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香铁

黄香铁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3/12/4 17:15:57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广东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生于江苏苏州黄丽坊。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九卷,流行于世的诗有1062首。在京师他与番禺张维屏、香山黄香石、吴川吴辛山、阳春谭敬昭、顺德吴秋航、黄小舟称为“粤东七才子”,盛大士辑《粤东七子诗》行世。在嘉应州,他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黄香铁曾在潮州府购置“雁来红馆”,从事教育,也曾在韩山书院主讲。晚年回镇平乡里构筑“识字耕田之舍”,好学者纷至沓来,求师解答疑难,为士子所敬仰,也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黄香铁卒于咸丰三年(1853),终年65岁。2019年4月19日,黄香铁故居铁耕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资料

本名:黄香铁

别名:原名黄钊,人称黄落叶

字:谷生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787年

逝世日期:1853年

主要作品:《读白华草堂诗集》,《落叶诗》,《石窟一征》等

主要成就:清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和教育家

籍贯:广东嘉应州镇平县

人物生平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字谷生,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蕉城陂角霞黄村人,清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和教育家。嘉庆二十四年甲申科举人。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后三入潮州讲学。他才华横溢,著有《读白华草堂诗集》《诗纫》《赋钞》《铁合随笔》等诗文集。在京师,他与张维屏、黄香石、林辛山、谭敬昭、吴秋航、黄小舟一起,被称作“广东七子”。在嘉应州,他与宋湘、李黼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黄香铁又是一位杰出的方志学家。他所编修的《石窟一征》是一部客家重要文献,对了解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以及研究客家源流、文化、民俗都有重要价值。

轰动京城《落叶》诗

清代乾嘉年间,有嘉应州镇平县黄氏夫妇迫于生计,辗转来到江浙地区谋食。他们在苏州黄骊坊喜得贵子,并为其取名香铁。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光耀古今的大才子黄香铁。

黄香铁自幼聪敏过人,过目不忘,能诗善文。他学富五车,佳作甚丰,所著《读白华草堂诗集》有3集29卷,分初集、二集和苜蓿集,每集按写作年代分卷。收集了他于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间的古体诗2393首。其中五言五律占大部分,七律以《落叶》诗闻名,七绝以《帝京杂咏百首》最多,此外亦有乐府和长短句。诗集题材多样,有的指陈时事、疾呼百姓苦楚,有的闲赋田园、赞颂桂岭胜境……这些诗大致可分为民俗风俗、自然景观、风光名胜、乡土情谊和古今人物等五大类。每出一卷,士人争相传阅,谓为惊世之作。

在京都时,三十岁的黄香铁写出《落叶》律诗四首。自古落叶诗赋,大抵托物抒情,词境凉悲,而他的《落叶》诗不同。此诗一反颓废传统,独出安恬喜悦之语。其中第三首云:

水墨萧参老笔遒,画家酷似李营邱。

江湖一白浮渔艇,烟月空青见寺楼。

倦客晚来宜望远,枯禅定后不惊秋。

天公收拾林峦净,要放梅花出一头。

诗文一出,京师为之轰动,名公巨卿直呼他为“黄落叶”而不称其名。

嘉庆二十四年,三十三岁的黄香铁考中举人。此间他多和六位粤籍诗友往来酬唱。后盛大士把他们的诗集刊《粤东七子诗》行世,序中评道:“香铁才力雄骏,生气满纸,跌宕淋漓,动与古会,性格亮直,辩论是非,侃侃不阿。其诗精美在外,质朴在内,尤有志于古烈隐迹,发挥其事,使生气在目,及诗家龙门。”

淡泊明志,讲学潮州

据《清稗类钞》载,有人赠晚年的黄香铁一戏谑联,总结其一生:

五品六品七品,官愈做而愈小;

一集二集三集,诗日积而日多。

实际上,黄香铁自参加科举,倾心诗歌要多于宦途。他在京因沉溺于吟咏,荒废科举学业,在其友颜鲁舆相劝下,不得不“得诗百篇后,今岁不复作”。次年,他在河北省正定府获鹿县担任知县幕僚,耳闻目染州县积弊,作《幕中吟》(五古三首)讽之。其中“贪官伸手为,好官转眼换。至清水无鱼,斯言岂河汉?”(见《读白华草堂诗集·上控案》)描述了清廉胥吏被蠹奸同侪排斥,遭受“为金所啖”的无赖举控。《派差役》则生动揭示了差役征徭时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是因为管事官员不体察民情,对相关工作只是朱笔一过。

中举人后次年,黄香铁参加“大挑”,被取一等以知县用。然而他决定回广东从教,遂“改授教职”,由吏部分派候补,郑亲王等挽留未改其意(见《黄香铁年谱》,林清水撰)。道光元年,黄香铁从京都返,以“无地筑债台,有牍荐宾馆。由来乞米书,乃是士恒产。行当潮州去,坐看南风转。”被荐(见《到家五首》之五),在龙湖书院坐馆。此后,他几次往返于鲁、苏、京、杭和潮州、镇平之间。在潮州城南书院,黄香铁授课童蒙以求馆谷,身处贫困却自得其乐。其诗曰:“炉灶红情热,阶除绿意新。风寒万间厦,雨足一家春。作客同妻子,为儒异贱贫。池塘刚屋后,相忆此吟身。”在潮州韩山书院(即韩祠)任教时,吏部直授黄香铁为广东潮阳儒学教谕。

《石窟一征》青史留名

鉴于过去修订的《镇平县志》内容简陋,黄香铁实地考证、旁征博引、纠偏改谬,纂成地方志《石窟一征》。全书于咸丰三年(1853)完稿,是年黄香铁卒,终年67岁。

《石窟一征》分类为方域、征抚、教养、礼俗、天时、日用、地志、方言、人物、艺文,殿之以杂记,统九卷,八万八千余字。凡县志所应包括的内容均备。因为书非官修,故而名之“一征”,体现作者谦逊。此书记载了广东镇平县情,因县境有石窟河,今蕉城一带曾名“石窟一图”,所以书名冠之以“石窟”。书成,历经乱世战火(有印版曾焚于太平天国汪海洋部),几经流转重印。1970年,蕉岭旅台乡贤将所藏《石窟一征》(宣统元年重印本)交台湾学生书局影印出版成精装一册本。

“镇邑风气醇雅,男读女耕。故虽百里之地,应童子试者常一千七百余人。每村俱有家塾,有一二百户者,即有塾六七处……塾大者亦许外人会读。”据《石窟一征》记载,蕉岭书院独名桂岭,是因为书院位于山岭南面,坡道逶迤起伏,隐然如桂林的“八桂堂”。

《卷四·礼俗》中记录了客家先民宗祠、祭祖、人之出生、娶嫁、丧葬礼仪,和农村迎神建醮、节日、饮食等习惯。许多习俗至今犹见,比如“妇人产后月内,必以雄鸡炒姜酒食之。盖取其去风而活血也。”《卷六·地志》载述了长潭、仙人桥、桃溪、铁山等名胜和本县河流、圩场以及城隍、关帝庙、天后宫等。从中可知蓝坊以宋代蓝奎得名,“距今七百余年,而蓝坊村人,尚传奎横行乡曲,且实其事迹云。”

黄香铁的《石窟一征》是镇平历史的见证,是客家人文的荟萃,言炳丹青,必将流芳百世。

黄香铁卒于咸丰三年(1853),终年65岁。他逝世时《石窟一征》尚未完成,其末卷部分为后人所补。此书后来由其外甥钟仲鹏、门生古朴臣于光绪六年(1880)木刻初版刊行。后因版毁于火,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朴臣之子古范初集资再次付刻。民国19年(1930),曾有人以铅字翻印。1943年,蕉岭县民众教育馆收古范初原版,集资重印。

轶事典故

讲学潮州三书院

一、龙湖书院教习

道光元年,香铁从京都返,以“无地筑债台,有牍荐宾馆。由来乞米书,乃是士恒产。行当潮州去,坐看南风转。”被荐(见《到家五首》之五),馆于龙湖书院。先是僦居叩齿庵,有五古《九日至潮,仍僦居叩齿庵,城南山长邓均甫彬来访,邀至斋中作重九》言及。又有《夜坐杂感(龙湖院中作)》五律六首。二年以“龙湖洲租,往年玩役包庇,玩佃积压,以致师生修脯膏火皆不给。”香铁“为寓书观察下县严催,稍有输缴。”但于此时香铁已生去意,于五古《将解馆复戏次前韵一首》可征。

案:光绪《海阳县志》卷十九《建置略三·书院》载:“龙湖书院,在隆津都龙湖寨,建自前明。中为文起堂,祀韩文公,左为景贤祠,祀唐进士赵天水,右为报德祠,祀明副使周台石、知府樊中、知县李六恩、邑绅夏力庸。旁环斋舍,为隆津十五姓文士肄业之所。”

二、城南书院教习

道光七年入潮,为杨桂山观察聘,于其诗《潮州别霁翁》可考:“杨公(桂山)走书币,延我课童蒙。重来馆潮州,授诗感阜螽。”“城南有学舍,居室余数楹。可以顿妻孥,且与讲书生。”既坐馆,有诗《春正四日,城南院中坐雨,有怀仲弟笙调、叔弟琴扆》:“炉灶红情热,阶除绿意新。风寒万间厦,雨足一家春。作客同妻子,为儒异贱贫。池塘刚屋后,相忆此吟身。”另有五古《城南四首》、七言《城南消夏绝句》十首、七律《元旦城南讲院偶成》、《曾籋云茂才骧留宿城南,即和其感怀原韵》、《书馆偶成,用望子见怀韵并寄》三首等诗及之。《书馆偶成,用望子见怀韵并寄》其一有句:“一经训故守陈钦(时学子方授《左氏春秋》),尚与童蒙切字音。”与上引“延我课童蒙”合,是香铁时乃授经课童蒙,以谋馆谷也。后以桂山于九年岁杪权转运使赴穗,十年桂山实授都转权廉使,香铁因于是年秋去潮,附公车上京会试。坐馆城南三年。

光绪《海阳县志》卷十九《建置略三·书院》略曰:城南书院,在城西南道署后,旧在城南七里许。宋元祐五年知军州事王涤建为韩公庙,苏轼撰碑。淳熙十八年丁允元迁于河东双旌山,后废。庆元五年沈杞复建于旧址。淳祐三年郑良臣建斋舍,课诸生,为城南书庄。元至顺间,总管王元恭改为韩山书院。至正十四年郡守王那木翰追修故典,乃于城西南前,临方塘后倚小金山之大隐庵毁而迁焉。天顺七年参政龚毅市地拓之,后屡有创建。康熙三十年巡道史起贤于城东蔡梦悦祠别建韩山书院,院遂仍名城南,专为海阳生童肄业之所。

三、潮阳教谕兼东山书院教席

香铁于《读白华草堂诗·苜蓿集自叙》称:“余于丁酉(道光十七年)四月莅潮阳教谕事,癸卯(二十三年)除授翰林待诏,其明年甲辰卸司铎事,至冬始去。计数年中所谓教谕而德成者,实自疚;而所得诗,则依然盈箧。”香铁此来乃为县学教谕,主儒学,或兼东山书院教席,有五古《五月十五日,邀蒋道芗、胡昼堂、周雪吟凤章、顾健吾锟、吴云帆同年、姚百村续红棉吟社于东山讲院》、七律《十月六日及门诸子东山讲院雨集即事》、《秋初邀昼堂暨诸同僚集饮东山书院,用昼堂韵》三诗及之。香铁任教谕事前后有八年。

光绪《东山书院》卷六《学校·书院》载:“东山书院,即韩祠。嘉庆二十四年知县唐文藻修,并建厢房六十余间,为生童肄业所。同治间,总兵方耀、署知县张璇、樊希元筹款重修。”

潮中纳妾姐妹花

香铁道光廿一年于潮阳娶土人(本地人)姐妹为妾,名曰紫荃、紫翘,其诗《漫成》:“有妾方栽姐妹花”及之。其诗友胡昼堂曾以诗见调,香铁用韵奉答,见《苜蓿集》辛丑卷五《以香兰二枝贻昼堂,时方纳姬,昼堂来诗戏及,用韵奉答》及《昼堂复以姬操土音见调,依韵答之》两诗。香铁得二姬相伴官舍,颇饶清福,其诗《冬夜与紫荃、紫翘二姬小饮作》有句:“灯前秀色餐蛾绿,枕畔闲情倚雁红。便觉老夫饶晚福,不须调侃说文穷。”(《苜蓿集》壬寅卷六)

道光廿三年癸卯卷七有诗《春正饷橘甚富,且甘美异常,成二诗示紫荃、紫翘两姬》七绝二首,其二有句:“安州漫诩千房蜜,甜到中边手愈香。”廿三年秋,香铁除授翰林待诏,有诗《将之羊城,顺道挈二姬回里,夜泊后溪守风潮作》,翌年卸司铎事,仍居潮阳,至冬始去,有诗《解组后,携二姬移榻种龙养凤之窠,檐翠周遮,鸣蝉四合,疏星入棂,凉云着几,是小安乐行窝也。得消夏诗十四首》,可征香铁随任内眷仅此二姬,而元配未赴,香铁得享此安乐事,则二姬亦解语花者。

香铁赴任翰林待诏俸满后,仍返潮郡,筑雁红馆自娱,乐不思蜀矣,实亦为吾潮添一韵事也。

案:读丘仓海《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四《黄香铁先生钊故宅有楼翼然,今斥为酒家矣,与客饮此,追话遗事,感赋六绝句》,其二为:“为筑高楼贮绿珠,玉山醉倒遣花扶。买丝合把吴公绣,如此怜才旷代无(吴公名均,潮守也。为先生筑宅买园,并赠孺子妾二,以娱其老)。”

吴均字云帆,钱塘人,为香铁同年。此说于云帆为筑宅买园则或有其事,而“赠孺子妾二”则非是。筑宅事在香铁翰林待诏任满后返潮时,云帆已提任潮守;而纳妾为道光廿一年事,征之香铁诗,亦仅言纳妾而不及云帆,若为云帆所赠,当于答昼堂诗中相及,时云帆为潮阳令,廿三年香铁送二妾返里时云帆摄篆嘉应。故仓海此说疑误。仓海此题其五有注,称香铁外甥钟遇宾侍御曾拟赎回其故宅而不果,至仓海饮此楼时,侍御归道山亦有年矣。为之低徊唏嘘。

名人挽联

福建巡抚丁日昌挽黄香铁挽联:

满目尚狼烟,示家祭有诗,见著放翁应太息;

惊心成蝶梦,上封禅无稿,果然和靖是高人。

——挽黄香铁

黄香铁谢世时,丁日昌撰此挽联相挽。他是丁日昌的前辈,丁日昌不但尊重黄的人品,对其诗风也甚为心仪,从《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中的《镜子词》《为张浦云师题梦游罗浮图》等诗,可知受黄香铁很大的影响。

黄香铁诗好,书法水平也高,得力于王献之和瘦金体,秀美灵动。《百木园随笔》称:“曩者丁中丞(即丁日昌——引者注)殁后,丁府书画多散出,流于坊间。黄香铁致中丞书札二道,通体透逸,得力于十三行,也师瘦金,甚可观。先贤遗札,可宝可宝。”

《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收录其折扇行书一件,称“字结体身腰颀长,笔画纤劲清瘦,调子疏淡,乍看似信笔写去,不作经营,但笔笔有法度,字字得其所”。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黄香铁为潮州湘子桥小蓬莱楼外柱撰书行书楹联:“修成蓬岛三神洞;汇到梅溪万壑流”联,行书秀逸灵动。

标签: 黄香铁

更多文章

  • 黄洽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洽

    黄洽(1122-1209年)字德润,号东里,晚号绍英,南宋福州侯官县(今福建闽侯县)竹岐乡榕岸村人,唐代莆田御史黄滔九世孙。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木待问榜,以太学士春试第二(榜眼),授绍兴府观察判官。后任枢密院编修,上以其尽言为端士,除侍御史。任右谏议大夫,诤谏得体,上首肯再三,曰:卿如良金

  • 黄秉中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秉中

    黄秉中(1654~1718),字惟一,奉天府海城(今属辽宁)人,汉军镶红旗,官至浙江巡抚、福建巡抚。本名:黄秉中字:惟一所处时代:清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奉天府海城出生日期:1654年逝世日期:1718年主要成就:官至浙江巡抚、福建巡抚旗籍:汉军镶红旗初由荫监生,任兵部笔帖式。康熙二十年(1681)

  • 黄云眉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云眉

    黄云眉(1897年3月12日—1977年2月24日),字子亭,一名半坡,浙江余姚人。著名历史学家,明史、清史专家和史学教育家。山东大学历史系“八马同槽”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余姚实获中学、宁波中学执教,有机会阅览“天一阁”、“优跗室”藏书。民国十九年(1930年),他受陈登源教授邀请,开始

  • 黄公辅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公辅

    黄公辅(1576年~1659年),字振玺,别字春溥,广东广州府新会县杜阮镇杜阮乡(今属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明朝官员、大明新会抗清义军领袖,民族英雄。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任福建浦城知县时,调任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奉旨巡按下江,亦有政绩。以疏劾太监魏忠贤,被撤职回乡。崇祯朝起用任湖广布

  • 黄绍第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黄绍第

    黄绍第(1855—1914),光绪十六年(1890)成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本名:黄绍第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中国出生日期:1855年逝世日期:1914年任江南乡试副建乡试正考官时,典试衡文,不拘常格,故多得知名士。二十一年,他从北京到江宁主持乡试,与绍箕昆仲同时出发为两

  • 黄汝良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汝良

    黄汝良(1562.12.30~1647),字明起,号毅庵,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人。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南北国厂司业、东官日讲官。累官礼部尚书致仕。在位期间,劾阉党,主直言,仕官近五十年,位列清班,凡关国家大计,知无不言。忠爱之忱,始终不替。归家

  • 黄永山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永山

    黄永山1912年生于福建长汀县四都乡羊古岭村。因家境贫寒,身为长子自幼便放羊牧牛、田间耕作、帮着维持家庭生计。本名:黄永山所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福建长汀县四都乡羊古岭村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94年主要成就:福建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黄永山(1912-1994),福建

  • 黄文炤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文炤

    黄文炤(1556年—1651年),又作黄文照,字丽甫,学者称为季弢先生,又因终生不仕,时人称为“黄布衣”;泉州府同安县北部新圩镇金柄村人(今属厦门市翔安区)人。长期居住泉州郡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记为晋江人。著名理学家,自幼卓志性学,潜心力行,是朱熹学派的理学传人,有“品高嵩岱,学溯关闽”之誉。

  • 黄仲昭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仲昭

    黄仲昭(1435-1508),名潜,以字行,行十八,号退岩居士,学者称未轩先生。明代著名方志学家、诗文家。福建莆田县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东里巷)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成化三年,因《谏元宵赋烟火诗疏》,被廷杖,贬知湖南湘潭县,途中,改任南京大理评事。弘治元年(1488年

  • 黄日纪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日纪

    黄日纪,1713年出生,清代龙溪县人。本名:黄日纪所处时代:清代出生地:龙溪县出生日期:1713年黄日纪,1713年出生,清代龙溪县人。黄日纪字门庵,号荔崖,迁居厦门。乾隆十二年(1747)生员,二十二年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归纳隐厦门,辟榕林别墅,邀集诗人文士赋诗题咏自娱。终生勤于著述,著有《全闽诗