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崇俭

郑崇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4/1/18 1:03:19

郑崇俭(?-1641),字大章,山西乡宁人,明末文臣。郑崇俭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初任河南府推官,后又任济南兵备副使。崇祯初年升任陕西右参政,后多次升转担任了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此期间,他多次打败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受赐朝廷银币,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副千户。崇祯十二年(1639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奉旨率兵入蜀平乱,督总兵贺人龙、左良玉等,败张献忠于玛瑙山,旋还关中。后张献忠在蜀复振,遂以撤兵太早为罪,削籍候代。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杨嗣昌死于督师任上,崇祯帝怀恨,责郑崇俭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弃市。

基本资料

本名:郑崇俭

字:大章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山西乡宁

逝世日期:1641年

主要作品:《西游山记》、《州守魏公去思碑记》

主要成就:打败套寇、取得玛瑙山大捷

人物经历

宦海沉浮

郑崇俭,字大章,山西乡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河南府推官,历济南兵备副使。崇祯初,迁陕西右参政,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数败套寇,因功获赐银币,世荫锦衣副千户。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郑崇俭升任兵部右侍郎,接替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五月,张献忠在谷城起义,罗汝才等九营随之俱反,兴安(今陕西安康)告急。总理熊文灿请求皇上命令郧阳巡抚王鳌永防守江陵、远安,陕西巡抚丁睿、四川巡抚邵捷春分别在各自区域内严兵防守,郑崇俭主持提兵合击。这时,固原、临洮、宁夏的三个总兵左光先、曹变蛟、马科已跟随洪承畴入卫京师,只有柴时华中途返回甘肃,郑崇俭调用他而他却不响应。郑崇俭于是传檄要副将贺人龙、李国奇等从西安出兵。不料,李国奇的队伍到略阳时发生士兵起哄,抢劫了瑞王的田租。李国奇当时已提升为陕西总兵官,却因此事被免去新职,而郑崇俭也因之被贬官一级。

遏制献忠

张献忠起兵后,在房县的罗英(犬字旁-英)山大败左良玉的部队,策划进入陕西。郑崇俭率领贺人龙、李国奇的部队把他遏制在兴安,于是起义军回奔到位于湖广、四川交界地带的兴山、太平。这时,杨嗣昌已经以督师辅臣的名义领兵南下,到熊文灿的军中取代了他的位置。在此之前,兵部尚书傅宗龙建议让郑崇俭兼管四川的军队,而杨嗣昌已经发布檄文要求陕西的军队进入四川。郑崇俭于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率领贺人龙、李国奇入蜀,会同左良玉在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境内)大败起义军,斩获首级一千三百三十三个,收降起义军领袖二十五人,得到不计其数的兵器和马骡。虽然郑崇俭亲自指挥作战而杨嗣昌远在襄阳,但等到评定功绩时,封赏的一半却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只升官一级,不过是恢复以前所降的那一级罢了。

张献忠失败后逃窜到柯家坪,四川将领张令在追击他时被包围。郑崇俭派兵打跑起义军,贺人龙、李国奇等又一路追击,在寒溪寺、盐井击败起义军,先后斩获一千五百首级。张献忠的同伙“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全部投降。郑崇俭的军队五天内打了三次胜仗,威名大震。后他因为年老体衰请求辞官回家,而朝廷却不同意,命令他率领郑家栋回关中,留下贺人龙、李国奇继续镇压起义军。

朝衣东市

此时,张献忠逃到兴山、归州一带,在山中潜伏下来,陕西、湖广的军队都聚集在夔州,只要将领们齐心协力在深山老林中搜捕,这一千多起义军残部就可以被全部歼灭。可是,郑崇俭离开后不久,贺人龙的队伍也从开县哗变西归,湖广的部队在土地岭战败,四川从此大乱起来。杨嗣昌于是说郑崇俭撤兵太早,导致贼兵猖獗。崇祯帝起初因为郑崇俭没有管好自己部下的军队就已经不高兴,这时就下令罢了他的官,让丁启睿去接替他;同时,又怀疑他是借病推托,派巡按去核实情况。第二年春天,张献忠打下襄阳,杨嗣昌死了,失去重臣的崇祯帝更加痛恨郑崇俭没有给杨嗣昌充当犄角,助兵平寇,就把他逮捕入狱,责备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不等到秋后,在五月就把郑崇俭斩首示众。

崇祯帝从即位以来先后杀过七个总督,分别是郑崇俭、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抃。崇祯帝因为起义军势力的日益壮大而气愤,运用法律更加苛刻,功罪不能相互抵消,封疆大事也一天天坏败,直至最后亡国。

沉冤得雪

弘光帝在位时,给事中李清上书说:“郑崇俭没有丧失过一座城池或一支部队,却因为他人巧言卸责被判处死刑。群臣背地里都知道他的冤屈,却没有人敢出来诉说,对此我很是痛心。”郑崇俭的冤屈才得到昭雪。

史书记载

《明史·列传一百四十八》

标签: 郑崇俭

更多文章

  • 郑襄公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郑襄公

    郑襄公(?-前587年),姬姓郑氏,名坚,郑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郑穆公之子,郑灵公弟(一作郑灵公兄),春秋时期郑国第13任国君(前604年-前587年),在位18年。郑襄公即位后依违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前597年,因与晋盟,楚庄王出兵攻郑,围郑三月。晋军未及救援,郑襄公献城降楚。前587年,

  • 郑子婴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子婴

    郑子婴(?─公元前680年),姬姓,郑氏,名仪(史记作婴),郑庄公之子,郑昭公、郑厉公、郑子亹的弟弟,春秋时期郑国第七位第八任君主,史称郑子婴。公元前694年,齐襄公杀掉郑子亹,郑国大夫祭仲迎立公子婴为君,祭仲继续执政。公元前680年,郑国大夫傅瑕(一作甫假)杀掉郑子婴,迎接郑厉公回国复位。本名:姬

  • 郑子亹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子亹

    郑子亹[wěi](?-公元前694年),姬姓,郑氏,名亹,春秋时期郑国第六位第七任君主。郑庄公之子,故称公子亹,郑昭公和郑厉公之弟,郑子婴之兄。公元前695年,高渠弥射杀郑昭公,拥立公子亹为君,史称郑子亹。公元前694年,郑子亹参加首止盟会遭齐襄公杀害,在位不足一年。本名:姬亹别名:公子亹,郑子亹所

  • 郑纪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纪

    郑纪(1438~1513),字廷纲,号东园,仙游县文贤里上郑(今度尾镇埔尾村)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历任翰林庶吉土、国子祭酒、浙江按察副使、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一生历经英宗、宪宗、孝宗三朝,人称“三朝元老”。纪为官清正,宪宗朝冒死上《太平十策》奏章,希望皇帝“远奸邪,任忠良,恤民命,兴

  • 郑繻公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繻公

    郑繻公,姬姓,郑氏,名骀,为郑国第二十三位第二十七任君主,郑幽公之弟,在位27年。前408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次年郑伐韩,在负黍击败韩兵。前400年郑围韩之阳翟。前398年杀其相子阳,两年后被子阳之党所弑。本名:姬骀别名:郑繻公所处时代:战国初期郑国民族族群:华夏族逝世日期:公元前396年身份:郑

  • 郑译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译

    郑译(540年~591年),字正义,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太常卿郑琼之孙,司空郑道邕之子。出自荥阳郑氏洞林房,幼年交好宇文泰,辅佐辅城公宇文邕。起家给事中士,迁左侍上士,迎娶安固公主(萧氏),担任内史上大夫、沛国公。大象二年(580年),联合刘昉矫诏随国公杨坚辅政,迁

  • 郑向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向

    郑向(公元976年—公元1038年)字公明,祖籍开封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古城村),其先祖几经辗转落籍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定居于府城西郊望湖门外西湖北岸凤凰山(今衡阳市二中)。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庚戌科以省元中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蔡州,迁屯田员外郎,知濠州,徙蔡州,召试集贤

  • 郑遨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遨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本名:郑遨字:云叟所处时代:唐出生地:诗人出生日期:866年逝世日期:939年郑遨,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卒于晋高祖天福四年(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记载:天福四年

  • 郑小谷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小谷

    郑小谷(1801-1872年),字献甫,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今有郑小谷故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寺村境内。本名:郑小谷别名:郑献甫字:献甫号:识

  • 郑悼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郑悼公

    郑悼公(?——前585),姬姓,郑氏,名费,春秋时郑国第十二位第十四任国君,郑襄公之子,郑成公之兄。在位两年,谥号悼。本名:姬费别名:郑悼公所处时代:春秋时期郑国民族族群:华夏族逝世日期:前585年身份:郑国第十二位第十四任国君前任:郑襄公继任:郑成公在位时间:前587年-前585年谥号:悼郑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