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定之

刘定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31 更新时间:2023/12/26 7:33:24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学家。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刘定之登进士第。历官翰林编修、太子洗马等。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以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次年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屡次谏言时政。钱皇后去世后,刘定之与同僚彭时、商辂等据理力争,最终使其得以袝葬裕陵。成化五年(1469年),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刘定之为人耿直刚正,却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他文思敏捷,学问渊博,善文工诗,著有《刘文安公文集》《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刘文安公奏疏》。概述内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基本资料

本名:刘定之

别名:刘文安、呆斋先生

字:主静

号:呆斋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永新

出生日期:1409年

逝世日期:1469年9月15日

主要作品:《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

主要成就:以文学闻名一时

官职: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谥号:文安

人物生平

刘定之生于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遂令其博览群书,但禁止其写文章。定之每每私下里尝试作文。一日,刘定之患病,父亲探视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和《咏桃浆》诗,惊叹道:“子有八面受敌之才”将来必为伟器。”

宣德十年(1435年),刘定之考中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第一,殿试又夺得探花,一时名扬天下。被授任翰林编修。

正统四年(1439年),京城发大水,全城被淹。刘定之应诏陈述十条建议,均不被朝廷采纳。

正统十三年(1448年),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乡人发生冲突,牵连到他,竟被逮捕入狱,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刘定之编修任满,升侍讲。

代宗即位(1450年),刘定之又上言十事,论及战阵、守备、练兵、选将至官吏的铨选、迁降、考察、赏罚,所言皆治国安邦的大计,受到皇帝的褒奖。

景帝三年(1452年),升司经局洗马,也先当时请求代宗派使者回报,刘定之援引旧例请求同意,但代宗不愿接回被俘的英宗,此事便没有立即获准。后又升为右春坊右庶子。

天顺改元(1457年),任通政司左参议仍兼翰林侍讲,不久又升翰林学士。

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即位,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径筵。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以本官入直文渊阁参与朝政。

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进官工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当时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收百姓的赋税。刘定之上疏宪宗说:“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收,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上怜爱百姓的本意,请皇上体恤下情。”宪宗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成化四年(1468年),刘定之时任礼部左侍郎,仍兼翰林学士。当时万贵妃专宠,皇后很少能够见到宪宗,太子又为确立,代宗的女儿已十五岁(及笄)却还未下嫁。刘定之趁着久旱之时,一同上疏谈及这些事。并请求经筵时一并讲说太祖朱元璋亲作的书,赶除异端邪教,不要让其害政耗财。宪宗将其奏疏留中不下。

同年六月,钱太后(孝庄钱皇后)去世,周太后(孝肃周皇后)不愿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命太监夏时与怀恩召集辅臣,商议钱太后的丧葬事宜。阁臣彭时首先反对。次日,宪宗再召彭时、刘定之等重议此事,彭时仍坚持前议。宪宗说:“朕难道不知道你说的这些吗?朕只是担心钱太后一旦入葬,就会使母后(周太后)难与先帝合葬。”刘定之回答:“孝顺之道贵在守大义,而不是守长辈一时之命!”彭时及内阁重臣商辂也先后劝说宪宗。宪宗说:“连母亲的命令都不听了,还能算孝顺儿子吗?”彭时向宪宗建议:“可以将钱太后葬于先帝之左,虚右位以待周太后将来。”

刘定之与彭时、商辂之后又联名上疏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仍担心违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后更发出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姚夔等两百余名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宪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头拒命,声言:“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自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跪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宪宗与周太后无可奈何,这才听从了刘定之等人的建议。

不久后,刘定之患病,多次上疏请求致仕,宪宗下诏挽留,并派太医为他看病、宦官前往赏赐。

成化五年(1469年)八月十日(9月15日),刘定之于任上病逝,终年六十一岁。追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人物评价

总评

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国忧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明朝中叶,刘定之名闻天下,擅一代文宗,虽武夫悍卒,亦无不慕传。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诗》,内侍站立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令人折节叹服。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诰,笔不停书。自他入内阁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曾有人问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刘定之立马列出他们的世系先后,就像家族谱系一样,时人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

历代评价

刘髦:此子有八面受敌之才,取一第不难也。

彭时:公襟怀坦夷,操履谦谨,与人语,色温气和,惟恐伤之(阙),人无贵贱大小,一於恭敬自下,若怯懦然,至其居官论事,则根据义理,词锋峭励,虽勇者有弗及。……立朝三十余年,以文学擅名天下,作文赋诗,援笔立就,雄混变化,自成一家机轴,至於状物写意,能言人所不言,隐然有苏氏父子笔力,四方求者踵至,应(阙)不倦,故其文章散布天下多。

刘宣:刘文安之学,六经子史,下至小说、杂技、释老之书,无所不窥。终身成诵,非他人之仿佛记忆者比。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逼真苏氏父子者居多。初年所著经义及策略,业举子者,家传人诵焉。年十七八,已名动郡邑间,比登进士,遂名动天下。求文者日踵门户,公皆曲为应答,不少厌倦。初,北虏之变,内外章疏无虑千万,惟公之奏,为人所脍炙。

刘吉:定之少颖敏,日记数千言。……既而果以文章取高第,名闻天下,为人坦夷,言动质直,不事矫饰,己巳之变,上书陈十事,皆切当时之务,总裁国史,发凡举例,删繁撮要,其功居多,入内阁不久,然一时制作多出其手,为文援笔立就,未尝属稿,而伟思环情形生境,具自出一家机轴,论者谓国初以来馆阁能文之士,博洽如定之者,治不数人,但颇泥古,施之于事,或不通云。

彭韶:天资绝伦,八面受敌。高古浑雄,变化莫测。经筵讲官,太子洗马。三疏抗言,援笔立写。惟公之文,名重天下。岂但当时,爱而不舍。至今后人,词林定价。

李东阳:暨英庙之初,富庶之效,可谓极盛矣,而刘文安诸公出焉。

唐枢:文学迥迈,对客挥毫运思,稿不易幅。及成化初,登秘阁,折疑义,稽古训,或日咏百诗,一挥九制,渟浤演迤,顿挫奔放,变化不穷。正统间,上时政十事。景泰间,上敌忾十事,又请遣使迎驾,滔滔法语,耿耿节义,不徒于文已也。

廖道南:予自儿时,五洪家君尝诲以文安之受教于石潭君也,虽古人亦无逾焉。乃取果齐诸稿读之,郁郁乎盛矣。及阅国史,乃见其昌言直气,卓不可挠,沛不可御,昔人所谓“此皆节义文章,可相屈耶“。惜乎用之既晚,未究厥施,西涯其知言哉。

项笃寿:刘文安好言事,其所论列,皆明辩深切,可见诸行事,非无当空言者流也。

何乔远:彭时、刘定之并以谦谨居相位,定之有文,而刘珝侃然不阿矣。

张岱:刘文定高才高节,其疏不让十渐十思。

张廷玉:吕原、岳正、刘定之虽相业未优,而原之行谊,正之气概,定之之建白,咸有可称,故以时次,并列于篇。

逸闻趣事

景泰年间,兵部尚书陈汝言在退朝后遇到时任太子洗马的刘定之,对他开玩笑说:“你的职责是洗马,一天洗几匹马?”刘定之应声回答:“厩马我都洗,只是大司马(大司马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洗不得。”陈汝言与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又有一次,兵部侍郎(又称少司马)王伟遇到刘定之,王伟也对刘说:“太仆(官名,秦置,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畜牧之事)的马多,麻烦洗马一一洗之。”刘定之笑着说:“何止太仆,诸司马不洁,我亦当洗。”王伟又说:“先生一日洗几马?”刘定之回答:“大司马洗得干净,少司马还洗不干净。”众人听了,均大笑。

刘定之与李克述同升为庶子。状元刘俨嘲笑刘定之说:“先生真庶子也。”原来,刘定之是父亲后娶的小妾所生,古人称之为“庶出”也叫“庶子”。刘定之默然无话可说。

历任职衔

职衔

任期

出处

编修

正统1年-正统14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十五》

翰林院侍讲(本院侍讲)

正统14年-景泰3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九》

应天府乡试考官

景泰1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四》

【经筵讲官】(分直侍讲)

景泰1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六》

司经局洗马

景泰3年-景泰7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一十五》

翰林院侍讲(兼)

景泰3年-天顺1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右春坊右庶子

景泰7年-天顺1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六十六》

【不详】(于史馆纂修《宋元通鉴》)

景泰7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六十六》

通政司左参议

天顺1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翰林院学士

天顺1年-天顺8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五》

皇太子出阁侍班讲读官

天顺2年-天顺?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九》

顺天府乡试考官

天顺3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三百六》

【教习庶吉士】(教习文章)

天顺3年-天顺?年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三百一十三》

太常寺少卿

天顺8年-成化3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

侍读学士(兼)

天顺8年-成化3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

殿试读卷官(读卷)

天顺8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三》

【教习庶吉士】(教习文章)

天顺8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三》

经筵官(兼)

天顺8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六》

《英宗睿皇帝实录》副总裁

天顺8年-成化3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八》

会试考试官

成化2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十六》

【教习庶吉士】(教习文章)

成化2年-成化?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十七》

【不详】(于内阁参预几务)

成化2年-成化?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三十七》

工部右侍郎

成化3年-成化4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四十五》

翰林院学士(兼)

成化3年-成化5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四十六》

礼部左侍郎

成化4年-成化5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五十九》

殿试读卷官

成化5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六十五》

礼部尚书(赠)

成化5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七十》

资善大夫(赠)

成化5年-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七十》

嘉议大夫

【明】【不详】

《国朝献徵录·卷十三》

(参考资料:台湾中研院—(明)刘定之)

史料记载

《刘公定之神道碑》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七十》

《国琛集·下卷》

《殿阁词林记·卷三》

《今献备遗·卷十五》

《名山藏·卷六十四》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

标签: 刘定之

更多文章

  • 陈文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文

    陈文(1405~1468),字安简,江西庐陵(江西吉安)人,明代大臣、内阁首辅。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榜眼,官至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赠少傅,谥庄靖。陈文早年在云南有政绩,入阁后,行事丑陋,无所建树,性格急躁,睚眦必报,为时论所鄙视。本名:陈文字:安简所处时代:明

  • 彭时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彭时

    彭时(1416年7月10日-1475年4月27日),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阁臣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迁吏部右侍郎兼学

  • 张瑛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瑛

    明朝宣宗时期内阁宰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本名:张瑛所处时代:1430年左右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宣宗时期内阁成员明朝宣宗时期内阁宰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参与修纂明太宗实录,为总裁。宣德元年,晋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德二年二月,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德四年十月,改南

  • 权谨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权谨

    权谨,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苏徐州)。明朝重臣、孝子。中文名:权谨籍贯:徐州(今江苏徐州)代表作品:《彭城志》字:仲常所处时代:明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十岁丧父,哀痛甚至哭死过去。永乐四年荐为乐安知县,升为光禄署丞。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

  • 曹溶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溶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等,皆被采纳实施。又

  • 释道宗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释道宗

    释道宗(1613~1701年),俗姓张,名云龙,明末清初福建诏安县二都九甲社人。天地会和香花宗的创始人。中文名:释道宗出生日期:1613年逝世日期:1701年名:云龙少年离乡外出学佛,文武兼修,交游广博。明崇祯四年(1631年)法号道宗,创建并住持平和县龙湫岩。崇祯八年(1635年),易号为无智,改

  • 王骘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骘

    王骘(1613—1695),字辰岳(或作人岳),又字相居。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清朝大臣。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695年7月3日)。累官至闽浙总督、户部尚书,以操守清廉,为政有方,闻名于时。本名:王骘字:辰岳,人岳,相居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

  • 钟丁先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丁先

    钟丁先(1613—1672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人。中文名:钟丁先别名:字后觉、南山,号忏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613年逝世日期:1672年出生地: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代表作品:《渔》、《樵》、《耕》、《牧》词钟丁先(1613—1672年),

  • 法若真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法若真

    法若真(1613-1691)字汉儒,号黄山、黄石,祖籍济南,先祖于明朝景泰年间任职胶州,法氏后人遂定居胶州城里,以为故里。法若真父亲法寰学识渊博,尤爱好研究经史,对《四书》、《春秋》颇有见解,著作很多,声名一时,他辞官职返乡,在城南怡云岭设学馆,以授徒讲学为业,在胶州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中文名:法若

  • 魏一鳌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魏一鳌

    魏一鳌(1613~1692)字莲陆,直隶新安(河北保定)人。明代理学家。明崇祯举人,官山西忻州知州。礼贤下士,多施惠政。明末变乱之后,不愿为官,清顺治二年(1645)从清初大儒孙奇逢求学,在孙奇逢所居河南辉县夏峰村之兼山堂旁筑室而居,为自己的居处取名“雪堂”。与汤斌、耿介等共相切磋,汤对他非常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