后夹击如排山倒海,地雷不时在日军中引爆,邱清泉的装甲部队则开足马力在敌阵中横冲直撞如砍瓜切菜。新22师奉命迂回昆仑关,于12月20日切断昆仑关的交通线。

12月31日,第5军攻下昆仑关,并于1940年1月18日换防之前都在昆仑关周边高地与日军激战。是役,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阵亡,两个步兵联队与一个炮兵大队被歼灭,联队长亦阵亡,日军数千人毙命,车辆、轻重武器损失无数。日军不得不承认:“在此地带之上,蒋军比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战后,邱清泉获颁四等宝鼎勋章,升任5军副军长,也因在此战中之勇猛表现,获得“邱疯子”的绰号。邱也认为这是他平生最畅快淋漓的一仗,意气风发之余,赋诗道:“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1940年,邱少将调委员长侍从室参议,1941年任军训部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1942年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第七分校副主任,升中将,调新编第1军军长,旋于1943年1月改任第5军军长。时值第5军远征缅甸大败而还,体力极差,士气低落,邱清泉提出“养兵重于训练”的训练方针,先重点恢复官兵体力,增强体质,然后分批轮训营以下军官,讲授美国军事教育训练方法,很快使5军焕然一新。

1943年底,国军驻印度部队开始反攻缅北。1944年8月,第5军第200师与部份军部直属部队奉派前往滇西龙陵参战,归第11集团军节制,邱军长亦前往督战。同年9月上旬,邱清泉奉派200师增援龙陵,负责切断缅滇公路上龙陵、芒市两地日军之间的联系。为达到第5军“扬威于国际”的目的,邱亲自飞临前线观察敌情。为减轻军队兵力损伤,邱清泉建设采取“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的策略,以水火当兵。消息传出,龙陵城日军未战先乱。10月19日,中国军队乘机发动第三次反攻,邱清泉亲自督战,先出奇兵迂回缅滇公路,断绝日军退路,将公路上的日军切成数断,使其不能呼应。龙陵日军见归路被断,只好弃城逃跑。10月,第200师切断龙陵交通线,助国军于1944年11月3日收复龙陵。此后,邱清泉挥师沿缅滇公路推进,一路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最终打通缅滇公路。11月攻占畹町周边要地,助第2军于11月20日收复畹町。之后第5军驻守昆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龙陵之役是邱清泉平生又一次得意之作。战后,邱清泉及时总结了这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在《龙陵是怎样攻下的》一文中提出了“火力重于兵力”,“补给重于作战,补给是战斗力的源泉”等观点。

1946年7月,苏中战役打响,邱清泉奉命率领第5军进攻淮南解放区。华东解放军为避敌锋茫,主动撤离淮南。邱清泉得以轻松占领几座城池。同年8月下旬,定陶战役打响,国民党重兵围攻晋冀鲁豫解放军,邱清泉奉命由东面围攻解放军。冀鲁豫解放军司令员刘伯承集中兵力对付西面之敌,邱清泉部又得以占领一些城镇。从此,邱清泉得意扬扬地宣称:解放军逢五(第5军)不战。甚至在《赠本军立功诸将士》一诗中骄狂写道:“从来王业归汉有,岂可江山与贼分。众多狐鼠遁逃外,河朔家家望五军。”

1948年6-7月,豫东战役打响,解放军先攻占历史名城开封,继而又作为诱饵扔给邱清泉。邱清泉不知是计,果然抛开友军,贸然进占开封空城,致使友军区寿年兵团被歼、黄百韬兵团被围困,邱清泉却在开封城内彷徨观望。蒋介石大骂邱清泉“与友军相处,不解围,不互救,殊堪痛恨!”邱清泉只好冒死救出黄百韬兵团以赎罪。战后,为了对付刘伯承,邱清泉还专门总结了《战胜刘伯承之秘决》,分发部队,指导部队作战。可惜他这一套还没用上,就因在豫东战役中因为坐视区寿年兵团被歼,受到上司的训斥,气愤之余,借奔丧之机请假回家守孝。

邱清泉解甲归田后不久,蒋介石为笼络邱清泉继续为其卖命,又将第5军扩编为第2兵团,命令邱清泉为代理司令,不久升任司令。邱清泉接到命令后,如同被打了一针兴奋剂,当即重返沙场,扬言道:“我与共匪拼命去。

到了淮海战役前,以邱清泉为司令的国民党军第二兵团,下辖第五、七十、七十二、七十四(重建的)、十二军等5个军,其中第五军被称为国民党的“王牌军”,系“五大主力”之一。全兵团约12万人马,武器装备精良,在华东和中原地区作战,对解放军构成了很大威胁。黄百韬被围后邱清泉率部增援,但是被阻击在大许家一带无法前进。

黄百韬兵团覆没后,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于1948年11月30日撤离徐州。这时邱清泉手下还有10万人马,是杜集团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他仍有恃无恐,对参谋长李汉萍说:“现在是海阔天空,任我高飞……”

1948年12月2日,邱清泉率部进抵河南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兵团部驻在一个叫孟集的小村子里。还没有安顿下来,邱清泉又得到紧急报告,说他的起家老本——第五军第四十五师遭到解放军的追击和围攻,伤亡很大,再不派部队救援,这个师就完了。邱清泉急令第十二军和第七十军派主力部队前往救援。他又亲自跑去找杜聿明,坚决要求全军停止前进,等把第四十五师救出来再说。

第四十五师是留在三个兵团最后面的掩护部队,结果是,虽然救出了这个师,却使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丧失了两天“转进”的时间,从而使尾追而来的解放军于1948年12月6日把杜聿明所率30万大军严严实实地包围于陈官庄地区。

1949年1月6日下午3点,粟裕集中华东野战军10个主力纵队和上万门火炮,对杜聿明集团发动了总攻。

死亡原因

被击毙说

解开士兵服,大家看到邱清泉胸部连中七弹(有的资料说是中六弹,据徐光和陆茨等人上世纪80年代共同回忆,是连中七弹),当时分析判断,是一长串机枪子弹扫射过来,将邱击毙的。如果邱清泉真的是自杀,应该朝头部开枪,怎么会在胸部连中七弹呢?徐光当即拍下了邱清泉尸体的照片。这就是至今一直流传的唯一的照片。邱清泉的尸体由民工抬至二师师部。经过被俘的国民党第二兵团的军长、师长们的辨认,确认是邱清泉无疑。包可悦报告了二师政委张文碧(现住南京)。张又向一纵首长刘飞、张翼翔作了报告。一纵首长决定,给邱清泉殓棺埋葬。墓前竖一木牌,上写:“乐清(永嘉)邱清泉之墓”。消息在报纸、电台公布后,据说后来邱清泉的遗体运回老家浙江永嘉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出版的各种战史、回忆录等,在提到邱清泉时,都说是“击毙”。

自杀说

但是,时隔40多年后,又冒出了邱清泉是“自杀身亡”的说法。说邱清泉命令通信兵何永福向自己开枪,一枪击中左胸,一枪击中右胸,邱倒地,但双目未闭,自知未死,又拿枪自射两枪,均未射中身体,后因流血过多,力竭而死。跟随邱清泉逃跑的警卫营营长远硕卿,天亮后见到搜索战场的解放军,遂举手投降。因远硕卿已化装成士兵,又身负轻伤,解放军予以释放。

人物轶事

与邓锡侯斗狗

邱清泉从德国留学回来,带回两条喜爱的德国牧羊犬。后来他得知四川军阀邓锡侯很喜爱养狗,家里养了很多条重庆犬(川东猎犬)。邱清泉非要让自己的牧羊犬与邓锡侯的重庆犬打一架,结果,邱清泉的两条牧羊犬不敌,一死一伤。

家庭成员

父邱箴灿(1867年-1938年),母余氏。

1920年,与同乡黄氏结婚,育有1子。

1929年,与叶蕤君小姐结婚,生3子2女。两位邱夫人与4子2女均在大陆解放前抵达台湾。

人物著作

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现均传世。

邱清泉上将饱读诗书,多有佳言名句,可谓近代儒将典范,现摘如下:

1、昆仑关战后,国民政府授予邱清泉四等宝鼎勋章,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邱也认为这是他平生最畅快淋漓的一仗,意气风发之余,赋诗道: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2、1943年秋,邱清泉母亲去世,邱清泉忙于整训部队,只好作诗三首,遥祭母亲:

“海天遥望落霞红,机抒声消井臼空。常为远游违左右,徒劳征战转西东。寒霜肃杀悲慈竹,冷雨凄凉泣古桐;纵有俸钱多十万,承欢无路哭秋风。”

“更泽危坐对寒釭,怕听空庭雨打窗。蜡烛烧残肠欲断,拼将秋泪落双双。”

“帘卷潇湘夜欲沉,愁肠敲断五更砧。秋风吹入丝丝雨,似共劳人泪下襟。”

3、1944年8月,第5军第200师与部份军部直属部队奉派前往滇西缅北参战,归第11集团军节制,邱军长亦前往督战,并作诗一首:

“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生意哀怜驱嬴马,道心消逝伴朱轮。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

4、1945年春,邱清泉率中国远征军从中缅边境班师回朝,经过云南保山时,感慨万分,写诗道:

“安论经纬起斯民,终为浮云蔽日频;独仰云山遥万里,常挥涕泪泣孤臣。”

后世纪念

1950年,入祀台湾忠烈祠。

1951年,复颁褒忠状。

1961年,台中装甲兵训练基地改名为“清泉岗基地”以纪念将军。

1966年3月20日,台中公馆机场改名为“清泉岗机场”,以纪念邱清泉上将。

标签: 邱清泉

更多文章

  • 孔繁森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

  • 汪寿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汪寿华

    汪寿华(1901—1927),浙江诸暨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当选为上海总工会

  • 梁从诫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从诫

    梁从诫(1932-2010),男,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北京市。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

  • 袁克定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克定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幼年随袁世凯历任各地,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

  • 包玉刚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名起然,浙江宁波人。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

  • 李可染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

  • 李清云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清云

    李清云(1677年—1933),原名周亮,后改名叫王尧峰,籍贯阳澄湖,有说是苏州城附近的人,又有说是木渎附近的,后经一个名叫陈媞媞的史学家鉴定,确定其是香溢澜桥附近的,当时经营一家面馆,在当地小有名气。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他在世活了256岁,是清末的中医中药学者

  • 张恨水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恨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

  • 胡汉民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汉民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鹳,后改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八

  • 沈浩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沈浩

    沈浩(1964年5月-2009年11月6日),安徽省萧县人,原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1986年6月,毕业于铜陵学院。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安徽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到凤阳县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