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晨光

周晨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50 更新时间:2024/1/18 13:35:54

铁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家。长期致力于铁道机车车辆及线路金属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先后取得近20项科研成果,其中250米焊接长钢轨全长淬火新技术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科研工作,培养了多名优秀科技人才。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引。长期致力于铁道机车车辆及线路金属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先后取得近2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50米焊接长钢轨全长淬火新技术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科研工作,培养了多名优秀科技人才。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名:周晨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11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

职业:热处理专家

出生地:宜兴市

人物简介

立志为祖国的工业尽微薄之力

周晨光,1924年1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好好念书,做有为之人”的家庭教育,使他立下了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求学志。小学毕业后正值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颠沛流离中读完中学。毕业后考入江苏医学院,次年考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当时唐山交通大学搬迁在贵州平越),立志要为祖国落后的工业或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1948年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台湾林业管理局工作,11月回母校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冶金系任助教。1950年3月铁道研究所在唐院成立,周晨光兼任铁道研究所助理员,负责金相热处理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并带领工学院学生进行金相实习。1953年随研究所迁往北京,即开始了专业的专题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与了铁路材料金相样本(图谱)的编制,机车主要配件火焰表面淬火,钢轨质量检查,低合金钢轨以及道岔表面淬火,车轮、轮箍工频热处理的研究,内燃机车Mo-Cu球墨铸铁热处理,内燃机车大模数齿轮高频淬火的技术攻关。率先采用可控硅中频电源进行道岔及250米焊接长钢轨的全长表面淬火的应用研究。250米焊接长钢轨全长表面淬火新技术1983年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在全路推广,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经过几批人的努力,在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上,“钢轨全长淬火设备和技术”于1997年成功地出口韩国,为国家挣得了外汇。

铁路科技战线上取得重要成果

周晨光40多年来为提高铁道钢轨、道岔、轮箍以及内燃机车曲轴、齿轮等重要零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不断在科技战线上取得重要成果。先后发表了30多篇论文并应邀出席了国际重载会议,所宣读的论文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和好评。周晨光科研作风严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促进了铁路科技的发展。

成就与荣誉

周晨光担任铁科院专题组长

为了保证铁路行车安全,需要对铁路用金属材料建立检验、分析标准。为此,铁科院金化所于1953年初立项研究编辑金相样本(图谱)。周晨光担任专题组长,他带领专题组同志克服当时设备条件差的困难,仅用普通金相显微镜,针对铁路常用材料及破损零部件,制取金相样品进行分析、观测,以精湛的技术、不辞辛苦的工作,终于在当年年底拍摄出120余幅典型金相图片,编辑成金相图谱,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尽管印数只有100册,但分发至全国铁路各相关局、段、工厂及科研、院校单位,作为金相检查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推动各单位的金相检验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图谱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适用于铁路,也适用于其他系统,对全国的金相检验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第一部金相图谱文献。直至现在仍对金相专业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负责“机车配件火焰表面淬火”的试验研究

1954年,针对当时蒸汽机车重要配件耐磨性较差,致使大修、厂修周期缩短,影响运营,周晨光与安汝潜共同负责“机车配件火焰表面淬火”的试验研究。专题组选取了五种机车常用磨损件(导板、月牙板、鞲鞴杆、十字头销以及汽缸套)进行火焰表面淬火的试验研究,以期提高其耐磨性。他们深入现场,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直至工艺试验,都亲自动手参与,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条件和操作规程,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正式投产试用,可使使用寿命提高1~3倍,效果很好。继而开办了技术培训班,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

为向波兰索取钢轨赔偿费做出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进口的波兰钢轨,在线路使用中出现大量压溃、鼓包,危及行车安全,引起了铁道部高度重视。周晨光与专题组同志遵照铁道部指示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书面报告(并译成俄文、英文),为索赔和挽回经济损失以及铁路的安全运行做出了很大贡献。

研制了多种自己的低合金钢轨

针对铁路钢轨不耐磨、不耐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与钢厂一起结合我国矿源特点,研制了多种低合金钢轨,从化学成分、性能试验到线路铺设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经过冶金、铁道几批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研制的U71Mn钢轨已在我国铁路上大量使用,满足了铁路发展的需要。

研究出车轮的工频加热处理设备和工艺

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专题组与锦州铁路局车轮厂、沈阳铁路局苏家屯机务段协作,研究成功车轮、轮箍的工频加热表面热处理的设备和工艺。经装车运行考验表明,提高了强韧性,改善了抗剥离性能,使原来不到一个架修延长到一个厂修而不落轮,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很受现场欢迎。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多次参加内燃、电力机车的材料工艺攻关工作。采用我国富有的锰(Mn)、钒(V)等合金元素替代较缺乏的铬(Cr)、镍(Ni)元素,研制成功用40CrMnMoVB制造大模数传动齿轮,用于韶山型电力机车;采用喷雾连续却工艺进行Mo-Cu球墨铸铁的等温热处理;采用高频淬火进行内燃机车大模数传动齿轮的全齿廓表面淬火,解决了齿根部的开裂问题。

率先把可控硅中频电源应用到道岔表面淬火上

从20世纪50年代采用火焰加热进行道岔表面淬火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频电感应加热道岔表面淬火新工艺,均在生产上取得了应用,延长了道岔的使用寿命。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可控硅中频电源问世,周晨光就率先把可控硅中频电源应用到道岔的全长表面淬火上,使道岔使用寿命延长2~4倍,1976年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同年,获铁道部科研成果三等奖,并列为铁道部1979年重点推广项目。

1977年,他抓住上海铁路局焊轨厂迁址新建的时机,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部、局领导的支持,立项将可控硅中频电源应用在250米焊接长钢轨的全长淬火工艺上。专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分析,攻克了长钢轨全长淬火的变形关键,消除了焊缝的热影响,找出了长钢轨进行全长淬火的变形规律,制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全长淬火钢轨。经过全长淬火的250米长钢轨在津浦干线的铺设表明,提高了抗磨耗,抗剥离,抗擦伤,抗焊缝“马鞍型”磨耗等使用性能,大大延长了钢轨的使用寿命,1983年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该项科研成果国内尚无先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国各铁路局焊轨厂推广使用,对提高我国无缝线路钢轨质量起了促进作用。

是“金属材料热处理”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周晨光曾担任1978年及1984年两届的“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他从选题、实验研究到准备论文答辩,认真进行指导,使其培养的研究生均具有较高的水平,他们完成的“AP1钢轨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和“钢轨显微组织对疲劳裂纹的扩展的影响”研究获得同行专家的好评,其中一位研究生成为金化所的骨干。

周晨光作为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从科研计划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到关键技术的解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有的科研项目中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94年获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个人奖,他为铁路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

1周晨光.车轮及轮箍工频热处理单相感应器的研究.“3.1”院庆学术报告会论文,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962.

2周晨光.外径840毫米轮箍工频热处理的初步研究.全路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1963.

3周晨光.可控硅中频电源在道岔热处理上的应用.全国热处理学会交流论文,1977.

4周晨光.Mo-Cu球墨铸铁等温转变及应用.铁道科学技术,1975(3)

5周晨光.道岔可控硅中频淬火.铁道科技动态,1977(2)

6周晨光.感应加热下高碳钢连续冷却转变及应用.铁道学会交流论文,1978.

7周晨光.12.5米基本轨及7.7米尖轨可控硅中频全长热处理.全国热处理学会交流论文,1979(1)

8周晨光.250米长钢轨热处理的工艺组织和性能.铁道学会及金属学会论文集,马鞍山,1981.

9周晨光,周镇国,邵扬道.250米长钢轨强韧化热处理的性能研究.铁道建筑,1984(10)

10周晨光,周镇国,邵扬道.感应加热和连续冷却对U71Mn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铁道学报,1985,7(1)

标签: 周晨光

更多文章

  • 郭日修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郭日修

    郭日修(1924年7月18日-2021年8月25日),男,祖籍江西永新,出生于南昌。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船舶结构力学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郭日修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船舶科学技术

  • 黄安基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安基

    黄安基男,1923年7月生,江西省上犹县人,汉族,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文名:黄安基出生日期:1923年7月逝世日期:2003年9月毕业院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职业:教师出生地:江西省赣县职称:教授1940年高中会考取得江西省第一,当年考入

  • 王祖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祖讷

    王祖讷教授,广东南海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在开滦煤矿工作,1951年由开滦矿务局采煤工程师转入母校唐山交大,在采矿任教。中文名:王祖讷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4年3月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时称国立唐山工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煤加工领域泰

  • 唐振绪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振绪

    唐振绪,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在保存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技术力量、重建新唐院以及筹建铁道科学研究院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三上青藏高原,为修建青藏铁路提出宝贵建议。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为铁路科技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

  • 朱觉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觉

    冶金学家和教育家。朱觉,江西铅山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中文名:朱觉国籍:中国籍贯:江西铅山毕业院校: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职业:教师代表作品:《电炉炼钢学》职称:教授朱觉,江西铅山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

  • 刘基唐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基唐

    刘基唐,科技情报专家。曾主持中国第一台主型内燃机车选型、设计。有效地组织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研讨,为铁路制定长远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他是铁路科学技术情报学术活动的领头人,组织将国外“重载运输”、“高速铁路”等高科技引进到中国。积极开拓情报理论研究,精心培养年青一代,为我国铁路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金允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允文

    金允文,应用化学专家,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长期从事铁路蒸汽机车锅炉用煤、水质处理、机车车辆润滑和金属防腐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显著。是铁科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主要创建者,主持科研和学术活动,为铁路应用化学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文名:金允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4年3月11

  • 杨裕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裕球

    杨裕球(1918~2016),江苏海门人,中国建筑师、土木工程专家。1939年考进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1946年转赴台湾,从事桥梁设计工作。195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在5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杨裕球汲取东西方的建筑经验和风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在世界建筑

  • 章守华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章守华

    章守华(1917年10月26日-2022年12月17日),金属材料科学家,冶金教育家,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现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金相热处理专业的主要创建人和开拓者。他在适合我国资源条件的合金钢新钢种的开发;在发展快速凝固技术,开拓新型高温合金;在相变和强韧化研究;在大型轧辊的研制等方

  • 王遵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遵明

    王遵明,机械工程专家、机械工程教育家。中国球墨铸铁的开拓者之一。成功的把球墨铸铁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规模生产。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倡导理论基础课、专业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铸造专业人才。中文名:王遵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13年5月14日逝世日期:1988年5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