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崔玄暐

崔玄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3/12/13 22:18:23

崔玄暐(639年~706年),本名崔晔,字玄暐,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宰相,后燕秘书监崔懿后裔,胡苏县令崔慎之子。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早年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职。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拜相,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崔玄暐联合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戴太子李显复辟,唐中宗登基后,因功拜中书令,封博陵郡公。后被武三思和韦后排挤,被夺去实权,晋爵博陵郡王,不久外放为检校益州长史。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诬陷韦皇后为由将之流放古州,不久病逝于流放途中,时年六十九岁。唐睿宗即位后,追复官爵,赐谥“文献”。开元六年(718年),配享唐中宗庙廷,后追赠太师。

基本资料

本名:崔晔

别名:崔玄暐

字:玄暐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

出生日期:639年

逝世日期:706年

主要作品:《行己要范》

主要成就:参与神龙政变,复辟李唐

官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令

封爵:博陵郡公—博陵郡王

谥号:文献

追赠:太子太师

家世:博陵崔氏大房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崔玄暐年轻时以学行著称,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

662年(龙朔二年),崔玄暐考中明经科,累迁至库部员外郎,后授天官郎中、凤阁舍人。

担任宰相

701年(长安元年),崔玄暐升任天官侍郎。他性情耿直,从不私下接受官员请托,因此受到权贵的忌恨,改任文昌左丞。不久,武则天对崔玄暐道:“你调职之后,官吏纷纷设斋庆贺,这会放纵他们的贪欲。所以现在我让你官复原职。”于是重新任命崔玄暐为天官侍郎。

703年(长安三年),崔玄暐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次年又改任凤阁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此前,来俊臣、周兴等酷吏贪图封赏,诬陷良善,抄没数百家。崔玄暐拜相后,上表皇帝,为他们陈述冤屈。武则天感悟,将这些人全部赦免。

政变封王

704年(长安四年),宋璟弹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暐也多次进言。不久,武则天患病,避居深宫,不肯召见宰相,只由张易之兄弟侍疾。崔玄暐进言道:“太子与相王足以侍奉汤药,宫廷禁地,不宜异姓人随意出入。”武则天道:“我十分感激您的厚意。”但却不肯采纳。

705年(神龙元年),崔玄暐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兵变,拥立皇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因功擢升中书令,封博陵郡公。武则天对崔玄暐道:“别人都是受人推荐,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崔玄暐道:“这正是为了报答陛下。”

同年四月,唐中宗任命术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崔玄暐极力劝谏,但不被采纳。后来,武三思多次在中宗面前进谗。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崔玄暐为博陵郡王,罢去其宰相之职,只让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崔玄暐又出任检校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

病死流途

706年(神龙二年),唐中宗听信武三思谗言,贬崔玄暐为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崔玄暐等人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崔玄暐又被贬为白州(今广西博白)司马,削去封爵。七月,武三思暗中宣扬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并嫁祸给崔玄暐等人。唐中宗大怒,将崔玄暐流放古州。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710年(景云元年),崔玄暐被追复官爵,赐谥文献。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将崔玄暐的灵位放入唐中宗的宗庙中。

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追赠崔玄暐为太子太师。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四十一》《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有记载。

历史评价

刘昫:昔夫差入越,勾践保于会稽,不听子胥之言,而有甬东之叹。此五王除凶返正,得计成功。当是时,彦范、敬晖握兵全势,三思、攸暨其党半歼,若从季昶之言,宁有利贞之祸?盖以心怀不忍,遽失后图,黜削流移,理固然也。且芟蔓而不能拔本,建谋而尚欠防微,死即无辜,祸由自掇。失断召乱也,不亦宜哉!

宋祁:五王提卫兵诛嬖臣,中兴唐室。不淹辰日,天下晏然,其谋深矣。至谓中宗为英王,不尽诛诸武,使天子藉以为威,何其浅耶?衅牙一,为艳后、竖儿所乘,劫持戮辱,若放豚然,何哉?无亦神夺其明,厚韦氏毒,以兴先天之业乎?不然,安李之功,贤于汉(陈)平、(周)勃远矣!

王化贞:张柬之等五王,合谋诛二张、迁武氏、反中宗之辟而复唐之,何其壮也。

后世地位

779年(大历十四年),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崔玄暐位列第一等十一人之内。

780年(建中元年),崔玄暐与裴寂、刘文静等三十四人被唐德宗定为功臣上等。

848年(大中二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其中就有“中书令博陵郡王崔玄暐”。

轶事典故

崔玄暐的母亲卢氏曾告诫他道:“我曾听姨兄辛玄驭道:‘儿子做了官,有人来说再不会贫穷了,这的确是喜事;但他钱财充足,这又是让人担忧了。’我认为这是很正确的看法。近来看见亲戚中做官的,多用钱物奉养双亲,而双亲却不问钱物从何而来。如果是自己的俸禄,这是好事;如果不是,那么与盗贼有什么区别呢?你如今作官,如果不能忠正清廉,怎能立足于天地?”因此崔玄暐为官以清白著称。

亲属成员

崔玄暐出身博陵崔氏大房。博陵崔氏大房是前燕秘书监崔懿长子崔连后裔,为唐代博陵崔氏定著四房之一。

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博陵崔氏作为中原五大郡姓“五姓七族”之一,东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前燕秘书监崔懿八子后裔(包括博陵崔氏大房)均被列入禁婚家范畴。由此可见博陵崔氏之门第清华显赫,人物冠于卿族。

祖父:崔综,长安县令。

父亲:崔慎,胡苏县令。

兄弟:崔升,刑部侍郎。

儿子:崔璩,礼部侍郎、博陵郡公。

儿子:崔珪,相州刺史。

儿子:崔□,吏部主客郎中。

儿子:崔璆。

孙子崔涣,唐朝宰相。

标签: 崔玄暐

更多文章

  • 敬晖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敬晖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唐朝宰相,澄城县令敬山松之子。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神龙二年

  • 桓彦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桓彦范

    桓彦范(653年-706年),字士则,润州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唐朝宰相,弘文馆学士桓法嗣之孙。桓彦范出身谯国桓氏,为人慷慨豪爽。初以门荫入仕,早年历任右翊卫、卫尉主簿。后受到纳言狄仁杰赏识,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少卿等要职。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桓彦范联合敬晖、张柬之、崔玄暐、

  • 袁恕己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恕己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

  • 姚崇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姚崇

    姚崇(650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州区)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

  • 李多祚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多祚

    李多祚(654年—707年),盖川(今辽宁盖州市)人。靺鞨族,唐朝名将。李多祚世为靺鞨酋长,后率部归顺唐朝。骁勇善战,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的反叛,屡立军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神龙元年(705年),趁着武则天生病期间,协助宰相张柬之,发动“

  • 张易之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易之

    张易之(?—705年),小字五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一代女皇武则天宠臣,雍州司户张希臧之子。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授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得到太平公主引荐,进入宫中侍奉,成为武则天的男宠,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劝说武后迎回太子李显,专权跋扈,

  • 张昌宗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昌宗

    张昌宗(?-705),小名六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武则天在位时期幸臣,追赠襄州刺史张希臧之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经过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并且推荐了哥哥张易之,拜云麾将军、右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深得武则天宠爱,拜春官侍郎、秘书监,封为邺国公,人称“六郎”。圣历二年

  • 王同皎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同皎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始并不知情,当政变士兵到来后,李显十分害怕

  • 韦承庆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韦承庆

    韦承庆(640年—706年),字延休,郑州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纳言韦思谦之子。其先祖自京兆杜陵南迁,客居襄阳,后来又迁到了郑州阳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个性谨畏,事亲笃孝。进士及第,授乌程县令,累迁中书舍人,屡进谠言。转吏部侍郎,铨授平允。长安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 房融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房融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房琯父亲。博识多闻,进士及第。武周时期,亲附宠臣张易之兄弟,累迁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初年,追究坐罪流放岭南钦州,病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本名:房融所处时代:唐朝出生地:河南洛阳逝世日期:7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