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彧

刘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12 更新时间:2023/12/30 19:09:32

刘彧(439年12月9日~472年5月10日),字休炳,小字荣期,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第七位皇帝(466年~472年在位),宋武帝刘裕的孙子,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母为沈容姬。刘彧生母早逝,由孝武帝之母路太后抚养成人,初封淮阳王,后改封湘东王,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要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出任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杀死刘子业后即位。执政前期,平定刘子勋“义嘉之难”及方镇叛乱,耗损国力,导致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地区;为防范孝武帝刘骏诸子等宗室夺位,刘彧肆意屠杀皇亲宗室、功臣名将,削弱统治阶层力量,导致王朝自此衰败,寒门武将萧道成趁势崛起。泰豫元年(472年),病逝,时年三十四岁,谥号明皇帝,庙号太宗。爱好文学创作,曾撰写《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

基本资料

本名:刘彧

别名:宋明帝

字:休炳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丹阳郡建康县

出生日期:439年12月9日(元嘉十六年十月十八日)

逝世日期:472年5月10日(泰豫元年四月十七日)

主要作品:《江左以来文章志》

主要成就:平定“义嘉之乱”

籍贯: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

庙号:太宗

谥号:明皇帝

在位时间:466年~472年

年号:泰始(465年)、泰豫(472年)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刘彧出生于元嘉十六年(439年),十岁时受封为淮阳王,食邑二千户;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封湘东王。泰初元年(453年),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因为刘彧生母沈容姬过世,年仅十五岁的刘彧就由刘骏的生母路太后抚养长大。刘彧对路太后亲奉爱戴,时常服侍路太后医药,深得路太后特别笃爱。刘骏一向猜忌宗王诸弟,却对刘彧特别亲密。除了让刘彧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高官之外,还让刘彧掌握少部分的京师兵权,并参与机要事务。

少年刘彧外貌俊俏,并且爱好文学创作。据《宋书·明帝纪》记载: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不过刘彧成年后,缺乏运动,非常肥胖,可以说是文采有余、武略不足。

杀侄自立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刘骏病死,继位的前废帝刘子业颇为凶暴。刘子业杀害了叔祖父刘义恭,又猜忌叔父刘昶,迫使其投降北魏。他又把叔父刘彧、刘休仁等全都软禁在宫中,肆意殴打侮辱,甚至计划杀死刘彧。刘彧身体肥胖,被刘子业称为“猪王”。

刘彧派亲信阮佃夫结交刘子业的侍卫寿寂之等人,先下手杀死侄儿刘子业,然后接受弟弟刘休仁的拥立,登基为帝,改元泰始。同时处死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尚、姐姐刘楚玉,掌控京师兵权。

义嘉之难

在刘彧废杀刘子业的上一个月,因为刘子业的昏暴无道,使得自认受宋孝武帝厚恩的江州长史、行事邓琬,联合新任的雍州刺史袁顗,以废昏立明的名义,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刘子业,并计划拥戴十一岁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孝武帝第三子)。但是邓琬的檄文尚未发出之前,刘彧已经抢先一步弑杀刘子业并自立为帝了。虽然有些江州吏士劝说邓琬承认刘彧的帝位,不要冒险攻打建康,但是邓琬认为刘彧得位不正且杀害孝武帝之子刘子尚,会比刘子业更容易讨伐,而且使刘子勋获得正统的名分。于是邓琬协同袁顗,在泰始二年(466年)2月7日,拥立刘子勋登基,年号义嘉。

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更险恶的是,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刘彧即位;孝武帝的儿子们(刘子勋的弟弟)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他们都不满十岁,实为典签掌权),这样形成文帝系与孝武帝系内斗的局面,,史称“义嘉之难”(因为几乎全国各地都使用刘子勋的年号义嘉)。

平乱失土

刘彧政权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他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刘彧宽仁待物,当时有的将领父兄子弟都参加叛军,刘彧仍任命他们带领禁军,大家尽心尽力,乐于效命。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最终于466年底消灭刘子勋政权,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并诛杀孝武帝所有儿子。

平定叛乱后,叛军大多都得到赦免,其中有才能的都被引荐重用,和原来的臣属同等看待。但是淮北方镇薛安都等人受到猜忌,被迫向北魏求援,于是北魏在四年之内陆续攻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刘宋战乱不断,国力大衰,人民苦不堪言。又因大肆封赏有功的军人,造成士族制度的严重破坏,清浊不分、官品混乱。

奢靡残暴

由于和北魏作战,府库空虚,朝廷内外的各级官员都断了薪水。刘彧生活奢靡过度,需要一件物品,往往制造九十件备用,正御、御次、副又各三十件。宦官宠臣弄权,朝政腐败,天下骚乱,百姓负担沉重,痛苦不堪。他用蜂蜜浸泡鱼肉,一次能吃好几升,吃腊肉常常多到二百片。

由于害怕诸弟夺取太子刘昱的皇位,刘彧接受宠臣王道隆与阮佃夫的建议,诛杀立过大功的弟弟刘休仁、刘休佑、刘休若等,只有刘休范平庸懦弱而幸存。王道隆与阮佃夫掌权后擅用威权,肆意受贿,卖官鬻爵,财富超过国库。刘彧同时杀害可能会不利于太子的重臣,如功臣武将寿寂之、吴喜与高门名士王景文(皇后王贞风之兄、刘彧的大舅子),造成刘昱继位后,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互相攻伐的政治乱象,使得武将萧道成崛起,最后篡宋建齐。

病亡托孤

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十七日,刘彧病死,时年34岁。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另外命令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太子刘昱继立。实际上接受刘彧秘密遗命,辅佐新帝刘昱,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人物,是刘彧最亲信的侧近权幸——王道隆与阮佃夫。五月,刘彧被安葬在临沂县莫府山的高宁陵。

历史评价

刘休仁:上得天下,谁之力邪!孝武以诛锄兄弟,子孙灭绝。今复为尔,宋祚其得久乎!

沈约《宋书》:“太宗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翦落洪枝,不得顾虑。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斯盖履霜有渐,坚冰自至,所由远矣!”

裴子野:“景和(刘子业)申之以淫虐,太宗(刘彧)易之以昏纵,师旅荐兴,边鄙蹙迫,人怀苟且,朝无纪纲,内宠方议其安,外物已睹其败矣。”、“夫噬虎之兽,知爱己子;搏狸之鸟,非护异巢。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屠杀兄弟),既迷在原(在原,指兄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刘彧抱养他人之子)。宋德告终,非天废也。夫危亡之君,未尝不先弃本枝,妪煦帝孽;推诚嬖狎,疾恶父兄。前乘覆车,后来并辔。借使叔仲有国,犹不先配天;而它人入室,将七庙绝祀;曾是莫怀,甘心剪落。晋武背文明之托(司马炎逼死弟弟司马攸),而覆中州者贾后;太祖弃初宁之誓(刘义隆毒杀弟弟刘义康),而登合殿者元凶(刘劭)。祸福无门,奚其豫择!友于兄弟,不亦安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骄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领以没于牖下,幸矣,其何后之有?”(刘骏、刘彧如此荒淫残暴,自己能免于被杀已经是幸运了,又怎么能保全子孙呢?)

毛泽东:“刘彧据建康,四方皆反。内线作战,以寡对众,以弱敌强。以蔡兴宗为谋主,以刘休若、刘休佑、刘休仁、吴喜、任农夫、张永、萧道成、王道隆、刘勔、沈攸之、黄回、吕安国、张兴世、刘嗣祖诸人为将帅,终于全胜,可谓奇矣。”

轶事典故

戏宰猪王

前废帝刘子业颇为凶暴,精神失常,他担心叔父造反,将叔父们召回京都囚禁。其中刘彧、刘休仁、刘休佑都长得高大强壮,而且年龄较大,为刘子业所忌惮。刘彧尤其肥胖,刘子业称刘彧为猪王,刘休仁为杀王,刘休佑为贼王,肆意殴打侮辱。他曾让人在地上挖出一个大坑,里面灌上水和泥土,和成稀泥状,然后扒下刘彧的衣服,将他丢入坑中。又让人在坑中安置一个木槽,往槽里倒入剩菜剩饭,命令刘彧吃下。刘子业屡次想杀这三位叔父,多亏刘休仁机智聪明,说笑取悦刘子业,众人才得以保全。

廷尉刘曚的小妾怀孕,刘子业竟然将她迎入后宫,准备把她的孩子立为太子。刘子业让人把刘彧捆到一根粗木棒上,扛到厨房,说是要杀猪。刘休仁笑道:“现在还不是杀猪的时候。等皇太子出生了,我们再杀猪取肝。”刘子业大笑:“好!好!缓几天再杀猪。”第二天,刘休仁向刘子业上奏说:“猪应该好好饲养,这样囚禁的话,猪会变瘦的,肉不好吃。”刘子业这才释放刘彧。不久“太子”出生,刘子业大赦天下,将“杀猪”的事情忘了。刘彧九死一生,登基后却杀了刘休仁、刘休佑等兄弟。

裸体表演

泰始六年(470年)六月,刘彧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观看女子的裸体表演。刘彧这样做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他是一国之主,谁敢反对,何况大臣们恐怕也不想反对,都巴不得开一回眼界。只有皇后王氏一个人不愿观看,她用扇子将脸遮住了。刘彧怒骂她说:“你这个外戚家的穷乞丐!如今大家同乐,为什么只有你不看?”皇后回答说:“取乐的事很多,怎么能集合姊妹们脱光衣服呢!外戚的娱乐,从来没有这样荒唐的。”刘彧大怒,叫她出去。皇后的哥哥王景文听说这件事,感叹道:“当初妹妹在娘家时,一向平庸懦弱,现在竟然如此刚正!”

迷信鬼神

刘彧早年性情宽和,得到刘骏的欣赏,即位之初,消灭刘子勋政权,对刘子勋的亲信都予以宽恕,唯才是举。但统治后期残暴猜忌,喜好鬼神,多有忌讳,言语文书需回避的达上千个,违反者必定治罪被杀。他认为“騧”与“祸”相似,把“騧”(guā,黑嘴的黄马)改成“马+瓜”。刘彧认为南苑(皇宫南面的一处花园)不吉利,把南苑借给将军张永,并说:“暂且借给你三百年,到期后再归还吧。”

宣阳门民间称为“白门”,刘彧认为“白门”不祥,非常忌讳。尚书右丞江谧曾误犯,刘彧变色说:“白汝家门”,江谧赶紧磕头认错。

朝廷内外常常担忧触犯忌讳,人人不能自保。宫内禁忌很多,移动床铺和修理墙壁,都要首先祭拜土神,让文人做文祷告,就像大祭祀一样。

兴建寺庙

泰始六年(471年),刘彧下令,把他登基前的王府改建成寺庙,称湘宫寺,装潢修建极为壮观美丽;准备建造十层佛塔,不能成功,于是建造两座五层的佛塔。新安太守巢尚之回到京师,刘彧对他说:“你去过湘宫寺没有?那可是我最大的功德,用了不少钱。”通直散骑侍郎虞愿说:“那不是陛下的钱,那是多少平民卖儿卖女的钱。佛祖如果有灵,也会哭泣哀叹。建造寺庙的罪恶高过佛塔,有什么功德!”在座的人脸色大变,刘彧大怒,命人把虞愿驱逐出殿。虞愿从容不迫地离开,没有恐惧的表情。

人际关系

刘彧父母

父亲:宋文帝刘义隆,刘宋第三位皇帝。

母亲:沈容姬,为宋文帝婕妤,史称宣皇太后。

刘彧妻妾

    皇后王贞风,谥号明恭皇后,出身琅琊王氏。生女晋陵公主、建安公主,宋朝灭亡后被萧道成毒死。

    陈妙登。生子刘昱

    谢修仪。生子刘法良、刘燮

    陈法容。生子刘准

    徐婕妤。生子刘跻

    郑修容。生子刘智井

    杜修华。生子刘翙

    泉美人。生子刘友、刘禧

    徐良人。生子刘赞、刘嵩

刘彧儿子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第一子

宋后废帝

刘昱

463年-477年

第二子

刘法良

生卒年不详

第三子

宋顺帝

刘准

467年-479年

第四子

生卒年不详

第五子

东平王

刘智井

?-470年

第六子

晋熙王

刘燮

470年-479年

第七子

邵陵殇王

刘友

470年-479年

第八子

江夏王

刘跻

470年-479年

第九子

武陵王

刘赞

470年-478年

第十子

随阳王

刘翙

471年-479年

第十一子

新兴王

刘嵩

471年-479年

第十二子

始建王

刘禧

471年-479年

备注:

1、第四子早夭,未命名。

2、据其子非亲生,参见人物争议目录

刘彧女儿

    刘伯姒,晋陵公主。

    刘伯媛,建安公主。

    刘氏,阳羡公主,下嫁出身琅琊王氏的王俭。

    刘氏,下嫁出身琅琊王氏的王亮。

人物争议

刘彧曾罹患阳痿,没有生育能力,把各亲王怀孕的妻妾收入后宫,还把自己的嫔妃送给弟弟、大臣,所生的婴儿都抱为自己的子女,然后杀掉婴儿的母亲。

吕思勉认为这是南齐皇帝所捏造的诬蔑之词,不足采信。

史籍记载

《宋书·本纪第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

标签: 刘彧

更多文章

  • 萧纲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萧纲

    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小字六通,生于建康宫显阳殿(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初封晋安郡王,累迁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昭明太子去世后,册立为皇太子。侯景之乱

  • 拓跋嗣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拓跋嗣

    拓跋嗣(392年~423年12月24日),字木末,鲜卑族,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拓跋嗣于天兴六年(403年)受封齐王,任相国,加车骑大将军。因母按旧俗赐死,哀不能自胜,触怒拓跋珪,被迫逃匿于外。天赐六年(409年),其弟清河王拓跋绍杀父,拓跋嗣入城

  • 孛儿只斤·窝阔台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孛儿只斤·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

  • 张茂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茂

    张茂(277年~325年),字成逊,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之子,凉昭王张寔胞弟,前凉第三位君主(320年~324年在位)。建兴八年(320年),兄长张寔遇害后,继任凉州牧,张茂奉东晋为正朔,西控西域诸戎,东攘汉赵刘曜。建兴十二年(324年),张茂薨逝,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公,葬

  • 段思良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段思良

    大理圣慈文武帝段思良(899年—952年),段思平之弟,945-952年在位,大理第三代皇帝。本名:段思良所处时代:大理民族族群:白族出生日期:899年逝世日期:952年庙号:太宗谥号:圣慈文武皇帝大理圣慈文武帝段思良(899年—952年),段思平之弟,945-952年在位,大理第三代皇帝。段思良一

  • 富察·魁玉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富察·魁玉

    魁玉(1791年-1884年),富察氏,字时若,满洲镶红旗人。清朝中后期将领。由二品萌生授骁骑校尉,佐领、协领。1853年任凉州副都统,参加镇压太平军。1860年署江宁将军兼署京口副都统。1861年帮办镇江军务,参加曾国荃围困天京之战,1865年升任江宁将军。1870年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71

  • 何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何璟

    何璟(1816年―1888年),字伯玉,号小宋、筱宋,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人,清末大臣。何璟为1847年丁未科进士,历任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福建巡抚、山西巡抚、江苏巡抚,1872年署两江总督兼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1876年入京觐见光绪帝,即授任闽浙总督,赐紫禁城骑马。光绪二年(18

  • 张树声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树声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淮军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本名:张树声字:振轩所处时代:清末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安徽肥西出生日期:1824年逝世日期:

  • 李宗羲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宗羲

    李宗羲(1818~1884),号雨亭,四川开县人(今重庆市开州区)山西巡抚、两江总督。李宗羲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忠君报国,守土抗倭,兴学育才,正气凛然,《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中文名:李宗羲出生日期:1818年逝世日期:1884年职业:山西巡抚,两江总督出生地:重庆市开县汉丰镇崭露头角李宗

  • 汤斌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本名:汤斌别名:豆腐汤、羊裘尚书、汤文正、汤司空字:孔伯号:荆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