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般若

黄般若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4/1/13 7:33:52

黄般若,广东东莞人,是一位被遗忘的中国画大师级人物。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便以高超的画艺享誉南北,传统功力深厚,深受黄宾虹赞许。叶浅予称他为“海外中国水墨画的传播者”及“先驱”;黄苗子称他“在近代中国画中的地位,深信时间推进,会逐渐给他揭出辉煌的本相”。

基本资料

名:黄般若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东莞

出生日期:1901

逝世日期:1968

简介

黄般若(1901~1968),名鉴波,字般若,号万千,别号“四无恙斋主”,广东东莞茶山园头乡人。他3岁丧父,随母入广州,寄住叔父黄少梅家。黄少梅(1886~1940)早年从何作干习画,画风颖秀淡雅,尤擅人物,精鉴赏,旁及版本篆刻。黄少梅当时在广州已具画名,他还与潘达微等人共同创办《时事画报》。黄

般若自小便受到艺术熏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但叔父开始并不支持,告诉他:画画是不能当饭吃的。10岁那年,他把叔父的一张八大山人的藏画拿出来临摹,又用番薯做图章盖在画上,然后拿到街上摆卖,居然有人出10个大洋买了一张。叔父及其朋友潘达微、潘致中这才开始注意黄般若的习作,从中看出他的执着和悟性,于是开始引领其步入艺术殿堂。

1912年,潘达微邀黄少梅打扮成乞丐到佛山等地行乞,以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众生相,黄般若也要求同行。他们三人换上一身破烂衣服,以炉灰涂脸,加入行乞队伍,与流民谈天厮混,幕天席地,残羹冷炙,如此三日而归。归来后,潘达微与黄少梅以途中见闻作《流民图》,轰动整个广东美术界。

黄般若与潘达微从此成为忘年交。潘达微早年参加革命,以收葬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于红花岗,并以“碧血黄花”之意改红花岗为黄花岗而闻名。辛亥革命后潘被党人举为广东省都督,但他痛恨昔日“同志”在官场中争权夺利,毅然归隐,专心画事。1929年潘达微在香港逝世,黄般若作挽联哀悼,其联曰:“似铁之苍,有如此江山无如此笔;其妙在化,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潘达微号铁苍,皈依后法号妙化,黄般若此联寓大雅于大俗,准确概括了潘在艺术及革命活动中的地位,也可见黄的功力深厚。

美术广告显功夫

黄大德编《黄般若美术文集》,第一篇即是《实用广告法》。这篇文字写于上世纪20年代初,黄般若不仅是中国美术广告的先驱者,还是个理论家。

潘达微1905年创办《时事画报》时,便开始大量使用广告画,其实早于1910年李叔同所办《太平洋报》。1913年,潘达微从上海回到香港,南洋烟草公司老板简照南聘请他为该公司广告部主任。当时,外国资本的英美烟草公司与民族资本的南洋烟草公司竞争十分激烈,南洋烟草公司在竞争中几乎濒于倒闭。潘达微主持其广告部,很快利用广告打开局面,使南洋烟草公司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巨大成功。潘达微是广告天才,绝招很多,对于美术广告贡献尤大。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潘达微邀请当年办《时事画报》的朋友一起共同参与,而黄般若早就应邀为南洋烟草公司绘制广告了。当时,为了促销,每包香烟都附有一张“公仔纸”,集齐一套可以换烟,也可收藏。这些“公仔纸”不少出自黄般若笔下,他为绘制成套的“公仔纸”,大量临摹绣像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打下了仕女人物画特别是线描功夫的基础。

稍后,南洋烟草公司出版月份牌《名画日历》,均选用国画,其作者包括潘达微、黄少梅、潘致中和黄般若等,题材有山水、花卉、人物和鸟兽。这套《名画日历》出版后很受欢迎,甚至被当成学习国画的教材。黄苗子后来回忆:“记得在潘达微先生主持的南洋烟草公司广告日历本上,每日有一幅线描国画,每掀开几页,便有一幅黄般若画的梅花、翠鸟或佛像人物。那时佩服和羡慕,充塞了我这个头小子的心灵。”

“方黄之争”影响大

黄般若二十多岁时已成广州画坛活跃分子。1923年,他与赵浩公、卢观海、黄少梅、潘致中等八人成立癸亥合作画社。1925年,因为加入的画家增多,画社遂改名广东国画研究会。国画研究会致力于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粹艺术,会址设在六榕寺的人月堂。潘达微晚年加入这个群体,发动并领导了一场与折衷派(后称岭南派)的激烈论争,黄般若即是国画研究会的论战先锋。

清末民初以来,广东画风萎靡不振,正统国画受到东、西洋绘画以及当时“新国画”的冲击。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及陈树人从日本归来后,以居廉花鸟画为根底,接受日本画风影响,创立折衷派。针对“二高”频频在不同展览会上推出“新国画”,年轻气盛的黄般若撰写《剽窃新派与创作之区别》一文,正面提出“二高一陈”作品有“剽窃”、“抄袭”的问题。1926年,高剑父在广州组织“新派画大展”,他同时授意自己的学生方人定回应黄般若的挑战。方人定这时还没有去过日本,出于对老师的景仰,便匆促上阵,以《新国画与旧国画》一文回应黄般若,指责国画研究会守旧。

3月1日,黄般若在潘达微授意下,在《国民新闻·新时代》发表《新派画是中国的衣冠吗》一文,给予还击。后来双方就传统文人画的认识、绘画的写生、借鉴与抄袭、中西绘画与日本画等诸方面激烈争论。论战持续半年之久,这便是著名的“方黄之争”,又称新旧画派之争。后来经叶恭绰居间调解,论战双方暂时结束纷争。此次论战已经超出其所讨论的具体论题,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而忘私美名传

1939年“九·一八”事变8周年前夕,中国文化协进会在香港成立,并决定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叶恭绰出任展览会筹委会主任,他聘请黄般若为执行委员。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黄般若的责任最大,工作最繁重,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40年2月26日,广东文物展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开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9天的展览时间里,共有20多万中外观众前来参观,留下了珍贵而又难忘的记忆。由于黄般若组织得力,150多位藏家借出的2000多件展品竟无一件损坏与遗失。展览会后,黄般若又与叶恭绰、简又文、许地山等编辑出版了三巨册、共300万字的《广东文物》,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1947年1月29日,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与中英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览会”,该会实际上是由黄般若与郑德芬等几位藏家发起组织的。筹备工作仍由黄般若主持,展览会在香港般含道罗富国师资学院举行,会期5天,当时共向省港澳三地藏家征集展品一千多件。

2月3日,展会结束,各藏家带着展品各自回家。2月4日凌晨,黄般若与一干朋友带着参展文物乘西安轮回广州。航前一小时,西安轮船尾突然起火,同船其他藏家几乎都是只身逃出,黄般若临危不惧,尽弃所携私人藏品,仅携征集参展之最有价值的数张古画,包括文同的《墨竹》和罗两峰的《鬼趣图》。西安轮火灾,共有127人遇难、30多人失踪及受伤,黄般若公而忘私的义举当时传为艺坛佳话。

师法自然成大器

黄般若早期画作师法古人,临摹真迹;后期师法自然,以山水为主。在水墨运用上敢于探索,大胆创新。他曾对他的学生吕寿琨说:“如果把自己画的画,一定要归入南宗、北宗、工笔、意笔、院体画或文人画,我认为都是一件愚蠢的事。在今天世界性的眼光看来,如果艺术属于全世界,而艺术家又希望把艺术贡献给人类,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指明这是什么画派呢?”

黄般若斋名有“小黄山馆”、“四无恙斋”,前者因1933年游太湖时得一小黄蜡石,形似黄山,后者则缘于牛石慧《花卉图》。牛石慧为明末清初画家,其《花卉图》题跋云:“平生愿四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书,四曰花卉。”黄般若购得此画,喜不自禁,遂以“四无恙”为自己的书斋命名。

从1956年起,黄般若每年均应邀回内地观光写生,多次参加国务院举办的五一、国庆庆典活动,其国内写生作品也不乏佳作。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邀请他回故宫博物院工作,后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未果。1968年,黄般若在香港病逝。199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州美术馆联合主办“黄般若的艺术世界”展览,取得巨大成功,美术界及艺术评论界给予黄般若作品以高度评价。

标签: 黄般若

更多文章

  • 任预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任预

    任预(1853—1901),一名豫,字立凡,浙江萧山人,著名晚清海派画家,为早期海派大师任熊之子,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在任熊(1823—1857)、任薰(1835—1893)、任颐(1840—1895)及任预“四任”中,最为年轻。任熊逝世时,任预仅四岁,笔墨初无师承,尽变任氏宗派。得赵之谦指

  • 曹东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东扶

    曹东扶(1898——1970)男,汉族,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乳名曹小钦,学名曹殿献。中文名:曹东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8逝世日期:1970职业:古筝演奏家主要成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乳名:曹小钦学名:曹殿献性别:男中国四大古筝流派之河南筝奠基人,河南曹派大调曲子创始人。河南邓州市白落

  • 郭味渠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味渠

    郭味渠(1908.2.15-1971.12.21)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堂号知鱼堂、二湘堂、疏园等。山东潍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齐、刘秩东习画。早年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习西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师。19

  • 孙延德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延德

    孙延德(1865——1947)。男。豫剧演员,河南省封丘县应举镇邵寨村人,乳名小林,艺名白酥瓜。孙延德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杰出戏曲教育家、豫剧祥符调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以饰演旦、生、净等多种行当而享誉冀、鲁、豫诸省。以培养了众多豫剧演员被誉为一代豫剧宗师。中文名:孙延德出生日期:1865逝世

  • 李大千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大千

    李大千(1907-1983)近代书画家、金石篆刻家;江苏高邮人,原名李文晋,别号大千、铁父、江左印人、笑笑老人。中文名:李大千别名:李文晋、大千、铁父、江左印人、笑笑老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高邮出生日期:1907年5月13日逝世日期:1983年2月3日职业:书画家、金石篆刻家主要成就:精于

  • 赵俊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俊生

    赵俊生(1944.12—2013.9)1944年生于天津,生前为中国美术馆艺委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中水墨交流学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国际书法国画研究会副会长。2007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

  • 丁皓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丁皓

    丁皓,原名丁宝仪,英文名Kitty,原籍广东东莞,在澳门出生,家属官宦,父亲丁纪谢曾任参谋长。丁皓为家中长女,婴幼时居于广东韶关,官宦世家,父亲丁纪谢曾任参谋长。童年时丁皓随父亲四处征战,旅居西南省区多处,远至越南。二次大战後又在上海住过几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中文名:丁皓外文名:Kitty别名:丁

  • 关友声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友声

    关友声(1906年3月25日—1970年2月14日),原名关际颐,字友声,以字行,号嘤园主人,山东省济南市泺口镇人,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1928年就读山东大学国学系,1931年与兄关颂平在济南共创国画学社与齐鲁画社,1945年在济南中国艺术专科学校及山东南华学院艺术系任教,1948年任湖南南岳国立师

  • 张友松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友松

    张友松,著名翻译家。湖南醴陵人。原名张鹏。北京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创办春潮书局,任经理兼编辑。建国后,任《中国建设》编辑。译有英史蒂文森《荒岛探宝记》(即《金银岛》),德斯托谟《茵梦湖》,俄屠格涅夫著《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初恋〉,美马克·吐温著《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汤姆索亚历

  • 尤无曲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尤无曲

    尤无曲(1910-2006),名其侃,字无曲,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等。斋号有古素室、后素斋、光朗堂等。江苏南通人。国画家。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直插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郑午昌等亲授。后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学习。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晚年创立“笔墨水融”说。著有《荣宝斋画谱·尤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