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日修(1924年7月18日-2021年8月25日),男,祖籍江西永新,出生于南昌。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船舶结构力学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郭日修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船舶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造船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海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2021年8月25日,郭日修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7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日修
外文名:RixiuGuo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24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021年8月25日
毕业院校: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
信仰:共产主义
职称:工程师、教师
祖籍:江西永新
人物生平
1946年6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人们称“唐山交大”,现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在唐山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任助教。1950~196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学校、第二海军学校讲师、教研室主任、舰船工程系第一副主任、主任。
1961年后历任海军工程学院(现为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技术一级,文职1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郭日修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船舶结构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15年7月15日,海军工程大学举行郭日修教授从教70年纪念暨光荣离休宣布命令大会。
2021年8月25日,郭日修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7岁。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该学科在中国的创建作了开拓性工作,是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1985年在国内首次提出计算纵骨架式舰体结构纵向受压板的折减系数的实用公式。1987年指导博士生建立"旋转物体的水弹性"理论。完成"壳板初挠度对潜艇耐压船体强度的影响及加强方法的研究"、"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尾轴架强度与振动计算方法研究"等多项海军重点科研项目。
主要成就
有著作和译著多种,主要有《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
所获荣誉
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造船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海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社会任职
1962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船舶组组员,参加制订国家"造船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1985年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副主任委员、第三、四届名誉委员。
人物影响
从1987年5月开始,郭教授全身心地投入培养海军第一个博士生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和筛选,录取索志强为博士研究生。他要求博士生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有高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而且在思想品德上有优良素质。郭教授与博士生在一起三易寒暑,在攀登科学的高峰上艰苦地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指导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船用螺旋桨振动和强度的水弹性分析》于1990年12月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院学位委员会一致通过授予索志强工学博士学位,索志强还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这是海军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郭日修教授把培养博士生的经验总结为“勤奋、攀登、创新”六个字。他的《坚持水平,精心培育——为海军培养高质量博士的经验》论文荣获1991年海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人物评价
郭日修先后在唐山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学校、第二海军学校、海军工程大学等高校任教。执教以来,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在船舶结构力学领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