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奉三

李奉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46 更新时间:2024/1/16 10:00:46

奉三,男,汉族,1915年生,安徽定远人。曾任安徽省凤阳县县长,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李奉三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的父亲。

基本资料

名:李奉三

别名:李敬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99年

职业:公务员

毕业院校:吴圩小学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李奉三(1915~1999年),安徽定远人,曾任安徽省凤阳县县长,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李克强青少年时代受父亲李奉三的影响较大。

李奉三在安徽省定远县九梓乡出生,共七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是兄弟姐妹中唯一读过书的。1951年,李奉三任安徽省凤阳县副县长,后到安徽省文联工作,其后升为安徽省蚌埠巿中级人民法院院长,1975年,任省委文史办公室主任,直至退休,1999年去世。现在只有五弟李敬初尚在人间,独居于九梓乡。

李敬初忆述:他打过仗(记不起什么战争),五三年时“打老虎”,所谓的“打老虎”,是指李奉三当年在开会时,用凳子打县委书记之事。李奉三的旧友李树荣称清楚记得“打老虎”一事,他人直率,五三年搞“三反”运动,领导说了一些非事实的事情,他就生气了,就拿坐的凳子打人,后来被拉进派出所。又称我跟当时的派出所所长有交情,就让他帮手,然后李奉三走了,跑到合肥啦。

人物生活

李奉三同志原名李敬德,1915年生于安徽省定远县九梓集乡。兄弟5人,排行老二。

1929年2月,在凤阳城从事工会工作的中共党员秦子扬,利用与定远吴圩镇吴禹川的同窗关系,到吴圩小学以教书为职业,从事革命活动。3月,发展吴圩小学校长吴云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发展了教师朱阶平(朱正泰)和四名学生入党,成立了吴圩地区的第一个党小组。其时就读于吴圩小学的李敬德已是一个16岁的大男孩,由于追求进步,品学兼优,长得又“蹿”,被秦子扬发展为定远县第二批学生党员。

1931年8月初,李敬德在早期党员、定远县委委员戴国兴的带领下。先后在吴圩、九梓、站岗一带街头、村庄宣传革命道理,张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李敬德和一些热血青年还积极报名参加了赤卫队。

1931年9月,李敬德等人在期待中迎来了中共长淮特委派到定远活动的中共凤阳县委书记陈新然。陈与原定远县委书记朱阶平接上头,逐渐恢复了各个党支部的活动。通过原九梓集党支部书记李教伍、李奉三(李敬德在吴圩农民暴动后改名李奉三)等努力,组建恢复了中共九梓集支部。

1942年初,日军修通了定城至水家湖的公路,沿线较大集镇均被日军控制,形成了东西长约90华里的封锁线,定凤怀县被分割成南北两大片。为了便于工作。上级决定公路以南地区,包括合肥县的一部分新建定合县。此后,李奉三先后担任过九梓集乡党支部书记,定合县定六区区长,定合县民政科长等职。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敲响了蒋家朝覆灭的丧钟。解放大军南下渡江,奉三同志亦随军南下,1951年就任凤阳县县长。1

1953年全国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由于受到党内部分人的排挤,个别领导罗列了许多不实之词,李奉三被打成了“老虎”。在冤屈面前他没有倒下,而是挺直腰杆坚持说理斗争,力排那些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后来在安徽省省长黄岩,省政府秘书长郑抱真两同志的直接干预下,才还奉三同志一个清白,并把他调至省委统战部任工商处长。

李奉三参加革命后,勤奋工作,从一般干部,乡支部书记至区长、科长、县长、处长、省方志办副主任(正厅级),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衣着朴素,生活节俭,由于子女较多,平常生活也较为紧巴。

李奉三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严格。他常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为父者也应为子之师。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奉行“要子为而必己先为”的宗旨。经常告诫子女们:我们的家庭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没有特殊的地方,你们也不要有任优越感。你们的路靠你们自己走,你们的事靠你们自己办。

李奉三有两任妻子。

第一任妻子(姓名不详)生有三名子女,长子李克和(航天部二院),次子李克平(原安徽省发改委副巡视员),三女李克珍。

第二任妻子曹丽俊育有三名子女,长女李晓晴(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次子李克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和三子李克明(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现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标签: 李奉三

更多文章

  • 陈文友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文友

    陈文友自幼在兴宁石马长大,师承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早年在家乡加入洪门,欲推翻满清政府,屡谋起事,未成。后随叔父去南洋经商,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旋归香港,参加黄兴组织的革命统筹部,负责运输军火。1911年4月初,奉嘉应州同盟会之令运枪械至广州接应黄花岗

  • 张静愚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静愚

    张静愚(1894年—1984年),男,原名张保,字精一。山东省高唐县鱼邱湖街道办事处南街人。士绅家庭,毕业于济南农业学堂。中文名:张静愚别名:张保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高唐县鱼邱湖街道办事处南街出生日期:1894逝世日期:1984年毕业院校:济南农业学堂1903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1910年考

  • 石淳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淳

    孔繁蕤(1918—1948),化名石淳,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县田村人。革命烈士。早年参加国民党军队进行抗战。抗战胜利后,倾向于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叛变告密,被捕牺牲。中文名:孔繁蕤别名:石淳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县田村人出生日期:1918逝世日期:1948毕业院校:县立乡村师范孔繁蕤

  • 雷崇修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雷崇修

    雷崇修(1881—1911),陕西周至县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铁血丈夫团成员。1911年10月与张凤翙等组织西安起义,任陕西起义东路军督队武官,不幸被奸细杨西堂杀害。中文名:雷崇修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省周至县出生日期:1881年逝世日期:1911年10月20

  • 奚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奚若

    奚若(奚伯绶),男,生于1880年6月8日,毕业于东吴大学、奥柏林大学,中国早期翻译家。中文名:奚若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吴县人出生日期:1880逝世日期:1935年以后毕业院校:东吴大学字:伯绶190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从东吴大学毕业后,他曾留学美国,毕业于奥柏林大学,获文学士。1903年曾任东吴

  • 王麦秆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麦秆

    王麦秆(1921年~2002年),原名王兴堂,笔名麦秆,现代版画家。1921年生于山东招远。抗日战争时期立志以木刻为武器,取笔名“木革”。19岁因创作《日寇的暴行》木刻被投入牢房。此后又两次被捕,但矢志不移,而创作内容更具尖锐性。中文名:王麦秆别名:麦秆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招远出生日期:

  • 封至模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封至模

    封至模,男,秦腔剧作家、教育家。字挺楷。祖籍陕西咸宁柏坊村,生于咸宁景龙池(今属西安市碑林区)。著名戏剧活动家、教育家、导演、戏曲作家。中文名:封至模别名:封挺楷国籍:中国出生地:咸宁景龙池出生日期:1893年12月26日逝世日期:1974年8月8日职业:秦腔剧作家,教育家毕业院校:国立北平美术专科

  • 赵松雪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松雪

    赵松雪(1254—1322),即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

  • 陈树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树华

    陈树华(1929一1988),东莞麻涌漳澎村人,中共党员。先后历任东莞县公安特派员、公安局副局长、局长,滘公社党委书记和长安公社党委书记,东莞县政法委员会主任,东莞县(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是中共东莞县(市)第四、五、七届县(市)委委员,东莞县(市)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中文名:陈

  • 张伯桢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伯桢

    张伯桢(1877-1946年),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字子干,号沧海,又号篁溪,东莞篁村胜和村人。篁村一带是东莞张氏家族的一个聚居地。在南城区运河东三路与银丰路的交界处,有一个度香亭公园留着一座祠堂,名为“棣甫张公祠”。中文名:张伯桢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东莞出生日期:1877逝世日期: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