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吕玉郎

吕玉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3/12/14 20:40:17

吕玉郎(1917年—1975年),原名吕庭镜,出生于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双桥五福庙。粤剧演员,工武生。1930年,吕玉郎辍学从艺,学习粤剧,口头拜正旦泉为师。1931年,正式拜在中王门下。1932年,入日月星班当下层演员。1937年,加入觉先声剧团,任第四小生;同年,拜薛觉先为师,并开始以“吕玉郎”为艺名。1940年,升至第二小生。1943年,加入大中华剧团,任文武生。1949年,与楚岫云、陆云飞合组永光明粤剧团。1952年9月,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主演了粤剧剧目《平贵别窑》,凭借该剧获得了演员奖奖状;10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凭借剧目《平贵别窑》获得演员一等奖。1956年,任太阳升粤剧团团长。1957年6月7日,在《南方日报》举办的“选举最受欢迎的粤剧和演员”投票活动“最受欢迎的10名演员”中排名第二。1958年,太阳升粤剧团并入广东粤剧院,吕玉郎任三团副团长。1959年8月,随广东粤剧团赴朝鲜演出44天。1961年2月9日至3月28日,随中国粤剧团赴越南访问演出45天。1965年,参加了中南地区戏剧观摩汇演。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下放到英德茶场改造种地4年。1971年,回家乡鹤山演出。1975年底,吕玉郎病逝,年仅58岁。吕玉郎是文武生,最擅长演小生,在小生表演艺术上,继承薛派的特长,有“半个薛觉先”之美誉。他技艺高超,脚门好,在舞台上体态轻盈、洒脱、身段优美、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唱腔独特,人称“镜腔”。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吕玉郎

别名:吕庭镜、黄泡镜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双桥五福庙

出生日期:1917年

逝世日期:1975年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拜月记》《平贵别窑》《牡丹亭》

行当:文武生

人物经历

吕玉郎原名吕庭镜,自幼家境贫寒,从小喜爱粤剧,每逢乡间有戏班演出,他就日夜守在戏棚中观看,废寝忘餐。7岁时随父迁居广州,在私塾读书。

1928年,其父病逝。此后,只得靠其兄维持他读书,靠其寡母缝衣糊口。1930年,吕玉郎辍学从艺,学习粤剧,口头拜正旦泉为师。

1931年,通过粤剧丑生演员王中王的徒弟阿苏的介绍,认识了王中王,王中王觉得吕玉郎有艺术天分,就表示愿意收他为徒。于是,他正式写师约,拜在王中王的门下。1932年,入日月星班当下层演员。1934年,随新春秋班到上海演出,任第二小生。

1937年,在王中王的引荐下,加入觉先声剧团,任第四小生。班主薛觉先对他十分器重,举行隆重的拜师典礼,收他为徒。在此期间,马师曾替他起了“吕玉郎”这个艺名。1940年,升至第二小生。

1941年,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42年,吕玉郎跟随薛觉先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先后在广西、湖南等地演出,主要剧目有借历史题材宣传抗战的《梁红玉》《归来燕》《暴雨残梅》等。

1943年,加入半日安、上海妹夫妇在澳门组织的大中华剧团,吕玉郎任文武生。到1945年间,随大中华剧团在广西和广东西江一带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吕玉郎回到广州,重入觉先声剧团,当师傅薛觉先的副手,任正印小生。

1949年,与楚岫云、陆云飞合组永光明粤剧团,先后演出《刘金定斩四门》《十三妹大破能仁寺》《嫦娥奔月》等剧目;同年11月11日,广州市举行各界人士庆祝广州解放和解放军入城仪式群众大会,会后进行了大游行,吕玉郎带领永光明粤剧团参加了游行。

20世纪50年代,被选为西区(今广州市荔湾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西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西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与区政府的领导工作。

1952年9月,随广东省、广州市代表团前往武汉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吕玉郎主演了粤剧剧目《平贵别窑》,他在剧中饰演薛平贵,凭借该角色获得了演员奖奖状;10月,随广东省代表团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吕玉郎凭借剧目《平贵别窑》,获得演员一等奖。

1953年,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吕玉郎任常务委员。1956年,任太阳升粤剧团团长,与林小群等合作,演出剧目主要有《玉簪记》《附荐何文秀》《牡丹亭》《拜月记》等。

1957年6月7日,《南方日报》举办的“选举最受欢迎的粤剧和演员”投票活动揭晓,吕玉郎在“最受欢迎的10名演员”中排名第二。

1958年,太阳升粤剧团并入广东粤剧院,吕玉郎任三团副团长。期间,执笔对沪剧《芦荡火种》、锡剧《红色的种子》进行了改编;同年,与林小群、王中王等演员回沙坪、古劳、鹤城等地演出,并亲自到金峡水库、石门水库工地为民工演唱。

1959年8月,广东粤剧团应金日成元帅的邀请,由吕玉郎与马师曾、红线女、林小群、靓少佳等演员组团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4周年庆祝活动,先后到平壤、咸兴、兴南、元山、开城、新义州等地演出,历时44天。在此期间,金日成元帅和崔庸健委员长等领导人曾上台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1960年4月6日,随广东粤剧团赴河南郑州演出;6月底至7月12日,随广东粤剧院演出团到上海公演。1961年2月9日至3月28日,跟随由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45天,演出结束后,受到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胡志明的接见。在越南期间,演出团观看了越南嘲剧传统剧目《神水瓶》,回国后,吕玉郎翻译,并自导自演了该剧。

1963年,带领广东粤剧院三团回鹤山沙坪演出,他与郑绮文等为观众加演了剧目《碧桃锦帕》。1965年,参加了中南地区戏剧观摩汇演,他在现代粤剧《阿霞》中饰演“四大伯”,以主要唱段“血溅兰湖”受到大会表扬。

1966年,“文革”开始后,吕玉郎曾主演的剧目《卖胭脂》被指“贩卖色情”,因此而受到审查,随后被下放到英德茶场改造种地4年。1971年,吕玉郎最后一次回家乡鹤山演出,在晒谷场上为乡亲们清唱了一曲《沙家浜》。1975年底,吕玉郎病逝,年仅58岁。

个人生活

老师

吕玉郎正式行过拜师礼的老师有王中王和薛觉先。

昵称

吕玉郎自幼面形饱满,且肤色偏黄。他的祖母便戏称他为“黄泡镜”,后来同行知道后也这么称呼他,后辈则称他为“镜哥”。

子侄

吕玉郎有两子两女,长子吕洪广、侄子吕雁声都是粤剧演员。

弟子

吕玉郎的弟子主要有关国华、陈晓明。

艺术特色

吕玉郎受薛觉先艺术影响颇深,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不断探索、钻研、努力创新,表演上形成了潇洒倜傥、情致细腻、唱腔玉润珠圆,吐字清新、情浓韵厚的艺术风格,创造了自成一派的“镜腔”。“镜腔”讲究吐字清新玲珑,念白声韵有节奏,唱曲时不会因腔盖字或误字,采用问字取腔的唱法,不论腔的长短,都基本上跟着该字同一韵母所衍生的余音来拖腔,促使字音清楚准确,腔也拖得舒展顺畅,跌宕自如。善于根据曲词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唱腔,是吕玉郎演唱艺术的重要特色。例如《牡丹亭》之“惊梦”的一段“长句二黄”就可作为他唱腔的代表,这唱段句数不多,行腔干净流畅,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真切地唱出了柳梦梅这个青年男子渴望自由恋爱的纯真感情。

人物评价

玉郎虽然接受学校教育时间不长,但由于他勤学苦练,虚心别人求教,因而博学多才。(江门文化馆原馆长陈一峰评)

吕玉郎主演过《牡丹亭》《拜月记》《玉簪记》等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剧目,成功塑造出柳梦梅、蒋世隆、潘必正等为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他的演唱艺术对后辈很有影响。(中国粤剧网评)

吕玉郎与薛觉先同饰文萍生(粤剧《胡不归》中角色),两人的演技水平都臻上乘,难分轩轾,薛觉先演来温柔细腻,吕玉郎演来有威仪气概,都赢得观众喝采,称赞他们各有千秋。(粤剧演员上海妹评)

后世纪念

2007年8月,为纪念吕玉郎,广东省中山市粤剧团在南方剧院举办了“纪念一代粤剧小生王——吕玉郎名剧专场”演出。

标签: 吕玉郎

更多文章

  • 黄之萌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黄之萌

    黄之萌(1888—1912),广东开平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成员,北京陆军测绘学堂毕业。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会暗杀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启用袁世凯,企图扑灭这场革命。袁世凯出山后,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之间大玩两面手法。黄之萌与张先培、杨禹昌等赴北京,用炸弹暗杀袁世凯,事败被捕。不久,惨遭

  • 张景宁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景宁

    张景宁,广东新宁(今台山)人。1930年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政治经济系。1933年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曾任广东国民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文本壮族自治区民委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副馆长,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广西壮

  • 伍汉持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伍汉持

    伍汉持,广东台山人,1872年生,1895年在佛山英国惠斯礼会的西医院习医,受业于大医士晏惠林、安德生。本名:伍汉持出生地:广东台山出生日期:1872年逝世日期:1913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革命家伍汉持,广东台山人,1872年生,1895年在佛山英国惠斯礼会的西医院习医,受业于大医士晏惠林、

  • 冯汉柱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汉柱

    冯汉柱1911年生于广州。富商冯柏燎次子。中学文化程度,毕业于香港有名的官立学校,加入利丰初期作见习生,后任办公室助理。中文名:冯汉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鹤山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4年8月9日毕业院校:香港官立学校出生地:广州职务:办公室助理姓名:冯汉柱生卒:1911~19

  • 陈湛铨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湛铨

    陈湛铨(1916-1986),字青萍,广东省江门市郊区外海镇松园里人。国学家、联合书院中文系首任系主任。中文名:陈湛铨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86年出生地:广东省江门市郊区外海镇松园里生于民国五年(丙辰),父亲陈旭良,赤名陈佐臣,居于香港经营商业,虽有盈利,但他为人乐善好施,积累不多。湛铨

  • 傅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傅活

    傅活,男,汉族,1940年出生。原名傅棠活。中共党员。广东台山人。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理论研究人员,《人民文学》编辑,《小说选刊》编辑组长及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作家》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中文名:傅活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中国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傅活,男,汉

  • 陈春圃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陈春圃

    陈春圃(1900—1966)广东新会人。自1920年起,追随汪精卫,任广东教育会图书馆主任,省长公署机要课主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秘书。1925年留学苏联。宁汉合流后,任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常委。1928年,由汪派至美国,创办《民气日报》,任总编辑。1932年任侨务委员会常委兼侨民教育处处长。19

  • 李云扬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云扬

    李云扬,台山人,民国3年(1914年)出生。民国24年(1935年)留学日本。民国25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回上海参加抗日工作,后赴延安。历任八路军三五九旅政治秘书、中共吕梁区委土改工作团团长、华北中学副校长、南方工作团秘书。1951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唐山交通

  • 余子武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余子武

    余子武(1901年—1944年),号文波,广东省台山县人,中国军人、抗日英烈。曾先后肆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东京政法大学,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骑科攻读。抗日战争初期曾参加淞沪会战。历任上尉参谋、少校连长、中校营长、上校团长,1943年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第151师少将副师长。(概述图

  • 黄子厚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子厚

    黄子厚(1918--1998年)广东开平市龙胜西杰人,家学渊源,究心书法,勤习唐欧,虞两大家,得欧之险劲,存虞之风华,又得力于北碑之神韵,功力深厚,深受胡根天、秦萼生先生的赞赏,其作品多次被国家选送到日本、欧洲等国展出,曾聘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荣获广东省第二、三届鲁迅文艺奖,出版有《黄子厚行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