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拓跋嗣

拓跋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5 更新时间:2024/1/25 1:44:08

拓跋嗣(392年~423年12月24日),字木末,鲜卑族,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拓跋嗣于天兴六年(403年)受封齐王,任相国,加车骑大将军。因母按旧俗赐死,哀不能自胜,触怒拓跋珪,被迫逃匿于外。天赐六年(409年),其弟清河王拓跋绍杀父,拓跋嗣入城诛之,即皇帝位,改元永兴。令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等8人共听朝政,谓之“八公”。他注意选贤任能,使尚书燕凤等汉族士人入侍讲论,出议政事。他“明睿宽毅”“兼资文武”“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30卷。在位期间,北征柔然、丁零,东袭北燕,南攻刘宋,取得司州及兖州、豫州部分地区,并修筑长城二千余里以防范柔然。泰常七年(422年),拓跋嗣患病,大封诸王,并立泰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命其临朝听政,以长孙嵩等为左右辅。翌年驾崩,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基本资料

本名:拓跋嗣

字:木末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地:云中宫

出生日期:392年

逝世日期:423年12月24日

主要成就:诛杀拓跋绍、内修庶政、开疆拓土、攻占虎牢、北逐柔然、设置六镇、修定律法、推行汉化改革

在位时间:409年~424年

年号:永兴、神瑞、泰常

庙号:太宗

谥号:明元帝

陵寝:云中金陵

生平经历

年少封相

拓跋嗣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刘贵人。登国七年(392年)出生于云中宫。道武帝得子较晚,听说后大为高兴,于是大赦天下。拓跋嗣自幼聪明睿智,宽厚弘毅,非礼不动,道武帝很是惊奇。天兴六年(403年)十月二十五日,被封为齐王,拜相国,授车骑大将军。

当初,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被赐死,道武帝告诉他说:“过去汉武帝准备立其子刘弗陵而杀死其母钩弋夫人(即子贵母死制),为的是不让妇人以后参与国家大事,致使外戚乱政。你理当继承皇统,所以我效法于汉武帝,为你作长久的考虑。”拓跋嗣一向非常孝顺,听说后悲哀过度,自持不住,道武帝很愤怒。拓跋嗣回到宫中,悲哀不止,日夜号哭。道武帝听说又召他前来,拓跋嗣想进入道武帝宫中,左右随员说:“孝子事父,小的惩罚就接受了;如是大惩罚,理当回避。陛下正在气头上,你过去恐怕会遭不测,这就把您陷到不义的境地了。不如暂且出去,等到道武帝怒气消了再进去,那也不晚。”拓跋嗣害怕,便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偷偷地溜了出去。

登基为帝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十三日,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叛乱,将其父杀害,拓跋嗣入宫诛杀拓跋绍,平息了叛乱。同年十月十七日,拓跋嗣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拓跋嗣即位后,拔贤任能,内迁民众,整顿流民,抚恤百姓。使北魏国政再度步入正轨。

北伐柔然

永兴二年(410年)正月初一,拓跋嗣下诏命南平公长孙嵩等北伐柔然。五月,长孙嵩等从大漠回来,被柔然追赶并围困在牛川。五月二十一日,拓跋嗣御驾亲征,率部北伐柔然。柔然听说后仓惶逃走,北魏大军取得胜利。永兴三年(411年)十二月初十,柔然斛律党羽吐牴于等百余人归顺北魏。

神瑞元年(414年)八月十四日,拓跋嗣派使者悦力延前去安抚柔然,于什门招谕冯跋。十二月初一,柔然侵犯北魏边境。十二月十三日,拓跋嗣再一次亲率大军讨伐柔然。

南征刘宋

拓跋嗣北伐柔然取得胜利后,将北魏实力范围拓展到河南,与东晋接壤。拓跋嗣励精图治,整饬内政,为南征作准备。

泰常七年(422年)十月,魏将奚斤攻南朝刘宋政权的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与群臣商议亲自征伐,以作为他的声援部队。后刘宋东郡太守王景度放弃滑台逃走。拓跋嗣下诏命成皋侯元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十二月,拓跋嗣派寿光侯叔孙建等率部从平原东渡,攻下青、兖二州各郡县。刘宋兖州刺史徐琰听说北魏军队渡过黄河,便弃城逃走。叔孙建于是东到青州。司马爱之、秀之先在济州东部聚众造反,并率部前来归降。

泰常八年(423年),司空奚斤既已平定兖、豫二州,还军围困虎牢关,刘宋守将毛德祖坚守虎牢关,北魏军久攻不下。同年四月初一,拓跋嗣到成皋城,观看虎牢关。虎牢城内缺水,城里人悬绳吊桶从黄河中取水。拓跋嗣命令在舰船上放置攻城车,绝断其取水之路,又穿凿地道以破坏其水井。闰四月二十三日,虎牢关被攻克,俘获刘宋冠军司马、司州刺史、观阳伯毛德祖,冠军将军、荥阳太守翟广,建威将军窦霸,振武将军姚勇错,振威将军吴宝之,司州别驾姜元兴,治中窦温。自此,北魏夺取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进逼刘宋领土。

因病去世

拓跋嗣在亲征过程中,积劳成疾,旧病复发,于泰常八年十一月己巳日(423年12月24日),在西宫驾崩,时年三十二岁。遗诏命司空奚斤把所缴获的军资赏赐给大臣们,从司徒长孙嵩以下至士兵都数量不等地享受到。十二月初八,上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葬于云中金陵。

为政举措

政治

明元帝拓跋嗣在登基时,只杀了谋逆的清河王,其母贺夫人,及其随从、宦官共十余人,没有扩大打击面。他继位以后,立即任命有威望有才干的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为执政大臣,要他们“共听朝政”。对随其潜逃,历尽苦难的王洛儿、车路头,冒着身家性命帮其夺取帝位的叔孙俊,拓跋磨浑等人,也都封官赐爵,加以重用。而明元帝对道武朝冤死者昭雪,对免职者复职的做法,对理顺人心,稳定政局,更是有重要意义。

北魏初期,造成人民饥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频发的水早等“天灾”,牲畜多死,禾稼不收,会造成饥荒,官吏,豪强的肆意盘剥,这些“人祸”,更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明元帝针对这些情况,既采取迁徙灾民去丰收地区就食,赈济穷乏、减免租赋等应急措施。更采取劝课农桑,打击贪官豪强等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

明元帝继位后,从“选贤任能”和“察守宰不法”两个方面着手整顿吏治。在选贤任能方面,他特别重视招纳汉族士人参政,他懂得借汉族士人的统治经验和文化知识治国安民的重要性。

军事

永兴元年(409年),明元帝拓跋嗣继位时,后秦势力开始衰落。泰常二年(417年),东晋权臣刘裕出兵灭后秦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地区。这时北魏要全力对付南朝的东晋,无力对付柔然人的南侵,只能处于防御状态。

柔然是一个游牧民族,迁徙无常,故当北魏大军深入漠北进攻时,它便遁逃,北魏军南撤之后,它又卷土重来。因此,北魏不得不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另外采取一些加强边防的措施,以防止他的南下,于是在阴山以北地带兴筑一条长城,东起赤城(今河北赤城县),西至五原(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长有一千余公里,同时在这一地带兴筑了一系列的城堡,其中著名的六镇就在长城以北地带。这六个军镇,最西是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北),往东依次是怀朔镇(今包头市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抚冥镇(今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兴和县东北)、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这六镇除怀荒镇,其余都在内蒙古境内。

法律

明元帝即位后,健全官制,抚恤民众隐情,命令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共同审理民间诉讼案件,法制政治再次好转过来。由于明元帝精通有关政务,下面官吏便逐渐采用严刑酷法来避免自己犯错误。

官制

永兴元年(409年)十一月,设置麒麟官四十人,宿值殿省,如同常侍、侍郎。

神瑞元年(414年)春,设置八大人官,大人下设三属官,总理万机,所以世人号称其为八公。

泰常二年(417年)夏,设置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都以诸公充任。大人下设置三属官。

人物评价

总评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文武双全,治国有方,内迁民众,外卫边疆,爱护百姓,修订律法,重用崔浩、长孙嵩、安同等能臣,使北魏更快的从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下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拓跋嗣也不像其父拓跋珪、其子拓跋焘那般刻薄残暴,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历代评价

魏收《魏书》:①“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②“明元抱纯孝之心,逢枭镜之祸,权以济事,危而获安,隆基固本,内和外辑。以德见宗,良无愧也。”③“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太祖甚奇之。”④“帝素纯孝”

李延寿《北史》:“明元承运之初,属廓定之始,于时狼顾鸱峙,犹有窥觎。已加以天赐之末,内难尤甚。帝孝心睿略,权正兼运,纂业固基,内和外抚,终能周、郑款服,声教南被,祖功宗德,其义良已远矣!”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太宗守文,足为令主。”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道武帝拓跋珪

母亲:宣穆皇后刘氏

后妃

昭哀皇后姚氏,后秦西平公主,后秦皇帝姚兴之女。

密皇后杜氏(杜皇后),生太武帝拓跋焘

大慕容夫人,生乐平戾王拓跋丕

慕容夫人,生乐安宣王拓跋范

尹夫人,生永昌庄王拓跋健

儿子

太武帝拓跋焘

乐平戾王拓跋丕

安定殇王拓跋弥

乐安宣王拓跋范

永昌庄王拓跋健

建宁王拓跋崇

新兴王拓跋俊

女儿

阳翟公主,下嫁后秦姚兴之子姚黄眉

始平公主,下嫁赫连昌

武威公主,下嫁沮渠牧犍

陇西公主,下嫁姚和都

史籍记载

《魏书·卷三·帝纪第三》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

标签: 拓跋嗣

更多文章

  • 孛儿只斤·窝阔台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孛儿只斤·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

  • 张茂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茂

    张茂(277年~325年),字成逊,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之子,凉昭王张寔胞弟,前凉第三位君主(320年~324年在位)。建兴八年(320年),兄长张寔遇害后,继任凉州牧,张茂奉东晋为正朔,西控西域诸戎,东攘汉赵刘曜。建兴十二年(324年),张茂薨逝,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公,葬

  • 段思良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段思良

    大理圣慈文武帝段思良(899年—952年),段思平之弟,945-952年在位,大理第三代皇帝。本名:段思良所处时代:大理民族族群:白族出生日期:899年逝世日期:952年庙号:太宗谥号:圣慈文武皇帝大理圣慈文武帝段思良(899年—952年),段思平之弟,945-952年在位,大理第三代皇帝。段思良一

  • 富察·魁玉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富察·魁玉

    魁玉(1791年-1884年),富察氏,字时若,满洲镶红旗人。清朝中后期将领。由二品萌生授骁骑校尉,佐领、协领。1853年任凉州副都统,参加镇压太平军。1860年署江宁将军兼署京口副都统。1861年帮办镇江军务,参加曾国荃围困天京之战,1865年升任江宁将军。1870年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71

  • 何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何璟

    何璟(1816年―1888年),字伯玉,号小宋、筱宋,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人,清末大臣。何璟为1847年丁未科进士,历任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福建巡抚、山西巡抚、江苏巡抚,1872年署两江总督兼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1876年入京觐见光绪帝,即授任闽浙总督,赐紫禁城骑马。光绪二年(18

  • 张树声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树声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淮军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本名:张树声字:振轩所处时代:清末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安徽肥西出生日期:1824年逝世日期:

  • 李宗羲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宗羲

    李宗羲(1818~1884),号雨亭,四川开县人(今重庆市开州区)山西巡抚、两江总督。李宗羲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忠君报国,守土抗倭,兴学育才,正气凛然,《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中文名:李宗羲出生日期:1818年逝世日期:1884年职业:山西巡抚,两江总督出生地:重庆市开县汉丰镇崭露头角李宗

  • 汤斌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本名:汤斌别名:豆腐汤、羊裘尚书、汤文正、汤司空字:孔伯号:荆岘

  • 刘统勋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统勋

    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家,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大学士刘墉的父亲。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太子太

  • 朱珪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珪

    朱珪(1731年~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祖籍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