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汪广洋

汪广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3/12/17 1:14:52

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基本资料

本名:汪广洋

字号:字朝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高邮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公元1379年

主要作品:《凤池吟稿》

主要成就:明初丞相

人物生平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职务。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患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为右丞相。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历史评价

朱元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

张廷玉: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个人作品

《凤池吟稿》8卷,是汪广洋个人诗集。《明诗综》中也收录汪广洋三十一首诗。

清朝时,《凤池吟稿》被录入四库全书。

汪广洋诗歌作品: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

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寄。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

谢玄归奏平戎日,王猛徒劳料敌时。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家族成员

祖父:汪冠世

妻子:李氏、陈氏

儿子:汪子持、汪子守、汪子元

孙子:汪彦才、汪彦琛

墓葬

据《高邮州志》记载:“相公坟,不详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广洋坟也,其坟方三十余亩,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茅港的相公坟为汪广洋坟只是一种说法,州志没有定论。临清博物馆馆长魏辉认定汪广洋的墓在临清八岔路镇杨二庄村西300米汪广洋家族墓群中。

汪广洋墓是在2009年12月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证实的。其依据:一是《汪氏族谱明宰相后裔卷二》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汪广洋长子子持为避牵连,推柩携子侄由山东福山迁至馆陶县杨二庄僦(音就,意租)屋而居,并将公之柩隐葬。

二是此墓为圆形砖室穹窿顶墓,为明代墓葬,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有书写但不清晰字迹若干,隐约可见“洋”字,该墓发现遗骨两具,经鉴定为一男一女,其中男墓主人遗骨位置杂乱。由此可以推断,该墓为二次迁葬。

三是汪广洋的墓与其后裔墓位置排列符合葬制风水习俗,而且与族中德高年长者的口传位置非常吻合。魏馆长自豪地说,汪广洋墓的发现,弥补了历史对于汪广洋葬于何处的空白,对研究明丞相汪广洋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佐证。

标签: 汪广洋

更多文章

  • 卢象升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卢象升

    卢象升(1600年4月16日-1639年1月15日),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抗清名将。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

  • 徐光启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

  • 李寻欢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寻欢

    古龙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第一男主角,《铁胆大侠魂》的第一男主角。曾是朝廷殿试第三名「探花」,故人称「小李探花」,而后厌倦功名,弃官归隐;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百晓生所著《兵器谱》上排名第三。后遭仇家夹击,重伤不支,被龙啸云搭救,与之成为最好的朋友。不幸龙啸云不知林诗音与李寻欢已定了亲,竟对其相

  • 利玛窦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利玛窦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中文名:利玛窦外文名:MatteoRicci国籍:意大利出生日期:1552年逝世

  • 沐英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沐英

    沐英(1345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

  • 孙承宗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承宗

    孙承宗(1563—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今属河北省保定市)。他既是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清之际的文坛领袖、著名的才子钱谦益终生对其敬服有加,并一直也视之以师。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

  • 李天经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天经

    李天经(1579~1659年),字长德,河北吴桥人。明代历法家。神宗癸丑进士。崇祯六年(1633年)主持历局,编写《崇祯历法》137卷。中文名:李天经出生日期:1579年逝世日期:1659年职业:历法家出生地:河北吴桥代表作品:编写《崇祯历法》137卷

  • 郝永忠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郝永忠

    郝永忠(?-1663),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著名将领,初于军中为大旗手,故名“郝摇旗”。李自成牺牲后,他与李锦等联明抗清。改名为永忠,受封为南安侯。在湖南、广西屡次击败清军。永历元年(1647)取得全州大捷。本名:郝永忠别名:郝摇旗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河南商丘逝世日期:1663年主

  • 李赤心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赤心

    李过(1600—1649年),本名李锦,又名李赤心,字补之,明末名将,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侄子,号一只虎。本名:李过别名:李锦,李补之,一只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陕西米脂逝世日期:1649年主要成就:联明抗清字号:赤心爵位:兴国公少从李自成起义,曾败孙传庭于潼关,又

  • 何腾蛟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何腾蛟

    何腾蛟(1592年—1649年),字云从,贵州黎平府(今贵州黎平)人。南明重臣,1645年任湖广总督,与李自成旧部农民军的合作,共同抵御清军。1647年清军攻陷湖南,他退至广西,守全州,击退了清军。1648年反攻,收复湖南大部。后在湘潭兵败被俘,遇害于长沙。有《明中湘王何腾蛟集》一卷。本名:何腾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