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经梧

李经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83 更新时间:2024/1/20 3:58:29

一代太极宗师李经梧,1912年5月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过西村。1927年与孙枫秋在哈尔滨从刘子源学弥宗拳。三十年代初来京先后向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三位太极拳大师学习吴式和陈式太极拳,向胡耀贞学习心意六合拳,向梁振蒲学习八卦掌,向张少三学习通背拳,向黄士海学习八极拳。1941年任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理事。建国后,积极参与宣传普及开展国家编定的太极拳套路,50年代后期淡出武林,移居北戴河,将自己早年所学弥宗拳,陈式、吴式太极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通背拳,八极拳创经梧太极拳(经梧拳、精武拳)。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经梧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掖县(今莱州)过西村

出生日期:1912年5月

逝世日期:1997年

职业:武术家气功师中医易学家

主要成就:创立经梧太极拳(经梧拳、精武拳)

代表作品:《简化太极拳》

人物生平

在各式太极拳术、理论、推手方面尽得其精奥,登堂入室,一时名噪京、津、哈等大城市、于1956年参加北京市武术比赛获太极拳第一名。同年代表北京参加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观摩表演赛,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并获优秀奖。以后,专职从事武术教学工作。1959年曾任第一届全运会北京市武术队太极拳教练,并兼任中央部级机关等单位的太极拳教练。同期,在国家体委主持下拍摄成我国第一部电影教学记录片《简化太极拳》。

1959年7月调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拳师,同年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裁判工作。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人大代表、省运动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秦皇岛市武协主席和政协常委、北戴河政协副主席等荣誉职务,武当拳法研究会的研究员。

1964年10月在《体育报》发表《对缠丝劲等问题的看法》一文。八十年代初著有《太极内功》及吴式、陈式、推手等内容的录相带。九十年代著有《李经梧陈吴太极拳集》一书。退休后,仍坚持研技教徒,培育出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体育医疗事业培养造就人材。其弟子谷平海、冯志明曾于1989年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中获太极推手56公斤级和70公斤级冠、亚军。另外,其他的弟子如李树骏(次子),大勇、王凤锁、吕德和、项国员、周树生、潘淑仪、陈湘陵、梁宝根、赵振生、刘亚非、徐徒翔、刘兴基等人都在武术事业中做出成绩和享有名气。至今有门徒800余人,再传弟子数百人遍及全国各地。

自传

余祖籍山东掖县。十四岁至哈尔滨谋生。因居处简陋,难御风寒,至罹风湿症,延医无效,转而习武与疾病抗争,遂与武术结缘,至今己六十五年矣。余十七岁在哈尔滨向刘子源先生学习秘宗拳,十度寒暑,晨昏不断,顽疾逐渐痊愈。武技亦有小成。后闻人云太极拳至为精妙,余心向往之。然苦无师授。后有幸辗转入京、才得遂夙愿。

余廿七岁向赵铁庵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赵师乃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吴鉴泉两位大师之亲传弟子。蒙赵师悉心传余拳技与推手,又以《太极拳秘笈》相授,遂决定余一生从武之路。

北京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设有太极拳研究会,余曾任该研究会理事。每晨到太庙练拳,又得到拳师杨禹廷先生的指点传授。杨先生拳架工整,推手手法细腻,为人正直诚恳。余敬慕杨禹廷先生之拳技与武德,于赵师谢世后又向在杨禹廷先生学习。在太极推手方面,又得到了以推手见长的王茂斋大师之于王子英的悉心指点。在杨禹廷先生和王子英先生的教导下,使余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太极拳基础。

余闻陈式太极拳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传艺,余仰慕陈式拳的的“缠丝劲”,再向陈发科先生学习陈式太极拳和陈式推手,向梁振蒲学习八卦掌,向胡耀贞先生学习心意六合拳,向张少三学习通背拳,向黄士海学习八极拳,余除按时去陈师、胡师,梁师,张师,黄师处习拳外.还每周二次专接诸位名师来敝舍授艺(旧称“教馆”),甚得诸位名师厚爱。口传心授,历十数载.

国家体委提倡太极拳运动,普及太圾拳.并以杨式为基础整理出“八十八式”太极拳和“廿四式”简化太极拳。余在参与推广工作中.遂又学到了杨式拳的手法和劲路。国家体委以余之掌架,特邀拍摄了全国第一部《太极拳》科教片。

余又与友人交流互学,研习了孙式太极拳的手法和劲路。对于陈、杨、吴、孙四家太极拳,余悉心揣摩了各自的劲路,受益匪浅。有的习武者认为学拳以精于一家为善,这也许有一定道理。然而在本人来说,吴式的粘随柔化之功、陈式的缠抖刚发之力、杨式的舒放洒脱之势,孙式的灵活紧凑之巧,余均博而采之。尝有友人观余之行拳和推手,谓余:身架工整、柔韧、雄浑而潇洒;听劲至灵,应变之速,已臻应物自然之境界。此或过誉之辞,若谓得其一二,则全赖四家拳技之共同滋养也。余本原从它业,武术乃业余爱好。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国家对武术之重视,余遂成为武术专业人员。一九五六年余在北京市和全国性两次太极拳赛事中夺魁之后,受到国家体委的重视,先后安排余在铁道部、铁道学院、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市体校等单位任太极拳教练。并曾出任过北京市武术运动会总裁判和全国武术裁判。为普及太极拳,培养师资和运动员做了一定贡献。

一九五八年,受国家体委委托,由余和李剑华、李天骥、唐豪、顾留馨、陈照奎等同志共同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其中“陈式太极拳”传统一路动作说明,由余和李剑华同志执笔、由陈照奎拍插图照。完稿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出版,此稿由顾留馨同志带走,在后来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中被采用。

在五十年代,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住院者均为县团级以上干部。为把太极拳用于医疗保健事业,秦皇岛市委决定调余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任教。余到任后,除教授住院疗养员学拳外,并办培训班数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普及太极拳的师资和骨干,从余学拳者逾万人,众弟子中,以秦皇岛太极拳协会王大勇和新建村武术队王凤锁出众,他们为河北省的太极拳事业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一九六零年,由余口述,余的学生张天戈执笔整理了余的《太极内功》。初作为教学用内部资料,后于一九八六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而公诸于世。一九六四年余写出论文《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发表于一九六四年十月廿一日《体育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花齐放、百废待兴。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风气日盛。太极拳运动在一度沉寂之后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过去从余学过太极拳的一些有成就之士,以及慕名带艺求师者,纷纷投贴拜师,余只好俯就。数年中,余在全国各地之入室弟子己达七十余人,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余退休后,常有学生来家问难求教,欣然与之切磋,兴趣盎然,绝无退休后的孤寂之感。此亦因习武得来晚年之乐趣。

近数年来,学生们屡次请求将余数十年练拳、教拳之心得付诸文字。余知此举绝非易事,均婉言谢绝。一九九零年余八十寿庆之后,此种请求愈加强烈,并称此为“功德无量”之举。余如再次谢绝,恐担“保守”之嫌。故勉从所请,编成此集,拟名为《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此集编入余少壮时拜师所学之陈式太极拳一、二路;吴式太极拳、剑、刀;太极推手和太极内功。拳、械、推手诸篇均由余之学生王大勇、吕德和两人执笔,由余审修定稿。《太极内功》一篇,采用余一九六零年口述的《太极内功》中“练功心得”一章,并做了部分删修和补充。

谨将以上呈献给太极拳爱好者诸君。

余已届耄耋之年,虽身体粗安,然执笔实难,故本集中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深望同道诸家不吝赐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原中顾委常委、中国武协名誉主席李德生同志的亲切关怀,并为之题词。

本书还承于植元先生题写书名,张文广、李天骥、王培生、冯志强、门惠丰、李德印、李秉慈等同志题词或写序,孟康光先生绘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八十二岁叟李经梧

百年诞辰

2012年10月10日,中国太极拳高手近百人聚集“夏都”北戴河,纪念一代太极拳大师李经梧百年诞辰并为大师铜像揭幕。在当日举办的“太极拳大师李经梧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李经梧后人及众入室弟子针对近期社会上疯传的关于太极拳的“怪”现象,正式向社会承诺:“维护国粹尊严,荡涤门内浊流”,并声明将闫芳开除山门。

李经梧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太极拳代表人物,擅长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兼采孙式、杨式劲法,心意六合拳内功,融会贯通,造诣极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顾问、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评价李经梧是位“深谙太极思想,深研太极拳艺,深修太极道德的武术大家”。

当日,来自美国、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的海内外百余位太极拳大师级高手、李经梧后人及亲传、再传弟子,汇聚北戴河奥林匹克公园,目睹这尊由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梅墨生捐资铸造的“太极拳大师李经梧”铜像揭幕,仿佛在铜像前再次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身为书画家、李经梧大师入室弟子的梅墨生驳斥当今太极拳“怪”象说,是功利化的社会、功利化的时尚造成了许多急功近利的现象。真假虚实、鱼目混杂,把真正的太极功夫搞成了云山雾罩,把真的隐藏了,把假的凸显了。他提醒人们有必要辨别真伪、辨别是非,不违背道理去做一些事情。

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秦皇岛太极拳研究会主席贾仲满则表示,他对“女大师”闫芳的“隔空打人”假推手是否是真的,有自己的看法,也很反感。实际上,人具备一定功力以后,懂太极以后也做不到。把一堆人全给推的东倒西歪,这个谁也做不到,不可能做到那种程度。

唐山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项国员痛陈“假推手”事件将中国的太极拳推向了深渊,而且在世界上产生恶劣影响。李经梧次子李树峻等后人委托项国员等入室弟子向社会公开声明:“因为闫芳的假太极拳推手,把中国的太极拳推向了深渊,而且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我们一致同意将闫芳开除山门。”

一段时间以来,“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老师收徒仪式上推手”的视频在中国乃至世界引发轩然大波,女大师不需肢体接触就能用掌风将多名男子击打得上蹿下跳,被网友讽为“像摸了电门”、“这不是武术,是妖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评闫芳太极推手隔空打人是熟人间的游戏;也有太极拳爱好者评价闫芳是“皇帝的新衣”。

其实早在数年前,就有中国体育界人士称,中国功夫病了。闫芳的太极推手事件所揭示的,仅仅是当前中国功夫病症的冰山一角。除了造假之外,中看不中用、自证悖论、武术变舞蹈,这一系列的病症都在困扰着中国功夫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各种文学影视作品对于中国功夫的过度神化,让不少人把中国功夫与爱国、民族自信心联系在一起,中国功夫,已经到了“输不起”的地步。

标签: 李经梧

更多文章

  • 陈翰章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翰章

    陈翰章出生于1913年,吉林敦化人,满族。陈翰章14岁时以全县最小年龄考取了私塾教员考试的第四名。1927年陈翰章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陈翰章17岁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成为小学教员。1932年,19岁的陈翰章弃笔从戎加入了救国军,开始了与侵略者死战到底的铁血生涯。“九一八”事变后,

  • 陈大章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大章

    陈大章,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书画世家,自幼酷爱丹青,被称为“中国画坛巨匠”。国画创作早期以人物为主,后以画山水、松、竹、梅著称于世,多幅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日本长崎现代美术馆、加拿大多伦多墨泉博物馆收藏,和作为国礼赠送德国、加拿大、泰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元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

  • 廖永忠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将。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朱元璋以

  • 陈怀皑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怀皑

    陈怀皑(1920.9-1994.11),原名郑衍贤,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中国内地导演。代表作有《平原作战》、《海霞》、《青春之歌》。中文名:陈怀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出生日期:1920年9月逝世日期:1994年11月28日职业:导演毕业院

  • 冯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冯至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四中。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

  • 陈燊龄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燊龄

    陈燊龄(1924年8月9日—2017年2月9日),乳名四铁,号楫奇。1924年8月9日出生,直隶顺天(今北京市)人。中国国民党党员,空军官校第18期、空军参谋大学正规班第23期、三军联大正规班第15期、战争学院将官班毕业。1944年赴印度腊河的中国国民党航校进行中级飞行训练。1945年赴美国进行高级

  • 谢侠逊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谢侠逊

    谢侠逊,中国近代著名象棋大师。四岁初知象棋门经,六岁领悟棋理,九岁通晓棋谱,十岁全县称雄,十三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全国象棋个人冠军;1928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扬

  • 胡兰畦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兰畦

    胡兰畦(1901年—1994年),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命战士。她是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和陈毅、吴玉章、廖承志、成仿吾等杰出人士的生前挚友。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她都做出了贡献。中文名:胡兰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01年逝世日期:199

  • 姜登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登选

    姜登选(1880-1925),字超六,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奉系将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参加“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副都统朱庆澜手下任职,先后随朱入黑龙江、广东。后来归于奉系。1922年被张作霖任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

  • 陈国栋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国栋

    陈国栋(1911.11~2005.06),男,原名吴永和,曾用名陈慎之,1911年11月出生于江西南昌,婺源县赋春镇赋春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顾问委员会主任。中文名:陈国栋别名:原名吴永和,曾用名陈慎之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