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敬俨

敬俨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622 更新时间:2023/12/15 10:44:50

敬俨(约1262~约1340),字威卿。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人,敬铉族孙。在金朝做参知政事,降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封鲁国公。

基本资料

本名:敬俨

字:威卿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东

爵位:鲁国公

谥号:文忠

人物介绍

敬俨(约1262~约1340),字威卿。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人,敬铉族孙。在金朝做参知政事,降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封鲁国公。

人物经历

敬俨,字威卿,其先河东人,后徙易水。五世祖嗣徽,仕金,官至参知政事;曾祖子渊,乐陵令;祖鉴,同知嵩州事。皆以进士起家。父元长,有学行,官至太常博士。俨其仲子也,幼不为嬉戏事,长嗜学,善属文,御史中丞郭良弼荐为殿中知班,著宪章若干卷。受知于广平王月吕禄那演,连辟太傅、太师两府掾,调高邮县尹,未赴,选充中书省掾。朱清、张瑄为海运万户,豪纵不法,适俨典其文牍,尝致厚赂,俨怒拒之,二人以罪伏诛。权贵多以贿败连坐,独俨不与。

大德二年,授吏部主事,改集贤司直。会湖湘有警,丞相哈剌合孙答剌罕奏俨奉诏恤民,且观衅,甚称旨意。六年,擢礼部员外郎。有故郡守子,当以廕补官,继母诉其非嫡者,俨察其诬,按之,果如所言。七年,拜监察御史。时省臣有既黜而复收用者,参预官巧佞,与相比周,以黩货挠法,即日劾去之。江浙行省与浙西宪司交章相攻击,事闻,命省台遣官往治之,俨与阿思兰海牙偕行,议多不合,两上之,朝廷是俨议。七月,迁中书左司都事,扈从上京。西京贾人有以运粮供饷北边而得官者,盗用至数十万石,以利啗主者,匿不发,俨按征之以输边。

九年,授吏部郎中,以父病辞。已而父卒,既终丧,复入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有隙,省议欲核台选之当否,俨曰:“迩者省除吏千余人,台亦当分别之邪?”语闻,议遂寝。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省争政,事闻,俨曰:“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乃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建康路总管侯珪,贪纵事败,俨亟遣官决其事,及其夤缘近幸,奏请原之,命下,已无及矣。

武宗抚军北边,成宗升遐,宰臣有异谋者,事定,命俨预鞫问之,悉得其情。除山北廉访副使,入为右司郎中。武宗临御,湖广省臣有伪为警报,驰驿入奏,以图柄用者,俨面诘之曰:“汝守方面,既有警,岂得离职,是必虚诞耳。”其人竟以状露被斥。旱蝗为灾,民多因饥为盗,有司捕治,论以真犯。狱既上,朝议互有从违,俨曰:“民饥而盗,迫于不得已,非故为也。且死者不可复生,宜在所矜贷。”用是得减死者甚众。

至大元年,授左司郎中,擢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先是,俨以议立尚书省,忤宰臣意,适两淮盐法久滞,乃左迁俨为转运使,欲以陷之。比至,首劾场官之贪污者,法既大行,课复增羡至二十五万引。河南行省参政来会盐筴,将以羡数为岁入常额。俨以亭户凋弊已甚,以羡为额,民力将殚,病人以为己,非宰臣事,事遂止。仁宗践阼,召为户部尚书,廷议欲革尚书省弊政,俨言:“遽罢钱不用,恐细民失利。”不从,以疾辞。

皇庆元年,除浙东道廉访使。有钱塘退卒,诈服僧衣,称太后旨,建婺州双溪石桥,因大兴工役以病民。俨命有司发其奸赃,杖遣之,仍请奏罢其役。郡大火,焚数千家,俨令发廪赈贫馁。取宪司废堂材木及诸路学廪之羡者,建孔子庙。二年,拜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旧俗,民有争,往往越诉于省,吏得并缘为奸利,讼以故繁。俨令下省府,非有司,不得侵民,讼事遂简。诏设科举,俨荐临川吴澄、金陵杨刚中为考试官,得人为多。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不赴。四年春,诏促就前职,以疾辞。七月,召为侍御史;十月,迁太子副詹事,御史大夫脱欢答剌罕奏留之,制曰“可”。湖广省臣以赃败,俨一日五奏,卒正其罪。台臣有劾去而复职者,御史复劾之,章再上,有旨命丞相、枢密共决之。俨曰:“如是,则台事去矣。”遂即帝前奏黜之,因伏殿上,叩头请代。帝谕之曰:“事非由汝,汝其复位。”

五年夏五月,拜中书参知政事,台臣复奏留之,俨亦陛辞,不允。赐《大学衍义》及所服犀带。每入见,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见礼遇如此。旧制,诸院及寺监,得奏除其僚属者,岁久多冒滥,富民或以赂进,有至大官者。俨以名爵当慎惜,会台臣亦以为言,乃奏请悉追夺之,遂著为令。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乃徙居淮南,虽亲故皆不接见。至治元年,除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泰定元年,改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中丞。皆不赴。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虽命其子自强为安庆总管府判官,而未从其请。四年春,遣使赐酒,征为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商议中书省事。俨令使者先返,而挈家归易水。九月,帝特署为中政院使,复赐酒,召之,乃舆疾入见,赐食慰劳,亲为差吉日使视事,命朝会日无下拜;是月,拜中书平章政事,复以老病辞,不从。

天历改元,朝议欲尽戮朝臣之在上京者,俨抗论,谓是皆循常岁例从行,杀之非罪。众赖之获免。居月余,伤足,告归。家居十余年,痹不能行,犹劬书不废。临终,戒子弟曰:“国恩未报,而至不禄,奈何!汝曹当清白守恒业,无急仕进。”正冠帻,端坐而逝。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谥文忠。

自强,朝散大夫、礼部员外郎。俨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叔祖铉,与太原元好问同登金进士第,国初为中都提学,著《春秋备忘》四十卷,仁宗朝命刻其书,今行于世。

标签: 敬俨

更多文章

  • 焦敏中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焦敏中

    焦敏中,字达卿,元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本名:焦敏中字:达卿所处时代:元代出生地:元代单父焦敏中为昭信校尉焦云从之子,历任大中大夫、杭州路总管达、嘉兴路总管达、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中山郡侯。他为官清正,善于管理。平章月鲁那延认为焦敏中才干非凡,把他推茬给元世祖忽必烈,授其为光禄寺主事,旋升大都路总管

  • 史文泽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文泽

    史文泽(1202-1275年)字润甫,原籍永清,后徙居获鹿岳村(今属石家庄市郊区)。从其兄史无倪帅真定为帐前军总领。护送母亲归北京,天倪为武仙杀害。本名:史文泽字:润甫出生日期:1202年逝世日期:1275年史文泽(1202-1275年)字润甫,原籍永清,后徙居获鹿岳村(今属石家庄市郊区)。从其兄史

  • 傅贵卿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傅贵卿

    傅贵卿(?—1363),元代福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今甘棠镇东山村)人。本名:傅贵卿所处时代:元出生地:福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逝世日期:1363年傅贵卿(?—1363),元代福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今甘棠镇东山村)人。元至正十五(1355)年,福宁州饥荒,县内瘟疫大流行,傅贵卿响应浙江红巾军方

  • 郑介夫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介夫

    郑介夫,号铁柯,元代开化县礼范村人,儒士。本名:郑介夫字:以居号:铁柯所处时代:元出生地:开化县礼范村郑介夫与《太平策》强盛的元帝国,到成宗铁穆耳汗当政时,衰落的迹象已逐渐显露出来:官员队伍的急剧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的愈演愈烈,以及对贵族与皇室成员无节制的慷慨赏赐,致使政府失去了行政活力和财政平衡,并

  • 张宓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宓

    张宓,赐名蒙古台,字渊仲,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淮安路总管张邦宪之子,济南公张荣之孙,官至吏部尚书、岭北行省参知政事、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卒赠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济南郡公,谥宣懿。本名:张宓别名:蒙古台字:渊仲所处时代:元朝出生地:济南历城主要成就:阻止也先尼屠保定城谥号:宣懿

  • 许扆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许扆

    许扆,字君黼,一名忽鲁火孙,蓟国公许国祯子,绛州曲沃人也。从其父国祯事世祖于潜邸,进退庄重,世祖喜之,赐今名。俾从许衡学,入备宿卫,忠慎小心。尝因事忤旨,欲罪之,帝后悔,谓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鲁火孙,汝何不言?汝二人自今结为兄弟,有所谴责,则更相进谏。”乃置金酒中,赐二人饮,以为盟。时裕宗居东宫,

  • 欧阳贞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欧阳贞

    欧阳贞(公元1318-1388)字元春,号贫乐,一号石户农。元朝分宜(今属江西)防里人。是元朝理学家、文学家。他做学问的出发点,开始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梦;但元朝廷祜间两次考举人落榜后,则绝意功名,不乐仕进,株守家中读书著述,或是设席课徒,传授知识。本名:欧

  • 庆复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庆复

    庆复(?—1749年),佟佳氏,字瑞园,满州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第六子,吏部尚书隆科多之弟。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名臣、外戚。雍正五年(1727年)承袭其父一等公的爵位,历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銮仪使等职,雍正九年(1731年)位列议政大臣。乾隆帝即位之初,就命庆复代替平郡王福彭为定边大将军,出北路进击

  • 郭佳·穆彰阿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佳·穆彰阿

    郭佳·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大臣。穆彰阿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

  • 高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高晋

    高晋(1707-1778年),字昭德。清朝大臣,凉州总兵高述明第四子、大学士高斌侄子、乾隆帝慧贤皇贵妃的堂兄弟。进士及第,起家泗水知县,历任安徽布政使兼江宁织造、安徽巡抚、太子少傅、江南河道总督、内大臣、太子太傅、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兼漕运总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成为治河名臣。乾隆四十三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