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欧

张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3/12/7 4:17:42

张欧,字叔,汉高祖刘邦建国功臣安丘侯张说最小的的儿子。张欧在汉文帝的时候为太子做事。汉景帝的时候受到更大的尊重,位于九卿之列。一直到汉武帝元朔年间,替代韩安国成为御史大夫。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欧

别名:字叔

主要成就:持平听讼,狱无冤滞

史记

御史大夫张叔者,名欧,安丘侯说之庶子也。孝文时以治刑名言事太子。然欧虽治刑名家,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至武帝元朔四年,韩安国免,诏拜欧为御史大夫。自欧为吏,未尝言案人,专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以为长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狱事,有可却,却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对而封之。其爱人如此。老病笃,请免。于是天子亦策罢,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家于阳陵。子孙咸至大官矣。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建陵侯、张叔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塞侯微巧,而周文处谄,君子讥之,为其近于佞也。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汉书

原文

张欧字叔,高祖功臣安丘侯说少子也。欧孝文时以治刑名侍太子,然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至武帝元朔中,代韩安国为御史大夫。欧为吏,未尝言按人,割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以为长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狱事,有可却,却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而封之。其爱人如此。

老笃,请免,天子亦宠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家阳陵。子孙咸至大官。

赞日:仲尼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建陵侯、塞侯、张叔之谓与。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至石建之瀚衣,周仁为垢污,君子讥之。

译文

张欧,字叔,高祖的功臣安丘侯张说的小儿子。张欧在孝文帝时以研究刑名之学辅佐太子,但是他为人却很厚道。景帝时对他很尊重,任为九卿。到武帝元朔年,他代替韩安国作御史大夫。张欧作官,从不曾惩治别人,只以诚恳和善来作官。下属认为他是长者,也不敢太欺瞒他。上报案件,凡是能退回的就退回;不能退回的,他就为罪人流泪,不忍读文书而把文书封上。他就像这样关心别人。

张欧年老,请求退职,皇上仍优待他以上大夫的俸禄回家度晚年。家住在阳陵,子孙都任高官。

赞说:孔子说“君子应当少说话而多做事”。万石君、建陵侯、塞侯、张叔不就是这样的吗。因此教育别人不必严厉也能达到目的,为官态度不威严也可治理国家。至于石建洗衣,周仁穿破衣尿裤,被君子耻笑。

纪年校正

关于张欧任御史大夫一职的时间,无论在《史记·万石君张叔列传》还是《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中,都记载为元朔年间。然后,这个时间却与两史书的其它记叙内容相矛盾。

据《史记·韩长孺列传》载建元六年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年后病免当为元光四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亦明确记载:“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以上与《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建元六年(前135年)大农令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年病免,元光四年(前131年)九月,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五年老病免,食上大夫禄。元朔三年(前126年)左内史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二年迁。”内容相符。故元光五年接手巫蛊案的御史大夫为张欧。

故《史记·万石君张叔列传》中记载的“至武帝元朔四年,韩安国免,诏拜欧为御史大夫。”应该是“至元光四年”方合韩安国、公孙弘之传。

御史大夫

秦代最高的监察官,始皇时此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渐成为御史台长官。西汉时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为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西汉初,诸王国也设此职,景帝中元三年(前147)时省去。

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西汉时御史大夫虽居副丞相之位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但仍偏重于执法或纠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

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御史中丞之秩为千石,其职掌是外督部刺史或守、令,在朝可举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关刑狱之事,如武帝时御史中丞咸宣治主父偃及淮南王狱。侍御史员十五人,秩为六百石。汉代所谓的御史,有时就是指侍御史。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绣衣御史不常置,其职务主要是奉命镇压人民的武装反抗活动。

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并将其禄秩提高到丞相的标准,与丞相、大司马合称三公。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名大司空。从此到东汉,遂沿续不变。汉献帝时,在曹操专权的情况下,又恢复了丞相和御史大夫。

西汉晚期,从原来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变为三公并立,是汉代官制中一大变革。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的官属,由御史中丞总领,中丞替代御史大夫而成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

魏晋南北朝有时也恢复御史大夫,或替代司空,或替代御史中丞。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御史台长官,不再具有汉、魏三公的性质。明改御史大夫为都御史,自此其官遂废。

张叔为人

张叔,原名张欧,是安丘侯张说的小妾生下的儿子。汉文帝的时候,张欧凭借着研究刑名学说出众而被朝廷安排在太子身边,教化、辅佐太子。为东宫侍臣。但是,他虽然研究刑名学说,可是为人却是十分的忠厚。

景帝继位以后,廷尉张释之,因景帝为太子时,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曾有劾奏情事。至是恐景帝记恨,很是不安,时向老隐士王生问计。王生善谈黄老,名盛一时,盈廷公卿,多折节与交。王生谓不如面谢景帝,尚可无虞。释之依言入谢,景帝却说他守公奉法,应该如此。但口虽如此对付,心中总不能无嫌。才过半年,便将释之迁调出去,使为淮南相,另用张欧为廷尉。

张欧,治刑名学,但素性朴诚,不尚苛刻,属吏却也悦服,未敢相欺。景帝又减轻笞法,改五百为三百,三百为二百,总算是新政施仁,曲全罪犯。再加廷尉张欧,持平听讼,狱无冤滞,所以海内闻风,讴歌不息。

汉武帝元朔四年,御史大夫韩安国被免职,朝廷任命张欧为御史大夫。从张欧做官的第一天起,他从没有怀着惩办他人为目的,一心以诚实、忠厚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事业。他属下的官员认为他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因此,都不敢过于放肆。他担任廷尉的时候,案件已经判定,需要呈送给天子批准,其中如果有可以退回重审的,张欧就将案件退回;如果不能够退回重审,张欧就表现出一副很不得已的样子,流着眼泪看着下属们把奏章封好,然后呈送给天子。他爱惜人的性命竟然达到这种地步。

标签: 张欧

更多文章

  • 田叔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叔

    田叔,字子卿,赵国陉城人,汉初大臣,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田叔喜欢剑术,曾在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黄、老的学说。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

  • 刘濞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濞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之侄,代顷王刘仲之子,西汉诸侯王,“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刘濞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公元前196年,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造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

  • 窦婴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窦婴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jī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

  • 田蚡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田蚡

    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初年外戚、宰相,孝景王皇后同母弟。田蚡相貌丑陋,巧于文辞。魏其侯窦婴掌权时,田蚡还是个郎官,往来于窦婴家,陪窦婴饮酒,时跪时起,对窦婴的恭敬就好像是窦婴家的晚辈一样。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登基,为汉武帝。同年田蚡被封为武安

  • 韩安国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韩安国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字长孺,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后徙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成为远近闻名的辩士与学问家,后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为梁孝王身边的得力谋士。他帮助梁孝王和汉政权化解了几次危机,深得汉景帝的信任。汉武帝时,进入汉朝中央政权的

  • 李广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

  • 卫青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舅。卫青从小做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在平阳公主府中为骑奴。后因卫子夫被选入宫,而受到武帝青睐,被提为建章监、侍中,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后迁太中

  • 公孙弘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公孙弘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

  • 主父偃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主父偃

    主父偃(?~前126年),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本名:主父偃所处时代:汉武帝时大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临淄(今山东临淄)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公元前126年主要成就: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提出推恩令性别:男注音:Zhǔfùyǎn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

  • 赵佗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佗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王,恒山郡真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从落后的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