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何

孙何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55 更新时间:2024/1/16 19:06:19

孙何(961年~1004年),字汉公,北宋汝州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北宋文人。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961年

逝世日期:1004年

出生地:北宋汝州

代表作品:《两晋名臣赞》、《春秋意》

生平

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相传孙何、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

孙何很有真知灼见,他的一些治国安邦建议很受皇帝赏识。

咸平元年(998年),孙何向宋真宗献“任人唯贤”的《五议》,即皇帝应选派有胆略的文职大臣执掌兵权;世家子弟应送入太学接受教育,贫穷家庭的优秀书生应由州、县推荐任用;禁止花钱买官禄;恢复考试录用制度;推行乡饮的宾仪制度,尊重读书人;按才能任命官员,不应凭恩典照顾提拔升级。真宗对此深表赞同。

咸平二年(999年),孙何再次上奏,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冗馀官员;调整国家职能部门,把三司所辖的部门和机构归还给户部,逐步恢复六部,各司其职。这些建议被真宗采纳。同年冬,孙何随同真宗巡视大名府(汴京的门户,今河南、河北的交通要塞)。途中,真宗向孙何咨询边防局势和对策。孙何列举当时军队、政府腐败,将帅无能,守关统帅贪生怕死,边将守城轻敌等一系列弊病。真宗十分嘉许,并根据孙何建议,将守关边将傅潜以抗敌畏缩不前和贻误军机的罪名给予惩处,流放房州。

景德元年(1004年),孙何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又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孙何因操劳过度,身染疾病,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四岁。

孙何与丁谓齐名友善,号为“孙、丁”。王禹偁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等,闻于时。荆门知军孙镛长子。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将作监丞,通判陈州。累迁两浙转运使。景德初,判太常礼院,命知制诰。以疾,卒于官。何著有文集四十卷,驳史通十馀篇,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官。著有《两晋名臣赞》《春秋意》《尊儒教议》《驳史通》。

孙何、孙仅的籍贯有争议:元代脱脱写的《宋史》说是“蔡州汝阳人”;另一说荆门则源于他们父亲孙镛在荆门任知军以及孙家三兄弟“荆门三凤”的称号;明万历《汝州志》将孙仅列为汝州乡贤。清康熙年间汝州知州宋名立找到了宋代人写的一本书,书中说孙何、孙仅是汝州人。宋名立认为宋代人写宋代人较为准确,脱脱写的《宋史》有误。宋名立还到状元沟一带进行采风考证,认为孙氏状元应为汝州人。

著作

孙何一生笃古好学,著有《两晋名贤赞》《宋诗十二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驳〈史通〉》《西桓集》及《孙何文编》四十卷。有《读杜子美集》等存世。《宋史》为其列了传。

评价

柳永曾写拜谒诗《观海潮》,拜见孙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标签: 孙何

更多文章

  • 杜如晦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

  • 殷峤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殷峤

    殷峤(?-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唐朝开国功臣、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从平西河。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

  • 屈突通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市),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大都督、陇右群牧使。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 刘弘基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弘基

    刘弘基(582-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和三原县的部分地区)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刘弘基在隋末曾授右勋侍,后为避辽东之役,到太原投奔李渊父子,参与晋阳起兵,斩宋老生,破卫文升,围攻长安,拜为右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他多次随李世民征战,讨伐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屡立

  • 石亨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亨

    石亨(-1460年),陕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正统六年(1441年),石亨向朱祁镇上言:“边关军饷难以凑足,朝廷若能发给耕牛种子,让军队开垦边塞土地,每年可以增加军粮18000石。”正统七年(1442年),石亨又奏请驻军在

  • 杨愔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愔

    杨愔(511年~560年),字遵彦,小字秦王,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出身弘农杨氏,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北魏司空杨津之子。出身弘农杨氏,风度深敏,言论高雅。建明二年,宗族为尔朱氏所灭后,辗转投奔高欢,深受重用。起家行台郎中,累迁吏部尚书,迎娶太原公主,封华阴县侯。作为太原公属官,辅佐高洋建立北

  • 杨恭仁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恭仁

    杨恭仁(568年-639年),本名杨纶,改名杨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初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子。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清正廉洁,晓畅军事。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封成安郡公,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出为河南道大使,镇压农民起义。兵败之后,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迁任吏部尚书。武德二年,

  • 杨津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津

    杨津(469~531年8月2日),字罗汉,(原本的字是延祚,被孝文帝重新赐字),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北魏外戚大臣,洛州刺史杨懿的儿子。出身弘农杨氏,相貌端谨,颇有器度。凭借门荫,起家侍御中散,侍奉文明太后,行事恭敬谨慎,得到太后赏识,迁符玺郎,转长水校尉、直阁将军,出任岐州刺史,躬亲巨细,

  • 白行简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行简

    白行简(776年-826年),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生于河南新郑城西的东郭宅(今城关乡东郭寺村)。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贞元末年(805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元和十三年(818年

  • 王仁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仁皎

    王仁皎(651-719年),字鸣鹤,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唐玄宗王皇后之父。起家同州参军,献女于临淄王李隆基。唐玄宗即位后,迁将作大匠、太仆卿、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封祁国公。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其女王氏成为皇后,授将作大匠、太仆卿、开府仪同三司,册封祁国公。规避职守,不任实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