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陆钟琦

陆钟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36 更新时间:2023/12/26 19:51:05

陆钟琦(1848—1911),字申甫,顺天宛平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

基本资料

名:陆钟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48年

逝世日期:1911年

职业:山西巡抚

出生地:顺天宛平

人物生平

1911年10月由江苏布政使任上调任山西巡抚。10月6日到达太原。仅仅四天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十一天之后,长沙、西安同日宣布独立,脱离满清政府。这个时候,北京的满清权贵、皇亲国戚忙着把资产转移到外国银行,仅庆亲就转移了几百万大洋,以至于银行纷纷破产。达官显贵纷纷忙着逃难,而刚到山西的陆钟琦却不识时务的企图挽救行将就木的满清朝廷。陆钟琦大概意识到山西新军已经被革命党所掌握,于是以防止陕西起义军东渡黄河为由,派新军八十五标离开太原开往晋南。同时,调大同的旧军来太原守卫军火库等要害部门。为了防止新军起义抢夺军火库的武器弹药,陆钟琦还下令将库存的三千支新式步枪连同子弹调往河南。但他的这些措施没能阻挡山西新军起义,而是促进了起义。后来,发动起义的阎锡山将陆钟琦的措施概括为“运枪开兵”。当控制着新军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得知陆钟琦要运枪到河南的消息,就断然决定提前发动起义。1911年10月29日早晨,起义新军士兵持枪冲入巡抚衙门,阎锡山质问陆钟琦是否参加起义,陆钟琦顽固拒绝,阎锡山当即下令将陆钟琦乱枪击毙。从陆钟琦就任山西巡抚,到被击毙仅仅二十三天。伯夷、叔齐式的恪守,注定了陆钟琦的悲剧下场。

满门尽灭

根据阎锡山日后的回忆,起义士兵冲进巡抚衙门时,陆钟琦“衣冠整齐,立于三堂楼前,陆公子随其旁”。这位陆公子,是陆钟琦的长子陆光熙,在北京担任翰林院编修,曾经在日本学习军事,与阎锡山还是军校同学。

陆光熙告诉起义士兵:“你们不要开枪,我们可以商量。”但是,陆钟琦却说:“不要,你们照我打罢。”而这时,“因巡抚之随侍有开枪者,遂引起革命军枪火,陆钟琦与其公子均被乱枪击毙”。

根据阎锡山的说法,因“巡抚之随侍”率先开枪,而导致双方交火,陆钟琦父子被击毙。阎锡山日后也表白,起义之前,他再三“告知两标(参与起义的部队)对陆巡抚及其公子暂囚勿伤。”

而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陆钟琦面对涌进来的起义士兵,痛斥道:“尔辈将反邪?”话音未落即被当场击毙。陆光熙奔出援救,也被击毙。

陆家父子被击毙后,起义者冲进了内室,陆钟琦的妻子唐氏、仆役万春先后被击毙,陆钟琦13岁的长孙陆鼎元也被刺伤。有关唐氏的死,《清史稿》说她“抱雏孙起,并遇害。”

巡抚衙门内,还住着陆钟琦的三个儿媳妇及其子女们。枪声响起后,她们在仆人们的帮助下,在衙署东跨院的东墙上挖了一个洞,成功逃脱。这段可怕的经历,令陆氏后人终身远离政治。陆钟琦有位孙女陆士嘉日后非常著名,曾在二战时留学德国,成为航空专家,参与创建了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其终身难以摆脱家族这段血腥历史的阴影。

至于陆钟琦的仆人、警卫等,究竟有多少人在起义当晚被击毙,并无任资料记载。可以肯定的是,巡抚衙门里的人,无论是陆钟琦的亲属还是下属,没能逃走的,全部被击毙。

陆钟琦被击毙的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还原,可以肯定的是,一、他丝毫没有表露过求饶或悔过的意思;二、起义者也没有如同别的省份那样,表达任何拥戴他担任起义领导人的意思。阎锡山日后说得很清楚:“他们(陆家父子)与我们的立场”是不同的,太原起义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拥立陆钟琦。

除了陆氏一门被击毙外,起义士兵们的上司混成协协统谭振德因持枪反抗,也被士兵们乱枪击毙。山西新军番号为暂编陆军第43协(旅),下属4500余人,驻扎在太原周围。另有旧军4000余人,分驻全省各地,守卫太原的不足700人。因此,谭振德实际上就是山西驻军最高长官。第43协又分第85、86两标(团),标统分别是黄国梁和阎锡山,两人是结拜兄弟。吊诡的是,阎锡山是革命党,其手下3个营,有2个营的管带(营长)也是革命党;黄国梁及其手下的3个营长,没有一个是革命党,却在革命党的动员下,首先发动了太原起义,充当了革命的先锋。

与陆钟琦一样,谭振德不愿意革命,除了死路之外别无出路。《清史稿》记载说,谭振德在起义者攻击巡抚衙门之前就被击毙,也有记载说他被击毙于陆钟琦之后。一场起义下来,太原城内死了不少人,除了交战而死的士兵之外,清朝溃兵们完全失去纪律,在全城烧杀抢掠,也死了不少人,而阎锡山为了恢复秩序,大开杀戒整顿军纪,又就地正法了数百名清朝乱兵。

对于被击毙的陆钟琦父子及谭振德,阎锡山以优礼厚葬,他在回忆录中说:“他们与我们的立场虽异,而他们忠勇孝的精神与人格则值得我们敬佩,因立场是各别的,人格是共同的,故我对他们的尸体均葬之。”

标签: 陆钟琦

更多文章

  • 梁萼涵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萼涵

    梁萼涵(1798-1858),字心芳,号棣轩。原籍山东荣成孟家庄(现属环翠区)。中文名:梁萼涵出生日期:1798年逝世日期:1858年字:心芳梁萼涵出生在一个有良田百亩,房屋数十间的殷实人家。其父梁敬亭,重视读书,热衷功名,曾花钱捐得一个“附生”。他对子侄们的读书尤其重视,督促他们趁青春年少“强学力

  • 爱新觉罗·毓朗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爱新觉罗·毓朗

    爱新觉罗·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字月华,号余痴。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世孙,定安亲王永璜五世孙,定慎郡王溥煦次子。光绪十二年(1886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三十三年(1907年),袭多罗贝勒,历任宗人府左宗正,军机大臣上行走、民政部侍郎、步军统领、训练禁卫军大臣。宣统

  • 杨文骢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文骢

    杨文骢(1596年—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

  • 周渔璜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渔璜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

  • 张宸枢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宸枢

    张宸枢,字紫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庙村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1931年,终年65岁。张宸枢敦厚精敏,勤学好问,少有声望,10岁即能赋诗作文,才名闻于邑里。《六艺》、经传和诸子百家无不通习,擅长书法,善于词章。光绪十四年(1885年)19岁举为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

  • 张格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格尔

    张格尔(1790—1828),清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出生于浩罕汗国。早年在喀布尔(今阿富汗)求学。素有政治野心,意图恢复其祖先阿帕克和卓时代的神权统治。道光六年(1826)以礼拜其祖先麻札(坟墓)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绪,集众叛乱,先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

  • 张继孔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继孔

    张继孔,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字洙英,号潜麓。十四岁时,补博士第子员,乾隆十九年(1754年)贡生。由州判职议叙直隶州同加一级。其父绍敬,字俨若,孝名昭著,友于兄弟,急公好义,不计资财。继孔继承父志,乐善好施,功在梓里。父子博得城乡两代善人之美誉。中文名:张继孔别名:字洙英,号潜麓国籍:中国民

  • 张宗禹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宗禹

    张宗禹,男,亳州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人,清末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初随叔父、大汉盟主张乐行参加捻军起义。后转战苏豫陕鄂皖,受太平天国梁王之封。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1865年,歼灭蒙古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并粉碎湘军曾国藩的封锁。1866年,从

  • 钟文烝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钟文烝

    钟文烝(1818年-1877年),字殿才,又字朝美,号子勤,又号伯美、伯微,浙江嘉善魏塘人。清学者。本名:钟文烝字:殿才、朝美号:子勤、伯美、伯微所处时代:清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出生日期:1818年逝世日期:1877年主要作品:刻有自著《春秋谷梁经传补注》24卷主要成就:主讲敬学书院十二年治

  • 爱新觉罗·岳乐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爱新觉罗·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名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