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应龟

刘应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72 更新时间:2023/12/16 19:15:50

刘应龟(1244—1307),字元益,号山南,宋末元初义乌县青岩(现义乌市江东镇青岩刘村)人。曾任杭州府学学正,义乌教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后归隐而终。

基本资料

本名:刘应龟

字:元益

号:山南

出生日期:1244年

逝世日期:1307年

遁迹林壑

刘应龟出身于耕读之家,祖辈没有人做过官。他父亲虽只初识字,但也属“头面”人物,村中凡有“口角”之类纠纷,他一到场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他母亲出身“大家”,贤能淑慧,是翰林院编修左曹郎官黄梦炎的女儿。刘应龟自少意气恢宏,落落多大志。潜心研习义理之学,以古代贤人作为追随的目标。南宋咸淳元年(1265),刘应龟入太学为内舍生。当朝丞相马骥,十分欣赏他的人品和学识,要将亲生女儿许配给他。按世俗目光看,这是个高攀权贵,升官发财的良机,可他却不慕虚荣,婉言谢绝。他敢于在亟相面前拒婚,引起朝野哗然,名噪一时,被称为“江南奇士”。南宋德祐元年(1275)初,元军已顺流东下,沿江城邑纷纷败降。同年十一月,元军兵分三路直奔南宋首都临安。次年正月初八,元将伯颜进至皋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二月初五,南末恭帝降。此时正值刘应龟大展才华之时,由于政局动荡,南宋京都沦陷,他目击时艰,不愿以身为殉,就挑着书卷回到故里。在南山的南面(石门山)筑了土屋,栽植花木,以采药卖药隐迹山林,长达15年之久。刘应龟平日待人接物至诚至信,从不矫揉造作,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甚得乡人称颂。乡邻素知刘应龟的才华,都劝他出山为官,但刘应龟坚持清贫自守,拒不答应。

刘应龟的贤能终于传到了京城,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廷派官员到义乌强行起用他为本邑(义乌)的教谕。后改调月泉书院山长。他累次政绩考核合格,理应提拔升迁。但由于前来考察的官员失误,过了一阵,吏部还没有收到他的名单。直到大德十年(1306),朝廷才派他去杭州府任府学学正。他也没有一句怨言。过了一段时间,就拂袖回乡,以遂隐居的初衷。大德十一年(1307)八月二十日,刘应龟因病卒于家,享年64岁。

传道授业

刘应龟相貌堂堂,一脸长须美髯,谈吐思辩,无人能及。但秉性刚直,喜直言褒贬是非。他学识渊博,精通古今,书院讲学,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所教之学以经世济用为根本,求简求易为宗旨。读书务求弄清义理意趣,从不牵强附会,断章取义。大文豪黄溍,与刘应龟是表叔侄关系。他自小从师刘应龟,孜孜以求,凡十五寒暑。他在《山南先生集后记》中说:“溍受学于先生最久。”他回忆自己小时候写的一篇短文,被刘应龟看中,大加赞赏、鼓励,后来更热心批阅引导,从此黄溍文理渐通。刘应龟教风别具一格,把学问与做人联系一体,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讲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一扫“夫子论道”的古风。有一次,他夫妇俩正在门口小石磨里磨高梁,正好黄溍想去请教一个问题。只见师母往石磨孔里加二粒高粱,先生就磨了起来。黄沿疑惑不解,问这样磨法岂不耗工费时,刘应龟答道:“细心琢磨,不必过筛了。”一语双关,意则细心琢磨研习,就不必事事问老师,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寓深奥的治学道理于平常生活小事之中。黄溍从此得到发,学业日进,后来终于成了饱学之士。刘应龟作为书院山长,在他的课教启蒙之下,许多学子都先后“领乡荐”,进入仕途,在当世有所建树。

诗文彪炳

刘应龟文风雄肆俊拔,似狂飚席卷、浪遏水飞。黄溍在《绣川二妙集序》中说:“吾里中前辈,以诗名家者,推山南先生为巨擘。”又在《山南先生集后记》中评论说:“先生自少为举子业,已能知非之,逮及年迈而气益定,支离之习,刊落尽矣。故其为文,逸出横厉,譬如风雨之所润动,杂葩异卉不择地而辄发,人见其徜徉恣肆,惟意所之而止耳。”至元二十三年(1286),原义乌县令吴谓退居浦江,创办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远近各地征诗,得2735卷。经评选,刘应龟名列第五。他的《田园杂兴》诗曰: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邨。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我来拾得春风句,吩咐沙鸥莫浪言。

刘应龟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深广,见者无不心悦诚服。一生著述有《梦稿》、《痴稿》各6卷,《听雨留稿》8卷,计20卷行于世。刘应龟是享受朝廷奉禄的官宦,但他从不向人显扬,因此知与不知的人,都称他为“山南先生”,如对待一个隐士一样。他逝世后,门生黄溍十分悲痛,特为之作《行述》一篇,深表弟子之情,并写《山南先生挽诗》以示悼念:仰惊乔岳失嶙峋,千载风流可复闻。鼎有丹砂轻县令,囊无薏苡诧将军。苎袍岁月孤青简,石室文章闷白云。泪尽芭侯悲独立,短衣高马祗纷纷。

黄溍对刘应龟的道德文章极为推崇,说他是“闳材杰志,百不一施”。“自卯岁侍先生杖履,而知爱先生之诗。”把《山南遗稿》重加诠次,总为《山南先生集》若干卷,并为之作后记。历代乡贤名士对刘应龟十分敬慕,清代隐士吴伟价于夏日同刘元震重游省门山山南先生隐居处,准备建室以纪念,并留下一诗:峻石抱云生,凌室俯削成。树摇平野色,谷隐落泉声。牕败萝全合,崖欹字半明。重搜高士迹,荐菊有心盟。

族中后辈也不乏追随者,刘声之、刘应奎慕山南隐德,先后在山南隐居处栖遁、著述、讲习,得其意趣。山南诗粹,开始收入宋人集,团他名列月泉吟社,,又在元初担任学官,因此又改入元人诗集。现除《县壁提名记》、《夏日杂咏》、《田园杂兴》

标签: 刘应龟

更多文章

  • 韩若愚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若愚

    韩若愚(1263—1330),元保定满城(今属河北)人,字希贤。仁宗时累官刑部郎中、参议中书省事、户部尚书。因得罪丞相铁木迭儿,被贬,除名归乡里。泰定元年(1324),复起为刑部尚书、侍御史,后出为河南行省左丞,参预文宗夺取皇位之谋。天历三年(1330),迁淮西江北道廉访使。旋病卒。本名:韩若愚出生

  • 谢英辅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英辅

    谢英辅(1289~1368),元末人,祖居福建泰宁城关,后迁至南乡沂州(今福建明溪县)。幼聪慧,博闻强记,喜钻研天文、地理诸书,尤嗜兵法。所写文章古雅但立论又与众不同,有大志,尝自誓:如日后得志守封疆,当自号“小谢老子”。曾中乡试,成进士。本名:谢英辅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福建明溪县出

  • 敬俨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敬俨

    敬俨(约1262~约1340),字威卿。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人,敬铉族孙。在金朝做参知政事,降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封鲁国公。本名:敬俨字:威卿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东爵位:鲁国公谥号:文忠敬俨(约1262~约1340),字威卿。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人,敬铉族孙。在金朝做参知政事,降元

  • 焦敏中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焦敏中

    焦敏中,字达卿,元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本名:焦敏中字:达卿所处时代:元代出生地:元代单父焦敏中为昭信校尉焦云从之子,历任大中大夫、杭州路总管达、嘉兴路总管达、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中山郡侯。他为官清正,善于管理。平章月鲁那延认为焦敏中才干非凡,把他推茬给元世祖忽必烈,授其为光禄寺主事,旋升大都路总管

  • 史文泽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文泽

    史文泽(1202-1275年)字润甫,原籍永清,后徙居获鹿岳村(今属石家庄市郊区)。从其兄史无倪帅真定为帐前军总领。护送母亲归北京,天倪为武仙杀害。本名:史文泽字:润甫出生日期:1202年逝世日期:1275年史文泽(1202-1275年)字润甫,原籍永清,后徙居获鹿岳村(今属石家庄市郊区)。从其兄史

  • 傅贵卿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傅贵卿

    傅贵卿(?—1363),元代福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今甘棠镇东山村)人。本名:傅贵卿所处时代:元出生地:福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逝世日期:1363年傅贵卿(?—1363),元代福建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今甘棠镇东山村)人。元至正十五(1355)年,福宁州饥荒,县内瘟疫大流行,傅贵卿响应浙江红巾军方

  • 郑介夫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介夫

    郑介夫,号铁柯,元代开化县礼范村人,儒士。本名:郑介夫字:以居号:铁柯所处时代:元出生地:开化县礼范村郑介夫与《太平策》强盛的元帝国,到成宗铁穆耳汗当政时,衰落的迹象已逐渐显露出来:官员队伍的急剧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的愈演愈烈,以及对贵族与皇室成员无节制的慷慨赏赐,致使政府失去了行政活力和财政平衡,并

  • 张宓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宓

    张宓,赐名蒙古台,字渊仲,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淮安路总管张邦宪之子,济南公张荣之孙,官至吏部尚书、岭北行省参知政事、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卒赠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济南郡公,谥宣懿。本名:张宓别名:蒙古台字:渊仲所处时代:元朝出生地:济南历城主要成就:阻止也先尼屠保定城谥号:宣懿

  • 许扆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许扆

    许扆,字君黼,一名忽鲁火孙,蓟国公许国祯子,绛州曲沃人也。从其父国祯事世祖于潜邸,进退庄重,世祖喜之,赐今名。俾从许衡学,入备宿卫,忠慎小心。尝因事忤旨,欲罪之,帝后悔,谓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鲁火孙,汝何不言?汝二人自今结为兄弟,有所谴责,则更相进谏。”乃置金酒中,赐二人饮,以为盟。时裕宗居东宫,

  • 欧阳贞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欧阳贞

    欧阳贞(公元1318-1388)字元春,号贫乐,一号石户农。元朝分宜(今属江西)防里人。是元朝理学家、文学家。他做学问的出发点,开始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梦;但元朝廷祜间两次考举人落榜后,则绝意功名,不乐仕进,株守家中读书著述,或是设席课徒,传授知识。本名: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