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姜诗

姜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77 更新时间:2023/12/6 16:31:49

姜诗,字士游,广汉郡雒县泛乡(今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人。东汉时期孝子,“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主人公。格外孝顺,尽心侍奉母亲。永平三年,举孝廉,授郎中,出任江阳县令,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卒于任上。汉明帝下诏立祀,彰扬“一门三孝”,修建「姜公祠」。唐朝王勃韩愈撰写碑文。宋英宗治平元年,修建孝感庙。宋徽宗时期,追封至孝广文王。

基本资料

本名:姜诗

字:士游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汉郡雒县汎乡

主要成就:东汉孝子郎中江阳县令,

典故:涌泉跃鲤

人物生平

东汉时期,在广汉雒县汛乡,就是四川省德阳市孝泉古镇,那里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名叫姜诗。在他还小的时候,父亲便去逝了,只与母亲相依为命。平日里,姜诗格外孝顺,尽心侍奉,从未让母亲忧心生过气,邻里乡亲看在眼里,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不已。于是,姜诗侍母的孝名就在乡里传开了。

广汉雒县有位名士叫庞盛,有一个聪明贤惠的女儿,从小教以诗书礼仪,织布裁衣,对父母也是百般孝顺。转眼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尽管上门提亲的人是络绎不绝,却都被一一拒之门外。不为别的,只因女儿留下一句话:「爹爹,《孝经》有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您得为女儿找个孝顺父母的好夫君啊。」

一天,庞盛听闻了姜诗的孝名,于是便派人去打听姜诗的为人,发现姜诗名不虚传,且为人正直。终于捋着胡须,长长地舒了口气,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把女儿嫁给姜诗作为妻子。几经周折,姜诗和庞女结为夫妇。夫妻俩恩爱相处,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过后一年,又生了一个胖小子,虽然生活苦了点,却过得是有滋有味。夫妻俩都对母亲孝顺备至,庞氏尤其精心照顾,给婆婆打洗脚水,捶背揉肩,自己也乐在其中。

转眼几年过去了,儿子渐渐长大,姜母却日渐衰老,不曾想又犯了眼疾。因为生活的不便,姜母脾气暴戾起来,对媳妇就有了不满之心,加上邻里有人嫉妒,趁庞氏不在家的时候搬弄是非,姜母越发对庞氏没有好声色。姜诗夫妇诚惶诚恐,侍奉母亲更加小心在意,生怕惹得母亲生气。有一天晚上,姜母梦到离家六七里的江水可以医治自己的眼疾,便对儿子媳妇说起这件事。姜诗信以为真,叮嘱妻子去江中取水,不能有丝毫怠慢。庞氏自然理解丈夫的这片孝心,从此,每天都步行六七里去江中取水回来给婆婆饮用,希望真能治好婆婆的病。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这天姜母口渴,思饮江水。庞氏一大早便去江中取水,而天公偏不作美,刮起了大风,风卷秋叶漫天飞舞,窗外呼呼作响,如虎吼猿啼。庞氏迟迟未归,姜母在家口渴难耐,内心烦闷,坐卧不安,一时怒起,便对姜诗哭诉:「儿啊,你看看你这个媳妇,也不体恤你老娘,看我口渴命将休矣,也慢慢吞吞地不回来,做这等忤逆不孝事的媳妇,你娶来做甚啊。你非得给我休了她。」姜诗见母发怒,心里极其难受只得好言劝慰。就在此时庞氏正好取水回来,姜母见之便闹将起来,非要儿子将媳妇休去才肯罢休。姜诗心里虽然不舍,却不敢违了母亲心意,无奈之下将妻子逐出了家门。

庞氏性格一向温顺,然而因风延误,遭此大变,心里自是异常委屈。只身离开家门,在街头孤独徘徊,点点滴滴幸福的往事又浮上心头,丈夫平日里的体贴与关爱,儿子的调皮又可爱,温情像闪电一样击中她的身心。然而幸福美满的家庭刹那间化为乌有,却如何割舍得了呢。自小的教养,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于是她又将一天的经过细细思量,觉得自己也有没做好的地方,才致使婆婆口渴难耐,一向孝顺的她反而生起愧疚之心。于是,她悄悄地住在了邻居大妈家中。

庞氏借用大妈的织布机日夜纺纱织布,将布匹卖去赚得了一些钱财。然后去街市买回好吃的,让邻居大妈送回家中给婆婆食用,并且叮嘱邻居大妈说是大妈自己的。邻居大妈每天都给姜母送去好吃的,日子一久,姜母便感奇怪,追问究竟,大妈终于道出了实情。得知真相后,姜母心中颇感惭愧,懊悔之心油然而生,便嘱托儿子将媳妇接回家。

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庞氏打扮得整整齐齐,姜诗将其迎归家中,婆婆喜笑颜开,孩子更是蹦蹦跳跳,煞是欢喜。邻里乡亲看在眼里,真是羡慕万分。打这以后,姜诗夫妇孝顺母亲更加尽心,又恢复了往日的幸福安乐。因为家事繁忙,有时孩子便也替母亲去江中取水。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儿子在一次取水的时候,江里突发大水,溺水身亡。姜诗夫妇,心如刀割,悲痛万分。然而面对白发老母,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不敢提起此事,生怕老母承受不起。姜母问起孙儿,便说外出求学,暂时不能回家,庞氏外出取水如故。

日子一天天过去,姜母忧心岁月不多,常常思念吃鱼,虽然家中贫寒,但姜诗夫妇更加地辛勤劳作,将所有积蓄用来买鱼孝敬姜母。姜母惦念邻居大妈,于是夫妇二人常请大妈一起过来吃鱼,好让母亲开心。

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庞氏起来经过院子,突然惊奇地发现地上有一个桶大的窟窿,正汩汩地往外涌着泉水,顺着墙角流出了院外。在泉眼旁边,有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庞氏喜出望外,又尝了尝泉水,跟六七里外的江水一个味。也许是他们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从此,每天早上都会从泉眼里跃出两条肥大的鲤鱼,供给姜诗夫妇做成佳肴来孝养母亲。不久,姜母的眼疾也康复如初了。

当时,社会发生动乱,农民起义也频频发生。赤眉军路过汛乡,带队的头领听闻了姜诗夫妇的孝行,不禁敬畏地说道:「大家别乱来,惊动了大孝之人,必然触怒老天爷,那就不吉利了。」于是,还将随身携带的米面粮食,悄悄放在姜诗家门口。姜诗夫妇认为这是不义之财,就将其掩埋了。这样,在社会动乱,到处烧杀抢掠的年代里,姜诗居住的汛乡居然没有受到战乱的骚扰。

当时,社会推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姜诗就被推举做了孝廉。姜诗夫妇的孝行又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也深深为之感动,便颁布诏书,封姜诗做了郎中,庞氏不久后又为姜家生了个儿子,一家老少和乐地生活在一起。后来,姜诗调到江阳做县令,将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姜诗死了之后,汉明帝下诏为其立祀,彰扬这一门三孝,修建了「姜公祠」,世世代代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仰和祭祀。到宋代崇宁宗时,被赐为「东汉至孝广文王」,他们的孝行教育人们要有孝敬父母,忠于家园的美好品德。

史书记载

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姑嗜鱼鲙,又不能独食,夫妇常力作供鲙,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赤眉散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比落蒙其安全。

轶事典故

四川省依然屹立着「三孝祠」,几经兴废,保存着许多历史古迹,姜诗夫妇的孝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姜诗尽心孝养母亲,首顺其心,真所谓「亲所好,力为俱;亲所恶,谨为去。」让我们真正懂得「百善孝为先」的真义。而姜诗妻庞氏的孝更难能可贵。孝顺自己的婆婆无怨无悔,在丈夫将自己赶出家门,满心委屈的时候,还能念着婆婆,想着自己的家庭,依然用辛勤纺织来尽心奉养婆婆,以自己至诚的真爱感动了婆婆,维系了家庭的和乐与幸福,这至情孝心,天地神明怎么会不被感动呢。

历史记载

姜诗一家的故事,在《后汉书·烈女传·姜诗妻传》、《东观汉记》、《华阳国志.蜀志》和《水经注》中都有记载。为传颂孝道,东汉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汉顺帝御赐在孝子故里为姜诗立祠祭祀,由于姜诗家乡在此,乡因人而彰显。北宋英宗治平年间,为了避讳大孝子之名本其事迹,改名孝泉镇。宋徽宗政和年间,此地取名姜诗镇。元朝郭居敬将“姜诗孝亲,涌泉跃鲤”收入《二十四孝》一书。“孝泉”一名因有孝子故事的经典性而沿用到今。

标签: 姜诗

更多文章

  • 丁兰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丁兰

    丁兰,是出自《二十四孝》记载的汉代人物,“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刻木事亲,所表孝道积极意义所在。中文名:丁兰国籍:中国主要成就:“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刻木事亲,所表壳积极意所在,出生地:河南陈州住址: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镇丁兰集村性别:男来源:《二十四孝》核心思想:子欲养而亲不待丁兰,是出自《二十四孝》记

  • 董永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永

    董永,东汉时人,据历代县志及《大清一统志》所记,均载为乐安县人;《搜神记》记载董永是千乘人。另有传说董永西汉时出生在东台市西溪镇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后来,董公病故

  • 郭巨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巨

    郭巨(生卒年不详),东汉隆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以孝闻名于世,他“埋儿奉母”的故事被收录《内丘县志》中,东晋干宝编撰的《搜神记》也记载了他的故事。后被选入《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广为传诵。他为了孝敬父母,不惜牺牲自己孩子的举动,也常常为人所

  • 蔡顺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蔡顺

    蔡顺,字君仲,东汉人,以至孝称。自幼丧父,少孤养母。太守召为东阁祭酒,后又举孝廉,不就,终于家。关于他的籍贯,《后汉书·周磐传》说他与安城(遗址在今河南省平舆县老王岗乡境内,平舆原属汝宁府,于1951年从汝南县析出)人周磐同郡,《册府元龟》说是汝南安城人,《汝宁府志》则说他是蔡顺是汝阳(今汝南县)人

  • 郯子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郯子

    郯子(生卒年不详),己姓,郯国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少昊的后裔,春秋时期郯国君主。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离开郯子依然兴奋的孔子,还忍不住

  • 老莱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老莱子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存疑人物,或为老子在历史中的另一名字。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楚国人(湖北荆门),出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和老子与孔子一个时期。中文名:老莱子民族:华夏族出生日期:公元前599年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主要成

  • 李绅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

  • 柳开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柳开

    柳开(946年-999年),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自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北宋文学家。开宝六年,考中进士,起家宋州司寇参军。宋太宗时期,擢任右赞善大夫、常润二州知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上蔡县令、崇仪使、知宁边军、全州和桂州知州等地。宋真宗

  • 郑文宝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文宝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其文多见《皇朝文鉴》《温公诗话》。中文名:郑文

  • 陶弼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市)人,陶岳之子。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年间,镇压瑶民起义,任阳朔主簿。皇祐年间,徙柳州司理参军。皇祐四年,为杨畋征讨侬智高谋士。在临贺(今贺县)收容溃卒,升任阳朔县令,兼兴安县令,上疏请求浚治灵渠。嘉祐六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