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温舒

王温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72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0:22

温舒,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为了抢夺路人财物,常在月黑风高之夜以锤杀人而埋之。这种杀人越货的强盗行径,养成了他后来好杀行威的暴虐性格。他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督捕盗贼升为御史、广平都尉,后又升任河内太守,官至廷尉。最后被诛灭五族。

基本资料

本名:王温舒

所处时代:汉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阳陵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人物生平

初为亭长

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开始,地方上让他试作亭长,这是一个乡村基层的官,管理一亭(汉制,十里为一亭)的治安警卫,兼理民事。但试了好几次,他都干不好本职工作,因而罢去。此后,他又在县衙门里充当小吏,逐渐升为廷尉史。不久,王温舒投靠张汤

张汤以严酷著称,用其为御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后,杀伤甚多。其暴虐性格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上任广平

当时汉武帝主张全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危害专制统治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乐以刑杀为威的人往往提拔较快。故王温舒很快就升迁为广平郡(今河北曲周县北)都尉,辅佐郡守负责全郡的军事和治安,是一郡的主要长官之一。为了治理广平的治安,他从郡中仔细挑选了十几个果敢能任事、一往无所顾的人充当郡吏,作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内“盗贼”。

王温舒之所以重用这批人,自有他的想法。王温舒了解到这批人以往都犯有重罪,只不过没有暴露,仍然逍遥法外而已。王温舒将此作为控制他们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督捕“盗贼”有功,颇得王温舒满意者,无论你以前犯有多么严重的罪行,他都不加处罚;而如果你督捕“盗贼”不力,甚至有意回避或加以庇护的话,那就不但诛杀其身,还要灭其全族。这样一来,这批人没有不竭尽全力的。至于是否滥杀无辜,王温舒是不管的。这种严酷的手段颇为见效,广平周围,齐、赵之效的“盗贼”乃不敢接近广平。

广平以此号为“道不拾遗”。应该指出,封建统治者所指的“盗贼”,首先包括甚至主要是指那些走投无路、被迫起来进行反抗斗争的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威胁了汉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封建统治者必须用最严酷的手段将他们镇压下去。王温舒正是起到了刽子手的作用。

广平郡内道不拾遗,使王温舒声望大著。汉武帝知道后极为赞赏,立刻提拔他为河内郡(今河南武陵县西南)的太守。他成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

广平、河内两郡相隔不远,王温舒在广平时就知道河内的一些豪强之家。这些豪强不守法庭,称霸地方。他们不仅宗族势力强大,而且往往连成一体,沆瀣一气,官府对他们毫无办法。这当然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这次把王温舒派到这样的地方。正是要他以严厉的手段惩治这批豪强。

这年九月,王温舒到河内走马上任。他立刻做了一系列的部署。鉴于当时官府的驿站传送书速度太慢,他另外命令准备私马五十匹,部署在河内至京师的沿途上,作为另一套驿站。他要求凡有河内、京师的往返文书,一定要以最快速度传送。同时,他又仿照在广平的办法,挑选若干名曾犯有重罪而又果敢任事的人充当郡吏,让他们到第一线去逮捕郡中豪强。短短时间里,就以各种理由将郡中豪强大族基本上全部捕获。然后王温舒穷加审问,转相株连达千家,当然其中有不少无辜平民百姓也被牵连进去。

首战告捷后,王温舒立刻上书武帝,提出对这批人的惩处方案;大者诛全族,小者杀其身,无论大小其家产统统没入官府。过去,此种文书若通过官府驿马递送,往返费时很长。这次王温舒使用率先设置的私人驿马传递,书奏不过两日,汉武帝的允准诏书就已到达,河内官民对其如此神速莫不感到惊讶。诏书一到,一场大规模的杀就开始了。上万人成了刀下之鬼,“流血十余里”。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这对那些横行乡里的豪强地主来说,是咎由自取,但对大多数无辜被牵连的平民百姓而言,真是血海奇冤。经过这番刑杀,也收到了在广平那样的效果。从九月上任到十二月底,短短三个多月,郡中安宁,无犬吠之盗。

人们侧目而视,重足而立。全郡都沉浸在一片恐怖之中。当时尚有个别人闻风逃到旁郡,王温舒派人前往追捕,待捕获回郡,已是第二年春天了、按汉朝法律规定,秋冬行刑,春夏不准杀戮。眼看透到的人非要等到秋后处决,王温舒顿足叹道:“哎呀!假使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就可以彻底完成这个任务了。”

嗜杀成性

杀人,对王温舒来说,已成为一种嗜好;人命,全被他视为草芥。无辜平民和豪强地主的白骨为王温舒垒就了上爬的阶梯。他在河内的“治绩”,很快传到朝廷,汉武帝把他视为十分能干的人,准备予以重用。当时京师治安很成问题。

汉初以来,由于政府、私人铸钱并行,从而使币制十分紊乱。武帝决定由国家收回铸币权,并以严刑竣法禁止民间自由铸钱。但利之所在,人不畏死。民间私铸钱币者仍不乏其人,京师一地尤盛。为了严惩私铸钱币者,武帝乃起用酷吏治理京师。先是任义纵为内史,作为京师一地最高行政长官,这次又将王温舒拔到京师为中尉,让他专管京师的治安。这对王温舒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飞跃。

过去他一直是地方官,如今却一跃成为京官了。在京师,王温舒仍故伎重演,像在河内一样,以酷杀行威。他专门选用那些专好猜疑、心狠手毒、敢于祸及别人的好毒之徒,作为自己的鹰犬。当时义纵早以酷暴著称,它位又在王温舒之上。王温舒想干的一些事情如果事先没有请示义纵,义纵就对他加以凌辱。并从中掣肘,败坏其功。

因此,在京师王温舒并不能像在河内那样恣行无忌,快其意而行事。不久,义纵因反对杨可告缗而以“废格诅事”被杀,王温舒辄被提为廷尉,成了掌管刑狱的全国最高司法官,为中央九卿之一。

但王温舒此人酷暴少文,嗜杀成性,至于国家法律常被置于不顾。对一些大案、疑案更是昏昏不辨。显然这种人是不适宜担任最高司法官的。所以时隔不久,当接替王温舒为中尉的尹齐被免官后,汉武帝乃将王温舒廷尉一职免去,让他仍担任中尉,负责京师治安。而这正符合王温舒的心意。上次任中尉时因有义纵掣肘,因而不能不有所顾忌。现在义纵已死,没有谁敢和他刁难,王温舒又可以肆无忌惮了。他对京师风俗人情十分熟悉,对一些豪强恶克也很了解,他就重用这些豪恶之吏。

这些人善于深文周纳,巧低人罪,他们要想惩治谁,就千方百计地给你罗织罪名,谁也休想逃脱。而且一旦落入他们手中,无不惨遭严刑拷打,到头来,“大抵尽靡烂狱中”,极少能够生还。他们常常对下户中的好猾之人采取这样暴虐的方法,使其身死、家亡、族破,意在警告那些豪强大户,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刑杀,在短时间里收到了成效。京师,似乎安宁了。

贪赃枉法

如果以为王温舒仅仅是个以杀立威的酷吏,或是专门对付豪强地主、刚正不阿的廉官,那就不对了。王温舒还是个贪官。他与其他贪官相比,虽然在本质上并无二致,但其贪的手段确有不同。以酷行贪,以酷掩贪,这是表现在王温舒身上比较突出的特点。

王温舒有两副面孔,一副是“酷”。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如虎似狼,酷虐非常。被他毫不留情杀死的那些人都是无权无势之人,当然其中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即或是身为贵戚,如果不居权要之位,他也要侵夺之、侮辱之。但在有权有势者面前,王温舒又换了一副面孔,这就是“谄”。

史载;“温舒多焰,善事有势者。”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吏爬到九卿之一的高位,与他的善事权责分不开的。在权势者面前,以酷虐著称的王温舒变成了俯首帖耳的绵羊,尽管他以察奸惩恶为职,但那些权势者即使“有奸如山”,他也不动你一根毫,并千方百计地加以回护。正因为如此,作为回报,权势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种人士为王温舒游说,使其声誉鹊起。王温舒官运亨通,与这些权贵们为他造的舆论大有关系。

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以酷行贪;在权责者面前,他以馆行贪。其手段不外是贪污和纳贿两种。就其贪污而言,主要是贪污被淹没的财产。

在广平,在河内,在京师,他杀了几万人,被籍没的人家恐怕也有数百上千家。对这些籍没入官的财产,他当然不敢全部鲸吞,只能从中染指一部分。

就其纳贿而言,情况就多了。正因为他掌握了人们的生杀予夺大权,以权换钱也就有了雄厚的资本,加上他以暴虐酷杀著称,更使他在这场权钱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豪强地主虽无权无势,却有的是钱。更况花钱买命,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于是他们大行其贿,以求脱祸,这是可想而知的事。一些无辜百姓为求免遭株连,被迫破产行贿也完全有可能。更有那些“有奸如山”的权贵,因受到王温舒的包庇回护而逍遥法外,他们当然愿意拿出大量钱财进行贿赂,作为对王温舒的报答。这方面的具体细节,虽然史料语焉不详,但也透露了一些信息。

史载,王温好任中尉以后,“数岁,其吏多以权贵富。”王温舒的爪牙都因权贵的拥佑贿赂而暴富,他本人就更不用说了。

王温舒在几年后被人告发,其中的重要罪状就是“受员骑钱”及其他“好利事”。

所谓“受员骑钱”,显然是接受部下贿赂。部下贿赂,他都敢接受,其他人的贿赂更是来者不拒了。至于“好利事”,当然是枉法卖狱、贪污受贿之类的丑行。

自杀身死

太初元年(前104年),西汉王朝派兵征大宛。武帝下诏征发豪吏从军,而王温舒却隐匿其吏华成,终被告发。

接着又有人告发他企图谋反,而他“受员骑钱”及其他“好利事”也相继被揭露。按汉朝法律,其罪当诛灭全族。

王温舒知道末日来临,乃自杀身死。他的两个弟弟和他们的岳丈家亦各以他罪而全族被诛。难怪时人曾感慨系之地说:“真可悲啊,古代有诛三族之刑,而王温舒竟然被诛了五族。”

王温舒死后,史载其“家累千金”。这在当时可谓“暴发户”了。先他几年而死的张汤,也是个酷吏,官至御史大夫,贵为三公,遭人陷害而自杀。

据史载其家产不过五百金。而且这都是得自平时皇帝的赏赐和自己积余的俸禄,其他什么产业也没有。比王温舒后死几年的尹齐,也曾以酷吏闻名,也曾官至中尉,后在淮阳都尉任上病死,??短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就聚敛了这么多的财富,确实是个典型。

以杀立威,其威风只能奏效于一时;以酷行贪,其贪迹也不能隐藏于长久。一旦威势不行,贪迹败露,就绝对逃不脱可悲的下场。

主要影响

王温舒文化水平很低,办事不分青红皂白,脑子也很糊涂,就是敢杀人。担任中尉后,他觉得可以施展抱负了。因为他熟悉关中习俗,了解当地豪强和凶恶的官吏,所以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为他出谋划策。当地的盗贼和凶恶少年就用设检举箱的办法,搜集告发别人的情报,还设置特定官员督察违法犯罪的人和盗贼。

王温舒为人嘴还很甜,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他对待没有权势的人就像对待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即使违法乱纪的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管。无权势的,就是高贵的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玩弄法令条文,玩弄文笔设计陷害下层的一些触犯刑法的平民,好威迫上层豪强听话。对于违法犯罪的人,一定深究他们的罪过,许多人都被打得皮开肉绽。或惨死狱中,或判决有罪,没有一个人能走出监狱。

人们说他的得力部下就像戴着帽子的猛虎一样。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人就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政绩。在他担任中尉的几年里,他的属官大多因为他包庇豪强权门的机会收受财物变得富有起来。

自从王温舒用严酷凶残的手段处理政事受到朝廷的青睐后,各级官吏都开始效法王温舒。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百姓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所谓官逼民反,刑法越严到了苛刻的地步,只会使天下的盗贼越来越多。他们大的团伙多达数千人,擅自称王称号,攻打城池,夺取兵器,释放罪犯,拘捕惩罚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的官员,发布檄文,催促各县为他们准备粮食。小的团伙也有几百人,至于劫掠乡村的多得数也数不过来。

于是武帝开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办剿灭之事,但还是不能禁止。天子又派官员拿着符节,发兵攻击,有时剿灭大的团伙时,应该处死的竟多至一万多人。还有那些私通盗贼,供应粮食遭到株连的多达数千人。至于犯罪的首领,往往几年之后才能抓住。此时,那些被打败走散逃跑的士卒又聚集成党,占据险要的山川反叛。他们往往聚众躲藏在偏僻易守难攻的地方,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

后来,朝廷颁行“沈命法”,如果当地群盗产生而官吏没有发觉,或发觉了却没有捕捉到规定的数额,有关主持此事的官员都要处死。从此以后,官员怕被诛杀,纵然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就算上报,上级官府害怕捕不到盗贼,为避免遭到连累,也不敢向上汇报。所以天下的盗贼越来越多,而政府上下互相隐瞒,玩弄文辞,期望逃避法律制裁。

历史评价

王温舒以杀立威,以酷行贪的劣迹,在当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由于他屡次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当时那些“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仿效)温舒。”他们在境内大开杀戒,滥及无辜,造成白色恐怖,企图也能像王温舒那样青云直上。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越是严刑峻法,越是达不到大治的局面。

相反,“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这些人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南阳以梅免、白政为首,南方楚地以殷中、杜少为首,东方齐地以徐勃为首,北方燕赵之间以坚庐、范生为首纷纷举行起义。人数多的有数千人,少的也有百余人。他们自有称号,攻城掠邑,夺取兵器,释放死囚,逮杀郡守。有的甚至给县令发布撤文,命令他迅速为起义军队伍准备餐宴。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使西汉政府元气大伤。这无情宣告了王温舒以杀立威政策的破产,也是对汉武帝酷吏政治的莫大讽刺。

标签: 王温舒

更多文章

  • 尹齐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尹齐

    尹齐,西汉大臣。茌平人。尹齐初以刀笔吏稍迁至御史。时张汤为御史大夫,经常称赞尹齐为政廉洁,做事果断。本名:尹齐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茌平籍贯:茌平做事风格:为政廉洁,做事果断尹齐,西汉大臣。尹齐初以刀笔吏稍迁至御史。时张汤为御史大夫,经常称赞尹齐为政廉洁,做事果断。武帝使尹齐负责捉拿盗

  • 杨仆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仆

    杨仆,西汉名将,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南湾村(今新安县境内)人,其东移函谷关和南下平叛的壮举,千古流传。汉武帝时,为御史,后为主爵都尉。公元前111年,与伏波将军路博德一起平定了南越国,被封为将梁侯。汉武帝敕责他有五过,让他不要居功自傲,并责令他去平定东越,将功补过。公元前110年,与王温舒、韩说一起平

  • 咸宣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咸宣

    咸宣(?—前102)西汉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初为河东佐史,办事干练,武帝征为厩丞,迁御史及御史中丞。在职近二十年,屡治大狱,常杜杀无辜,号称“敢决疑”。后为左内史,事必亲躬,用法苛重。继为右扶风,因追捕属吏射中上林苑门,坐罪诛。本名:咸宣别名:敢决疑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东杨

  • 杜周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杜周

    杜周(?—前95年),字长孺,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人。西汉大臣,杜延年的父亲。出身南阳(义纵)郡吏,甚有能名。推荐给廷尉史张汤,授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兵、仓廪问题。他在查办过程中,严格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执法严峻,奏事称旨,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加以重用,累

  • 朱家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家

    朱家,秦汉之际的游侠。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以任侠闻名。大量藏匿豪士及亡命之人。季布被刘邦追捕,他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赦免。以助人之急而闻名于关东。本名:朱家所处时代:秦汉之际民族族群:华夏人出生地:鲁国(今山东曲阜)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

  • 剧孟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剧孟

    剧孟,洛阳人,西汉著名游侠,誉满诸侯。吴楚叛乱时,周亚夫由京城去河南,得剧孟,十分喜悦,认为剧孟的能力可顶一个侯国,后因用其事为喻大将能威之典。本名:剧孟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洛阳剧孟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一带有名的豪侠。他的行为同朱家的行为大致相同,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

  • 郭解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解

    郭解(jiě),字翁伯,河内郡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西汉时期游侠,女相士许负的外孙。少时劫盗作奸,铸钱掘冢,不可胜数。及年长,折节为俭,好客厚施。武帝时徙豪杰于茂陵,大将军卫青曾为之说情。武帝不从,说:“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之言,此其家不贫。”徙时诸公送者出钱千余万。及入关,关中豪杰争为交

  • 邓通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邓通

    邓通,男,蜀郡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市)人,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开铜矿,制“邓通钱”,富甲天下,官至上大夫。汉景帝时被免官,坐罪下狱,落魄而死。本名:邓通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蜀郡南安主要成就:制邓通钱,富甲天下邓通,是蜀郡南安县人,因会持棹摇船在宫中当“黄头郎”(管理船的

  • 淳于髡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淳于髡

    淳于髡(约前386年—前310年),齐国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齐之赘婿,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其中,齐威王八年,楚发兵伐齐。齐王使淳于髡至赵国请救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之退兵。淳于髡博学多才、善于辩

  • 优孟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优孟

    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荆州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本名:优孟别名:名孟所处时代:春秋时期民族族群:荆州人性别:男职业:宫廷艺人擅长: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哭马楚庄王有一匹好马,楚庄王非常喜欢它,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