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宓,赐名蒙古台,字渊仲,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淮安路总管张邦宪之子,济南公张荣之孙,官至吏部尚书、岭北行省参知政事、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卒赠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济南郡公,谥宣懿。
基本资料
本名:张宓
别名:蒙古台
字:渊仲
所处时代:元朝
出生地:济南历城
主要成就:阻止也先尼屠保定城
谥号:宣懿
人物生平
张宓年幼时就以质子身份入侍元武宗于潜邸,赐名蒙古台。
元武宗即位(1307年),授尚沐奉御。元武宗曾于便殿召见张宓,垂问古圣人中可效法者。张宓回答说:“帝王之德,莫大于孝,臣济南人,济南有舜祠,舜是圣人,事父母可法者,莫如舜。”后来山东大旱,遭遇蝗灾,元武宗命张宓到济南舜祠祭祀,赐金织衣一袭。
元仁宗即位(1311年),欲授张宓二品官,张宓推辞。元仁宗谕省臣说:“朕惟张拔都儿,昔以五十万众归我太祖(元太祖),世祖(元世祖)念其勋劳,爵双上公,其孙蒙古台(张宓)事先帝久,欲官以二品,辞不肯受。其以三品官授之。”出任滕州知州,陛辞,赐海东青以示宠爱。旋入任度支监丞,出任南阳知府,未上任,转兵马司都指挥使。参与讨伐铁失、赤斤帖木儿逆党,迁彰德路总管。辖地盗贼猖獗,张宓令村置一鼓,盗发则击鼓相应,各为守备,盗悉遁。
元文宗天历初年(1328),擢山北廉访副使,后改任保定路总管。上都兵猝至紫荆关,戍卒溃走保定,大肆剽掠,同知路事阿里哥及平章张珪之子张景武等率居民梃毙数十人。知枢密院事也先尼至保定,营于城外,欺骗同知、县尉与张景武兄弟及居民百余人至军中,责以擅杀,尽杀戮之。并下令屠城,张宓因病休假,闻则带病至也先尼帐下。也先尼忌讳而诬陷张宓:“汝欲反乎?”张宓从容应答:“我病,不与官事,闻戍卒见敌而溃,剽掠良民,此法所不贷者。民不辨谁何,仓卒杀之。枢密戮百余人,足以相赏。复欲屠城,城中户口万余,若激而生变,孰任其咎耶?愿以身代民死,幸枢密允之。”也先尼沮丧,于是杀数人而去。城民闻张宓归,奔走相庆保定城免遭屠杀之祸。后来台臣上言也先尼擅杀罪,诏刑部逮捕,查抄其家,杖一百七十,流放南宁,但没有人上报张宓的事迹。
张宓先后任真定路、平江路总管。平江(今江苏苏州)积压讼牒七百余,张宓下车数日,剖析略尽。东南诸路富民佃其田于提举司,州县一切不得问,其徭役则责之贫户。张宓言于行省,请罢之。事闻,诏罢平江、杭州、集庆(今江苏南京)提举司,民尤称便。
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召为吏部尚书。次年,拜岭北行省参知政事,谢病归。
至正三年(1343),起为山东东西道宣慰使。益都路增油税至四千五百锭,羡入十倍。张宓下令厘革之,益都民勒石颂其事。复乞致仕,卒于家,年六十六。赠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济南郡公,谥宣懿。
亲属成员
祖父:张荣
父:张邦宪,官至淮安路总管,赠宣忠秉义功臣、中奉大夫、河南江北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济南公,谥贞毅。
子:张元辅,官至松江财赋司副提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