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三娘子

三娘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3/12/9 16:44:43

三娘子(1550年—1613年)[1-2],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蒙古族。中国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军政人物,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王妃。三娘子九岁嫁给俺答汗,封号“钟金哈屯”(Jungginqatun,又称“克兔哈屯、也儿克兔哈屯”)。为人聪明英武,善于骑射,多次随俺答汗征战四方。明穆宗时,力促“俺答封贡”,加强了漠南蒙古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得到明朝敕封的“忠顺夫人”。万历十年(1582年),俺答汗逝世后,三娘子按照鞑靼旧俗,再嫁俺答汗之子黄台吉、扯力克。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娘子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三娘子连嫁三任土默特部首领,掌握军政和兵权,受人畏服,稳定了漠南蒙古局势。宣大至甘肃地区开设“互市”,不用兵戈长达二十年,三娘子为此作出了杰出贡献。

基本资料

本名:钟金哈屯(Jungginqatun)

别名:三娘子、克兔哈屯、也儿克兔哈屯

所处时代:鞑靼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日期:1550年

逝世日期:1612年

主要成就:辅佐三代顺义王,促成“俺答封贡”

封号:一品忠顺夫人

人物生平

三娘子名钟金,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父亲是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她性格豪爽,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又擅长歌舞骑射。长大后,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史籍记载说三娘子“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俺答汗率部西征,又行兵济勒满山的卫拉特奇喇古特部,遣使至首领哲恒阿哈、扎勒满图类二处,告以俺答欲与和亲之意。哲恒阿哈献九岁的三娘子于俺答。从此,两部通婚和好。

主词条:俺答封贡

隆庆二年(1568年),俺答携十九岁的三娘子往征卫拉特属民,屯扎阿尔泰山巴克地时,三娘子生一子,名卜他失礼。俺答汗等举众欢腾,大设“米喇兀”喜筵。尔后,三娘子深受俺答的宠爱和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这时,她“已籍籍有声”了。

三娘子出嫁之时,正值明朝政府与塞外草原的关系极度紧张时期。俺答多次抢掠明朝边境,经历20多年的战争,原本有利可图的南下劫掠又因为明朝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入不敷出,威胁了俺答的地位,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明朝的关系。

隆庆四年(1570年)十月,俺答汗喜爱的孙儿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携带大成比妓等奔归明朝。明阁臣高拱、张居正同宣大总督王崇古、巡抚方逢时等力主以此事为契机,缓解长期以来北方边境兵戎相见的紧张局势。他们优待把汉那吉,“宴赏供帐甚厚”,以引渡出塞逃入板升的雁北白莲教首领赵全等为条件,送归把汉那吉,并准许通贡、互市。三娘子劝说俺答同意此事,俺答欣喜应允。十二月,捕获赵全、丘富等人,移交明廷。

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廷敕封俺答为顺义王,其弟老把都为都督,把汉那吉为都指挥使,其余首领为指挥、千百户等,赏赐蟒衣、彩币等物有差。史称“始封事成,实出三娘子意”,明廷深悉“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特封她为忠顺夫人。

此后,明廷相继开放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十一处马市。除每年官市外,又“得塞下民互市”。月市或小市,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民人“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情景。史籍中对此评价道“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据《明史》记载,隆庆六年(1572年),俺答和三娘子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有记载说,库库和屯城进入施工阶段后,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万历三年(1576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

万历六年(1579年),俺答在青海向达赖三世许愿回来后,开始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弘慈寺,也就是大召寺,两年后竣工,并花费巨额白银铸成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由达赖三世亲自前来开光后供奉在寺内。在修建归化城时,俺答已经进入老年,并且疾病缠身。因此,三娘子积极辅佐丈夫处理各种事务。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

据《阿拉坦汗传》记载,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8座楼和琉璃金銮殿。而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另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城“周二里,却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

《玉泉区志》记载,天七年(1627年),察哈尔部林丹汗“克归化城,夺银佛寺”。崇祯五年(1636年),皇太极战败林丹汗,追到归化城后纵火烧城,唯独对银佛寺倍加保护。后来的归化城是清朝在废墟上又重新建立起来的,但是人们为了纪念三娘子,仍然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

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去世。三娘子率俺答长子辛爱黄台吉等告讣关吏,并呈文明廷,贡白马九匹,镀金撒袋各一幅、弓一张、箭十五支,以示继续忠顺。明廷派遣使者祭吊如礼。当时奉表称谢者,皆以三娘子为主名。凡赴内地均须携带三娘子签发的文书,方准通行。三娘子一跃成为土默特集团中的核心人物。“群情依为向背”,她地位的变化与北方地区的治乱息息相关。明神宗听从廷臣建议,赐三娘子大红五彩纻丝衣二袭、彩缎六表里、木棉布二十匹。三娘子与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

俺答初殁,黄台吉想要依照当时风俗,以收继婚的形式娶三娘子为妻。她时年三十二岁,嫌黄台吉老病貌丑,不愿再嫁,遂率众远遁。黄台吉明白,若不与三娘子成婚,很难入承王位,统辖诸部,于是轻骑追逐三娘子。时当贡市日期,顺义王位悬而未决,贡市迟迟未结。郑洛深知三娘子对于明蒙关系的重要性,于是遣使劝三娘子说:“夫人能归属顺义王(指黄台吉),则不失朝廷的恩宠,否则不过是塞上的一个妇人而已。”三娘子顾全大局,最终同意与黄台吉成婚。明蒙贡市恢复如旧。

黄台吉继承父位后,经常埋怨其父亲不该与明朝议和,欲挑起事端。三娘子予相劝说:“天朝所以待我者甚厚,岁通贡市,坐享全利,而无后忧。孰与夫冒矢石,出万死,幸不可知掠获也。”黄台吉听后非常信服,从此打消了与明朝开战的念头。

不久后。三娘子因其子的婚姻问题与部落内部发生纠纷,三娘子派遣精锐骑兵迅速包围了板升城,爆发了板升之战。三娘子军斩杀80余人,生擒20人,缴获盔甲30副,驼马100多匹。战事持续了5个多月,最终降服了板升城。

万历十三年(1585年),黄台吉病逝,其长子扯力克自立为王。本来,三娘子想把手中王印和兵符传给爱子卜他失礼,以继承汗位。不过,三娘子权衡利弊之后,又将王印传与扯力克。此时,已经37岁的三娘子以年岁渐老为由,自行练兵万人,筑城别居。

明朝政府感觉到三娘子隐退十分不利于安顿边塞,于是派人规劝扯力克说:“夫人三世归顺,汝能与之匹则王,不然封别属也。”于是,扯力克便尽弃妻妾,与三娘子合帐成婚。

时隔2年后,扯力克正式继承顺义王位,而明朝政府深知三娘子才是实际掌权者,再次诏封她为忠顺夫人,赏赐丰厚。扯力克继承王位后,不思进取,常年不理政事,部族里的大小事务全由三娘子处理。为此,明朝政府经常给予三娘子丰厚的赏赐。三娘子对此非常感激,曾经多次向明朝政府表示“子孙暨部族世世为天子守边”。

有记载说,三娘子笃信佛教,并“切切慕华”。自开贡市以来,她不时款塞,经常亲往吴兑营垒。吴兑将明朝贵妇穿戴的八宝冠、百凤云衣、红骨朵裙馈赠三娘子。她与边官感情甚昵,以敦和好。部落中有“梗化者”,三娘子时有预报,防患于未然。

万历十九年(1591年),宣化镇附近的史、车二部首领叛盟入边骚乱。三娘子闻讯后,立即派兵前去征讨,最终擒获叛乱的两名部落首领,使得边塞又恢复了平静。

同年秋,青海蒙古火落赤部挑起事端,侵扰明朝洮河等地。扯力克瞒着三娘子西行,声援火落赤。三边总督梅友松立即派遣使者将军情告知三娘子。三娘子马上派出使者,要求扯力克东归。扯力克迫于三娘子的压力,率兵返回。洮河之乱渐得平息。因为此事,明朝政府下令停止通贡互市两年。三娘子上书深表歉意,又将在边滋事的扯力克之婿史二缉拿,枷送边塞。明朝政府这才下令恢复中断的通贡互市。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扯力克去世,围绕着王位的继承问题,扯力克的孙子卜失兔和三娘子的孙子素襄之间发生了一场“夺嫡”之争。素襄多次咒骂三娘子,憎恨她不将王篆授予他。三娘子不徇私情,遵循俺答生前与明朝政府达成的“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约定,将顺义王印移交给了卜失兔。

这时,“封贡事旷岁无成”。明朝边官又下令禁止各边互市。三娘子遣使力争,使贡市恢复,边境稍安。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四月,三娘子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安葬在美岱召内。明朝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主要影响

三娘子在塞外草原上掌权3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和平互市的政治原则,持续执行与明朝友好的方针,不仅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对蒙古和汉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她还重用汉人,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娘子坚持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利益,顾全大局的精神,为塞北边疆的安宁稳定和蒙汉民族的和睦相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受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三娘子一生辅佐三代顺义王,始终坚持与明朝友好的政策,在近40年中,长城内外出现了和平景象,三娘子在草原、中原上享有了很高威望,深受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历史评价

藏书家傅增湘在《咏昭君墓》一诗中写道:“麟阁云台盖世勋,论功一例逊昭君。若从边塞争芳烈,顺义夫人亦不群。”此诗把三娘子与千古流芳的王昭君相比,更加突出了三娘子的巾帼英雄形象。

白寿彝等主编的《中国通史》评价道:她酷爱读书,通蒙古文字,且胸襟开阔,通达事务,为蒙古族的杰出女性。三娘子一生历配三王,掌兵柄,主贡市,在她执政近四十年中,为蒙汉民族的和睦关系的维持作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

好友

吴兑。王崇古、方逢时卸任后,吴兑继任宣府巡抚,后升为宣大总督。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与明朝实现“隆庆议和”之后,三娘子常赴边境互市视察,并在张家口马市结识了时任宣化巡抚吴兑。她本人与吴兑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关系,经常来宣化看望吴兑,吴兑也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

徐渭。万历四年(1576年),徐渭应吴兑邀前来宣府做客,期间三娘子通过吴兑与徐渭相识,并成为好友,徐渭为她专门作了六首诗词。

轶事典故

三娘子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蒙古族巾帼豪杰和杰出的政治领袖,其美名享誉塞内外,博得大文豪徐渭等汉族诗人画家们的垂青,多有诗文和画像流传。自16世纪70年代始,她先后辅佐三代顺义王,致力于维护民族友好关系,与宣化巡抚吴兑、大同巡抚郑洛(后均任宣大总督)等明朝边防官员均建立良好的友谊,常通函柬,友好相处。

在蒙古文文献中关于她生平事迹的记载甚少,并且大多不书其名,而在汉文文献中则是大书特书的对象。

明·冯琦《题三娘子画像三首》:

(一)塞北佳人亦自饶,白题胡舞为谁娇。青霜已尽边城草,一片梨花冷不销。

(二)红妆一队阴山下,乱点驼酥醉朔野。塞外争传娘子军,边头不牧乌孙马。

(三)氍毹春暖锁芙蓉,争羡胡姬拜汉封。绕膝锦晙珠勒马,当胸宝袜绣盘龙。

明·于慎行《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

(一)燕支山色点平芜,染出春愁上画图。一曲胡笳明月夜,边声又度小单于。

(二)边城新舞《柘枝》辞,降得浑邪罢汉师。不道长安春色少,甘泉宫里画阏氏。

(三)莲花宝铗绿云鬟,不脱襜褕款汉关。枉杀白登城下画,虏中原自有红颜。

(四)天山猎罢雪漫漫,绣袜斜偎七宝鞍。半醉屠苏双颊冷,桃花一片沄春寒。

明·徐渭《咏三娘子》:

(一)女郎那复取袅英,此是胡王女外甥。帐底琵琶推第一,更谁红颊侍芦笙。

(二)汗血生驹撒手驰,况能装态学南闺:,做将皂帕穿风去,受缓银花绰雪飞;

(三)汉军争看绣两裆,十万弯弧一女郎。唤起木兰亲与较,看她用箭是谁长。

《忠顺夫人三娘子小像》画卷题诗末四句写道:出塞墙终循国俗,渡河寿始静边氛‘.春风难于传英概,秀屠长眉胡不群。

明·穆文熙《咏三娘子》:小小胡姬学汉装,满身貂锦厌明当。金鞭姣踏桃花马,共逐单于入市场。

明·奇岚兵备道蔡可贤《塞下曲十首其一》:宠冠宫庐嘛第一流谁禁黑水阴山外自矜娇小不知愁。别有胡姬叹白头。

明·方逢时《塞上吟》:人言塞上苦,依言塞上乐。胡马不闻晰,狼烟净如淮。时雨既将沙草肥,丁男释甲操锄犁。夫耕妇佳朝复暮,革门鸡犬皆相依。塞上千山如列戟,烽火处处狠烟息。万里沙场雪不飞,单于台上霜月白。奚官的羊马牧临边,斤埃恋无烦炮火传:,墩珍上健儿日高卧,时向番儿索酒钱。

明·汤显祖《朔塞歌二首》:白道呜徐流过五重,青春绣甲隐蒙算。归婆莫还游乡口,噪鹊常看小喜峰必。独上偏关笑一回,金珠不施从军妇。娘娘滩上绣旗开,顺义夫人眼里来。

明·顾炎武《自大同到西口之三》:旧说丰州好,于今号板升。印盆和菜滑,桶乳入茶凝。塞北思唇齿,河东容向股肚。独余京雏史,终日戍楼凭。

清·尤侗《三娘子》:把汉那吉阑入关,俺达解辫拜汉官。奇货已居王崇古,枉开马市笑仇鸾。忠顺夫人三娘子,一队红妆斗比妓(音转,蒙古意义指后妃)。乱点驼酥舞白题,更索珠钿缀簪珥。至今图画写昭君,六宫粉黛谁能似。黄台吉、拉力克,鸡皮三少姣颜色。秦家良玉女将军,猩袍锦伞差堪匹。

清·金兆蕃《三娘子像》:百凤翩翻骨朵云,阔氏初试缕金裙。早盟玉软承珠典,晚拥银枪起异军。分虎符藏妆阁重,明驼表进玺书闻。春风难与传英概,秀备长眉故不群。

近代·傅增湘《咏昭君墓》:麟阁云台盖世勋,论功一例逊昭君。若从边塞争芳烈,顺义夫人亦不群。

人物争议

关于三娘子的家世,汉文史籍有三种说法:

(1)“本俺酋之甥女”。见《逸史三传·北虏三娘子列传》。

(2)“俺答外孙女”,或“俺答长女哑不害所生也”。见《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下》《两朝平攘录·三娘子传》。

(3)三娘子“宣大伎”。见《明史纪事本末》补编卷3《西人封贡》。

而白寿彝版《中国通史》采纳朱荣戛《从看三娘子的名字和母家》(见《蒙古族历史人物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年版)的说法,认为三娘子是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的女儿。该文根据蒙古文献《Er-denitunumalneretüSudur》(《宝贝汇集》),俗称《俺答汗传》,论述了三娘子名字和母家情况。

后世纪念

时至今日,三娘子遗骨仍然存放在美岱召的太后庙内,该寺院里还珍藏着三娘子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寺内的大雄宝殿的壁画上还绘有一位头戴皮沿帽,身穿皮领对襟袍服的老夫人,容颜端庄,体态丰满,端坐在木几上,两旁有二喇嘛侍立。经考古人员考证,这位老夫人就是三娘子。如今,美岱召内又用白色大理石雕塑了一尊高大的三娘子石雕像,在阳光的映照下,这尊三娘子雕像柔美刚毅、栩栩如生。

史料索引

《宝贝汇集》

《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下》

《两朝平攘录·三娘子传》

《逸史三传·北虏三娘子列传》

标签: 三娘子

更多文章

  • 胡广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胡广留世

  • 阮大铖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阮大铖

    阮大铖(1586年~1646年),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明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

  • 左光斗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左光斗

    左光斗(1575年8月—1625年8月30日),字遗直,一字拱之、共之,号浮丘,又号苍屿。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人。明末东林党人,水利专家,“东林六君子”之一。左光斗自小勤奋好学。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举任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之

  • 杨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涟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

  • 邓子龙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子龙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南昌丰城落星桥茂溪邓村(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

  • 陈璘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璘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县(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明代名将、抗倭英雄。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参与播州之役,先

  • 满桂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满桂

    满桂(1594年—1630年),汉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也有说是从关外来的蒙古人),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枣庄市),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

  • 魏藻德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魏藻德

    魏藻德(1605—1644),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状元,授修撰。十六年以疏陈兵事召对称旨,骤擢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居位一无建白,仅倡议令百官捐助。次年,诏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北明最后一任内阁首辅。李自成破京师,被执,

  • 常茂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常茂

    常茂(约1356-1391),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

  • 张璁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璁

    张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为避御讳,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中期重臣,“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张璁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居首辅,史称“终嘉靖之世,语相业者,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