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庭询(683-748年),字立节,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人。唐朝时期大臣,礼部尚书褚无量长子。十六岁,明经及第,起家门下省典仪,迁左金吾胄曹参军,出任江都县丞、渑池县主簿、万年县尉,入为太常博士、著作佐郎,转太子司议郎,历任虞部员外郎、屯田郎中、驾部郎中,迁国子司业,袭封舒国公。外放治理常山郡、鲁郡、历阳郡,授正议大夫、上柱国。天宝七载,去世,时年六十六,葬于洛阳县龙门乡之原。
基本资料
本名:褚庭询
字:立节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万年县
出生日期:683年
逝世日期:748年
主要成就:治理州郡
官职:国子司业正议大夫上柱国三郡太守
爵位:舒国公
人物生平
褚庭询,字立节。余之先日微子,封于宋,其后恭公少子子石,始掌褚师之官。因官命氏,遂为著姓。衣冠南渡,爰处盐官,从宦西京,便居帝里,故今为万年县人也。曾祖范,隋豫章郡丞、暨阳令。祖义宗,皇赠和州刺史。考无量,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崇文馆学士、舒国公,赠礼部尚书。
公即尚书府君元子也。性耿介不群,不忏于物,物亦莫敢犯。亲戚故旧,皆严惮之。年十六,国子明经擢第,解褐授门下省典仪,朝廷仪礼必参预焉。故内则典仪,外则奉礼,其流一也。居一岁,承恩改左金吾胄曹,试剧程才,出摄扬州江都县丞,入为河南府渑池县主簿。丁尚书府君忧,哀毁过礼,人所不及。服阕,授万年县尉。京剧之任,时以为难,而公处之,反以为易。四考之内,三知捕贼,擒奸植伏,有若神明。久厌吏途,愿崇家业。遂改太常博士、著作佐郎。高步礼司,雍容文囿。转太子司议郎。公以俊茂之才,骤登华省,历虞部员外郎、屯田郎中、驾部郎中,累历三曹,弥纶十栽。迁国子司业,先君曾居此任,父子相继,时论荣之。公有牧民之术,愿从出守,果得雄藩。遂除常山郡太守兼恒阳军使,设教敷政,风化大行。每受范阳节度,乃喟然而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忽忽不乐。幸而代之,换鲁郡太守,且免干戈之役。喜观邹鲁之风,曾不知孔氏门人,遂忘遗教;邹人之子,同为薄俗。公下车施令,露冕申威,一年之问,人吏莫犯。阙党将命,未见怀仁,互乡与言,先为悖德。群邪作计,经使薄言,公以其违约,笞而致毙。使司准法,遽以上闻。主上以事不缘私,特从宽宥,除历阳郡太守,从轻贬也。庭诲因而谢恩。手制答日:卿之先父,尝为朕师。宥贤之心,况其子胤。是用特申宽典,以彰追眷之恩,亦欲使朝廷知朕不忘旧也。恩宠至矣,朝廷懿之。下车之政,不失常调。忽遘微疾,奄至大渐。医未及救,药未及行,信宿之间,幽明遂隔。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以天宝七载三月十七日,薨于郡之官舍,春秋六十有六。夏四月,迁柩于洛阳行修里之私第,冬十一月十八日,窆于龙门乡之原,礼也。嗣子西河郡司兵日纲,倬然在疚,痛深创钜,孝思罔极。诲以天纶义重,孝友情深,何图一朝,于此永诀。呜呼痛哉!呜呼痛哉!铭日:
建旌旒兮出都门,呜鼓角兮震乾坤;国人愿兮谁子孙,乃飚言日余之昆。弃华屋兮入荒村,感平昔兮友爱敦;泪雨洒兮声雷奔,诉穹昊兮无复论。陟彼岗兮不可见,唯有忠贞世业存。
参见《唐故正议大夫行历阳郡太守上柱国舒国公褚府君墓志铭》
亲属成员
曾祖:褚范,隋朝豫章郡丞、暨阳县令。
祖父:褚义宗,和州刺史。
父亲:褚无量,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崇文馆学士、舒国公,赠礼部尚书。
弟弟:褚庭诲,谏议大夫、京兆少尹。
儿子:褚日纲,西河郡司兵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