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甄嬛

甄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3/12/4 18:15:06

小说《后宫·甄嬛传》和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女一号,由孙俪饰演,核心女主角。原名甄玉嬛,后因嫌玉字俗气所以改名甄嬛,电视剧版由孙俪饰演。原型是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甄嬛天生丽质,与当年的纯元皇后容貌相似。她与好姐妹沈眉庄、安陵容参加选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而被皇帝选中,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又因沈眉庄被冤,安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后来,皇帝发现年氏一族(慕容氏一族)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慕容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垮华妃。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亲也被文字狱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在宫外幸得果郡王(清河王)悉心照顾,二人相亲相爱,只等有机会远走高飞。后因误传允礼(玄清)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甄嬛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甄父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过皇后的陷害,更利用自己胎儿流产的计谋陷害皇后,然后以胧月公主作伪证,皇后百口莫辩,最终成功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只能看着心上人允礼死在自己怀中。皇帝驾崩后,养子四阿哥弘历(四皇子予润)登基,甄嬛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明懿皇太后)。

基本资料

中文名:甄嬛

外文名:zhēnxuān

别名:莞常在、莞贵人、莞嫔、莫愁师太、熹妃、熹贵妃、钮祜禄·甄嬛

饰演:孙俪

配音:季冠霖

性别:女

登场作品:《后宫·甄嬛传》

生日:康熙农历四月十七

丈夫: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情人: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

儿子:弘历(皇四子,养子),弘曕(皇六子)

女儿:胧月公主、灵犀公主

父亲:甄远道

哥哥:甄珩(仅在小说中出现)

妹妹:浣碧(钮祜禄·玉隐)、甄玉娆、甄玉姚(仅在小说中出现)

心腹:崔槿汐、小允子、流朱

盟友:沈眉庄、冯若昭、齐月宾

宿敌:乌拉那拉·宜修、年世兰、安陵容

历史原型: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人物介绍

姓名:钮钴禄·甄嬛

父亲:大理寺少卿甄远道

母亲:正二品甄府夫人云辛萝

丈夫:乾元帝周玄凌(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姨娘:何绵绵(原名碧珠儿,罪臣之女,甄玉隐(浣碧)之母,已过世。)

兄长:甄珩(仅在小说中出现)

同母妹妹:甄玉娆、甄玉姚(仅在小说中出现)

异母妹妹:浣碧(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更名为甄玉隐。)

代表花:海棠

诞辰:康熙农历四月十七(小说为乾元农历四月十二日)

小说中位分:正六品莞贵人→正五品莞嫔→从四品甄婉仪→从三品甄婕妤→正三品莞贵嫔→从二品甄昭仪(未行册封礼)→莫愁师太→正二品莞妃→正一品莞贵妃→皇贵妃→明懿皇太后

电视剧中位分:秀女→莞常在→莞贵人→莞嫔→莞妃(未封成)→莫愁师太→熹妃→熹贵妃(位同副后)→圣母皇太后

小说中住处:甄府快雪轩→棠梨宫莹心堂(后来是莹心殿)→太平行宫宜芙馆→棠梨宫→太平行宫宜芙馆→太平行宫无梁殿→棠梨宫莹心殿→甘露寺→凌云峰→未央宫柔仪殿→太平行宫松涛轩→未央宫→颐宁宫

电视剧中住处:甄府→碎玉轩→甘露寺→凌云峰禅房→永寿宫→寿康宫→慈宁宫

小说中封号含义:“朕在云意殿第一次见你,你虽是依照礼节笑不露齿,又隔得那样远,但那容色莞尔,朕一见难忘。所以拟给你封号即是‘莞’,取其笑容明丽,美貌柔婉之意。”

小说中尊号:明懿,意为明达有美德。

人物列传

小说版:明懿甄皇太后,讳嬛。父远道,吏部尚书。十二年,妃复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妃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十二年,初为莞贵人,时年十五。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皇后,夙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妃初入宫,因病无宠。帝偶行太液池。应对称旨,悦,幸之,进莞嫔。累进莞贵嫔。十六年十月初六,生皇三女胧月帝姬绾绾。同月,太后疾。莞贵嫔自请出宫修行。宪宗幸甘露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同日立为莞妃。二十一年八月,生皇三子赵王予涵和皇五女灵犀帝姬韫欢,晋为莞贵妃,特保留封号,二十一年九月行莞贵妃册封礼。温裕皇后囚,摄六宫事。二十六年,生皇七女雪魄帝姬芊羽。二十七年五月,进皇贵妃,位同副后。昭惠懿安太后崩,正章帝方幼,妃抚育有恩。正章帝即位,尊为皇考明懿皇太后,居颐宁宫。二十二年,崩,命王公百官服稿百日,谥曰明懿慈庄恪慎皇太后。十月,升祔太庙,与昭惠太后同葬乾东陵。

小说中外貌描写:只见皇帝抬手略微掀起垂在面前的十二旒白玉珠,愣了一愣,赞道:“柔桡嬛嬛,妩媚姌嫋。你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第一部第一章《云意春深》长得像纯元皇后朱柔则。(电视剧版中为“嬛嬛一袅楚宫腰”)

小说中才艺描写:饱读史书、多次劝解玄凌。善论诗词,前后分别与玄凌、玄清、洛临真及徐燕宜讨论。会刺绣,善书法,(曾被玄凌赞叹为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注:取自于唐代韦续在《墨薮》对卫夫人书法的评价:“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会琴(皇上赐予琴长相思)、善舞(曾跳过惊鸿舞)。

人物历经的性格:初入宫时甄嬛娴静、温婉善良、天真而信爱、真才实学、至情至性,后来甄嬛滑胎等被皇后陷害出宫后来回宫时也是变的心灰意冷、善于借力、大度理智、谨慎黠慧、真知灼见、冷漠凛冽、近似于心狠手辣、最后权倾朝野寂寞而孤独终生。

人际关系

好友(甄嬛党):

沈眉庄(与甄嬛情同姐妹,在后宫中携手共进,后生下静和公主并将其托付甄嬛抚养后血崩而死,追封为惠妃。)

方淳意(淳常在,因发现华妃秘密而被华妃灭口,被华妃害死后,追封为淳贵人)

齐月宾(端皇贵妃,抚养温宜公主,多次帮助甄嬛,后尊为端皇贵太妃)

冯若昭(敬贵妃,抚养胧月公主,多次帮助甄嬛,后封为敬贵太妃)

徐燕宜(贞一夫人,多次帮助甄嬛,后尊为贞怡太妃。仅在小说中出现)

吕盈风(欣嫔,甄嬛回宫后投靠了甄嬛,且多次帮助甄嬛,后尊为欣太嫔)

叶澜依(驯马女,后晋为宁嫔,最终割腕自尽)

周佩(庆贵嫔。仅在小说中出现)

莫言(甘露寺的尼姑(住持),与甄嬛交好,并为甄嬛解围)

温实初(太医,在宫中守护甄嬛,后离宫为沈眉庄守灵)

卫临(太医,温实初的徒弟)

丈夫: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情人/妹夫: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同父异母妹妹玉隐之夫,最后为保全甄嬛饮毒酒而亡)

贴身仆人:流朱(陪嫁丫鬟,情同姐妹,为保甄嬛而死)、浣碧(同父异母的妹妹,罪臣之女,后追随果亲王自尽)、崔槿汐(良师益友)、小允子(忠心太监)、花宜(原名阿奴,莫言之女。仅在小说中出现)

宿敌:

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皇后党领袖,纯元皇后庶妹,太后侄女,心机深沉毒辣,亲手害死自己的姐姐纯元皇后,还曾一度打压华妃党与甄嬛党,后被揭穿多种罪行,幽禁景仁宫,最终在景仁宫郁郁而终。)

华妃年世兰(华妃党领袖。倚仗母家势力与皇后分庭抗礼,后逐渐在和甄嬛的争宠过程中落败,被打入冷宫赐死,最终得知欢宜香真相后撞墙自尽。)

鹂妃安陵容(属皇后党,身份低微,曾与甄嬛为好姐妹,与甄嬛决裂后投靠皇后,并多次陷害甄嬛,后被幽禁延禧宫,最终服食苦杏仁自尽)

祺贵人瓜尔佳·文鸳(属皇后党,世家小姐,曾与甄嬛假意交好,后因陷害甄嬛而被贬为庶人打入冷宫,最终被乱棍打死。小说中被雷劈死)

齐妃李静言(属皇后党,胸无谋略,依附皇后,最终为保三阿哥弘时前途自缢身亡。)

贤妃胡蕴蓉(先与甄嬛联手扳倒皇后朱宜修,扳倒皇后之后渐与甄嬛为敌,试图以天象扳倒甄嬛,后被甄嬛假传圣旨,引到上林苑柳树下吸入柳絮哮喘发作去世。仅在小说中出现)

丽嫔(属华妃党,因下药甄嬛失败导致余莺儿惨死,心有余悸,被甄嬛反设计而得失心疯,打入冷宫。)

襄嫔曹琴默(属华妃党,心思细密,屡次助华妃陷害甄嬛,后倒戈与甄嬛一起扳倒华妃,并怂恿皇上铲除华妃而间接导致华妃死亡,并为皇上所厌恶,下令在其药中下药,梦魇而亡)

富察贵人(依附齐妃,嫉妒甄嬛,后被甄嬛所吓得失心疯,迁入冷宫。小说中无此人,仅在电视剧版出现)

颂芝(属华妃党,由华妃举荐成为答应,畏惧华妃,在华妃死后降为宫女)

妙音娘子余莺儿(属华妃党,倚梅园中冒名顶替被封余官女子,后晋为答应,赐号妙音娘子,后因用药陷害甄嬛被打入冷宫赐死,因不肯就死最终被安陵容指使勒死于冷宫。)

慕容世芍(华妃幼妹,为报仇化名荣赤芍进宫,在宴饮上下毒杀害甄嬛未果,后赐死。仅在小说中出现)

子女

养子:四阿哥弘历(李金桂之子)

胧月公主绾绾(长发绾君心之意)

六阿哥弘曕(后过继果亲王为嗣)

灵犀公主(和弘曕是龙凤胎)

养女:静和公主(沈眉庄和温实初之女)

雪魄帝姬芊羽(只在小说出现过)

相关影视

《如懿传》

《后宫如懿传》和《后宫甄嬛传》小说同出自流潋紫之手,讲述的是雍正帝驾崩,弘历和其侧福晋乌拉那拉青樱在宫中相知相惜却最终离散的故事。其情节与剧版《甄嬛传》结局无缝衔接,太后的人物设定很大程度承袭了前作的甄嬛。

在剧版《如懿传》中,太后由邬君梅饰演。剧版对前期剧情做了较大幅度调整,但依旧保留了部分甄嬛的设定——景仁宫皇后的死敌、弘历的养母、两个女儿、初见乾隆妃嫔时所说的话,以及爱吃藕粉桂花糖糕。原著中其余与《甄嬛传》衔接处均被删掉。

经典台词

信女虽不比男子可以建功立业,也不愿轻易辜负了自己。若要嫁人,一定要嫁于这世间上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白首到老。但求菩萨保佑。

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下是我的本事。

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就是果郡王,或许从一开始便都就是错的。

人物生平

在紫禁城里,甄嬛就是这样一个身处宫廷,绣在屏风上的女人。她在“鸿雁高飞”的好日子被选入宫,一步步封到贵妃,经历了后宫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生活内幕,与形形色色的美女佳人,争芳吐艳,各不相让。领教了嚣张跋扈的华妃,阳奉阴违,两面三刀,面慈心狠的皇后,还有各种面目、心性和手段。在被圈禁的红墙宫苑的一隅之地,陪王伴驾,日益演变成可怕的精心表演。生活被粉饰的表演占据,表演渐渐成为生活的习惯。皇帝东边日出西边雨般的宠爱,蚕食着风华绝代的她们。甄嬛和她的后宫姐妹们成了最挥洒自如的演员,可以在想哭的时候满含笑意,也可以在想笑的时候,积蓄起眼泪。她们自顾自异常认真投入的表演,使得《甄嬛传》这出大戏玄机暗藏、惊心动魄、异常精彩。

貌似歌舞升平、祥瑞和谐的后宫,实在是个生存几率极低的地方。曾经的余莺儿、丽嫔、曹琴默、年世兰,死的死,疯的疯。就是足智多谋,常能扭转乾坤,出奇制胜的甄嬛,也因皇帝的多疑与华妃的跋扈而失去了孩子,终日卧床以泪洗面,甚至对皇帝不理不睬,不顾皇帝的有意讨好,因而失宠。失宠后甄嬛遭受齐妃、富察贵人掌嘴罚跪之辱,方知后宫险恶。甄嬛巧然以“蝶幸”复宠,逼疯富察贵人,亦震慑齐妃。

然而,纵然此时快活得意,皇后的城府亦是此刻开始显露。在晋封妃位之时,皇后以纯元皇后故衣害甄嬛禁足碎玉轩,甄嬛才知自己不过是纯元皇后的替身而已。爱情的覆灭使甄嬛心灰意冷,卧床不起,却又发现再度怀孕。甄嬛产下一女胧月公主绾绾后执意带发往甘露寺修行,美其名曰“祈福”。离开后宫的甄嬛,依然扯不断后宫的故事。在误以为平生最爱之人允礼已死之后,她以熹妃的身份再度返回后宫,继续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生活。产下双生子之后,甄嬛被封为熹贵妃,安享荣华。然而皇后设计的滴血验亲事件却使皇帝怀疑甄嬛,也使自幼的姐妹沈眉庄受惊吓难产血崩而死。姐妹的离去使得甄嬛心灰意冷,更加怨恨皇后与其党羽以及原先与她交好的安陵容。

心灰意冷的甄嬛开始不遗余力地反击,先是用大封六宫邀买人心,并以封号“鹂”羞辱安陵容,而后又巧妙地联合端皇贵妃、敬贵妃扳倒安陵容。又亲手杀死了自己腹中一个极难存世的孩子,嫁祸皇后,使得皇后禁足景仁宫。最后,甄嬛发难,与其党羽联手用害死纯元皇后的罪证彻底扳倒皇后,令皇后毫无反抗之力。但自己毕生最爱之人允礼却因皇帝的疑心而死,甄嬛恨皇帝入骨,在皇帝临终之时几句话彻底逼死皇帝,扶持养子弘历登基,年号乾隆,甄嬛亦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享尽世间荣华。然而,纵然如何荣华万千,甄嬛也再不能复活自己最爱之人。这个深宫女子的缩影,也只不过是一介千古伤心人而已。当初满怀憧憬的甄嬛,只能独自躺卧,忆往昔,悲寂寥。于腥风血雨中成长,终不可得所求所欲,唯有两行清泪,永生孤寂。不过是,一代封建王朝的悲情故梦罢了。

人物评价

甄嬛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腹黑女神

第一位登场的是秒杀三千后宫,成为终极大BOSS的甄嬛。甄嬛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本期待安稳度日,但偏偏嫁入深宫,被裹挟入一场无休止的女人之战。在屡遭算计几番忍耐后,她决定主动出击步步为营,最后终于成为“腹黑女神”登上权力之巅。

她美貌与智慧并存,是宠妃更是贤内助

甄嬛不愿嫁入帝王家,在选秀时故意打扮朴素,却因为天生丽质难自弃,再加上容貌神似皇帝挚爱——故去的纯元皇后,便注定了一生的命运。甄嬛的伶俐体己奠定了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如果说姣好的、酷似旧爱的容貌是甄嬛叩开皇帝心门的敲门砖,那么,她的伶俐、体己、真知灼见则奠定了她在爱人心中的地位。蜜月期结束后,皇帝对甄嬛除了男女之爱,更多了一份欣赏和信任,默许她与自己谈论国事,两人约会的地点从此又多了一处——御书房。在御书房里,甄嬛数次开解受前朝琐事困扰的皇帝,为其出谋划策。在对付居功自傲的年氏一族时,甄嬛不仅引用了“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开解皇帝,还与他合作演了一场“失宠大戏”,令年氏一族放低了警惕。甄嬛从一个宠妃晋级为皇帝不可替代的贤内助、精神伴侣。

她爱恨分明,爱得痴缠,恨得决绝

甄嬛的一生始终逃不过一个情字。入宫后,甄嬛曾装病以期偏安一隅。然而,当皇帝隐姓埋名和她多次相遇在开满杏花的秋千旁,有一天突然亮明身份替她解围时,少女甄嬛被这样偶像剧般梦幻的情节一击即中。此后,两人过了好一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然而,酷似纯元皇后的外貌成全了甄嬛,也令她认清了皇帝对自己的感情,两人最终决裂。

经历感情低谷、潦倒生活的废妃甄嬛在清修时与果郡王允礼相恋。但不久后,外出征战的允礼就传出死讯,已有身孕的甄嬛决定回宫,不愿再“为人刀俎我为鱼肉”,为求自保踏上了腹黑之路。在皇帝令甄嬛亲手杀死允礼后,甄嬛对皇帝已不再是男女间的怨念,而变成了无以复加的仇恨。为了复仇,甄嬛在皇帝面前假装柔顺,暗地里却给其下药,最终与叶澜依合谋弑君。

她古道热肠,我本善良

尽管后宫险恶,但甄嬛从不吝惜对旁人的善意,即使是宫中边缘人。选秀当天,出身贫寒的安陵容被夏冬春欺负,他人袖手旁观,与安陵容素不相识的甄嬛挺身而出为其解围。初入碎玉轩时,为小太监小允子哥哥治病;对备受皇帝冷落的四阿哥弘历关怀有加;不给遭后宫孤立的叶澜依冷眼。这样的脾性即使在甄嬛逐渐腹黑后也没有消失,在她的内心始终有一块干净柔软之地,保留着少女甄嬛的玲珑剔透之心,纯真善良,感时伤怀。这也是为什么甄嬛在后期斗垮了华妃、皇后,毒死皇帝,坐上皇太后宝座后,虽登上权力巅峰却时时觉得不快乐的原因。

孙俪评价角色:甄嬛不是有心计,是本性善良

“都说甄嬛有心计,我不认可,她是本性善良的女孩。我对这个角色喜爱至极,她增加了我对自己演技的自信。”孙俪的眉眼间的变化纯熟地表达出她心境的变迁,从当初入宫如小白兔般纯洁的目光,到后来蒙受冤屈,悲痛难过,再到后期的狠辣冷淡,表演可谓入木三分。她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自己已经入了戏,有时候都不知道这场已经拍完了。我欣赏她扮演的甄嬛,有一种妩媚的气质,那是一种能结合清纯与忧郁、深沉、妖娆气息。

历史背景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廿七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历。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去世后摄六宫事。雍正十三年儿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最初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直到弘历降生才得以改变。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雍正即位初,封为熹妃,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拉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但后来随着年妃、皇后相继逝世,齐妃之子弘时失帝意,地位日渐升高。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孝圣宪皇后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钮钴禄·凌柱。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是她的曾祖。而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是她的高祖。额亦都(1562年~1621年)自幼归附努尔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后,隶属满洲镶黄旗,在清初参加了讨尼堪外兰、取色克济等城、取巴尔达城、败萨克察人入扰、拿尼玛兰、章嘉、索尔瑚等城寨、击败叶赫九部联军、破扈伦四部等等重大战役,可谓是身经百战,累立战功,先后授一等大臣、总兵官等。额亦都的儿子是遏必隆,此人与康熙朝的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同是四大辅臣,遏必隆一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属于墙头草的类型,但是他的官运最长,随着其他三大辅臣死后,他更是百官之首了。

而到了凌柱这里就没什么官位了,所以钮祜禄氏当时是被作为秀女指婚给当时的胤禛的,钮祜禄氏刚到藩府的时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钮祜禄氏为人贤惠勤劳,康熙对这个儿媳妇很是夸赞,到了后来她为雍正生了一个弘历这个皇孙之后更是专门召见了她。弘历深受康熙的宠爱,被接到了皇宫抚养,自此钮祜禄氏的地位也大为提升。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满语“狼”。

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满语“钮祜禄”汉译“狼”之意。“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称“钮祜禄氏”。满洲氏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称“钮”姓,也有的冠以汉字姓称“郎”姓。“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氏族。详见《满族八大姓》。钮祜禄氏家族出了很多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大贪官和珅了。

钮祜禄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禛时才12岁,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仅次于王爵),所以当时钮祜禄氏得身份是为格格身份,这一身份直到弘历的降生才得以改变。

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弘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

一次,雍正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祜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注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只是一种传说与轶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

弘历十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祜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凭子贵,封熹贵妃为圣母皇太后。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

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崩,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圣宪皇后”(因此后世称熹贵妃为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读音错误

《咬文嚼字》在评选年度语文十大差错时,曾考虑将“甄嬛”一词纳入。《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介绍,“甄嬛”的“嬛”字在这部电视剧里应该读“xuān”而不是“huán”。

在《汉语大词典》里“嬛”字有三个读音,首先是与“嫏”组成“嫏嬛”,这个词读作“lánghuán”。嫏嬛,传说为天帝藏书之所,后泛指珍藏许多书籍的地方。这是“嬛”字在古汉语中较常见的用法。“嬛”字另一读音是qióng,孤独无兄弟之义。“嬛”字的第三个读音是xuān,用以形容女子柔美、柔媚、轻盈的风采。《甄嬛传》中的人名“甄嬛”该如何读呢?

郝铭鉴认为,从剧情看,甄嬛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的长女,剧中的甄嬛,刚出场参加选秀,轮到她时,自报闺名“甄嬛”。皇帝问她是哪个“嬛”。甄嬛答:是“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嬛”。皇帝说:那是取自宋代蔡伸的词喽,并赞美她:“‘柔桡嬛嬛,妩媚姌袅。’你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可见,“嬛嬛”在这里是形容女子婀娜妩媚之姿的。甄嬛既自陈其名是来自蔡伸的《一剪梅》,那“嬛”字就应是形容女子柔美轻盈之义。这个“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嬛”,理应读作“xuān”。

《后宫·甄嬛传》引发的关注热潮

《后宫·甄嬛传》自网上连载以来,便引起网友强烈关注,在各大原创网站到处都是《后宫·甄嬛传》的粉丝,并引起数十家出版机构的激烈争夺。因为太流行,该小说一度被誉为“后宫小说的巅峰之作”。2012年3月底《后宫·甄嬛传》开播以来,收视率取得相当不俗的成绩。

《说文解字》对“嬛”字的解释: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二】【女部】嬛材紧也。从女瞏声。《春秋传》曰:“嬛嬛在疚。”许缘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材紧也。材紧,谓材质坚致也。紧者,缠丝急也。上林赋。便嬛绰约。郭朴曰。便嬛,轻利也。从女。瞏声。许缘切。十四部。春秋传曰。嬛嬛在疚。哀十六年左传公诔孔子文。按宀部引诗茕茕在。此引传嬛嬛在疚。正与今诗,春秋茕嬛字互易。魏风又作睘睘。传曰。无所依也。葢依韵当用荧声之茕。而或用嬛睘者,合音通用。如琼本在十四部。今入十一部也。

《康熙字典》对“嬛”字的解释:[①]〔xuān〕〔《广韵》许缘切,平仙,晓。〕〔《广韵》於缘切,平仙,影。〕(1)婉美貌。参见“嬛嬛”。(2)轻盈貌。参见“嬛好”、“便2嬛”。[②]〔huán〕〔《集韵》胡关切,平删,匣。〕见“嫏嬛”。[③]〔qióng〕〔《广韵》渠营切,平清,羣。〕见“嬛3嬛”。

《新华字典》对“嬛”的解释:①huán古女子人名用字。②xuān〔便嬛〕轻柔美丽。③qióng古通“茕”,孤独:“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故宫住址

201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再次抛出重磅消息:故宫将“前所未有”地同时新开四大区域迎接观众。

随着故宫端门数字展厅的开展,年内故宫的开放面积将从现今的52%达到65%。

“甄嬛”成为太后之后所住的寿康宫,90年来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此外,午门东、西雁翅楼将办清代皇家“庆生”大展,游客还可首次登上1/6紫禁城城墙并进入精美的角楼欣赏内饰。

标签: 甄嬛

更多文章

  • 海兰珠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海兰珠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蒙古名为乌尤塔)。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庄文皇后姐姐。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宸妃,为四妃之首,赐居“关雎宫”。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下令大赦天下。但此子

  • 多尔衮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

  • 董鄂妃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鄂妃

    清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年—1660年9月23日),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便晋封为皇贵妃,十二月行皇贵妃册立礼(并为此大赦天下),其父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

  • 珍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珍妃

    恪顺皇贵妃(1876年2月27日—1900年8月15日),即珍妃,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光绪后妃之中最受宠爱。《国闻备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3岁的他他拉氏与15岁姐

  • 李莲英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莲英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汉族,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

  • 慈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安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既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柳州府(今广西柳州市),咸丰帝的第二位皇后,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开户大臣额亦都八世孙女。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诏封贞嫔;五月二十五日诏晋贞贵妃;六月

  • 溥杰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溥杰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醇亲王府,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幼兰。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溥杰遵溥仪命赴日本留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回到满洲国的首

  • 爱新觉罗·褚英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爱新觉罗·褚英

    爱新觉罗·褚英(1580—1615年),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人,满族。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率军平定安楚拉库,受封“洪巴图鲁”,晋封贝勒。舒尔哈齐死后,开始分担部分军政事务。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封号“阿尔哈图土门”,人称“广略

  • 隆裕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隆裕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封一等承恩公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

  • 施琅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