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霍光最初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为汉武帝所亲信。武帝临终时,授霍光大将军、大司马,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幼主。汉昭帝继位后,与上官桀、桑弘羊争权,挫败上官桀等拥立燕王刘旦的计划,获封博陆侯,得以专擅朝政。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去世,霍光拥护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日后又将其废黜,改立武帝曾孙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宣布归政,仍掌大权,其女霍成君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氏一族极为显贵。地节二年(前68年4月21日),霍光去世,谥号宣成,陪葬茂陵,葬礼规格仿照相国萧何旧例。两年后,霍光妻子霍显毒害皇后许平君母子事发,全族坐罪处死。但到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仍以霍光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霍光前后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法度。在武帝末年积弊之后,注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百姓生活较为安定。因其废立两帝,故后世权臣废立皇帝时,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作掩饰。
基本资料
本名:霍光
别名:博陆宣成侯
字:子孟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逝世日期:公元前68年4月21日
主要成就:辅佐幼主,促成“昭宣中兴”
官职:大司马、大将军
爵位:博陆侯
谥号:宣成
人物生平
出入禁闼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后元三年(前141年)前后,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霍仲孺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一子霍去病。霍仲孺后返家,另娶妻子,生下霍光,和卫少儿不再来往。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被拜为骠骑将军,在出击匈奴的途中,被河东太守出迎至平阳侯国的传舍,并派人请来霍仲孺与之父子相见。霍去病替霍仲孺大量购买田地房屋和奴婢后离去。霍去病此次出征凯旋时,再次拜访霍仲孺,并将异母弟弟霍光一起带到长安照顾。霍光当时年仅十多岁,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武帝的信任。
拜受顾命
征和二年(前91年),卫戾太子被江充以巫蛊之祸逼死后,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储君,并在仔细观察后,认为只有霍光能够担负托孤重任。一次,武帝令黄门画工绘《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
后元元年(前88年),霍光同上官桀、金日磾共同挫败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莽通的叛乱阴谋。
后元二年(前87年)春,武帝巡游五柞宫,病情加重,霍光流涕问道:“如果(陛下)不讳,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少子(刘弗陵),你做周公的事。”霍光叩首谦让给金日磾,金日磾称自己是外国人,不如霍光。于是,武帝升授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他们在武帝寝宫内床下拜受顾命,辅佐少主。第二天(二月十四日),武帝驾崩,时年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同年,昭帝根据霍光“捕斩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他为博陆侯。
辅佐昭帝
昭帝即位时,政事全部交由霍光处置。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都有联姻关系:金日磾次子金赏的妻子是他的女儿,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娶的是霍光长女,有一女上官氏。上官安打算让时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反对,于是转而走盖长公主的门路,成功实现目的。上官家族为了回报盖长公主,想将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禄大夫,也被霍光驳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政敌。
上官桀父子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以及辅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结成反对霍光的同盟,假托燕王名义趁霍光休假的时候向汉昭帝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并内外接应,做好准备打算一举擒杀霍光。时年仅十四岁的昭帝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不予理睬,并安抚霍光,且下令追查上书人的来历。
后来昭帝下令,如有人上书毁谤霍光,必追究到底。上官桀等人见无法从昭帝处下手,便决定发动政变杀霍光,废黜昭帝,立燕王为帝。但计划泄漏,霍光族灭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自杀。
在扫除政敌后,霍光“威震海内”,成为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昭帝加冠礼后,仍委政于霍光,使十三年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废立二帝
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
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人合称为“伊霍”。
汉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归政于帝。汉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为后来的族灭埋下了祸根。
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寻故剑的名义,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没有反对,但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惯例封后父为列侯。霍光的继室霍显对女儿没有成为皇后不满,趁许皇后生产的机会买通医生淳于衍,毒死了许皇后。许皇后死后,汉宣帝追究医生责任,淳于衍下狱受审,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惊骇之余,想要追究显的责任,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她掩盖了过去。霍成君最终被立为皇后。
身后哀荣
地节二年春三月庚午日(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临终上书请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户给其侄孙霍山,以继承其兄长霍去病的香火。
霍光死后,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相国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葬具,以缊辌车,黄屋送葬,谥号“宣成”。霍显犹嫌不够气派,将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坟墓规格扩大。
霍氏家族自霍光死后终日惴惴不安,逐渐生出谋反意图。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谋反的密谋败露,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至此,霍光妻子显及儿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赏因告发谋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杀或者自杀,霍成君也被废处昭台宫,十二年后自杀,长安城中有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霍家族灭以后,霍光依旧陪葬茂陵。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接受南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因其死后家族谋反,满门抄斩,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此后,霍光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汉成帝即位后,曾为霍光墓增加守墓人一百户。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以食邑一千户封霍光堂弟的曾孙霍阳为博陆侯,以奉祀霍光。
主要影响
在汉昭帝至汉宣帝在位初期,霍光独揽大权,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也在此期间得到恢复。
历史评价
刘询:“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
严延年:“霍光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
班固:“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霍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许靖:“昔营邱翼周,杖钺专征,博陆佐汉,虎贲警跸。”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司马光:“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苏轼:“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陈师道:“有其才而无其节者,司马懿是也;有其节而无其才者,荀息是也。有是二者成功而去,伊周是也;有是二者守而不固,霍光是也。光承武帝孤幼之托,天下之寄,黜昏显明,全而归之。承征伐之后,公私两,而十数年间,内丰外服,光之功有三焉。然以私爱冒大义,邻于夺矣。其幸宣帝智而不争,使之争,则未可知也。昭长而宣立,既不能去,又不归政,光之失亦三焉。史氏谓不学无术,闇于大理。……光之不胜私,以其不知畏也。光善人也,使其学而知畏,其肯出此乎?岂特如此,其肯以婢为妻乎?则除恶于未。然光之三失,其皆出于此乎?或者又谓节而不才,然保人之防,全人之国,天下危而复安,此皆才之大者。至其结婚不与上官,以宰相子守闗,与武库亲同列,而虑患有急,而收符玺,又皆有以过人。特其才有能否?虽然,中人而下亦不能具也。或又谓日磾不肯纳女后宫,而光以为后日磾杀弄儿,而光阴妻为不知,光之守节诚有不如。至其功亦非日磾所及也。始光推日磾,而谓匈奴轻汉,此其智有过人者,惜乎不之尽也。”
李吕:“官安胥饮贵仍骄,父子同诛韪孝昭。博陆时方专国柄,济阴早已被弓弨。老妻安得谋灵妪,劣女刚将冠内貂。白云副封奇祸作,后车倾覆更萧条。”
陈普:“几度咸阳累积尸,尽缘丘冢似焉支。覆车愁杀张车骑,印绶临身必十辞。”
孙承恩:“子孟忠实,顾命是承。光辅幼帝,赞治太平。屹然如山,不震不侧。废昏立明,功着汉室。”
王世贞:“当武帝之末,海内虚耗,盗贼群起,强藩壮王睥睨于外。而博陆宣成侯以宿卫之庶臣,无三事九伐之素寄,拥八岁之幼主而御宸极。中外之孽不作,公私之庾渐充,能使其君晏然而信之。一日而僇贵主,覆悍社,椒宫之祖父,与副相之重,骈首就屠,而亡后言。废一君,立一君,若承蜩而亡它变。此非有沈毅独断之略,周详万全之虑,不能也。其所以胎祸者,骖乘之芒刺。而罪至于不可解者,宫掖之酖毒,而要之有天道焉。武帝雄鸷好杀,光固已心仪之。少府徐仁、廷尉李种辈之议狱不当而已,胡至死也。昌邑王之淫乱,不足以当宗社之寄,则有之。其从官坐不谏正,削秩禁锢可耳,胡至二百余人悉弃市也。王莽之子妄言,以莽故宽之可也,胡至使父酖其子。田延年之决于废立,功非小,胡忍以诈取乎直事,必置之自尽也。凡光所持三尺,宁过毋不及。是以宣帝一时恩不胜法,孥僇而无遗龀,宁非天也。然帝能诛光之子孙,而不能尽削光之忠,犹像之麟阁,以寓其思;侯封之续及于傍胤中牢之祀迄于东京则光固有以自剖列哉。”
李道生:“以宣成侯之勋,不再世而族夷。”
丁耀亢:“霍光受襁褓之托,拥昭立宣,周公何以加焉。然不学无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遂至颠覆,哀哉!”
陈澹然:“闲尝读汉书至昭宣之间,未尝不废书而流涕也。曰忠哉,霍光其于汉,可谓至矣。”
蔡东藩:
光忠厚有余,而才智不足,诚哉其不学无术乎!
伊尹能使太甲之悔过,而霍光徒毅然废立,专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后世之莽操视之,则光犹有古大臣风,与跋扈者实属不同。善善从长,光其犹为社稷臣乎?
轶事典故
主词条:芒刺在背
据说汉宣帝即位时,前往汉高祖庙祭拜,霍光同车陪乘,宣帝心中十分畏惧,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后改由车骑将军张安世陪乘,才觉得轻松从容。因此待到霍氏族灭后,民间传说,霍家的灾祸早在霍光陪同宣帝乘车时就已萌芽了。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霍光废立昌邑王,当时也有人认为是昌邑王及其党羽没有准备好,没有及时除去霍光而招致的祸患。
后世权臣废立皇帝,为了掩盖动机,往往假称“行伊霍之事”。不过由于《竹书纪年》曾质疑伊尹事迹,加上后世行伊霍之事的往往都是图谋篡位之人,因此,很多人也对霍光的动机产生疑问。
后世纪念
主词条:霍光墓
霍光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东陈阡村南部,毗连咸阳地界,南面为兴平市西吴镇豆马村,即渭北高塬南边沿,高干渠的北边,相距不到百米。其墓形圆,上小底大,高19.92米,东宽61米,西宽63.5米,南长66.8米,北长为61.5米,封土79860立方米,占地面积3993.3平方米。
霍光墓是汉武帝刘彻茂陵的陪葬墓,西距茂陵约4公里多,靠近坡沿,与茂陵东西遥遥相对。
史料索引
《汉书》卷68《霍光金日磾传》
《资治通鉴》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