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融

张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18 更新时间:2023/12/13 19:34:39

张融(444~497)中国南朝齐文学家、书法家。字思光,一名少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世族,宋会稽太守畅子。弱冠知名。初仕宋为封溪令。后举秀才,对策中第,为仪曹郎。以故免官,复摄祠部、仓部二曹。又被萧道成辟为太傅掾、迁中书郎。入齐,为长沙王萧晃镇军,竟陵王萧子良征北谘议,并领记室,司徒从事中郎。官至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世称“张长史”。《吴中先贤谱》苏文编绘

基本资料

本名:张融

字:思光

所处时代:南朝齐

出生地:吴郡

出生日期:444年

逝世日期:497年

主要作品:白日歌

人物简介

融形貌短丑,行止怪诞,善言谈,工草书,其文也如其人“诡激”而“独与众异”,张融与太子仆周颙并善《老子》、《周易》,相遇辄言玄理,弥日不倦。融作《门律》以示颙,颙致书论难,其书今存《弘明集》中。融于文章亦颇自负,其《门律自序》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

文学成就

张融代表作《海赋》与晋人木华《海赋》并为名作。融作《海赋》,意在超过木华,赋中颇有构思奇特之语。另存诗5首,其中《别诗》情景交融,最具特色。《隋书·经籍志》著录《张融集》27卷,又有《玉海集》10卷,《大泽集》10卷,《金波集》60卷,均佚。明代张溥辑有《张长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钟嵘《诗品》列其作为下品,评其诗曰:“思光(张融字思光)纡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

逸事遗闻

张融在清谈、佛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他特立独行的个性、诙谐幽默的语言、机敏善辩的口才及风姿飘逸的名士风范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一次,齐高帝萧道成召见他,他很晚才到。萧道成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自己见皇帝好像是从地上升往天空,所以快不起来,说得萧道成龙颜大悦。

张融擅长草书,常常以此得意。萧道成对他说,你的书法很有骨力,可惜没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张融说:“别可惜我的书法没有二王的笔法,您要可惜二王没有我的笔法。”张融还常常叹息:“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南史文载

融字思光,弱冠有名。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之,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解褐为宋新安王子鸾行参军。王母殷淑仪薨,后四月八日建斋并灌佛,僚佐儭者多至一万,少不减五千,融独注儭百钱。帝不悦曰:“融殊贫,当序以佳禄。”出为封溪令。从叔永出后渚送之曰:“似闻朝旨,汝寻当还。”融曰:“不患不还,政恐还而复去。”及行,路经嶂嶮,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浮海至交州,于海中遇风,终无惧色,方咏曰:“干鱼自可还其本乡,肉脯复何为者哉。”又作海赋,文辞诡激,独与众异。后以示镇军将军顾凯之,凯之曰:“卿此赋实超玄虚,但恨不道盐耳。”融即求笔注曰:“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此四句后所足也。凯之与融兄有恩好,凯之卒,融身负坟土。在南与交趾太守卞展善。展于岭南为人所杀,融挺身奔赴。

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改为仪曹郎。寻请假奔叔父丧,道中罚干钱敬道鞭杖五十,寄系延陵狱。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干杖,不得出十。为左丞孙缅所奏,免官。重定,摄祠部、仓部二曹。时领军刘勉战死,融以祠部议,上应哭勉,见从。又俗人忌以正月开太仓,融议不宜拘束小忌。寻兼掌正厨,见宰杀,回车径去,自表解职。

再迁南阳王友。融父畅为丞相长史,义宣事难,畅将为王玄谟所杀,时玄谟子瞻为南阳王长史,融咨求去官,不许。融家贫欲禄,乃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曰:“融昔幼学,早训家风,虽则不敏,率以成性。布衣韦带,弱年所安,箪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榛栗枣修,女贽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昔求三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守,愿得为之。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复求丞。”又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曰:“融天地之逸人也,进不辨贵,退不知贱,实以家贫累积,孤寡伤心,八侄俱孤,二弟顿弱,岂能山海陋禄,申融情累。阮籍爱东平土风,融亦欣晋平闲外。”时议以融非御人才,竟不果。

辟齐太傅掾,稍迁中书郎,非其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张氏自敷以来,并以理音辞、修仪范为事。至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见者惊异,聚观成巿,而融了无惭色。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高帝素爱融,为太尉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着,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登阶。及就席,上曰:“何乃迟为?“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公卿咸以为捷。

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融假还乡,诣王俭别。俭立此地举袂不前,融亦举手呼俭曰:“歜曰‘王前’。”俭不得已趋就之。融曰:“使融不为慕势,而令君为趍士,岂不善乎。”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下车入门,乃曰:“非是。”至户望澄,又曰:“非是。”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为异如此。

又为长沙王镇军,竟陵王征北谘议,并领记室,司徒从事中郎。永明二年,总明观讲,敕朝臣集听。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饮之。事毕,乃长叹曰:“呜呼!仲尼独何人哉。”为御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寻复职。

融形貌短丑,精神清彻,王敬则见融革带宽,殆将至髀,谓曰:“革带太急。”融曰:“既非步吏,急带何为?”融假东出,武帝问融住在何处,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无水。”后上问其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

后使融接对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顾而言曰:“张融是宋彭城长史张畅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达六夷。”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八年,朝臣贺众瑞公事,融扶入拜起,复为有司所奏,见原。迁司徒兼右长史。竟陵张欣时为诸暨令,坐罪当死,欣时父兴世讨宋南谯王义宣,官军欲杀融父畅,兴世以袍覆畅而坐之,以此得免。兴世卒,融着高履为负土成坟。至是,融咨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时死。子良答曰:“此乃是长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长史所怀。”迁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融有孝义,忌月三旬不听乐,事嫂甚谨。父畅临终谓诸子曰:“昔丞相事难,吾以不同将见杀,缘司马竺超人得活,尔等必报其子。”后超人孙微冬月遭母丧居贫,融吊之,悉脱衣以为赙,披牛被而反。常以兄事微。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经佐吏,哭辄尽恸。建武四年,病卒,遗令建白旐无旒,不设祭,令人捉麈尾登屋复魂。曰:“吾生平所善,自当陵云一笑。三千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妾二人哀事毕,各遣还家。”曰:“吾生平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不须暂停闺合。”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高谈鲜能抗拒。永明中遇疾,为门律,自序云:“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也。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临卒,又戒其子曰:“手泽存焉,父书不读,况父音情,婉在其韵。吾意不然,别遗尔旨。吾文体英变,变而屡奇,岂吾天挺,盖不隤家声。汝可号哭而看之。”融文集数十卷行于世,自名其集为玉海。司徒褚彦回问其故,融云:“盖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张氏前有敷、演、镜、畅,后有充、融、卷、稷。第六弟宝积,建武中,出为庐陵太守。时名流谢伷、何点、陆惠晓、孔珪至融弟铁之舍。点造坐便曰:“今日可谓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张氏保家之子。”顾见王思远曰:“卿诈作善,非实得也。”二五谓孔珪及融并第五。

野史逸闻

张融

宋张融尝乞假还,帝问所居。答曰:"臣陆居非屋,舟居非水。"上未解,问张绪。绪曰:"融近东山,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上岸,住在其间。"上大笑。太祖尝面许融为司徒长史,敕竟不出。融乘一马甚瘦,太祖曰:"卿马何瘦,给粟多少。"融曰:"日给一石。"帝曰:"何瘦如此。"融曰:"臣许而不与。"明日,即除司徒长史。融与谢宝积("谢宝积"当作"宝积谢",宝积融第六弟,见《南史》本传。)俱谒太祖,融于御前放气。宝积起谢曰:"臣兄触忤宸扆。上笑而不问。须臾食至,融排宝积,不与同食。上曰:"何不与贤弟同食。"融曰:"臣不能与谢气之口同盘。"上大笑。(出《谈薮》)

【译文】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张融有一次请假回家。皇上问他家住在哪里?张融回答说:"我住在陆地上但不是房屋,住在船上但不在水上。"皇上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问张绪。张绪告诉皇上说:"张融家住在东山附近,没有固定的住处。暂且将一只小船牵上岸边,全家人住在里面。"皇上听了大笑。齐太祖萧道成曾当面答应授任张融为司徒长史,然而竟然不见太祖下任命令。张融骑着一匹瘦得可怜的马上下朝,太祖看见了问张融:"你的这匹马怎么这么瘦啊?给它多少料粟?"张融回答说:"每天喂它一石粟。"太祖问:"那为什么还这么瘦?"张融说:"我答应喂它一石粟,可是我并没有实际给它呢。"第二天,太祖即下任命令授任张融为司徒长史。张融与宝积谢一块儿拜见太祖。张融在皇上面前放了一个屁,宝积谢起身谢罪说:"我的这位兄弟泄气污染了皇上的圣殿。"太祖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过了一会儿,摆上酒宴,张融排斥宝积谢,不让他上桌。太祖问:"为什么不跟你的这位贤弟同桌吃饭?"张融说:"我不能跟谢气的嘴同餐。"太祖听后大笑。

史籍记载

《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二》

标签: 张融

更多文章

  • 刘绘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绘

    刘绘(458-502年),字士章,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齐大臣,刘宋中领军刘勔的儿子。聪明警觉,善于隶书。起家著作佐郎、太尉行参军,出任江州主簿、荆州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始兴功曹、护军司马、中书郎、镇军长史、黄门郎、太子中庶子、抚军长史、长沙太守、南东海太守、南兖州长史,投靠萧衍,担任

  • 江孝嗣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江孝嗣

    江孝嗣,南朝诗人。生卒时间与生平均不详。南齐时人。曾与谢朓有唱酬。《谢宣城诗集》存其诗二首。中文名:江孝嗣国籍:中国职业:诗人代表作品:北戍琅邪城江孝嗣,南朝诗人。生卒时间与生平均不详。南齐时人。曾与谢朓有唱酬。《谢宣城诗集》存其诗二首。北戍琅邪城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薄暮

  • 萧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绎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名七符,号金楼子,籍贯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555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母为阮令嬴。天监十三年(514年)封湘东王,镇江陵(今湖北荆州)。太清元年(54

  • 柳恽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柳恽

    柳恽(465~517年),字文畅,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南朝梁大臣、学者,南齐司空柳世隆之子。少有志行,立性贞素,竟陵王萧子良引为法曹参军,迁太子洗马,父丧辞职,著《述先颂》。起任鄱阳相,迁骠骑从事中郎。萧衍在雍州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时,迎接雍州刺史萧衍,迁冠军将军,征东府司马。又奉萧衍之命

  • 庾肩吾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庾肩吾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中文名:庾肩吾职业: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出生地:

  • 吴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建安王萧伟趋贤重士,召吴均为记室,掌文翰;萧伟迁江州(今江西九江),补吴均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恽又转荐

  • 何逊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杜甫将二人合称“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

  • 王籍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本名:王籍别

  • 陶弘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本名:陶弘景别名:华阳隐居、山中宰相字:通明所处时代:南北朝(南朝齐梁时期)出生地: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456年逝世日期:536年主要作品:本草经集注南朝士族出身

  • 曹景宗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景宗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曹景宗幼善骑射,好猎,少以胆勇闻。齐明帝时,随太尉陈显达攻北魏,以奇兵二千破魏军四万。后依附雍州刺史萧衍(梁武帝),助其夺取帝位。萧衍称帝后,进号平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天监五年(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