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生卒不详,南宋三山(今福建省福州)人,南宋名医,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习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及历代医学名著研究颇深,在脉学、伤寒、儿科及内科杂病方面有一定成就。杨氏对内科杂病,从五脏阴阳虚实、营卫气血、脉病顺逆等逐一加以论述,剖析病源,极为详细。他区别不同的病证,据证释方,所搜之方,多载历代诸家有效之方和家传有效之方。
基本资料
本名:杨士瀛
字:登父
号:仁斋
所处时代:南宋
出生地:南宋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市)
学术评价
杨士瀛、苏颂、宋慈和陈修园,近称福建四大名医。他们在福建医学史上,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史上,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后三者专科成就突出,历史地位出众,声名远播,有关他们的专项研究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而对杨氏,大家却知之甚少,相关研究也不足。细究之,并非杨氏医理不精,没有特色,原因大体在于:其一,杨氏为民间中医,当时的身份地位并不高,所以即使医术高明,在医生地位普遍不高的历史中,也很难被引起重视;二者,其所处年代久远,原版著作已有散佚,研究起来颇为困难;三者,宋朝医药书籍颇多,特别是方书,官修民著层出不穷,杨氏学术思想易为其他著作所掩盖;四者,福建地域环境偏僻,交通不便,学术传播受限;五者,杨氏生活于南宋末年,在其出版《仁斋直指方论》(公元1264年)15年后,宋朝就灭亡了,元代统治者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福建社会经济、文化都受摧残,这些对其学术传播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俞慎初先生认为杨氏不仅知识全面,医术高明,而且在医学理论的探讨创新上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感冒”、“梅核气”等病名最早见于《仁斋直指方》中,并且有相应的治法方药;又如其临证重视气血,提出“气为血之帅”、“调气为上,调血次之”等观点被历代医家所引用;他本人被多次载入不同时代的各种版本中医名医传记中,其学术理论,处方用药也常常被提及,比如在《医学入门》中,李梴将杨氏列为“德医”,并大量引用杨氏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