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蔡伦

蔡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67 更新时间:2024/1/4 9:22:41

蔡伦(61年/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汉和帝继位,蔡伦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并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蔡伦对于造纸术是发明还是改进,尚存争议。后经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鉴定,认定“西汉古纸”并不是纸,蔡伦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其首创和影响力地位无可动摇。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奉为造纸鼻祖、“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的造纸术。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由于邓太后崩逝,蔡伦在汉安帝的逼迫下服毒自尽。

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伦

别名:蔡敬仲,纸神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61年(一说63年)

逝世日期:121年

职业:宦官,发明家

主要成就:首次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造纸

出生地:东汉桂阳郡(现地有争议)

受封:龙亭侯

封地:陕西汉中洋县龙亭镇

所处时代:东汉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员有了紧密的联系。

早年经历

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蒙读书,习《周礼》,读《论语》,尤其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

入宫为宦

汉明帝永平末年(公元75年),蔡伦入宫为宦官。从史料分析,蔡伦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蔡伦被选入宫后,最初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

汉章帝建初年间(76-84年),蔡伦升任小黄门,出入皇宫、传递诏令。蔡伦的才华越来越显露出来。系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82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

飞黄腾达

汉和帝即位时(公元89年),蔡伦升迁为中常侍,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政事的高等宦官。蔡伦很有才学,敦厚谨慎,多次触犯龙颜,匡正得失。每到休假之时,就闭门谢客,只身来到田野中。后来兼任尚方令。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不久又任命其为长乐太仆,蔡伦成了邓绥的私人顾问,而且可能为她管理家务事。

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皇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学官名)刘珍以及博士(学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东观(宫殿名),校正各种典籍,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

服毒自尽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收回)。

主要成就

尚方剑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因史书记载阙如,如今已无从考证这个任命是怎么发生的,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确的任命之一。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个时代制造业最高水准,为蔡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的个性、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井喷式的展现。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制作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也就是说,他大幅度改进了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准,并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晚蔡伦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龙亭”,指的都是蔡伦,他已成为兵器“品牌”。

蔡侯纸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争议

生年

蔡伦出生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中期,但具体年份失考,有关记载蔡伦的史料都是划了一个“?”号,成了谜团。这可能是与他死后被“国”除名而缺失了档案记载所致,也许是他本人早在为进皇宫当官宦便故意隐瞒年龄有关。

据南宋开国侯、洋州刺史杨从仪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所撰《汉龙亭侯蔡公墓碑》,称蔡伦生于辛酉十一。清光绪年间刘馨伯撰《洋县志备录》,也称蔡伦生于辛酉季秋。辛酉年是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

《蔡伦年谱简编》则将蔡伦生年记为公元63年。

出生地

一般的说法是蔡伦出生在今桂阳县。在宝山脚下,俗称蔡子坪这个地方。东汉官方史书《东观汉记》和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燕塘乡红溪村蔡家现存的清乾隆三十四年续修的《蔡氏宗谱》,记述沿革时引续康熙八年序称:“余始祖大汉受封龙亭侯讳伦字敬仲,住桂阳城南。”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今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

但长期以来仍有些问题,尤其原桂阳郡两个属地对蔡伦故里的具体地点争论不下。桂阳郡治郴县、耒阳县也有可能是蔡伦的出生地。

造纸术

“蔡侯纸”是否为最早的纸张,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声音。

因考古发掘出西汉麻纸,业界有着“蔡侯纸不是最早的纸”一说。后经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对发现的几种古纸进行科学的化学分析和化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只有蔡侯纸才是真正的纸。蔡伦的发明具有突破性的改革和创新,因此不能因考古发掘出西汉麻纸,而否定蔡伦造纸的功绩。

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专家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

史料研究

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

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该书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其中蔡伦传又是后来崔寔、曹寿和延笃等三人奉汉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补写的。这时距离蔡伦去世才30年,学者认为《东观汉记》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隋唐时期学者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原文文字简洁,而范晔所写的文字详尽;前者无“造意”二字,后者却有“造意”二字。据此,有学者认为范晔写《后汉书·蔡伦传》可能有失真之处。

到了唐朝以后,更是有不少人对蔡伦发明造纸术提出异议。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而南宋史绳祖在《学斋拈毕》中认为,“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后汉书》的记载是准确的。因为《后汉书》和《东观汉记》里蔡伦传的记载,经过查对《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原文,两相对照,文字大体相同。而记载中“造意”二字就意味着发明创造。而蔡伦一度被视为罪人,冤死30年之后才恢复名誉,谁敢贸然不如实地给他立传?更谈不上夸大其词地颂扬他了。

因此,以记载蔡伦造纸最早的史书为依据,说他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并不过分。

考古鉴定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的一个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考古学·秦汉卷》,根据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创造出了麻质植物纤维纸。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中发现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古纸,从而引起了造纸起源问题的大讨论。”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菊华告诉记者,该院对目前出土的西汉古纸残片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1957年在西安市出土的“灞桥纸”基本没有经历过符合造纸要求的切断处理,并不是纸,而是一些废旧麻絮在铜镜下的衬垫物;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出土的“放马滩纸地图”保存在博物馆后,没有机会取样做破坏性化验,因为这张“地图”能在有积水并且死者尸骨都腐烂无存的墓葬中残留下来,专家对“地图”的表面结构分析后认为并不是纸,很可能是帛。

王菊华表示,蔡伦不仅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而且其发明的造纸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多种类型的纸中,只有用植物纤维制造的蔡侯纸对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所以目前学界均认可蔡伦的历史地位。

中国造纸学会也和王菊华持相同观点,该学会秘书处雷煌先生告诉记者,考古研究是项非常严谨的过程,虽然学界对于谁最早发明造纸术有争议,但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浇纸法造纸术早于蔡伦的抄纸法,首创和影响力决定蔡伦的历史地位无可动摇。

纸史研究专家曹天生认为:“蔡伦发明造纸术,无论从文献记载、从发明的含义,还是从逻辑推论来看都是成立的……蔡伦在以往人们探索发明造纸术的基础上,真正发明成功造纸术,是真正的造纸术发明者。”(曹天生《造纸术发明者蔡伦:论争与认识论意义》,2020年《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则这样表述:“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

人物评价

范晔:“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刘光裕:“中国东汉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麦克·哈特:“今天,纸张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样。”

人物纪念

墓葬

蔡伦墓在陕西省洋县龙亭铺南二百米处,墓区面积五亩,冢高七米;墓前现存石碑三通,正中真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蔡伦墓和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祠占地30多亩,祠区有拜殿、献殿、蔡侯祠、东西配殿、乐楼等清代歇山式建筑及多株古柏和汉桂;墓区有石人、石羊、石马等翁仲,有明、清碑碣多通肪单檐歇山顶方型祭亭。高大的墓冢呈漏斗状。幕后有明月池。蔡伦墓祠是集墓冢古建园林文物石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蔡伦墓冢巍峨高耸,壮观异常。在古木掩映之中,墓前的石碑、石羊、翁仲一字排开,“蔡伦谱系碑”,记载着蔡伦家族的历史沿革。墓前还有赵朴初手书“蔡伦墓”的祭亭与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蔡伦墓”匾额垂花门。蔡伦墓后为“明月池”,池上昔日有榭,为蔡伦之寝殿。

整个蔡伦陵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其南为蔡侯祠,蔡侯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

2006年5月25日,蔡伦墓和祠作为清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纪念建筑

蔡侯祠

蔡伦死后,后人就其宅基建祠,纪念蔡伦。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古朴典雅。占地面积408平方米,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分三进两院,前厅三间单坡小青瓦顶,两侧有走廓,中轴为甬道有屋盖与中厅相连;中、后厅三间悬山顶,亦有走道、甬道相连。大门石额“蔡侯祠”,石联:“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蔡伦纪念馆位于耒阳市蔡侯祠内。

2006年5月25日,耒阳蔡侯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蔡伦纪念园

为缅怀蔡伦的千古功德,耒阳人民已在其故宅建“蔡侯祠”,2001年又以祠为基础扩建成蔡伦纪念园。纪念园占地8万多平方米,园内主要由主大门、蔡子池、怀圣台、碑廊、手工造纸作坊、思侯亭、蔡侯祠、蔡伦墓等景点组成,整体上体现了“弘扬蔡伦文化、缅怀蔡伦功德”的主题思想,极具古典雅致的江南园林特色,是“寻访蔡伦故里,领略纸史文化”的绝好佳所,是弘扬科学、传承文明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06年12月,蔡伦纪念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郭沫若、周谷城、胡绳、周光召等先后为蔡伦墓、蔡伦纪念馆、蔡伦纪念园题字。

蔡伦街

洛阳市洛龙区有条街叫“蔡伦街”,此名是为了纪念“蔡侯纸”的发明者蔡伦。蔡伦街北起洛宜路,南至开元大道,2007年被市政府正式命名。

蔡伦发明家广场

蔡伦发明家广场位于耒阳最繁华地带,五环新城相邻,为纪念蔡伦才得以此名。是耒阳最大的休闲广场。广场中央有巨型的蔡伦雕像。

邮票

1962年12月1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全套共8枚,介绍古代科学家,其中包括蔡伦。他的生年难以考证,故在邮票上写为“蔡伦(公元?~一二一)汉”,而邮票设计家却在设计邮票图稿上写成了“蔡伦(公元前?~一二一)汉”,这个错误直到印刷打样时才被发现。印刷工人只好在印版上将“前”字一个一个改掉。因一时疏忽,有一个“前”字漏改,从而使每个邮局全张第16号票位形成错体。出售时才被一些集邮者发现。邮票发行部门将错体票收回,约有数千枚流出。

中国造纸蔡伦奖由“中国造纸蔡伦终身成就奖”、“中国造纸蔡伦科技奖”、“中国造纸蔡伦青年科技奖”组成,是中国制浆造纸科学技术领域最高级别的社会奖项。

陨石坑

蔡伦撞击坑,中心点位置为月球东经113.5°,北纬80.3°,直轻为43千米,命名时间为2010年8月2日。

标签: 蔡伦

更多文章

  • 仓颉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

  • 乐乘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乐乘

    乐乘,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与乐毅、乐间父子同族。乐乘本是燕国将领。公元前256年,乐乘击败秦国将领王龁。公元前251年,乐乘随军攻打赵国,结果燕军大败,乐乘遭赵军俘虏,于是投靠赵国,赵孝成王封其为武襄君。公元前250年,乐乘与廉颇率军围攻燕国,燕国以重礼求和。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

  • 司马尚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尚

    司马尚,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因赵王迁听信谗言,被废。本名:司马尚所处时代:战国时期主要成就:抵御秦军所属国家:赵国身份:赵国将领在位君王:赵王迁(赵幽缪王)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国大举攻赵,秦国名将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率领大

  • 贾偃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偃

  • 扈辄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扈辄

    扈辄,赵国将领。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将桓齮进攻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扈辄率军救援,兵败被杀,秦军攻占平阳、武城,十万赵军战死。本名:扈辄所处时代:春秋战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赵国逝世日期:公元前233年主要成就:为赵国佞臣郭开所重用,接管魏国所割让的邺郡三城

  • 赵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葱

    赵葱,男,战国末期赵国将领。王翦因急击赵,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次年十月,邯郸并入秦。中文名:赵葱职业:赵国将领时代:战国末期赵葱,男,战国末期赵国将领。王翦因急击赵,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次年十月,邯郸并入秦。赵王迁三年(公元前233年),秦将军桓齮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

  • 颜聚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颜聚

    颜聚是战国末期赵国将领,原本是投奔来赵国的齐国人,2020年电视剧《大秦赋》中的颜聚由王志军饰演。本名:颜聚所处时代:战国末期性别:男职位:将领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统军。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

  • 肥义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肥义

    肥义(?—公元前295年),肥氏,名义,战国时赵国大臣,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区)人。本为赵肃侯的贵臣,赵武灵王继位后由其辅政。他的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不必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之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

  • 许历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许历

    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传》)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参见阏与之战)。许历当时仅身为一名普

  • 虞卿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虞卿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时期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