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阳虎

阳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3/12/14 8:26:14

阳虎(生卒年不详),姬姓,阳氏,名虎。春秋后期鲁国人。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过控制季孙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而后在和鲁国三桓的斗争中遭遇失败,逃往齐国后又遭到迫害,辗转逃到晋国,受到了赵鞅的重用。阳虎倾心辅佐赵鞅,几乎使其成为春秋时的霸主。

基本资料

本名:阳虎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鲁国

主要成就:陪臣执国(鲁)政、侍赵几至霸

人物生平

陪臣执国

鲁定公五年(前505年),阳虎和季桓子的宠臣梁怀之间有矛盾,阳虎想要将梁怀赶走,被同为季氏家臣的公山不狃阻拦。同年秋,梁怀越来越骄横,阳虎就把梁怀抓了起来。季桓子对此非常生气,阳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了。季桓子答应了阳虎一些条件才被释放,但自此之后,阳虎更加轻视季氏了。

季氏在鲁国有超越鲁国国君的权利,阳虎掌控季氏家族后,实际上也就掌控了鲁国的国政。鲁国的士大夫们,也因为阳虎之乱变得不安分起来。

政变失利

鲁定公八年(前502年),阳虎计划杀掉三桓(叔孙氏、孟孙氏、季孙氏)的嫡子,改立他所喜欢的三桓的庶子取代嫡子。阳虎派人用车载着季桓子将要杀死他,但季桓子用计逃脱。之后三桓联合起来反攻阳虎,阳虎在阳关抵御。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虎兵败,逃往齐国。

逃亡齐国

阳虎到齐国后,劝说齐景公出兵攻打鲁国。齐国大臣鲍国认为阳虎有宠于季氏却残害季氏,是一个“亲富不亲仁”的人,建议齐景公不要听阳虎的。于是齐景公就把阳虎抓了起来,准备把他囚禁在东部边境。阳虎假装愿意到东部去,齐景公就把他囚禁在西部边境。阳虎把当地的车子全都借来,用刀子在车轴上刻得很深,缠上麻然后归还。阳虎在车上装上衣物,躺在里边逃走。齐国人追上去抓住了他,囚禁在齐国都城。他又一次躺在装衣物的车子里逃走,到晋国归顺赵氏

侍赵

鲁定公十一年(前499年),晋国赵鞅重用阳虎,左右问赵鞅:“阳虎这个人善于窃取国家的政权,你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呢?”赵鞅说:“阳虎致力于夺取政权,而我致力于维护政权。”于是赵鞅运用权术驾驭阳虎,使得阳虎不敢胡作非为,尽心辅佐赵鞅,几乎使赵鞅成为一代霸主。

主要影响

阳虎的影响可分为正、反两个方面。

反面:阳虎在鲁国时是季孙氏的家臣,当时鲁国的朝政被季孙氏所把持,阳虎通过控制季孙氏,得以控制鲁国朝政,史称“陪臣执国政”。

正面:阳虎在晋国时,成为了晋国赵鞅的家臣。赵鞅不顾他人劝阻,用自己的方式驾驭阳虎,阳虎就没有再试图窃取晋国政权,倾心辅佐赵鞅,使得赵鞅几乎成为霸主。

历史评价

《春秋左传正义》:是盗谓阳虎也。

文子:夫阳虎有宠於季氏,而将杀季孙,以不利鲁国,而求容焉。亲富不亲仁,君焉用之?

韩非子》:虎善窃人国政。

吴楚:如阳虎貌似孔子,若徒取其貌之似,则阳虎亦大圣人矣!孰知其为大奸大恶也乎?

郭沫若:这确实是含有些革命的精神在里面的,这种精神不失为初期儒家的本色。

轶事典故

貌类孔子

宋国有一个城邑叫作匡,这里的人曾经被阳虎侵害过,所以匡城人都非常憎恨阳虎。阳虎和孔子长得很像,有一次孔子路过匡城,匡城人误以为是阳虎来了,就将孔子围了起来困了他五天。

侮辱孔子

孔子的母亲去世了,服丧期间,阳虎前来吊丧,告诉孔子说,鲁国大夫季氏设宴招待士人,让孔子也前去赴宴。但孔子去了之后,阳虎却拦住孔子说:“季氏只招待名士,不敢招待你”。孔子只好回去了。

不善树人

阳虎在晋国时,有一次赵鞅问他说:“我听说你擅长培养人才?”阳虎回答说:“我在鲁国的时候,曾经把三个人都提拔成了令尹,可是当我在鲁国失势后,这三人都想抓我;在齐国的时候,我给齐国推荐了三个人才,一个是齐王近臣,一个当了县令,一个当了侯吏,可是齐王定我罪后,这三人也都要来抓我。可见,我这个人其实是不善于培养人才的。”赵鞅听完大笑,说:“种梨子、柚子等果树,长大后可以吃到很甘甜的水果;可要是种荆棘的话,那么它长大后是会扎人的。所以种树这种事还是需要慎重的。”

饰奸试主

阳虎在讨论君臣相处之道时发表看法说:“如果主上贤明,那就倾力辅佐他;可如果主上不够贤明,那就掩饰自己的邪念,去试探他。”

为富不仁

滕文公在请教孟子如何让国家富强起来,孟子告诉他说,从前鲁国的阳虎,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富裕就不能太仁慈,仁慈的人是不会富起来的。”

人际关系

阳越:阳虎堂弟,阳虎率兵攻打鲁国三桓时,阳越负责殿后,兵败被杀。

人物争议

名字争议

阳虎的名字见于《左传》,《论语》中有一个人叫阳货,孔子的后人孔安国在为《论语》作注时,说阳虎和阳货是同一个人,宋邢昺疏甚至认为阳虎是名虎字货。

但《史记》和《孟子》这两部书里却同时出现了阳虎和阳货两个人,东汉赵岐在给《孟子》作注时说,阳虎是鲁国季氏家臣,阳货则是鲁国大夫。

阳虎和阳货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历来争议不断。一方认为,典籍里都记载阳虎和阳货都是鲁国人,都与孔子关系不好,而货又与虎的读音相近,所以应为同一人;但另一方认为,虎和货虽然读音相近,但意思完全不一样,且“家臣”和“大夫”的身份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阳虎和阳货不是同一个人。

史料索引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孟子·卷五·滕文公上》

《春秋左传·定公》

标签: 阳虎

更多文章

  • 释迦牟尼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也译作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别名:释迦

  • 耶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耶稣

    耶稣,基督教的崇拜对象。按照《圣经》记载,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在伯利恒生下耶稣。他三十岁开始传教,宣扬福音。后被犹太祭司该亚法控告,经犹太行省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然后升天。基督徒相信耶稣还要再来,使信徒得到永生。“耶稣”的中文译音是由希腊语Ίησους(可转

  • 阿那克西曼德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希腊文Ἀναξίμανδρος,英文Anaximander,约前610—前545),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据传是“哲学史第一人”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是帕西亚德斯(Praxiades)之子,出生于米利都。据说他曾率领使节团到斯巴达,在那里对斯巴达人提出两项他的伟大发明——日晷与世界

  • 赫拉克利特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44-前483年):古希腊哲学家。爱菲斯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持对立统一观念,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一译:以弗所。在今土耳其伊兹密尔附近)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

  • 巴门尼德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ίδηςὁἘλεάτης,英语ParmenidesofElea,约公元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以后),是一位诞生在爱利亚(南部意大利沿岸的希腊城市)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爱利亚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者。他是色诺芬尼的学生,同

  • 普罗提诺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公元205-270年),又译作柏罗丁、普洛丁,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生于埃及,233年拜亚历山大城的安漠尼乌斯为师学习哲学,曾参加罗马远征军,其目的是前往印度研习东方哲学。此后定居罗马,从事教学与写作。其学说融汇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视太一为万物之源,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

  • 安瑟尔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瑟尔谟

    安瑟尔谟(Anselmus,又译安瑟伦,约1033~1109),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极端的实在论者,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的奥斯塔城一贵族家庭。少年时在法国毕尔冈底就学。后加入本笃会柏克隐修院,不久升任副院长及院长,1093年被任命为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

  • 龙树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龙树

    龙树(人名)菩萨名。旧称,那伽曷树那,那伽阿周陀那N&amacron;g&amacron;rjuna,生于阿周陀那下,故名阿周陀那。以龙成道,故字曰龙。新称,那伽阏剌树那。译为龙猛。佛灭后七百年出世于南天竺(摩诃摩耶经下),马鸣弟子迦毗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付法藏传五)。入龙宫赍楞严经,开

  • 邓析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邓析

    邓析(前545年—前501年),郑国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本名:邓析所处时代:春秋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郑国出生日期:前545年

  • 惠子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惠子

    惠子(约前370—约前310),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本名:惠施别名:惠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