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慕康

郑慕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4/1/15 5:12:22

郑慕康(1901—1982年),名师元、师玄,号慕康,广东省潮阳人。幼年对美术、广告图案很有兴趣。1918年进入上海美专,以素描中的肖像画为主攻方向,师从冯超然,得明代曾鲸晕染法神髓,将西洋画的明暗法、透视法和传统工笔人物糅合为一;擅长人物画,兼工诗书。所作仕女,像貌古雅秀丽,仪态端庄,颇能传神。1959年被聘为上海美术学校国画系教师,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郑慕康是首批入聘的画师之一,他可谓是民国时期潮汕名震上海的画家之一;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慕康

别名:慕康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潮阳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82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上海美专

主要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采莲女》

人物简介

郑慕康,师从冯超然学画,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后参加新国画研究会,兼任上海美专国画教师,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作者以朝鲜歌手尽情高歌的情景,描绘了中朝人民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工仕女,法唐寅、仇英,所作秀美古雅,义态端庄,亦擅肖像画;其作品形神俱佳、赋色清丽;其《黄山翡翠池图》,人物用笔精细,如春蚕吐丝,服饰略施晕染,体貌、神态、服装色彩各异,气质也十分鲜明,融仕女画、肖像画为一体;其《采莲女》,画境醇美,婉约清丽,气脉连贯,生动传神地表现少女钟情大自然美景和陶醉于清香莲花那种怡然自乐的神态。

常用印鉴计有:郑、郑氏、郑师玄、郑师玄印、郑师玄、郑慕康、郑慕康印、郑氏慕康、慕康、慕康书画、慕康画记、慕康写照、慕康七十岁后作、慕康临本、康叟、柽华馆、柽华馆主、柽华、老康、老郑、慕康手临、潮阳郑氏、癖于斯、学到老、姹紫嫣红、家在梅花岭东、辛丑等。

艺术生涯

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受聘画师中有三位是冯超然的弟子:郑慕康、陆俨少和汤义方。在此三位画师中要以郑慕康居长。唯郑氏独擅人物仕女。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的历史最为悠久,而仕女画则又是人物画之中的最有特色的一个画种。从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到明代唐寅的《秋风执扇图》到清代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始终有所承继和发扬。而郑氏人物仕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西洋画的明暗法、透视法和传统工笔人物糅合为一。

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徐悲鸿对于人物画的革新是值得一提的。他将西洋的素描与水墨相结合,成为以后学院派中国人物画的典范。而郑慕康的人物画与徐氏的人物画虽同受西洋画的影响,但却实为殊途。徐氏的水墨人物,得益于状物写生,无论是从题材、画法都当归属现实主义,而郑氏的人物仕女则基于传统工笔的写真。"写生"与"写真"形而上虽是同理,形而下则为殊形。

郑慕康出生于广东潮阳的一个小商之家。郑氏幼年之时对报纸刊物中的各种图案,尤为兴趣。遂开始临摹各种广告样张。到其十四岁那年,郑氏为其姑父的香烟厂所作的两幅广告画,已初显郑氏绘画的天赋。

1918年十八岁的郑慕康来到上海,进入当时由刘海粟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上海美专。开始学习西洋画。当时"模特事件"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多少带有封建思想的郑氏于是选定素描中的肖像画为主攻方向。可是郑氏在上海美专所学的西洋画与徐悲鸿在法国所学的西洋画是不能等量而言的。徐在法国所学的是状物写生,而郑氏在上海美专只是面对打着九宫格的照片临摹。此情形与其幼年时对着广告样张临摹,似颇为相象。但通过在上海美专学习,的确增强了郑慕康的写真捉形的能力。

真正使郑慕康在艺术认识上异乎寻常的转折是:郑慕康拜在当时海上画坛名家冯超然的门下。冯师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臻于精妙。而其人物更是神采宛然。郑慕康被列为门墙学得正是冯师此路人物画法之正宗。

宋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写道:"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作为表现形象的绘画艺术,要达到"传神"的目的,除了"写形"之外还须"写心"。可是"写心"的表现并不是直接的、浅露的,而往往是含蓄的,往往靠得是"象外之旨"。这与郑氏在上海美专靠临摹相片所学的写真术,有本质的区别。

郑慕康对于冯师的人物写真正宗精研勤习,并开始融入其早年所习的西洋画技法。他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透视法与冯师的工笔人物糅合为一。徐悲鸿对于人物画的着色是用平涂法;而郑慕康对于人物画的着色则是晕染,类似于明代"波臣派"曾鲸的肖像画的风格。

其时,郑氏画风日臻成熟,其画价也高逾同辈。而解放后郑氏又参加了"上海新国画研究会",1960年郑慕康被第一批授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聘书。

而后二十余年里郑慕康又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1959年其被聘为上海美术学校国画系教师。其人物画教学颇具特色,其选定了诸如《五牛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古画印刷品让学生反复临摹,这种强调线条的人物画教学方式与当时北方盛行的徐悲鸿式、强调素描的教学方式,是有所不同的。而这套人物画教学方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上海美校的后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教学大纲。

凭心而论,郑慕康的人物画无论是在线条的流畅、用色的烘托、绘画的严谨程度、技法的熟练程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其画过于"熟",反而缺少涵蓄蕴藉的意蕴,不如其师冯超然的仕女图。当然郑氏在肖像的宛然写真方面因其早年的西洋画功底,要胜过冯超然少少许。郑氏的这种"习气"大概与其早年擅画商业广告画不无关系吧。

标签: 郑慕康

更多文章

  • 晋佩章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佩章

    晋佩章【1926.9——2008.6】,河南省禹州火龙乡晋村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河南文史馆馆员。对古代钧窑有着深入的研究,不仅著书立说,还勇于躬身实践,创作出许多蜚声海内的经典钧瓷作品,他在钧瓷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性

  • 李亚如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亚如

    李亚如,人物姓名。较为知名的同名人物有曾任扬州市副市长的江苏省著名书画家、作家李亚如(1918.2—200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亚如、华彬国际投资集团总审计师、首都联大专职财会系讲师李亚如等。中文名:李亚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8逝世日期:2003职业:作家李亚如(191

  • 黄般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黄般若

    黄般若,广东东莞人,是一位被遗忘的中国画大师级人物。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便以高超的画艺享誉南北,传统功力深厚,深受黄宾虹赞许。叶浅予称他为“海外中国水墨画的传播者”及“先驱”;黄苗子称他“在近代中国画中的地位,深信时间推进,会逐渐给他揭出辉煌的本相”。中文名:黄般若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东莞出生日

  • 任预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任预

    任预(1853—1901),一名豫,字立凡,浙江萧山人,著名晚清海派画家,为早期海派大师任熊之子,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在任熊(1823—1857)、任薰(1835—1893)、任颐(1840—1895)及任预“四任”中,最为年轻。任熊逝世时,任预仅四岁,笔墨初无师承,尽变任氏宗派。得赵之谦指

  • 曹东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东扶

    曹东扶(1898——1970)男,汉族,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乳名曹小钦,学名曹殿献。中文名:曹东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8逝世日期:1970职业:古筝演奏家主要成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乳名:曹小钦学名:曹殿献性别:男中国四大古筝流派之河南筝奠基人,河南曹派大调曲子创始人。河南邓州市白落

  • 郭味渠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味渠

    郭味渠(1908.2.15-1971.12.21)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堂号知鱼堂、二湘堂、疏园等。山东潍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齐、刘秩东习画。早年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习西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师。19

  • 孙延德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延德

    孙延德(1865——1947)。男。豫剧演员,河南省封丘县应举镇邵寨村人,乳名小林,艺名白酥瓜。孙延德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杰出戏曲教育家、豫剧祥符调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以饰演旦、生、净等多种行当而享誉冀、鲁、豫诸省。以培养了众多豫剧演员被誉为一代豫剧宗师。中文名:孙延德出生日期:1865逝世

  • 李大千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大千

    李大千(1907-1983)近代书画家、金石篆刻家;江苏高邮人,原名李文晋,别号大千、铁父、江左印人、笑笑老人。中文名:李大千别名:李文晋、大千、铁父、江左印人、笑笑老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高邮出生日期:1907年5月13日逝世日期:1983年2月3日职业:书画家、金石篆刻家主要成就:精于

  • 赵俊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俊生

    赵俊生(1944.12—2013.9)1944年生于天津,生前为中国美术馆艺委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中水墨交流学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国际书法国画研究会副会长。2007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

  • 丁皓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丁皓

    丁皓,原名丁宝仪,英文名Kitty,原籍广东东莞,在澳门出生,家属官宦,父亲丁纪谢曾任参谋长。丁皓为家中长女,婴幼时居于广东韶关,官宦世家,父亲丁纪谢曾任参谋长。童年时丁皓随父亲四处征战,旅居西南省区多处,远至越南。二次大战後又在上海住过几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中文名:丁皓外文名:Kitty别名: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