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袁中道

袁中道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9:15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3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兄长袁宗道袁宏道称“三袁”。少即能文,长愈豪迈六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其在文风上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写得较清新。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杮录》(《袁小修日记》)20卷。

基本资料

本名:袁中道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北公安

出生日期:1570年6月10日

逝世日期:1623年10月19日

主要作品:《珂雪斋集》

主要成就:“公安派”代表人物,“公安三袁”之一

字号:字小修、一字少修

兄长:袁宗道、袁宏道

人物生平

袁中道,字小修,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五月七日生,十六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主张创新而称誉文坛。他随着两个哥哥,广交提倡革新的名流学者。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来到京城,交游更广,诗文益进。经李贽的推荐,大同巡抚梅国桢慕名数次函邀他去做客,他回信说:“明公厩马万匹,不以一骑逆予,而欲坐召国士,胡倨也!”于是梅国桢派专人,备好马,再次迎请袁中道。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袁中道漫游塞上,梅待之为上宾。陪同打猎、游览,他每作一诗,梅赞扬说:“真才子也!”离开塞上后,继游齐、鲁登泰山,观日出。这年九月,袁中道到吴县,又遍游吴越名胜。不久,他的诗集刊行于世。宏道在序言中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这部诗集,一时成为“公安派”作品的样板。“凡吴中名流、高衲、歌儿、老妪,无不口小修为名士,而公亦到处题咏不辍”。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袁中道三十三岁时,才在顺天乡试考中举人。之后数次殿试均名落孙山,如是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秋,从北京回到公安家乡,又先后游湖南澧州、德山、桃源等名胜。次年,在沙市买木船一只,取名“帆凫”,装上干粮、书籍、字画,顺长江而下,观石首绣林,怀华容古道,登洞庭君山,吊赤壁古战场,上黄鹤楼,步晴川阁,访六朝故都金陵,宿镇江甘露寺。再转船北上,饱览运河风光,又游到北京。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九月,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这年冬天,他遂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还建造一座柴紫庵作为居所,再不想远游了,但昔日处世之志仍然不移。他从玉泉山给他的儿子祈年信中说:“大丈夫既不能为名世硕人,洗荡乾坤,即当居高山之顶,目视云汉,手扪星晨,必不随群逐队,自取羞耻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袁中道终于得中进士,时年四十七岁,朋友们都为他高兴,争相传告。第二年朝廷授他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在此期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他两个哥哥及自己的著作,写序言另以评价,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四年(1624年),升南京吏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三十日病逝于南京,终年五十六岁。

贡献

袁中道“性灵说”的提出是明代中后期文坛上的一股新潮流,给近代文艺史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性灵”把文学的主体性—人的情感提高到了超过形式的高度,也把文学的抒情功能重新赋予文学而“性灵”对于人的各个层次的情感欲望的肯定也为近代美学最终突破古典美学着了先鞭当然,。由于其一味强调“性灵”“不拘格套”,使文章免不了最终流于街口巷语,过于鄙但,这是后话。

理论核心

在《小修诗叙》中,袁中道提出了公安派的理论核心“独抒性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文学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提出是对张扬个性的肯定,对文学的主体—人的肯定,它包含了富于时代气息的内涵“性灵”指纯真、活泼、自然的人性,是真的性情“性灵”也指人的各种生活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性灵”体现于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不拘格套”。指独特的富有独创性的个性表现。

中郎认为人当追求真正的“性灵”,任达放诞,如云舒风卷般自由而且,真正的“性灵”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张扬捐狂,更是心灵上的无牵无挂无碍,如“醉者无心,稚子亦无心”人一旦人了尘俗,太多的俗务便如蛛丝缠身,束缚越来越多,而真心却越来越遥不可及。故“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而俗世中的人“追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桔,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人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同上文章也是这样,为文若有太多的拘束,则其离真正的性情亦远矣中郎持此论当与其禅思有关。

他性喜佛老,融合了禅宗与净土宗,思想中深受“明心见性”的影响,而其“性灵”就是此“心性”的体现。“性灵”的提出也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关明中后期是一个几乎与魏晋相类似的混乱时代政治黑暗腐败,人性受到沉重的压抑。当人性受到阻碍无法发展,便转而求于内这种对于内心真实的探索,追求诉诸于文字便为“性灵”。另外,“独抒性灵”的内涵亦受到同时代稍前的李蛰的“童心说”的深刻影响。在明万历及后的文坛上,“性灵说”与“童心说”并驾齐驱,一齐驱动诗文向性情转变,追求个性上的更高程度的自由与解放在中国,儒道传统一直占据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文学思想

袁中道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字摹句拟,制造赝鼎伪觚的风气,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把死学古人的做法斥之为“粪里嚼渣”“顺口接屁”“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与张幼宇书》)。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也就是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

文学成就

袁中道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世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中郎先生全集序》)。他较两兄晚殁,后来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已有“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同前)的流弊,所以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提出“不效七子诗,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诗,而宛然复传盛唐诗之神则善矣”(《蔡不瑕诗序》)。这是他与两兄稍异之处。袁中道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如《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金粟园记》、《玉泉涧游记》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牍文如《寄蕴璞上人》、《答潘景升》、《与曾太史长石》等,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游居柿录》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受李贽、徐渭等影响极深,对复古主义给予猛烈抨击,认为时有变化,文有古今,文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极力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了作者个性。创作以小品文成就最为突出,自由抒写,清新活泼。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中道生前曾多次去谒见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求教问学,写过不少赞颂李的诗文。李被朝廷加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后,他冒着风险为李立传(《李温陵传》)。对传主的人品学问,革新精神,倍加尊崇。

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即《袁小修日记》)20卷。

诗作

【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游青溪记】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

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

可拊可餐。

标签: 袁中道

更多文章

  • 高棅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高棅

    高棅(bǐng)(1350—1423)字彦恢,后改名廷礼,号漫士,福建长乐人,闽中十才子之一。永乐初以布衣征为翰林待诏,迁典籍。论诗主唐音,所著《唐诗品汇》为明初诗歌复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评论著作。他的复古理论直接影响了前后七子。本名:高棅别名:漫士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乐

  • 贺贻孙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贺贻孙

    贺贻孙(1605-1688),字子翼,9岁能文,称神童。江西永新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无书不读,经史百家诗词歌赋,都笺注成书。他著书50年,于经有传,于史有论,于诗文有集。留下的精神产品,有《水田居文集》、《激书》、《诗筏》、《浮玉馆藏稿》、《水田居典故》等,文章逾千篇,诗词800余首。其中有的

  • 瞿式耜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瞿式耜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明末诗人、官员、民族英雄。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后授江西永丰知县,颇有政绩。1623年丁父忧返里,与西洋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往还,后受洗入教,取名多默(Thomas),曾为

  • 饶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饶介

    饶介(1300-1367)字介之,号芥叟,自号醉樵、醒樵、醒翁、醉翁、华盖山樵、华盖山著书者、华盖浮丘先生童子、紫玄洞樵。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法家。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兰亭帖》等。中文名:饶介字:介之作品:《杂诗帖》《琴珍帖》等时间:1300-1367活动于

  • 周亮工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亮工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祥符区)人,明末清初官员、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周亮工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及第,曾任山东潍县知县,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任两淮盐法道、淮扬兵备道、福建布政

  • 周嫩予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嫩予

    一作览予、懒予。明末清初棋手。名嘉锡,嘉兴(今属浙江)人。中文名:周嫩予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性别:男

  • 周天球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周天球

    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幻海,又号六止居士、群玉山人、侠香亭长。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书画家。随父迁居苏州吴县,从文徵明游,得承其书法,闻名吴中。尤擅大小篆、古隶、行楷,一时丰碑大碣,皆出其手。善画兰,写兰草法,自赵孟頫后失传,复於公瑕仅见,尤得郑思肖法。间作花卉亦佳。自具风格

  • 周之冕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之冕

    周之冕(1521—?)明代杰出画家,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擅花鸟,注重观察体会花鸟形貌神情,及禽鸟的饮啄、飞止等种种动态。善用勾勒法画花,以水墨点染叶子,画法兼工带写,人称勾花点叶法。所作花鸟,形象真实,意态生动,颇有影响。写意花鸟,最有神韵。设色亦鲜雅,家

  • 刘国轩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国轩

    刘国轩(1629年-1693年),字观光,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四都镇溪口村人,明郑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刘国轩早年即以智略闻名乡里。清军入关后,战争波及刘国轩的家乡,乡民结寨自保,刘国轩曾献伏兵计,并亲自指挥乡民大破扰民之敌,略申其将兵之才,此时他年仅15岁。1654年(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投到郑成

  • 李成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成栋

    李成栋(?~1649年),字廷桢,号虎子,陕西人,一说辽东人,一说宁夏人,明末清初将领。李成栋少时跟随高杰为盗,号“李诃子”,后随高杰归附明朝,累官总兵,驻守徐州。顺冶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征江南,李成栋率所部降清,并跟随清军攻打浙江、福建、广东,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擒杀南明绍武帝朱聿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