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仲武

张仲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86 更新时间:2023/12/12 6:29:26

张仲武(?-849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清河。唐朝中晚期藩镇、将领。张仲武的家族自祖辈起世代于幽州军中任职。张仲武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军使。会昌元年(841年),张仲武率军讨平卢龙军变,获朝廷承认,担任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等职,封兰陵郡王。张仲武在任内大破回鹘、契丹与奚族,又任检校兵部尚书、东面回鹘招抚使,降服回鹘,累官至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849年),张仲武去世,获赠太尉,谥号“庄”。

基本资料

本名:张仲武

别名:兰陵张庄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范阳郡

逝世日期:849年

主要成就:大破回鹘,威加山奚

官职:卢龙节度使、司徒、同平章事

封爵:兰陵郡王

追赠:太尉

谥号:庄

人物生平

投笔从戎

张仲武的父祖中有不少人都曾在卢龙军(幽州)任职,他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今天津蓟县)军使,他后来的崛起,正与担任此职有关。

平定哗变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牙将陈行泰发动兵变,杀节度使史元忠自立,但时隔仅一月就被牙将张绛诛杀。张绛慑于张仲武威名,一度请其主持军务,但后来又改变主意,上书自请为节度使。张仲武大怒,起兵进攻幽州(今北京)。为了名正言顺,张仲武于十月特派长史吴仲舒到京师长安,请求率本部兵马征伐张绛。吴仲舒说服了宰相李德裕,经过权衡考虑,唐武宗李炎拜张仲武为卢龙军兵马留后,并命抚王李纮遥领卢龙节度使,允许张仲武率军平乱。张仲武以精兵八百人、土团五百人一举攻破幽州,诛杀张绛,平定了暴乱。武宗旋即授张仲武为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检校工部尚书、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封兰陵郡王(《新唐书》误作兰陵郡公)。张仲武时年五十余岁。

会昌二年(842年)正月,李炎正式任命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就任后,其兄弟也布列要地。他将幽州重镇静塞军、永泰军分授于其兄张仲斌、其弟张仲至,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威加北狄

张仲武担任卢龙节度使不久,回鹘大将那颉啜便统兵南犯掠边,张仲武在增强边地各城守备的同时,命其弟张仲至及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军三万予以反击。此役,卢龙军一举击破回鹘骑兵,斩获不计其数,收降其部落七千帐,分配到各道安置,“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啜中箭而逃,只身北窜,为乌介可汗所杀。挟战胜余威,张仲武又派大将石公绪兵进契丹、奚族两部,尽杀回鹘监使八百余人,从而恢复了唐王朝对两个部落民族的管辖。此后,张仲武又探知回鹘“欲入五原,掠保塞杂虏”的阴谋,于是将其派来假意结好的宣门将军等四十七人留下,使其计划不得实现,回鹘的人马大都病死,自此不敢再侵犯五原塞。

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唐廷发兵三路,北伐回鹘(唐击回鹘乌介可汗之战),张仲武加官检校兵部尚书,充任东面回鹘招抚使,指挥卢龙行营军及奚族、契丹族、室韦族的军队。在历时数月的征战中,张仲武与其它两路兵马紧密配合,至会昌三年(843年)二月,石雄大败回鹘于杀胡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二万余人,乌介可汗负伤,被迫远遁西域,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多向卢龙军投降。李炎论功,加张仲武检校尚书右仆射衔。

此役后,张仲武请求于蓟北立《纪圣功铭》。李炎同意,并命李德裕亲自撰文,以昭示后世。

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唐宣宗加张仲武同平章事衔,以奖赏他击破回鹘的功劳。五月,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

大中二年(848年),张仲武加官检校司空。其后累加至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病逝任上

大中三年(849年)五月(《资治通鉴》作二月癸巳,由卢龙军奏闻),张仲武在任上去世,时年约六十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庄”,军中拥立其子张直方继位。

主要成就

张仲武的数次作战,为唐朝边境的安定做出了贡献。曾任幽州节度使掌书记的李俭对其有“破獯鬻之众,帐盈七千;拓鲜卑之疆,地开千里。万狄稽颡,百蛮投诚”的称赞。

伐回鹘

会昌二年(842年),回鹘大将那颉啜统兵南犯掠边,张仲武命其弟张仲至率军三万予以反击,一举击破回鹘骑兵,收降三万余人,斩获不计其数。那颉啜只身北窜,为乌介可汗所杀。张仲武挟胜杀留于契丹、奚族的回鹘监使八百余人,使二族重归唐朝管辖。此后,张仲武又挫败回鹘入侵五原塞的阴谋,维护了边境安定。

同年八月,唐廷发兵三路,北伐回鹘(唐击回鹘乌介可汗之战),张仲武在其中充任东面回纥招抚使,参与此战。次年,唐军大败回鹘于杀胡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斩首万人,收降二万余人,乌介可汗负伤远遁,其溃散部队多向卢龙军投降。

破山奚

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这是继会昌时期大破回鹘汗国以后又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军事胜利,至此以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人物评价

吴仲舒:①仲武是军中旧将张光朝之子,年五十余,兼晓儒书,老于戎事,性抱忠义,愿归心阙廷。(《旧唐书》)②仲武得士心,受命必有逐绛者。(《新唐书》)

李德裕:①沉勇有谋。(《请令符澈与幽州大将书状》)②风云感契,凫藻协诚,自升将坛,首剪狂寇,戈铤亟闻於彗扫,牛马殆至於谷量。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遽奏封章,愿申告谕,彼既率服,宁忘怀柔。况虏骑往来,疾於风电,沙场(阙)邈,介以山川,临敌应机,固难统一。昔卫霍之袭荤狁,异道而行,辛赵之击罕羌,两从其志,成予庙胜之策,在举髦杰之臣。俾尔鹰扬,挫其狼顾,将复蛮夷之叛,固在七擒,勉思将帅之风,无忘五利。崇以夏官之秩,委其统制之权,当竭一心,敬兹休命。(《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③太和之初,赤气宵兴;开成之末,彤云暮凝。异鸟南来,胡灭之征。北夷飚扫,厥国土崩。逼迫迁徙,震我边鄙;长蛇去穴,奔鲸失水。上都蓟门,兵连千里;曾不畏天,犹为骄子。丐我边谷,邀我王师,假我一城,建彼幡旗。归计强汉,郅支嫚辞;狼顾朔野,伏莽见羸。雁门之北,羌戎杂处,濈濈群羊,茫茫大卤。纵其枭骑,惊我牧圉;暴若豺狼,疾如风雨。皇赫斯怒,羽檄征兵;谋而泉默,断乃霆声。沉机变化,动合神明,沙漠之外,虏无隐情。渔阳突骑,燕歌壮气,赳赳元戎,眈眈虎视。金鼓誓众,干旄蔽地,爰命其弟,属之大事。翩翩飞将,董我三军;禀兄之制,代帅之勤。威略火烈,胡马星分,戈回白日,剑薄浮云。天街之北,旄头已落;绝辔之野,蚩尤未缚。俾我元侯,恢弘远略;终取单于,系之徽索。阴山寝锋,亭徼弢弓,万里昆夷,九译而通。蛮夷既同,天子之功;儒臣篆美,刊石垂鸿。(《纪圣功铭》)④仲武是见机之人。(《回鹘事宜状》)

郑畋:仲武会昌时功第一。(《新唐书》)

刘昫:①若李载义、张仲武、张允伸因利乘便,获领旌旗,以仁守之,恭顺朝旨,亦足多也。(《旧唐书》)②载义、仲武,亦多忠劳。(《旧唐书》)

王夫之:①卢龙之乱,陈行泰、张绛相继拥兵以胁节钺,张仲武起而讨之,问其所有士卒几何,合军士土团千余人而已;问其兵食所出,则仰给于妫州以北而已。卒如仲武之料,幽州下,叛人得。……威可服也,恩可怀也,张仲武之令图可羡,刘稹之狂谋可鉴也。区区数州之土,两竖子尸居其上,而曰终难化也,德裕之于此懵矣。(《读通鉴论》)②夫承训之力,即不足以敌庞勋,而河北诸帅,自张仲武、王元逵、何弘敬归命以来,皆有效顺之成劳,无抗衡之异志。(《读通鉴论》)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七·籓镇卢龙》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六·唐纪六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七·唐纪六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唐纪六十四》

标签: 张仲武

更多文章

  • 杨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绾

    杨绾(718年-777年8月27日),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相,户部侍郎杨温玉之孙、醴泉令杨侃之子。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以聪慧闻名。唐玄宗时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升为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绾前往唐肃宗所在的

  • 薛平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平

    薛平(753年—832年2月25日),字坦涂。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右武卫大将军薛仁贵曾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孙、昭义节度使薛嵩之子。薛平出身河东薛氏南祖房,十二岁时为磁州刺史。后入朝任职,宿卫南衙三十年,历任左龙武大将军、义成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平卢节度使,在地方颇著政

  • 李勉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勉

    李勉(717~788年),字玄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宰相,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勤学经史,沉雅清峻。初为开封县尉,颇有政绩。至德元年,拜监察御史,辅佐唐肃宗光复,拜太常少卿。受到李辅国排挤,出任汾州刺史,迁河南尹,转江西观察使。性情淡泊,居官廉洁。唐代宗即位,拜京兆尹、御

  • 李元懿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李元懿

    李元懿(620~673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母为宝林张宠则。聪明好学,深得宠爱。武德四年(621年),册封滕王。贞观七年(633年),外放兖州和安州都督。十年(636年),授郑州刺史,册封郑王。迁潞州刺史,建舍利塔,颇有政绩。唐高宗时期,累授

  • 李元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元景

    李元景(618年—653年3月6日),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六子,母为贵嫔莫丽芳。武德三年(620年),册封为赵王。武德八年(625年),授安州都督。贞观初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贞观十年(636年),改封荆王,转鄜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进位司徒、秦州都督,实封一千

  • 苏瑰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瑰

    苏瑰(639-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台州刺史苏亶的儿子。苏瑰进士出身,起家恒州参军,历任豫王府录事参军、朗歙二州刺史、扬州长史、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右仆射,册封许国公。景龙四年(710),唐睿宗复位后,拜左仆射,以太子少傅致仕。同年去世,

  • 李凤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凤

    李凤(622年-675年1月30日),字季成,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子,母为杨美人。本名:李凤别名:李季成字:季成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出生日期:622年逝世日期:675年1月30日官职:青州刺史爵位:虢王武德六年(623年)封豳王。李凤于贞观五年(6

  • 李元礼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元礼

    李元礼(619-672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高祖李渊第十子,母为郭婕妤。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郑王。贞观年间,先后治理郑州、徐州和绛州刺史。精勤善政,颇有名声。唐高宗即位,授司徒、潞州刺史,位列三公。咸亨三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赠太尉、冀州都督,谥号为康,陪葬献陵。本

  • 李元吉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元吉

    李元吉(603年-626年7月2日),男,本名李劼,小名三胡,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李元吉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马槊。晋阳起兵时,领军留守太原,册封姑臧郡公。唐朝建立后,授并州都督,进封齐王。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时,逃归

  • 李宪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宪

    李宪(679年—742年1月5日),本名成器,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长兄,母为肃明皇后刘氏。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唐睿宗即位,立为皇太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即位后,改称皇孙。唐隆元年(710年),封宋王。不久,睿宗复位,他主动将储君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