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释之

张释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4/1/20 6:08:14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汉族,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人,西汉法学家,法官。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补任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汉景帝即位后,因张释之曾弹劾时为太子的景帝“过司马门不下车”,将释之谪为淮南国的国相。(概述图张释之画像来源:张释之祠)

基本资料

本名:张释之

别名:张廷尉

字:季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人

主要成就:秉公执法

籍贯: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张释之早年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颇多,就捐官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张释之为官十年,默默无名,未得升迁,耗费了不少钱财,张释之深感不安,打算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

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汉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说些接近现实生活、能立刻实施的事吧。”于是,张释之就秦亡汉兴之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汉文帝听后很满意,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崭露头角

上林观虎

张释之任谒者仆射时,跟随汉文帝登临上林苑观虎,文帝就虎圈所养动物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环顾左右,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这些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彰显自己熟知业务、有问必答。汉文帝认为做官就应该这样,上林尉不合格,下诏命令张释之任命啬夫顶替上林尉。

张释之不赞同汉文帝的做法,就问汉文帝如何看待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汉文帝回答说是年高德劭的长者。张释之就说:“周勃和张相如能被称为长者,但二人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效法伶牙俐齿的啬夫吗?”随后,张释之援引历史,以秦朝重用徒具文笔、毫无恻隐之心的文书官吏,终致亡国为例,建议文帝不要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树立不正之风。汉文帝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没有提拔啬夫。

出了上林苑,文帝驾车回宫,让张释之陪乘。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执政的失败之处,张释之据实而言。汉文帝非常满意,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弹劾太子

张释之任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太子刘(即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违反了宫卫令。张释之就追上太子和梁王,阻止他们进宫,并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陪罪,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也亲自下达特赦令,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文帝觉察到张释之的与众不同,就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霸陵谈棺

过了不久,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文帝和慎夫人到了霸陵。汉文帝登临霸陵,向北眺望,指着通往新丰的道路对慎夫人说:“这就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汉文帝让慎夫人弹瑟,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群臣说:“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缝隙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堵住,再用漆粘涂在上面,难道还能打开吗?”群臣认为这个办法很好,都随声附和。

张释之向前进言说:“如果里面有能引起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会有缝隙;如果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文帝称赞张释之的说法,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秉公执法

县人犯跸

汉文帝外出行至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文帝御驾的马,文帝险些被摔下,十分恼火,就命人拘捕了此人,交给廷尉查办。张释之审讯后,依法判定为“冒犯车驾,罚金四两”,上奏朝廷。

汉文帝很生气,认为判决过轻。张释之就解释说:“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不应偏私。法有定规,如果加重处罚,如何取信于民。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如果廷尉不公正,地方也会不公,百姓就会慌恐不安!”汉文帝思考了很久才说:“廷尉的量刑判决是对的”。

玉环窃案

有人偷窃了汉高祖庙里的玉环,被卫士抓获,汉文帝十分恼怒,责令廷尉张释之严惩盗犯。张释之依照相关法律,奏请文帝判处弃市。汉文帝大怒,认为应当诛其九族。张释之据法以争,说:“依照法律,弃市已是最高处罚了。盗窃宗庙器物就诛灭全族,如果以后有人偷挖长陵上的一抔土,又该如何处罚?”汉文帝和薄太后商议良久,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

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甚为赞叹,就同他结为亲密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辞官隐退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张释之早年弹劾过时为太子的景帝,因而内心极为惶恐,想要称病隐退,又担心招致更大的惩罚,想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采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汉景帝当面谢罪,汉景帝并没有责怪他。

由于张释之得罪过汉景帝,一年后,被贬为淮南王的国相。过了很久,张释之过世。

执法理念

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执法是法律的生命所在。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的最终追求,更是每个法律人良知和理念的追求。这与张释之所倡导的“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同”的观点和“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张释之弹劾太子过司马门不下马,在职权范围之内,严格照章办事,在侵犯皇室特权的冲突中,毫无惧色,绝不妥协,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公平正义,体现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雏型。执法以法律为准绳,而不依君主旨意行事,这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刚正不阿

张释之不仅严守法纪,秉公断案,依罪量刑,在维护法律公正方面,张释之更是刚正不阿,置生死于不顾,多次与汉文帝发生冲突。在“县人犯跸”的案例中,张释之可谓无胆而不敢谏,无识而不动君,体现了对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追求。在弹劾太子时,张释之虽不是司法官,但他在职权范围之内,严格照章办事,在侵犯皇室特权的冲突中,他毫无惧色,绝不妥协,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表率。

在“县人犯跸”案例中,张释之提出“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共同拥有、应该共同遵守的;廷尉作为最高的专职司法官,一旦经手案件,就只能依法办事,而不能顺从皇帝个人的意旨”的观点,在要求皇帝尊重执法官的独立办案权力上,他无疑走在了当时人的前列。

司法为民

张释之在吸取法家“法不阿贵”、“刑无等级”观点的同时,还继承了儒家“明德慎罚”的法学思想和“罪疑者予民”的执法原则,坚持依法量刑,规范有序,避免轻罪重判或重罪轻判。特别是对普通百姓这一弱势群体不加重治罪,充分体现了中国法文化传统所颂扬的“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执法精神,与判案苛酷,残贼无极,败法乱正的秦汉“治狱之吏”形成强烈对照,他执法平和,使法律判决尽可能符合客观情况、规范有序。

封建国家中的最高统治者在处理案件时,往往“取舍在于爱憎、轻重由乎喜怒”。在玉环失窃案中,张释之为捍卫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有序的使用法律,依然敢冒丢官舍命的巨大风险,秉承“恶恶止其身”的儒家政治理论,反对株连之法的存在,仍以法律为依据处以“弃市”。以执法宽平被后世奉为吏治的楷模。

在古代封建社会,专制君主日益强化,又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来确保当政者自觉守法和严格执法,因而执法者的个人品质对法律能否真正得到执行至关重要。张释之执法如山的胆略和为官执政的才智,以及真知灼见的聪明睿智,使百姓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既被美誉为中国理想循吏典范,为后世效仿,又成为庶民拥戴,官吏并尊的偶像。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法律尊严为目的,敢于、善于、勇于给统治者进谏的大无畏精神和法律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不仅在当时和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当今中国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人物评价

司马迁: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班固:①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②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刘勰: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戏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

宗城潘:张公逢汉文之时,天下无事,至如盗高庙玉环及渭桥惊马,守法而已,岂不易哉!

范拱:礼官当守礼,法官当守法,若汉张释之可谓能守法矣。

司马贞:张季未偶,见识袁盎。太子惧法,啬夫无状。惊马罚金,盗环悟上。

钱时:纪纲者,天子之纪纲也。人臣为天子守纪纲而天子伸之,则上下不至于陵迟,而世道立矣。太子、梁王不下司马门,而张释之劾不敬,帝即免冠谢,太后而自咎教子之不谨。夫如是,谁敢乱其纪纲哉。因观当时人臣,大抵皆严于法守,使人悚然有不可玩之势,皆文帝有以养成其风节也。是故,于袁盎之却坐,则屈宫妾以伸纪纲;于释之之劾不下司马门,则屈世子以伸纪纲;于周亚夫之营细柳,则屈天子之尊以伸纪纲。此天下所以不乱,而文帝之所以称贤也。敬表而出之,为后世挠法殉情者之戒。

朱元璋:历代任斯职者,独汉称张释之、于定国,唐称戴胄。盖有由其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故流芳后世。

王夫之:天子诎于情,而廷臣挫于势,故其后王安欲反,而谓汉廷诸臣如吹枯振落之易。其启侮于诸侯久矣。张释之其尤乎!

陈长方:乐极生悲倚瑟歌,一言悟主亦何多。晏婴往日规齐景,廷尉风流更不磨。

顾福:直道曾匡王法正,片言能济孝文宽。当时酷吏俱尘土,独许廷评入史看。

刘清藜:揖客将军系重轻,况于结袜向王生。堵阳城廓今何在,留得当年廷尉名。

康熙帝:啬夫利口,足动一时之听。张释之恐天下闻风而靡,咸以口给,希进深识治体之言,汉廷诸臣皆所不及。

史书记载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汉书·张冯汲郑传》

轶闻典故

参考词条:王生袜、结袜

王生是汉初的隐士,喜欢黄老之学,很受当时人的尊重。曾应招入朝,当时三公九卿均在场,王生的鞋带松了,就让张释之替他系上,张释之便跪下替他系好了鞋带。事后,有人问王生为什么要在朝廷上羞辱张释之,王生说:“我年纪大了,地位也不高,自忖帮不上张廷尉什么忙,所以才这样做。张释之是天下名臣,我羞辱他,正是为了增强他的名声。”大臣们听到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后人常用这一典故,来形容人的贤能和德行也作“结袜王生”、“王生袜”、“结袜”。

家族成员

兄长:张仲

儿子: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因不善迎合权贵,被免职,终身不仕。

后世纪念

主词条:张释之祠

张释之祠,又名张公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西关释之路西段北侧,是纪念西汉文帝时著名廷尉张释之的祠堂。始建年代无考,明宣德四年(1429年)复建,成化十年(1474年)续修;弘治六年(1493年)又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再修。民国年间为县门公所占用,1947年解放后为农业技术推广站所有。1958年后成为县人民医院家属院,1979年列为方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6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祠内现有明代“汉张廷尉祠记”碑一通,飨殿、祠堂、主持房各三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有长20米的画廊一处。

标签: 张释之

更多文章

  • 石奋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石奋

    石奋(?~公元前124年),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汉大臣。不通文学,恭谨无比。初为小吏,随侍汉高祖。爱其恭敬,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汉文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汉景帝即位,列为九卿,身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号为万石君,后以上大夫禄养老归家。元朔五年,病逝。

  • 石庆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石庆

    石庆(?-公元前103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万石君石奋之子,西汉武帝时期丞相,封为牧丘侯。初为齐相,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元狩元年,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元鼎五年秋,晋为丞相,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去世,谥为恬侯。本名:石庆别名:牧丘侯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

  • 卫绾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卫绾

    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汉文帝时,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汉武帝继位,官至丞相。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

  • 直不疑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直不疑

    直不疑,南阳人,官至御史大夫,精通崇尚老子的黄老无为学说,做官低调收敛,一切照前任制度办,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政绩。也不喜欢别人以官名称呼自己,人们叫他长者(有德行的人)。本名:直不疑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阳主要作品:崇尚老子的黄老无为汉文帝学说官职:御史大夫原文直不疑者,南阳人也。

  • 张欧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欧

    张欧,字叔,汉高祖刘邦建国功臣安丘侯张说最小的的儿子。张欧在汉文帝的时候为太子做事。汉景帝的时候受到更大的尊重,位于九卿之列。一直到汉武帝元朔年间,替代韩安国成为御史大夫。中文名:张欧别名:字叔主要成就:持平听讼,狱无冤滞御史大夫张叔者,名欧,安丘侯说之庶子也。孝文时以治刑名言事太子。然欧虽治刑名家

  • 田叔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叔

    田叔,字子卿,赵国陉城人,汉初大臣,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田叔喜欢剑术,曾在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黄、老的学说。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

  • 刘濞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濞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之侄,代顷王刘仲之子,西汉诸侯王,“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刘濞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公元前196年,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造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

  • 窦婴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窦婴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jī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

  • 田蚡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田蚡

    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初年外戚、宰相,孝景王皇后同母弟。田蚡相貌丑陋,巧于文辞。魏其侯窦婴掌权时,田蚡还是个郎官,往来于窦婴家,陪窦婴饮酒,时跪时起,对窦婴的恭敬就好像是窦婴家的晚辈一样。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登基,为汉武帝。同年田蚡被封为武安

  • 韩安国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韩安国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字长孺,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后徙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成为远近闻名的辩士与学问家,后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为梁孝王身边的得力谋士。他帮助梁孝王和汉政权化解了几次危机,深得汉景帝的信任。汉武帝时,进入汉朝中央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