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兰春

杨兰春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104 更新时间:2023/12/11 9:33:33

杨兰春(1920年-2009年),直隶武安(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人。豫剧编剧、导演。1952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1953年毕业。在学习期间,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的《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另外,还有教授杨兰春。有“朝阳沟之父”之美誉。

基本资料

名:杨兰春

外文名:YangLanchun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直隶武安(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出生日期:1920年

逝世日期:2009年

职业:编剧、导演

代表作品:《朝阳沟》

生平经历

杨兰春,直隶武安(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人。1952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1953年毕业。在学习期间,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的《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

1956年起,先后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室副主任、后任河南省歌剧团副团长,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团长、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组成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06月2日21时26分,有“朝阳沟之父”之美誉的杨兰春在郑州病逝,享年89岁。老人生前的挚友、学生以及戏迷赶赴杨兰春老人的家——省文联家属院,送老人最后一程。和杨兰春朝夕相处几十年的老“朝阳沟人”,追忆他们眼中的“好导演,好战友,好长者”。

编导作品

《朝阳沟》、《李双双》、《唐知县审诰命》等。

《朝阳沟内传》1984年获全国优秀剧本奖。

人物评价

《朝阳沟》导演许欣:杨兰春他有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把这种精神也带给省豫剧三团。在豫剧的革新上,杨兰春是开创人之一。一本《朝阳沟》,形成了三团派。《朝阳沟》之所以能流传,还是源于杨兰春对生活的体验。他从太行山里走出来,对农民的生活太了解了。《朝阳沟》写出了人间真情,亲家母的对唱,化解矛盾。可以说,《朝阳沟》是一幅和谐农家乐园的画作。杨兰春唱作唱词的时候,一边写一边唱,一边唱一边写。杨兰春和已故作曲家基笑的合作非常默契。

方可杰:杨兰春先生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豫剧改革方面的成就,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杨兰春的作品从生活中来,不是坐在家里写出来的。凡是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生活再现的感受,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时代相贴近。杨兰春长期到基层体验生活,他会蹲在那里看人家耍猴子,看人家如何叫卖东西。放下艺术家的架子,俯下身子搞创作,这是杨兰春先生对艺术创作的态度。相比之下,有不少作家靠网络、传媒上信息的搜集去写作,少了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作品出来后显得非常苍白。

马金凤:我和杨兰春的交往有近50年的时间,杨兰春始终对马金凤的豫剧表演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期望。在马金凤的印象中,他们每次见面,聊的话题永远也离不开豫剧。拍摄电影《花打朝》时,马金凤因化好妆不方便吃饭,只好饿肚子拍戏。杨兰春知道情况后,买来巧克力化到水里让我喝,这样能补充体力。这件小事尽管过去了20多年了,我仍然记忆犹新。他是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看不到他一点大导演的架子。艺术水平高,人品好,永远是我艺术上的老师,生活中的兄长。

王善朴:杨兰春是他的蒙老师,老领导,老战友。回忆当年,那时候王善朴刚刚学习现代戏。因为《朝阳沟》,王善朴走上了戏曲这条道路。

柳兰芳:正是杨兰春的付出,才有我们几个演员今天的成绩。从生活到艺术上,他都非常关照。在柳兰芳的印象中,杨兰春生活非常简朴,当年冬天棉裤都没的穿,他睡觉时就用报纸盖着。

杨华瑞:那时候杨兰春是团长,又是导演。杨华瑞非常遗憾没有见到杨兰春的最后一面,希望他一路走好。

后世纪念

此前,“二大娘”扮演者马琳、曲作者王基笑、“银环”扮演者魏云已先后离世。在老一代“朝阳沟人”的心目中,杨兰春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可亲的长者,可敬的老师。如今这位老人驾鹤西去,留给“朝阳沟人”的只能是道不尽的怀念。文艺界的同仁表示,杨兰春的去世,是中国戏剧界的损失。

2009年6月2日,河南省豫剧三团圆满结束了为期六天的“河南豫剧海南行”展演活动,经典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伴随着无数鲜花和掌声从海南载誉而归。也是在这一天,“《朝阳沟》之父”——深受人民爱戴的著名艺术家杨兰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戏曲事业,享年89岁。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阳沟》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演出场次之多早已无法估算。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次《朝阳沟》在海南的演出竟成了杨兰春老人在世时的最后一场演出。

河南省豫剧三团举行“杨兰春艺术生涯追思,在杨兰春先生站过的舞台前,杨华瑞、朱超伦、王善朴、许欣、柳兰芳、牛冠力、梁思辉、韩登庆、高洁、陈新理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豫剧三团的青年演员们聚在一起,追忆杨兰春先生。缅怀这位豫剧现代戏的开拓者、这位豫剧三团的创始者不平凡的一生。

“他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胸膛里跳动着农民的心,用农民的语言写戏,写给农民看!”忆起当年的点滴往事,和杨兰春一起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过几十年的老同志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话要讲。提到杨兰春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老艺术家许欣说,“老杨生前能背几十本戏词,每次写戏词前他都要自己先唱个百儿八十遍的,不然绝不落笔!”“那时候我演《刘胡兰》要拍一段审讯的戏,为了让我找到最真实的感觉,杨兰春老师楞是找了一处废弃的防空洞,让我到里面体验感觉,又叫上几位演员给我说戏,我的感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柳兰芳说。“他不是在为专家拍戏,而是为群众拍戏!为了找到创作灵感,他到朝阳沟去,和当地的群众一起劳动。朝阳沟的经久不衰和杨兰春的创作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老艺术家陈新理说。

“他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胸膛里跳动着农民的心,用农民的语言写戏,写给农民看!”追思会上,不少老艺术家都发出了这样的同感。提到杨兰春的倔犟和他的随和,有人说:在做豫剧院艺术室主任时,别人喊他两句杨主任他就气得直跺脚,从此大家就只能喊他老杨;有人说:他出差时拒绝住别人安排的高档宾馆,而且随身带着小煤炉和锅碗瓢勺,自己做饭吃。在帮助其他剧团辅导拍戏时,从不收取报酬,唯一一次领取的劳酬还是为了把钱拨给豫剧三团建家属楼;又有人说:不管是戏里的主角还是跑龙套的,他对人家都一样好。有段时候人手不够了,他就自己上台去担当群众演员。他的人虽去了,他的戏却永远扎根在群众心里。追思会的现场坐着杨兰春先生的儿子杨光,在场的老艺术家们都亲切的喊他“小二”。“小二”不仅仅是爱称,当年给儿女报户口时,身为编导的杨兰春竟无暇给孩子认真起名字。所以两个孩子就这么“小一”“小二”的被唤了多年。直到后来“小二”考入了报社,才改了杨光这个“正经”名字。“我父亲人虽然不在了,可他的戏还有人唱,父亲活的值!”身为郑州晚报副主编的杨光向老艺术家们深深的鞠躬。“继承和发扬三团的精神,就是对杨兰春先生最好的纪念!”

杨兰春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病榻上他见到了自己的故友陈新理。老人问道:“三团最近在做什么?”“在排戏,排《朝阳沟》,马上又有个演出了。”陈新理先生回答,“还有,团里的剧场要改,可能会改名为朝阳沟剧场”。“三团的精神不能丢。”杨兰春老人说,这大概也是他对豫剧三团的最后嘱托。

三团的精神是杨兰春、王基笑等老一辈艺术家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精神。对此,豫剧三团的团长汪荃珍更是深有体会。当年,正是杨兰春先生带领豫剧三团走出了困境,迎来了艺术的春天,打造了一个豫剧现代戏的历史高峰,推出了高洁、马琳、王善朴、魏云、柳兰芳等一大批闻名全国的知名演员,并创造了以王基笑老师等人为代表的三团戏曲音乐,塑造出了一个时代的丰碑。而作为豫剧三团的新一代接班人,只有认真继承和发扬杨兰春先生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所打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是对逝者更好的缅怀。

在建国60周年的展演剧目中,豫剧三团的《朝阳沟》将作为河南唯一一个被选送的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也是杨兰春先生离世后,《朝阳沟》的第一场演出。这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剧目经受了时代的考验,至今仍久演不衰。相信以后,《朝阳沟》也会承载着杨兰春老人的创作思想,长久的走下去。和它的创作者一样,不被世人忘记。

标签: 杨兰春

更多文章

  • 陈为人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为人

    陈为人(1899年9月26日—1937年3月13日),湖南江华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五四运动时期同张太雷等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1932年同妻子一起克服重重苦难,把中央文库大量党的机密档案和珍贵历史文献全部完整、安全地交给了党,在极端困难的

  • 陈非侬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非侬

    陈非侬(1899年-1984年2月18日),粤剧名男花旦,原名陈景廉,香港影迷公主陈宝珠之父。一八九八年生,广东新会外海人,父亲陈伯寅,是前清的秀才。中文名:陈非侬别名:陈景廉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新会外海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84年2月18日职业:男花旦代表作品:主演的剧目有《玉梨魂》

  • 王季思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

  • 杨欢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欢

    杨欢,女,1981年11月生,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前为四川绵阳工商贸易学校教师。2008年5月12日,杨欢和未婚夫陈大桂在奋力抢救出11名遇险乡亲后,壮烈牺牲。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追授陈大桂“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英雄没有离去,他们的灵魂在11个重生的生命中继续,他

  • 顾留馨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留馨

    顾留馨(1908~1990)上海市人。11岁开始习武,对杨式和陈式太极拳及推手有很深造诣。中文名:顾留馨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90年毕业院校:上海南洋高级商校顾留馨武术家,研究员。又单名兴。上海市人。受父影响,自幼喜诵诗文,酷爱武术,文武双修。先从崔姓教师习南拳;后

  • 傅振嵩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傅振嵩

    傅振嵩(1881-1953):字乾坤号剑南,是河南省怀庆府沁阳县马坡村人,自幼喜爱武术,一生尚武术,师承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高足贾岐山和陈氏太极拳第八代弟子陈延禧;刽编了傅式太极拳,傅式太极剑,注重总结经验心得,也注重武技演练;是“五虎下江南“的五虎之一,北拳南传带头人和贡献者之一,曾任两广国术馆副馆

  • 黄有良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黄有良

    黄有良,女,1929年出生,日军侵略是慰安妇受害者。2001年7月,黄有良、陈亚扁、林亚金等8名海南“慰安妇”幸存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谢罪以恢复她们的名誉。然而,经过长达近10年的对日诉讼之路,幸存者们在反复上诉与被驳回之间挣扎,最终均以败诉告终。日方法院虽认定了当年的侵害事实,但以“

  • 陈云开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云开

    陈云开(1912年—1990年10月12日)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任译电员、连指导员、支队政委、科长、营政委、团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分区副政委、旅政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参加抗美援朝,获

  • 邵宏来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邵宏来

    邵宏来(1933年8月—2017年7月19日),江苏淮安人,青岛市话剧团演员、导演、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话剧及影视表演艺术家。195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过演播员和演员。三十多年来的舞台演剧生涯,塑造了四十多个人物形象,他以饰演李宗仁和陈独秀而闻名影视界。其中

  • 傅惟慈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傅惟慈

    傅惟慈,满族。曾用名傅韦。1923年生于哈尔滨。近代文学翻译家。傅惟慈先后在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战时内迁贵州遵义)、北京大学攻读西方语言、文学。1950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2014年3月16日去世,享年91岁。中文名:傅惟慈别名:傅韦国籍:中国民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