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3/12/17 5:05:32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惠民、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21年3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之八女投江。

基本资料

名:八女投江

人物:胡秀芝,杨贵珍等

发生时间:1938年10月

时期:抗日战争

所属国家:中国

英雄事迹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1000人相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这八名为国捐躯的女战士分别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刚满13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们用东北抗联传统的方式,朝着大部队的方齐声喊话,让同志们抗战到底。

英雄简介

冷云

原名郑志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安顺福

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中共党员,朝鲜族。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父亲和弟弟。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9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碑,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黄桂清

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李凤善

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胡秀芝

1918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杨贵珍

1920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郭桂琴

约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王惠民

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父亲王皮袄,1938年,她与安顺福、李凤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国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后世纪念

纪念碑

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正面是抗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碑文铭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高80米、横截面为三角型的纪念碑象征着彩虹,跨度为75米、矢高25米的拱脊,雕有展现女英雄们战斗风姿的大型群雕。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英烈群雕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国画巨作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一个如此年轻的艺术家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称道的创作呢?对于王盛烈来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对他影响太大了,他有着作为亡国奴的经历,他也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所以他内心的爱国主义激情成为了创作最大的动力。即便是后来提出建立九·一八纪念馆议案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他依然不顾身体的不适,重新创作了一幅《八女投江》,尺寸比当年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那幅还大,老人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够让世人忘了那段历史。这幅作品就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成为这段历史一个记忆的缩影。

相关报道

2021年3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之八女投江。

社会评论

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她们身上闪现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边,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着抗联老战士陈雷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央广网评)

标签: 八女投江

更多文章

  • 王尽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尽美

    王尽美(1898年-1925年8月19日),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1920年,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

  • 刘老庄连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老庄连

    刘老庄连,前身为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4连。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该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日寇激战。全连82名勇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为纪念此次战斗,战后,淮阴人民选送82名优秀青年补

  • 戎冠秀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戎冠秀

    戎冠秀(1896年—1989年8月12日),女,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历任村妇救会主任、识字班校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

  • 何叔衡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

  • 埃德加·斯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俄文:Григорийаримовичкуришенко,1903年—1939年10月14日),出生于乌克兰,联共(布)党员,曾任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9年参加苏联红军。1939年,库里申科和考兹洛夫受苏联政

  • 狼牙山五壮士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

  • 胡秀芝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秀芝

    胡秀芝(1918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1938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弹尽粮绝,她与七位战友宁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牺牲,年仅20岁。中文名:胡秀芝国籍:中国籍贯: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出生日期:1918年逝

  • 杨贵珍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贵珍

    杨贵珍(1920一1938年10月),黑龙江林口人,“八女投江”烈士之一。1936年1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为妇女团战士。曾在抗联密营被服厂工作。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随五军一师西征,任班长;10月,随军返回牡丹江沿岸休整时,在乌斯浑河与优势敌人遭遇。为掩护部队撤出重围,减少损

  • 郭桂琴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桂琴

    郭桂琴(1920年12月19日—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中文名:郭桂琴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0年12月19日逝世日期:1938年10月出生地: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性别:女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