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贾兰

贾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90 更新时间:2023/12/23 9:20:04

贾兰,《红楼梦》中贾珠与李纨之子,贾政与王夫人之孙,贾母的重孙子。根据高鹗整理的续本:贾兰成年后考中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得以重振贾府门楣。

基本资料

中文名:贾兰

别名:兰小子、兰哥儿

国籍:中国

民族:汉

职业:贾府少爷

主要成就:考中进士、重振贾府

出生地:荣国府

父亲:贾珠

母亲:李纨

祖父:贾政

祖母:王夫人

曾祖母:贾母

叔叔:贾宝玉、贾环

婶婶:薛宝钗

表姑:林黛玉

简介

从李纨的曲《晚韶华》中能侧面猜出来: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李纨是在贾兰“爵禄高登”的时候去世的,也只有她的儿子能使她“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另有这曲词的解释:贾兰在中举之后不久即死去,这在曲中也可以推论的出,“镜里恩情”消逝固然让人失望,但总比不上“梦里功名”的绝望。母亲的含辛茹苦,一朝盼出了头,却好景长,儿子很快便去世,这于李纨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才会有后面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为儿孙积阴骘,是李纨在万念俱灰时发出的感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这三句极言贾兰母子的苦尽甘来、扬眉吐气,而在一片喜乐中忽然来了句“昏惨惨黄泉路近”,让人疑心这死去的不当是李纨,而是贾兰。

贾兰对叔叔宝玉很尊敬,同他相当合得来,但是却又明显的与贾宝玉形成对比。贾兰是一个受封建礼教影响根深蒂固的人,正所谓“知书达理”,其本身对封建知识的掌握的造诣是高过宝玉,但仍然孜孜不倦的向宝玉求教,另外一点的体现就是,贾兰本身和贾宝玉的年龄差别不大,但对“小叔叔”的尊称是一直挂在嘴巴上的。

分析

贾兰是荣府的重长孙,说起来地位是非常特殊的,他的姑姑是贵妃。父亲虽早逝,但母亲得到了等同于贾母和王夫人的经济地位,可知是有他的缘故。

这个身世可怜的孩子,没有得到王夫人和贾母的特别疼爱,特别的好处便是经济的待遇。不过贾母有时也会给予贾兰适当的关心,如第54回中送“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等。但她们主要视线都集中在了宝玉身上,对这个衔玉而生的二公子寄予了无限的厚望。而贾兰却不在他们的关心之内,元宵节那般隆重的场合,都不曾注意这个孩子的缺席,反而要贾政想起来方才派人接来。可知他不是宝玉那样时时让贾母操心惦记的孩子,他在贾母王夫人眼中不过和贾环一样,有无皆可。可是他是王夫人的亲孙子呀,贾政在母亲面前说,何不将疼孙子的心略放在儿子身上。这话可反用在王夫人身上,何不将疼儿子的心略用在孙子身上。贾兰地位不凡,可是却没有得到应得的重视,他和贾环不同,贾环本是庶出,而且并不上进。

贾兰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性格中有些敏感而自尊。所以他会说无人请他,所以他不参加元宵节。他的自尊体现在认真读书上面,他是贾府几个孩子中最用功的,这也源于李纨的教导。也许他们母子很快便明白了,若想在贾府出头,只能靠读书了。所以读书成了贾兰的成功方式,他也的确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了。

贾兰出场不多,而且身边总是有贾环,无非是问安于贾政、贾母,给宝玉敬贺生日等这样的场合,他也只是个影子,依礼而行,没有多少特别的故事。从无与人争执,也不参与任何事非。他安静的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心中自有一番志向。只是外表看起来,只是一个沉默的有教养的大家公子。

他的未来在母亲的判词中有几语带过: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他是成了名做了官的,给母亲讨了一顶封诰。而也给了荣府另一个荣枯的开始。

关于结局

关于贾兰的人物结局,高鹗整理的后40回中的描述是:贾兰成年后考中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

世系

(一)

贾太公生二子:长子宁国公贾演、次子荣国公贾源。

(二)

1.宁国公贾演生四子:长子贾代化、其余三子不详;

2.贾代化生二子:长子贾敷(早夭)、次子贾敬;

3.贾敬生贾珍(长子)、贾惜春(长女);

4.贾珍生贾蓉(长子),贾蓉不是尤氏所生,尤氏仅是贾珍的继室;

5.贾蓉配秦可卿,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

(三)

1.荣国公贾源生贾代善(长子);

2.贾代善配贾母(即史太君),生贾赦(长子)、贾政(次子)、贾敏(长女)、贾氏(次女)、贾氏(第三女)、贾氏(第四女);

3.1.贾赦生贾琏(原配所生的长子)、贾琮(庶出次子)、贾迎春(庶出长女);

3.2.贾政生贾珠(王夫人所生的长子)、贾元春(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探春(赵姨娘所生的庶女)、贾环(赵姨娘所生的庶子);

3.3.贾敏配林如海,生林黛玉(长女)。

4.1.贾琏配王熙凤,生巧姐(长女)。

4.2.贾珠配李纨,生贾兰(长子)。

5.巧姐配王板儿(刘姥姥的外孙,王成之孙、王狗儿之子)。

影视形象

1987年《红楼梦》房方饰贾兰

1989年《红楼梦》范永瀚饰贾兰

2010年《新版红楼梦》赵鑫、陈俊亨饰贾兰

标签: 贾兰

更多文章

  • 贾芸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贾芸

    贾芸,《红楼梦》中人物。贾府族人,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生有一张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父亲早亡。虽然比贾宝玉大上四五岁,但辈分上却是后者的晚辈,因聪明伶俐被宝玉戏称认作义子,另外和宝玉婢女小红(后为王熙凤婢女)有段恋情。中文名:贾芸外文名:jiaYu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花匠出处:《

  • 贾芹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贾芹

    贾芹,《红楼梦》中人物。贾府小和尚小道士的总管。他在家庙里,为王称霸,夜夜聚赌。有人匿名写了“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的帖儿贴在荣府大门口。贾政见后,革去了他的总管一职。中文名:贾芹国籍:中国性别:男真实身份:虚拟人物贾芹,贾

  • 薛蝌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薛蝌

    薛蝌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四大家族薛家之子,薛姨妈的侄儿,薛宝琴的胞兄,薛蟠和薛宝钗的堂弟,父亲是为皇室搜罗海外奇珍异宝,在天下各省皆有生意买卖的大皇商,家世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他相貌英俊,才学出众,品性良好,富有修养,与宝钗倒似亲姐弟一般。中文名:薛蝌饰演:刘豪(央视版《红楼梦》);王

  • 贾代儒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贾代儒

    贾代儒是《红楼梦》中人物,贾代儒是贾府中“代”字辈的长辈,其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孙。是封建时代经典教育制度下严父的缩影。宝玉两次进塾就读,八股文也是跟他学的。他儿子、儿媳均早亡,故担负起对孙子的教养责任。他对贾瑞管教甚严,一旦贾瑞在外擅自过夜,他必定重罚。中文名:贾代儒饰演:徐

  • 秦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钟

    秦钟,《红楼梦》中人物,表字鲸卿。秦业的儿子,秦可卿的弟弟。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中文名:秦钟外文名:QinZhong民族:汉出处:《红楼梦》性格:未语面先红《红楼梦》中人物,表字鲸卿,秦业的儿子。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

  • 蒋玉菡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蒋玉菡

    蒋玉菡,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忠顺王府戏班的名角,擅唱小旦,小名琪官(一作棋官)。贾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中文名:蒋玉菡饰演:侯华(87版红楼梦)张睿(10版红楼梦)性别:男登

  • 邢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邢夫人

    邢夫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虚拟角色。贾赦续弦妻子。虽为贾府大太太,却因地位尴尬而比不上妯娌王夫人。她禀性愚犟,只知奉承贾赦,家中大小事务,俱由丈夫摆布;出入银钱,一经她手,便克扣异常,婪取财货;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故甚不得人心。作为贾家的大儿媳,她没能得到婆婆贾母的欢心和当家的权力,也

  • 孟古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古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1575年-1603年10月31日),名孟古哲哲(又作孟古、孟古姐姐)。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叶赫部长杨吉砮之女,叶赫老女堂姑母。万历十六年九月,嫁给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年十四岁。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 阿巴亥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阿巴亥

    清太祖大妃乌喇那拉氏(1590年-1626年),名阿巴亥。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清太宗继妃堂侄女。1601年,嫁于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时年14岁,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天命五年,

  • 孝端文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孝端文皇后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名额尔德尼琪琪格。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之女,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的姑姑。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国君福晋。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为顺治帝,尊称国主福晋或中宫太后,但并未正式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