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潜善

黄潜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63 更新时间:2023/12/24 2:19:45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历任左司郎、户部侍郎、河间知府等职,靖康初年(1126年),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黄潜善任副元帅,南宋建立之后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时杀太学生陈东、欧阳澈,贬逐与己政见不同的张所、李纲等忠臣,与右相汪伯彦狼狈为奸,把持朝政,一味屈膝投降,为军民所痛恨。金军南下时,唆使宋高宗南逃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时,几为军人所杀。后被贬逐至梅州,未几病死。赵构在位后期,追复其原来官职。

基本资料

本名:黄潜善

字号:茂和

所处时代: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邵武

出生时间:1078年

去世时间:1130年2月9日

官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人物生平

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宣和初年(1119年),任左司郎。陕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宋徽宗命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于是他就去视察。黄潜善回京后,不报告实情,只说是地震而已。他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因事获罪被贬到亳州,以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为河间知府,兼任高阳关路安抚使。

靖康初年(1126年),金人攻打宋朝,康王赵构设大元帅府,用文书召黄潜善率兵去支援。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后,黄潜善到大元帅府告诉康王赵构,康王赵构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黄潜善为副元帅。

靖康二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任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当时宋高宗顺从民心,提拔李纲为右相,李纲将上奏驱逐黄潜善和汪伯彦,被右丞吕好问制止。

不久,黄潜善被任命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被罢相。御史张所说黄潜善奸邪,恐怕有害新政,结果张所被降为尚书郎,不久被贬到江州。太学生陈东认为“李纲不可罢去,黄潜善、汪伯彦不可任用。”黄潜善怀恨在心,正巧欧阳澈上书诋毁时政,言语侵犯了后宫,宋高宗认为他的话不符事实,黄潜善乘机提出杀欧阳澈和陈东。他们二人被杀后,认识和不认识的,都为他们流泪,宋高宗也后悔。

第二年(1128年),金人攻打陕西。京东、山东盗贼蜂起,张遇焚烧真州,距宋高宗驻地只有六十里,黄潜善、汪伯彦不把这些实情报告给宋高宗。内侍邵成章上疏说黄潜善、汪伯彦误国,邵成章因此获罪被除名。御史马伸也因弹劾黄潜善、汪伯彦而获罪,被贬为监濮州酒税,他在途中去世。

黄潜善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郓、濮二州相继陷没,宿、泗二州屡来警报,右丞许景衡认为宋高宗的扈卫单弱,请宋高宗躲避敌人,黄潜善认为不值得忧虑,率领同僚听僧人克勤说法。不久泗州奏报金人将到,宋高宗大惊,决定南下。宋高宗的御舟已备好,黄潜善、汪伯彦正在一起吃饭,堂吏大声喊:“皇上出发了。”他俩互相看着仓皇策马南奔。京城人争着出城门,死者相连,没有不怨愤的。正好司农卿黄锷来到江上,军士听说姓黄就以为是黄潜善,争相列举他的罪状,挥刀向前,黄锷正在申辩,但已人头落地。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渡过瓜洲,到达镇江,金军紧随在后。黄潜善、汪伯彦一起上疏说在艰难的时候,不敢请求退职。中丞张澄弹劾他,黄潜善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江宁知府,贬职居住在衡州。郑珏又论奏黄潜善、汪伯彦都误国,黄潜善的罪恶占多数,王庭秀接着也这样说,黄潜善被贬责到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县)安置。谏官袁植请求在都市斩黄潜善,宋高宗不许。不久,黄潜善在梅州(治今广东梅州)去世。

宋高宗末年有诏旨,对黄潜善、余深、薛昂都给以恢复官职、录用后代的恩惠。谏官凌哲上书说余深、薛昂朋附蔡京,黄潜善专权误国,现在恢复他三人的恩惠,恐怕政刑失去公平,忠义之人解体。宋高宗下诏认为黄潜善曾任副元帅,特别给以官复原职,录用一个儿子的待遇。

历史评价

《宋史》:潜善猥持国柄,嫉害忠良。李纲既逐,张悫、宗泽、许景衡辈相继贬死,宪谏一言,随陷其祸,中外为之切齿。

马伸:黄潜善、汪伯彦为相以来,措置天下事,未能惬当物情,遂使敌国日强,盗贼日炽,国步日蹙,威权日削。

胡铨:二圣劫迁,本于宰相何栗主和;维扬失守,本于宰相汪伯彦、黄潜善主和。

王夫之:赵阅道、张子韶、陆子静之不终于恶,幸也;王钦若张商英、黄潜善,则已祸人家国矣。

轶事典故

后世为了纪念陈东,在丹阳立陈东祠堂,铁铸汪伯彦、黄潜善二像长跪阶前。明朝嘉靖年间,南安郑晋入祠瞻礼,在祠堂题写对联:

一片忠肝,千古纲常可托。

两人屈膝,平生富贵何为?

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

家庭成员

祖父:黄亨,官至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太傅。

父亲:黄景,官至朝散郎、秘阁校理、充徐王府侍讲,死后追赠太师、申国公。

妻子:徐氏,封吴国夫人。

儿子:黄秠,字伯瑞,历任仕郎、御营副使、南安军司户、筠州通判等。

标签: 黄潜善

更多文章

  • 汪伯彦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汪伯彦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桧的老师,主和派重要人物。汪伯彦在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成安主簿,之后历任中奉大夫、开府司仪曹事、军器少监等职,并在任职期间先后受到宋徽宗、宋钦宗两任皇帝的召见。他将自己撰写的《河北边

  • 朱胜非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胜非

    朱胜非(1082年—1144年12月24日),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南宋初年宰相。朱胜非于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东道副总管、兼管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劝宋高宗赵构继位。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苗刘之变

  • 吕颐浩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吕颐浩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齐州(今山东济南)人,祖籍沧州乐陵县(今山东德州)。南宋初年宰相。吕颐浩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宋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

  • 杜充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充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两宋之际大臣、南宋初年宰相、叛臣。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

  • 范宗尹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宗尹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南宋宰相。范宗尹是宣和三年进士,在北宋末年累升至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担任舒州知县,因反对李纲为相,又被劾曾受张邦昌伪命,责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任相。范宗尹被召回,历任

  • 赵鼎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鼎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宋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

  • 张浚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浚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8月28日夜),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

  • 万俟卨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万俟卨

    万俟卨[mòqíXiè](1083年—1157年),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举人,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秦桧之意打击主战派,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

  • 陈康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1165年4月10日),字长卿,一字安侯。信州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南宋名臣、诗人。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陈康伯登进士第,授长洲主簿。宋高宗即位后,历任敕令所删定官、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军器监及知泉、汉二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升任参知政事。绍

  • 朱倬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倬

    朱倬(1086年——1163年),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叛乱时举家入闽。精《易》理。宋史注有朱倬传。本名:朱倬字号:字汉章所处时代:北宋—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闽县(今福州市区)出生时间:1086年去世时间: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