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弘

郑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58 更新时间:2023/12/5 19:52:06

郑弘(?—86年),字巨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西域都护郑吉从孙。东汉大臣,官至太尉。初为山阴灵文乡啬夫。乡民有弟欠兄钱无力偿还,其嫂诉之于郑弘。郑弘卖内衣为其还钱。其兄闻之,深感惭愧,自系于狱,遣其妻还钱给郑弘,郑弘却不肯受。太守第五伦下乡劝农,看到他后深以为奇,就命令督邮把他任命为孝廉。郑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焦贶因事被捕解京,半道死去,妻子系诏狱,连年拷掠。焦贶的学生故旧,害怕被牵连,都改变了自己姓名,只有郑弘披散着头发并且拷着枷锁,给皇帝上疏,为焦贶辩讼,汉明帝终于觉悟过来,就释放了焦贶的家属。郑弘亲自送贶丧及其妻子还乡里,从此知名。后拜为驺令,为政仁惠,民得苏息。历淮阳太守,累迁尚书令。章帝(76~88)时,曾上书开零陵、桂阳山道,后遂为交趾七郡与中原地区贸易往来之常路。元和(84~87)中拜太尉。时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郑弘之下,每正朔朝见,郑弘曲躬自卑。章帝问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成为定例。在官期间,弹劾贪残,忤窦宪,为汉章帝所责,因而乞归,未许。后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章帝遣医省视,郑弘已卒。临死,将平时所赐之物全部缴还,命家人以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基本资料

本名:郑弘

字:巨君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逝世日期:86年

主要成就:屡有政绩,减损国费

官职:太尉

人物生平

郑弘为西域都护郑吉从孙,最初担任乡啬夫,他办事公道,百姓称颂他爱民如子。郡太守第五伦春天下乡例行劝人农桑振就乏绝时,见到郑弘时被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就让郡督邮任命郑弘为孝廉。

郑弘官运亨通,接连四次升官,建初元年(公元76年)被任命为尚书令。据《后汉书·郑弘传》载:按照东汉以前的官制,尚书郎任职期满后才能出任县长。郑弘到职后认为,尚书郎职权虽重,也很受人尊敬,但薪水太少,就是任职期满才能补为县长,薪水只有四至六百石,以至于每每考试选拔尚书郎时,很少有人问津报名。于是,郑弘上书奏请皇上汉章帝刘炟,请皇上恩准尚书郎任职期满后可出任秩千石的县令。当朝天子刘炟采纳了郑弘的建议。郑弘前后多次提出的若干有益于王政的建议,都被著于竹简、丝帛上,收藏在皇帝居住的南宫之中。不久,郑弘出任平原国(今山东平原西南)的国相。这样,郑弘就成为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郑弘在平原相的职位上,为官清廉。他到任后,减租减息,减免赋税,农忙季节,他微服私访,调查民间疾苦,救济贫困农户。如果遇到天气大旱,就亲自随车求雨。有一次,郑弘在私访民情时,遇到成群白鹿挟车而过,他特别惊奇,就问随从主簿黄国:“白鹿出现是吉是凶?”黄国垂拜祝贺说:“从前三公大臣的中幡,都装饰着鹿的图案,将来您必将成为朝中的宰相。”郑弘笑而不答。

建初六年(公元81年),汉章帝打算恢复盐铁官营制度,大司农郑众极力反对,言辞颇为激烈,以至于被别人上书弹劾,直至罢官。建初八年(公元83年),郑弘升任大司农。当时,南方七郡向洛阳进贡运送的粮食等物产,都要先运到东冶(今泉州),然后再用船从海路北上。海上风暴雨急,波高涛险,船沉人亡的悲剧经常发生。郑弘奏请朝廷,开凿了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彬县)之间的山路,从这里直接送抵洛阳,既安全,又节省了不少人力。郑弘在职两年,为朝廷节省三亿万资财,时逢天下大旱,边疆又有警报,百姓粮食不足,可国库充实,郑弘又奏请免除若干地方政府进贡的物产,减少人民差役,缓解民间饥馑,都被章帝所采纳。

元和元年(公元84年),太尉邓彪称病辞官,郑弘取而代之,由司农升为太尉。同时,他又举荐大将、原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司空,职位在郑弘之下。第五伦曾有恩于郑弘,故此,每日早朝之时,郑弘都向第五伦行礼,弄的第五伦心中十分不安。章帝问明原委,特令设云母屏风一面,把两人隔开来,免得二人为难。

郑弘,这位从平原任上走出来的太尉,在任职期间,刚正不阿,坚守正义,不畏豪强,深得人心。元和二年(公元85年)冬季,南匈奴进攻北匈奴,斩杀俘虏北匈奴人员牲畜后撤回。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匈奴原本已同汉朝和解,这次南匈奴又抢掠北匈奴,如果我们坐视不管不问,北匈奴会认为我们故意作弄他们,因此有可能侵犯边塞,最好让南匈奴单于把抢掠的人和牲畜归还北匈奴,以消解其敌意。汉章帝召集百官商议。公卿大臣们大多数说北匈奴狡诈,如让南匈奴归还北匈奴人和物,北匈奴必狂妄自大,这是姑息养奸,万万不能同意此事。但司徒桓虞却极力支持太仆袁安的主张,即同意孟云的奏章,应派使臣让南匈奴归还北匈奴人口和牲畜。郑弘、第五伦都反对桓虞的主张,他向桓虞喊道:“凡是主张归还的,不是不忠不孝之徒!”桓虞等人还以颜色。宫廷大会不欢而散。为此,司隶校尉上书弹劾郑弘等人失礼。郑弘等都上缴印绶,请求处分。章帝下诏说:“一件事情,反复讨论迟迟不能决定,只不过是因为每个人的意见不同而已,然而重大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忠正温和应为大臣本色,但如果都不说话,决非是国家之福。你们有什么罪?请各人带好衣冠,共图大计。”

元和三年(公元86年),郑弘见外戚窦宪专权,势力日渐强大,最终要危及朝廷社稷,因此,经常上书皇帝请求处置。章帝因碍于窦皇后的面子,只是温颜听受未加制裁。章和元年(公元87年),郑弘上书皇帝言称尚书张林依附窦宪,平时行为多有不检,恶迹昭彰。同时弹劾洛阳令杨光贪赃枉法,无所不为,不宜再任洛阳令。杨光是窦宪的门客,闻言大惊,立即到窦宪那里求救。窦宪得知此事大为恼火,立即进宫弹劾郑弘,言称郑弘泄露国家机密,失去作太尉的身份。章帝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宪就把郑弘所呈奏章简述一遍,等奏章呈到皇帝那里后,正如窦宪所言。郑弘虽深得皇帝依赖,但对此,章帝却不能不心生疑问,便下诏责罚郑弘,并收缴了太尉的印绶。这时,郑弘才知道自己被人出卖,于是直到廷尉等候处置。这时皇帝却下令赦免了郑弘。郑弘请求辞官归田,皇帝又不允许,被诬陷的愤怒和不被信任的耻辱让郑弘积愤成疾,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临终前郑弘还耿直上书,陈述窦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欺压百官的恶迹。他写道:“窦宪的罪恶,上达于天,下通于地,四海之内无论是贤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憎恨他。”刘炟看了奏章,有所醒悟,立即派御医为郑弘治病,可是等到府上,郑弘已溘然长逝。郑弘的妻子、儿女遵照他的遗嘱,全部归还朝廷所赐之物,布衣入殓,素木为棺,轻车简从,扶柩还乡。

历史评价

班固: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虞翻:太尉山阴郑公,清亮质直,不畏强御。

范晔:郑、窦怨偶,代相为仇。

胡三省:东都之臣以死攻外戚者,郑弘、陈龟二人而已。

王夫之:郑弘以死谏,知其忠,问其疾,而终不能用。

蔡东藩:章帝明知窦宪之奸,未能远斥,至郑弘一再进谏,又不见用,反且为窦宪所欺,收弘印绶,何其自相矛盾一至于此?

轶事典故

郑弘少年时,传说会稽射的山南有一座白鹤山,此山为替仙人取箭的白鹤所化而成。有一天,郑弘在山中砍伐柴薪,拾得一支箭,不久有人前来寻找,郑弘就将箭还给了找箭人。找箭的人十分感激,问郑弘需要什么?郑弘认出他是神仙,就请求说:“老百姓经常因为若耶溪运柴薪而犯难,希望能够清晨吹南风,傍晚吹北风就好了。”后来果然如此,若耶溪地区的风,直至现在仍是旦南暮北,依然如故。民间称誉为“郑公风”。

史书记载

《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后世纪念

郑弘尚存文章二篇,见于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会稽山、若耶溪一带曾有郑弘的诸多遗迹。在绍兴城东南十五里樵风泾畔山麓,旧有郑太尉庙;城东南三十里,又有郑弘山;在城东五云一带,还有郑公宅、郑公泉等古迹。

标签: 郑弘

更多文章

  • 王音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音

    王音(生年不详-前15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西汉外戚、大臣。孝元皇后王政君从弟,汉成帝从舅,父为王弘。本名:王音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逝世日期:公元前15年主要成就:辅政八年父亲:王弘爵位:安阳侯王音任侍中时,京兆尹王章曾被王音的堂兄王凤举荐,但是王章十

  • 王骏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王骏

    王骏,汉成帝刘骜时期大夫。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子,公元前14年卒。历任谏大夫、赵内史、幽州刺史、司隶校尉、少府、京兆尹、御史大夫等。本名:王骏别名:王逸仙字:逸仙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幽州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主要作品:注解《鲁王骏论》主要成就:注解《鲁王骏论》王

  • 翟方进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翟方进

    翟方进(?~前7年),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西汉时期大臣,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后游历长安,勤学《春秋》,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河平

  • 孔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光

    孔光(前65~5年4月28日),字子夏,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西汉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

  • 朱博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博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好客少年,捕搏敢行。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时,诸陵县属太常,博以太常掾察廉,补安陵丞。后去官入京兆,历曹史列掾。出为督邮书掾,所部职办,郡中称之。初,博以御史

  • 平当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平当

    平当(?—公元前4年4月23日),字子思,梁国下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人。元帝时为大行治礼丞,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汉成帝时为博士给事中,迁丞相司直,左迁朔方刺史,征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迁长信少府。永始中为大鸿胪。元延初为光禄勋,左迁钜鹿太守,后为骑都尉,领河堤。哀帝初征为光禄大夫。建平

  • 贾延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贾延

    汉哀帝时大臣,担任御史大夫之职。他与丞相王嘉二人多次联名上奏弹劾董贤。元寿元年,哀帝宠幸董贤,董贤滥用国库资财,骄奢淫靡,但哀帝欲封董贤为侯。董贤即无功劳又不是皇亲国戚,王嘉和贾延极力反对,哀帝怒将王嘉下狱。王嘉在狱中遭受屈辱和鞭打,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由于贾延被稍早免官,所以幸免于难。中文名:

  • 张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奉

    张奉,历史人物,张苍之子,继承北平侯位。死后谥号西汉北平康侯。中文名:张奉谥号:西汉北平康侯张奉,历史人物,张苍之子,继承北平侯位。死后谥号西汉北平康侯。

  • 张类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类

    张类,历史人物,张奉之子,继承北平侯位。死后谥号西汉北平侯。本名:张类谥号:西汉北平侯张类,历史人物,张奉之子,继承北平侯位。死后谥号西汉北平侯。

  • 许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许慎

    许慎(约58年-约147年,一说约30-约121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花费至少二十一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尊许之学者,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其学为“许学”。许慎对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