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华

彭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4/1/19 14:20:54

明史记载彭华(1432—1496)江西安福人,景泰五年(1454年)会试第一为会元,华自少资性警敏,乡人奇之,入官翰林才名颇着平居。寡言笑及论辩,古书疑义事当成败,多奇中文章严整峭厉如,其性然人险谲用数深机莫测,曾任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后人记载彭华公:(1432-1508)字彦实,号素庵,谥文思。原籍江西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今江西安福县山庄乡秀水村大智官山)人,明宪宗(朱见深)时期的重臣,成化二十三年辞官,携带黎氏夫人,及二子到广东罗定太平定居,是为广东罗定彭氏开族始祖。其子孙后裔主要居住在,江西安福,广东罗定、信宜,阳春、广西达并布珠三角,及港澳台,海外等,其子孙达20万之众。彭华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病故。归葬罗定龙岩,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思。清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十日,其后代行其骨骸往罗定岐山龙窝薮安葬。彭华是彭贯之子。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彭时之族弟,明宣德七年(1432年)生,是江西始祖构云公(字征君)的第二十八世孙。《江山胜迹:五百年“相府”风姿依旧》、《新泽堂·彭氏四修族谱》记载:举明代宗景泰五年(甲戌、公元1454年)会元。任翰林院大学士,特授资政大夫,入内阁,任太子少傅,官至吏部尚书,著有《彭文思集》《素庵集》流传于世。

基本资料

本名:彭华

别名:彭文思彭华公

字:彦实

号:素庵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江西安福

出生日期:1432年

逝世日期:1508年

主要作品:彭文思集、素庵集

主要成就:明代阁臣,中会试第一为会元,广东罗定彭姓始祖

官职: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人物简介

明史记载

彭华(1432—1496),为正统十三年状元、内阁首辅彭时的族弟。曾任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深刻多计数,善揭他人之短,与万安、李孜省为伍。尝嗾萧彦庄攻击李秉,曾与尹直结盟,又逐尹旻、罗璟等大臣,人人皆恶而畏之。逾年,患风疾之症而辞职引退。

后人记载

彭华公:(1432-1508)字彦实,号素庵,谥文思。原籍江西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今江西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彭贯之子,彭时之族弟,明宣德七年(1432年)生,是江西始祖构云公(字征君)的第二十八世孙。《江山胜迹:五百年“相府”风姿依旧》、《新泽堂·彭氏四修族谱》记载:举明代宗景泰五年(甲戌、公元1454年)会元。任翰林院大学士,特授资政大夫,入内阁,任太子少傅,官至吏部尚书,著有《彭文思集》《素庵集》流传于世。

华公自幼聪慧好学,博通经史。明景泰庚午年(1450),中乡试举人,年19岁。明景泰甲戌年(1454),会试第一,官翰林院庶吉士。天顺年中任翰林院编修,后因受奸人弹劾,被除名。事后幸得同僚好友李文达解救,才幸免于难。曾主编《寰宇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和《续纲目》等典籍。明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实录》成,升侍读、经筵讲官。成化年间,入选詹事府。以学士身份任副总裁,继升总裁。成化一十七年(辛丑、1481年),奉命主考会试。成化十九年,朝廷召广东新会举人陈白沙(又名献章),任翰院林检讨,陈不愿就职,请求回归故里。在京时,彭华与白沙交往甚密,言谈投机。他对白沙不愿为官而甘愿回乡归隐之举,犹为赞赏。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与军机政务。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年)升任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仍兼翰林院学士。望重朝野,出入东宫,给太子(朱祐樘)讲学。

华公博学古通今,海内外贤士无不称颂。宪宗曾赠《诰命》,称华公“操履端纯,才学宏邃”。茶陵诗派领袖、文渊阁大学士东阳盛赞其文:“严整峭洁,力追古作。”华公为官正直,不畏权势,在主持会考时,敢于维护科举考试的严肃性。

彭华亦是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师,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成化年间朝政腐败状况,励精图治,开拓明朝中期的新局面,史称“弘治中兴”。

辞官退引

明朝成化年后期,由于宪宗皇帝朱见深疏于朝政,导致宦官刘谨、焦芳等人奸欺国政,而彭华和河南藉官员,权倾朝野的高官焦芳,很早已有过节不和。当时焦芳权倾朝野,心里特别痛恨南方藉官员。

华公屡次上书皇帝要安民心、宣教化、尚礼仪、正朝纲,无奈宪宗帝无心朝政而常不纳言。反而这样,华公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也挂念好友白沙先生,审时度世之下决意隐退以避奸臣谗言。

在明成化二十一年,华公先是获得升职为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但华公辞谢,后又获得升职至礼部尚书,但当时华公不贪恋权贵,再次提出辞谢不做。但都未有获得批准。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华公再次托病请归故里。宪宗见彭华当时已无心为官,这次终于获得批准。在获得批准后,华公便离开京城,一路南下至广东,在离京在路上获得宪宗皇帝朱见深的诰命。

明史有记叙,华公辞官一事,其说:丁未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以疾乞致仕,许之,华奏去年六月中,臣感末疾,赐医调治,至九月中未愈,奏乞停俸,不许,已而进今官并赐冠服衰病之中,不胜感激,犹冀春暖气和或有平复之期,用图涓埃之报,而日复一日,以至于今纵,皇上怜而容臣其如,国法何其如士,节何其如缙绅之公议,何乞放归田里以就安闲以便医药,则自今以往未死之年皆。

正所谓赛翁失马焉知非福,彭华当时也许察觉到时势不对,才辞官退引。在辞官获批的后不久,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同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由于过于悲痛而驾崩。明孝宗朱祐樘接任后,彭华为官的好朋友万安等人都受到了追责,刑罚。而彭华由于不贪恋权贵,急流勇退、远离事非,弘治、正德年间与家人一齐隐居在南方广东罗定州的乡村,得已安度晚年,所幸大甚。

隐居罗定

回乡途中,他先到湖南省南沣暂居,然后再到衡阳短住,之后给经梅岭到达韶关的珠玑巷暂住休憩,之后前往广东探访好友陈白沙先生。他一到广东见到白沙,言谈投机,共同研究,讨论理学。不久他们又双双同游广西桂林、阳朔等名胜、山川。返粤后转入泷州(今罗定市),见其山水秀丽,民风淳朴,决意定居。他在泷州之南建起楼房一座,作为安居之所。其楼被后人称为“彭华楼”。华公为广东罗定彭族始祖。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彭华又迁居罗定龙岩,于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病故。归葬罗定龙岩,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思。清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十日,其后代行其骨骸往岐山龙窝薮安葬。

华公一生中育有7个儿子,分别为彭勉政,彭勉敩,彭勉肇,彭勉敷,彭勉敬,湖生和南生,后裔遍布世界各地,聚居地以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四个省为主。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华公于1496年将已成年的彭勉政,彭勉肇,彭勉敷,彭勉敬四个儿子留居湖南省开基落业,携黎氏夫人带着年纪尚幼的湖生前往广东,会见好友陈白沙先生,并在广东诞下一子南生,目前在广东和广西二个省聚居的湖生、南生后裔约在二十万人以上。宗亲们以华公为荣,发扬彭氏家族诗礼传家、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枝繁叶茂人才辈出,过着团结和谐、美满幸福的新生活。

后世纪念

1、彭华楼村,彭华楼位于广东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是彭华隐居罗定的地方,他在这里‘建起楼房一座,作为安居之所,后人为纪念他,称之彭华楼。

2、彭华公书楼,是一座古代现化结合的3层楼阁,是其子孙后代为了纪念广东罗定彭姓始祖,彭华公而兴建。

3、彭华公墓志铭: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所写的,记叙了彭华在江西都得省级状元,进入朝中为官30余年,后借病辞官一事。

4、罗定榃感进士坊,上面刻录有6位进士的名字,彭华是其中之一.

个人著作

彭华作为明代大学士,对文学有一定的造诣,生平著有诗《三月朔登绝顶》、《自题扇》、《柳鸶为尹嗣昭题》、《夜过胥江》、词《玉蝴蝶》、《浣溪纱》,其著有序、传、题跋、实录、行状、祭文、志铭等多种文学,收录在《彭文思公文集》《素庵集》,其中《彭文思公文集》流传于世,正本收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彭文思公文集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人物、文化。是研究明代中后期历史的一块瑰宝。

摘录:明妃曲[明]彭华

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晓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

家庭情况

曾祖父:彭复安,字安甫,迁山庄乡智溪大开族,为智溪一世

曾祖母:刘氏

祖父:彭同升(1366-1447),字苍山(1366-1447),赠礼部尚书,太子少保

祖母:郭氏

父亲:彭贯,正统元年丙辰科(1436)第二甲进士,正统初,官浙江按察佥司事。彭氏家族在明代中期以前科宦蝉联,曾出现过“父子四进士”(彭贯和其子彭彦充、彭华、彭礼),可谓盛极一时

母亲:伍氏,封宜人至夫人

大哥:彭褆

二哥:彭彦充

弟:彭礼

夫人:原配刘氏

生5子:彭勉政,彭勉敩,彭勉肇,彭勉敷,彭勉敬

续配:黎氏

生2子:彭湖生(大纪),彭南生(小纪)

家族背景

明代前中期的京官中,江西籍人士“冠盖如云”。安福作为江西著名的文明古县,崇儒尚教之风经久不衰,出类拔萃之士层出不穷。当时的彭氏家族,更是“科宦蝉联、英才济济”。而大智的彭贯(明正统丙辰年进士,官浙江按察佥司事)和他的3个儿子彭彦充(明朝天顺丁丑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彭华(明景泰五年,考中第一会元)、彭礼(明成化壬辰年进士,官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先后考中了进士,时称“父子四进士”。更令人刮目的是,彭华的族兄彭时为钦点正统十三年(1448)状元。时隔6年后,即景泰五年,彭华一举考中会元。兄弟俩双双夺魁,又先后入阁,成为“阁老”,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状元祠相府(中溪彭氏宗祠)内的木刻对联说得好:兄状元,弟会元,六年间压两京一十三省豪杰;左太师,右少师,二派下开四乡千百万载书香。安福的大智刻石也记载了正统八年(1443)至弘治六年(1493)这个书香家族的辉煌。

堂兄长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迁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宪宗成化年间,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间,在李贤、陈文相继去世之后,继任内阁首辅。

钱皇后去世后,彭时与商辂力主其应合葬裕陵,再经百官哭谏于文华门,最终迫使宪宗及周太后同意所请。固原盗乱时,反对派京军前往支援,认为只凭项忠便足以平乱,后果如其所料。累加吏部尚书、少保。因疾病缠身而多次请辞,均未获准,成化十一年(1475年),彭时病逝,年六十。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宪”。

彭时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为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辅政近三十年,颇能持正存大体。与商辂齐名,《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著有《彭文宪公笔记》、《彭文宪公文集》、《可斋杂记》等。

相关史料

《明史列传第五十六》

华,安福人,大学士时之族弟,举景泰五年会试第一。深刻多计数,善阴伺人短,与安、孜省(李孜省)比。尝嗾萧彦庄攻李秉,又逐尹旻、罗璟,人皆恶而畏之。逾年,得风疾去。

《明孝宗实录》-彭华传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字彦实,江西安福县人,景泰五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与修大明一统志,华自少资性警敏乡人奇之入,官翰林才名颇着平居。寡言笑及论辩,古书疑义事当成败,多奇中文章严整峭厉如。

《明孝宗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

丁未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以疾乞致仕,许之,华奏去年六月中,臣感末疾,赐医调治,至九月中未愈,奏乞停俸,不许。

《国朝献征录》-征录卷之十四

资善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赠资政大夫太子少傅谥文思彭公华墓志铭(李东阳)

《明史·尹直传》

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

《明史·万安传》

帝崇信道教,封金阙(金阙真君)、玉阙真君为上帝,遣安祭于灵济宫。而李孜省、邓常恩方进用,安因彭华潜与结,藉以排异己

《明史·焦芳传》

或语大学士万安:“不学如芳,亦学士乎?”芳闻大恚曰:“是必彭华间我也。我不学士,且刺华长安道中。”华惧,言于安,乃进芳侍讲学士。

《明史·刘瑾传》

以占城国使人亚刘谋逆狱,裁江西乡试额五十名,仍禁授京秩如余姚,以焦芳恶彭华故也。

《快园道古》

“彭华年十五,常过邑城,坐客有持故契争产者,辩论不已。华齿坐下,独抗声曰:‘此赝契也!’”

标签: 彭华

更多文章

  • 刘吉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吉

    刘吉(1427-1493年12月24日),字祐之,号约庵。北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明代政治人物,于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1492)任内阁首辅。刘吉是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曾参与编撰《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等典籍,并曾为明英宗及其太子朱见深讲读经史。朱见深继

  • 万安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安

    万安(约1417—1488年),字循吉。明代眉州(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万冲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明宪宗宠臣、外戚,官至内阁首辅,卒赠太师,谥文康。万安与刘珝、刘吉因在成化年间因尸位素餐,被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此外,据《万历野获编》,三人又因面见明宪宗时不知如何对答、只知叩头

  • 刘定之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定之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学家。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刘定之登进士第。历官翰林编修、太子洗马等。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以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次年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屡次谏言时

  • 陈文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文

    陈文(1405~1468),字安简,江西庐陵(江西吉安)人,明代大臣、内阁首辅。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榜眼,官至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赠少傅,谥庄靖。陈文早年在云南有政绩,入阁后,行事丑陋,无所建树,性格急躁,睚眦必报,为时论所鄙视。本名:陈文字:安简所处时代:明

  • 彭时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彭时

    彭时(1416年7月10日-1475年4月27日),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阁臣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迁吏部右侍郎兼学

  • 张瑛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瑛

    明朝宣宗时期内阁宰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本名:张瑛所处时代:1430年左右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宣宗时期内阁成员明朝宣宗时期内阁宰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参与修纂明太宗实录,为总裁。宣德元年,晋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德二年二月,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德四年十月,改南

  • 权谨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权谨

    权谨,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苏徐州)。明朝重臣、孝子。中文名:权谨籍贯:徐州(今江苏徐州)代表作品:《彭城志》字:仲常所处时代:明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十岁丧父,哀痛甚至哭死过去。永乐四年荐为乐安知县,升为光禄署丞。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

  • 曹溶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溶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等,皆被采纳实施。又

  • 释道宗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释道宗

    释道宗(1613~1701年),俗姓张,名云龙,明末清初福建诏安县二都九甲社人。天地会和香花宗的创始人。中文名:释道宗出生日期:1613年逝世日期:1701年名:云龙少年离乡外出学佛,文武兼修,交游广博。明崇祯四年(1631年)法号道宗,创建并住持平和县龙湫岩。崇祯八年(1635年),易号为无智,改

  • 王骘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骘

    王骘(1613—1695),字辰岳(或作人岳),又字相居。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清朝大臣。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695年7月3日)。累官至闽浙总督、户部尚书,以操守清廉,为政有方,闻名于时。本名:王骘字:辰岳,人岳,相居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