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沈义伦

沈义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91 更新时间:2024/1/17 21:54:13

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基本资料

本名:沈义伦

别名:沈伦,沈顺宜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开封太康

出生日期:909年

逝世日期:987年

主要成就:掌管朝中财政

好友:赵普

职位:宰相

沈伦人物简介

后汉乾祐元年(948),白文珂以“使相”任永兴军(陕州,今三门峡市西)节度使,沈义伦投白文珂幕下,开始了节府幕僚生涯。后周显德三年(956),赵匡胤初领匡国军(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经宣徽使昝居润推荐,几乎与赵普同时投入赵匡胤幕府,沈义伦任从事,掌管财政。

沈伦人物生平

宋朝建立,沈义伦在以“佐命功”升迁的赵匡胤霸府幕僚中,名列第四。自归德军(宋州,今商丘南)观察推官升为户部郎中。沈义伦较关心民间疾苦,次年出使吴越时,途中见到淮南扬州、泗州(今盱眙西北)发生饥荒,饥民饿死不少,在他归朝后的力请下,宋太祖下诏淮南地方进行赈济。建隆三年十一月,升给事中。乾德元年(963)改任陕西转运使。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军进攻后蜀,沈义伦改任随军转运使。次年正月,宋灭后蜀,宋军将帅恃功贪暴,只有都监曹彬、转运使沈义伦清廉,曹彬归朝后,“唯荐义伦可任”。乾德五年八月,沈义伦升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开宝二年(969)二月,宋太祖亲征北汉,以皇弟赵光义为东京留守,沈义伦为大内都部署、判留司三司事,负责皇宫安全和处理朝廷日常财政事务。

沈义伦言行谨小慎微,当新贵们纷纷营造宏丽的新居,他的住房虽卑陋但不进行修缮。开宝六年五月,宋太祖派官督工按设计图为他营造新居时,他还是要求建造较狭小的房屋。同年八月,连任十年宰相的赵普,因跋扈擅权被罢相出为节度使。九月,枢密副使沈义伦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同日升为宰相,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

开宝九年(976)十月,赵光义(太宗)夺位后,沈义伦避宋太宗名讳,改名沈伦。仍任次相。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宋太宗亲征北汉及随后攻辽,百官从征,次相沈伦任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全权负责留守事务。

太平兴国六年六月,首相薛居正死,沈伦升为首相。

沈伦史籍记载

《宋史·列传第二十三》论曰:沈伦使吴越还,请以扬、泗军储百万余斛贷饥民,朝论难之。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得请乃已。

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噆其肤,童子秉箑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

沈伦人物年表

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出生。

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白文珂以“使相”任永兴军节度使,沈义伦投白文珂幕下,开始了节府幕僚生涯。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赵匡胤初领匡国军节度使,经宣徽使咎居润推荐,几乎与赵普同时投入赵匡胤幕府,沈义伦任从事,掌管财政。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祖登基后,知其廉洁耿直,任为户部郎中。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出使吴越。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淮南饥懂,扬、泅诸州多有饿殍。户部郎中沈义伦自吴越归朝,上书太祖,建议将各郡所储百万石军粮贷给饥民,至秋,令交还新粟。反对者认为,假若再遇水旱,饥民将无法还粟,谁能担当这个责任?沈义伦慷慨陈词,认为国家开仓济民,可感召和气,立致事稔,不用忧虑水旱!太祖听从沈义伦的建议,诏淮南道官吏开仓赈饥民。十一月,升给事中。

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春,为陕西转运使。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军进攻后蜀,改任随军转运使。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宋灭后蜀,宋军将帅恃功贪暴,只有都监曹彬,转运使沈义伦清廉,曹彬归朝后,“唯荐义伦可任”。

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升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二月,宋太祖亲征北汉,以皇弟赵光义为东京留守,沈义伦为大内都部署,判留司三司事,负责皇宫安全和处理朝廷日常财政事物。丁母忧,起复视事。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五月,宋太祖派官督工按设计图为他营造新居时,他还是要求建造狭小的房屋。八月,连任十年宰相的赵普,因跋扈擅权而罢相出为节度使。九月枢密副使沈义伦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同日升为宰相,沈义伦是继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提举荆南、剑南水陆发运事。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光义即位,沈义伦避宋太宗名讳,改名沈伦。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二月宋太宗亲征北汉及随后征辽,百官从征,次相沈伦任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全权负责留守事物。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史官李昉、扈蒙撰《太祖实录》五十卷,伦为监修以献,赐袭衣、金带。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六月,首相薛居正死,沈伦升为宰相。九月赵普因编造“金匮之盟”被宋太宗任为首相,沈伦再次充任次相,一场迫害皇弟秦王赵廷美的活动在赵普的主持下紧张进行。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年初,开始生病,也许是他觉察到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以病告假静观发展,“清介醇谨”的沈伦既无力阻止,也不愿参与迫害秦王赵廷美、次相卢多逊,更不想被卷入其中而受牵连,在赵廷美勾结卢多逊谋反罪名将要成立之前,沈伦“已上表求致仕”。但同年四月,沈伦仍以不能觉察卢多逊罪行而被罢相。沈伦再次上表请求致仕,同年七月,以左仆射致仕。

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病死,终年79岁。

沈伦轶事典故

国初宋琪沈义伦俱在黄閤.时久旱.既雨.复不止.广陌涂淖.琪厌之.谓义伦曰.可谓燮成三日雨.而义伦遽对曰.调得一城泥.艺祖知而耻大臣之不学.杨徽之闻而抵掌曰.不意中书再生沈宋.

初,有司议谥伦曰恭惠,继宗上言曰:"亡父始从冠岁,即事儒业,未遑从贼,遽赴宾招,叨遇明时,陟于相位。伏见国朝故相,薛居正谥文惠,王溥谥文献,此虽近制,实为典常。若以臣父起家不由文学,即尝历集贤、修史之职,伏请改谥曰'文'。"

沈伦亲属成员

阎氏

田氏(生沈继宗)

沈继宗

沈惟温(后至秘书丞)

沈惟清(娶密王赵元偓女宜都县主至内殿承制)

沈惟恭

沈贵妃(宋真宗贵妃)

标签: 沈义伦

更多文章

  • 卢多逊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卢多逊

    卢多逊(934―985年),字多逊,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北宋初期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宰相。后因勾结秦王赵廷

  • 李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时期,李昉登进士第。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北宋建立后,为中书舍人,至宋太宗时升迁至参知政事、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晚

  • 吕蒙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蒙正

    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终年

  • 张齐贤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

  • 吕端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端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最初以父荫补官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知成都府。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

  • 李沆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沆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

  • 毕士安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毕士安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大力推荐寇准。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

  • 寇凖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寇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

  • 王钦若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时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五鬼之一。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到宰相寇准弹劾,出判天雄军。景德三年

  • 冯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冯拯

    冯拯(958年-1023年),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祥符东封,以拯为仪仗使。卒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本名:冯拯字号:字道济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出生时间:958年去世时间:1023年爵位:魏国公谥号:文懿冯拯(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